看了抖音博主@草推车的新疆vlog,理解了粉丝说的“让他们恰!”
有一类博主,他们发广告内容的时候,他们的follower非但不会厌烦,还会替他们开心,会因为“自己喜欢的博主终于能接广告赚钱了”而感到与有荣焉。短视频博主@草推车,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简单介绍一下他们。[1]
小周和小敏是一对情侣,也是@草推车 账号的其中两个主角(其他家庭成员还有:老马“库伊拉”、山羊“可乐冰”、涉世未深的小猫“多宝”、爱攀岩健身的姐系美猫“妙妙”、最讲卫生的布偶猫“小白”,保安大队长和保镖大队长小狗“西克儿”和“修狗”。),他们在2021年搬到了新疆伊犁小县城附近的草原定居,自己参与建设了漂亮的“梦中情屋”,至今已三年。
2023年,广告导演小周和编导小敏决定记录一下自己的生活,于是有了我们看到的@草推车。
“草推车”这个名字没什么复杂说法,甚至也没试图在传播上讨巧。小周和小敏只是想起一个跟草相关的,叫起来顺口的名字,正巧看到了电影《第一只牛》,于是就叫“草推车”了,和他们的内容一样,真实松弛接地气,看到就觉得治愈。
在笔者看来,以@草推车为代表的博主,之所以能获得粉丝(指关注这些博主的用户,下同)“恭喜恰饭”的高度评价,究其根本,是因为他们能够赋予粉丝一种"身份感",让粉丝感觉自己不仅仅是被动接收内容的观众,更是内容创作的一部分,甚至是博主成功故事的共同作者。
更具体而言,这种博主对粉丝的身份赋予可以再拆解成互相交织、互为补充的3种感觉——“尊重感” “真实感”和 “无缝感”
01
“尊重感”
——内容质量高不糊弄、让粉丝有参与感并肯定粉丝的付出
“早上好朋友们!”
是@草推车 绝大部分视频的通用开场白。
小敏的声音很清甜,但并不会像机器人那样总是元气满满,她有时候没睡好会有点疲倦,有时候一打开门还会被家里其他成员的排泄物惊出颤音。
接下来,她会像和朋友唠嗑一样,给屏幕外的大家“汇报”一下,家里的动物成员们昨天又“闯了什么祸”,今早做了什么好吃的,今天又打算去干点啥。
@草推车 的内容能给人“质量高” 的观感,来源于多个维度。其一是职业背景(二人目前是自由职业者,此前则都是广告及影视行业从业者)所附带的良好审美和对文案、画面、以及剪辑节奏的专业把控。其二是内容元素的丰富程度,@草推车 的每期内容一般均会含有萌宠、美食、美景、生活感悟、新疆草原原住民生活状态的记录等多个元素,有时候还会涉及装修、“育儿”(陪当地小朋友玩)、放牧、看兽医、修摩托等带有某一特定职业属性的专业性内容。
我们也能从小敏在每期视频里的口播内容里明显感觉到,@草推车 在认真、精心地制作内容,而且尺度拿捏得当,只会让人感觉自己作为观众被博主认真对待了,基本不会引起“他们是不是有团队”“他们是不是想捞钱”的“负面”性质联想。换句话说,他们的内容激发的都是正向的情绪能量。
以笔者个人印象最深的一个视频《暑假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为例:
将近6分半的视频里文案自然流畅地转变了至少3种风格。
一开始是幽默调侃。
——保安大队长狗狗“西克儿”交了几个邻居好朋友。小狗们在家门口一起玩。“西克儿”的体型要比其他小狗略大一些,小敏就调侃“西克儿”交了好几个小男朋友,还“担心”别改天一开门变成“保安公主和她的七个小矮人了。”
这之后则是“有梗”。
——有一个小朋友长得有点像前段时间的热门rapper“诺米”,于是小敏称呼他为“冬窝子诺米”。
后来则是“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小哲思”。
这些肉眼可见的真诚分享,辅以精心打磨的内容高质量呈现,让@草推车 能给粉丝提供一种“尊重感”。
“尊重感”为什么重要?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尊重需求包括自尊、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尊重感”能触及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被尊重的需求。在一个充满尊重的环境中,粉丝更可能成为博主/品牌的忠实拥护者和自发的传播者。
更具体而言,“尊重感”能够促进博主与粉丝之间的互动和参与度,建立起一种超越内容本身的社区感。
这是一种深层次的群体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它不仅仅是粉丝对博主内容的欣赏,而是对整个粉丝群体和博主共同形成的社区文化的一种情感投入和认同。
这一点在@草推车 的抖音评论区有生动的呈现。
小周和小敏并不会在评论区频繁的点赞和回复,但粉丝还是能感觉到自己和他们很亲近,可能就来自于这样一个个“简介报备”的小细节。这种博主和粉丝之间适度的距离也在无形中佐证了他们是在认真生活,认真记录,认真表达,而不是急着要达成某种功利性质的目的。
而当小周和小敏忙于生活的时候,他们的粉丝也愿意互相给予情绪价值,形成上文所说的“超越内容本身的社区感”。
@草推车 抖音评论区截图
这种感觉让粉丝觉得自己是这个社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个社区的文化和价值观也反映和强化了他们自己的个人信念和生活方式。既满足了粉丝被认可、被听见、被重视的心理需要,也满足了他们归属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02
“真实感”
——粗粝的现实质感、袒露烦恼和缺点的勇气
真正在草原上生活的人,很多时候无法感受到城市生活的便利,更是不可能每分每秒都过得如诗如画。
在@草推车 的视频《改变的东西很多,但山是不变的》里,解锁了一个新人物——23岁的女性牧民米靠。
视频的前半段,因为要去另一个牧场,他们需要攀爬一段不太好走的山路。老周小敏气喘吁吁,而米靠驮着自己的孩子,还健步如飞,甚至还能顺手拉老周一把。
其实米靠的身体也不是铁打的,怎么可能不累呢?小敏问她“累不累?让老周帮着驮一会孩子吧?”,但是孩子太小了一直哭,米靠就忍着脚疼,继续自己驮着。她脸上没有愁苦只有坦然,在小敏夸她“你的裙子被风吹起来好好看”的时候,她羞涩的笑容也很美丽。
放牧的生活要“抢天时”,很忙碌。草原交通也不便利,所以虽然物理距离并不算太远,米靠也已经两年多没回过娘家。
@草推车 视频里对这些信息的呈现方式毫不刻意,也不掩饰——这就是米靠的生活。就像小敏的口播内容里说的:“虽然日子奔波劳累,但谁也不能把同情的眼神,投射给她,因为她是那么坦然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当然,这种正向积极的思考也肯定不是生活的全部。@草推车 也不避讳在视频里说出自己的“小心思”——本来只想邀请一个小朋友吃顿饭,结果碰到了越来越多小孩,没办法只好一起请了,维持自己“体面人”的人设。
这种坦然的呈现让人感觉特别治愈——看,人有点没那么“伟光正”的想法也没关系,谁又没有呢?大大方方地说出来,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些也组成了@草推车 视频里“真实感”的来源。
小周和小敏对日常生活有着细腻的捕捉。他们不回避生活的瑕疵和不完美,而是将他们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展现给粉丝,让粉丝感受到一种“接地气”的亲切和可信。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人们渴望找到一种能够让自己放松、产生共鸣的声音。草推车通过他们的真实故事,为粉丝提供了这样的空间,让粉丝在虚拟的世界中找到了真实的情感寄托,让粉丝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丝慰藉和温暖。
这种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触碰,也成为了博主和粉丝之间坚不可摧的纽带。
03
“无缝感”
——把控植入广告内容的时机、接受他人的投射,建立共鸣
做得相对出色的博主,基本都能做到“植入不生硬。”
那么@草推车 做得比较突出的点是什么?我觉得是以下三点:
1、提供给粉丝“尊重感”和“真实感”,与粉丝成为了“互联网朋友”。
@草推车 抖音评论区截图
2、接受粉丝正向的投射,呈现他们所向往的生活,与粉丝建立“共鸣感”。
3、广告信息植入的时机把握。
这种“无缝感”的来源,可以看作是一种精心设计的叙事技巧,它将广告信息编织进内容的纹理中,而不是简单地将其作为附加物。而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满足了粉丝对于优质内容的期待,也满足了他们对于真诚和透明度的需求。博主通过无缝的广告植入,传递出一种信息:他们尊重粉丝的时间和精力,不会用生硬的广告来打扰他们的观看体验。
最后,希望我喜欢的博主们能多多恰饭。
参考资料:
[1]七夕特辑|草推车:用游牧爱情治愈“围城一代”,NYLON尼龙,2024年8月10日
*图片来自于@草推车 各平台账号发布的内容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