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与华,到底牛在哪里?

举报 2024-09-25

华与华

原标题:全中国最出名的广告公司,到底牛在哪里?

华与华,这三个字想必很多做广告传播和品牌营销的朋友应该都听过。即便你不是营销行业从业者,那么他们这些既上头又洗脑的广告你一定看过。

没错,这些让人耳熟能详的广告,都来自我们今天要聊的这家公司——华与华。

2002年7月,华与华在广州天河建和中心大厦创立,初创期全公司一共只有五个人。

经过几年的发展后,在2008年,华与华准备进一步扩大知名度。于是,他们开始在中国三大航机杂志上投放广告,持续至今,从未间断。

除了航机杂志之外,华与华又陆续在北、上、深等一线城市机场投放公司广告。

作为一家广告公司,拿出相当大一部分利润来给公司打广告,可以说是非常有魄力的。这样的投放策略,在传统广告领域也是非常精准和有效的。因为机场是各大企业出差人群必经之地,其中不乏企业高管和老板。

随着华与华在行业内的持续深耕以及在宣传自身的广告上的持续投入,华与华在业界也越来越有名气,在服务过的广告案例中,也不乏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作品。

黄金搭档、黄金酒、田七、三精蓝瓶…这些在电视媒体如日中天的时代被观众所铭记的大品牌的背后,都有着华与华的一份功劳。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可以发现,华与华的发展过程正好赶上了传统电视最后的黄金十年。

华与华是2002年成立的,微信的第一个版本是在2011年发布的,也差不多是在这个时间节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功能手机转向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强大的功能拓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注意力。人们的注意力也逐渐从电视端转向了手机端。

所以说,以传统电视广告起家的华与华,可以说是吃到了最后一波时代红利。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仅仅是靠时代红利和在机场打广告,还不足以奠定华与华的行业头部地位。华与华另一个成功关键,与创始人华杉密不可分。

华杉赋能华与华的绝招主要可以总结为两点:理论创新+个人IP。


一、理论创新:《超级符号》

华与华早在2013年就出版了《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一书,标志着华与华原创的营销理论的诞生。随后《华与华方法》、《超级符号原理》等书籍陆续出版,也标志着华与华理论的逐渐完善。

不止是出书,华与华在最近几年还在线上卖课,进一步传播超级符号理论。甚至还与高校合作共同建立“超级符号研究所”,开始出版《超级符号理论与实务》教材。

在任何一个领域,谁掌握了对理论的解释权,也就意味着获得了权威地位。华杉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宣称营销界经典的定位理论没有一个字是对的,他们的超级符号理论,大有取而代之的意思。


二、个人IP:提升个人影响力

除了自创营销理论之外,华杉帮助华与华出圈的另外一个绝招,就是把自己当做公司的活招牌,也就是现在流行的说法叫打造个人IP。

据说华杉每天早上5点起床读书写作2小时,全年不间断。这样勤奋刻苦的人设,能够让他在同样勤奋的企业家群体中获得认同。关键是他本人还是个国学大师,无论是出版的书籍《华杉讲透孙子兵法》还是在得道开设的付费课程,都拥有着一大批忠实拥趸。

自创理论、营销大咖、国学大师,有了这些标签的加持,让华杉在甲方面前有了足够的话语权,如果你看过华与华直播你就会发现,那些甲方对华杉是毕恭毕敬,有种对待老师的尊敬感,感觉好像华杉才是甲方一样。

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的广告投放积累华与华品牌资产,以及持续扩大创始人个人影响力,让华与华在业界名声大噪,甚至拥有了所有乙方们梦寐以求的反向挑客户的底气。不投标、不比稿、给钱就干,不给钱立刻停止合作,如此强势的做派,每年还有新客户主动送上600万。不得不说,一家乙方公司做到这个份儿上,真算是扬眉吐气了。

不过在甲方眼里强势的华与华,在同行那边却始终争议不断。有人说华与华设计的logo丑,也有人说他们的广告语太土。对此,华与华一贯的态度是:觉得丑是因为你水平不行,是你根本不懂设计!

华与华真的土吗?

面对同行批评的声音,华与华一律判定是对方功力不够。这样的回应,颇有种“皇帝的新衣”的既视感,让同行都不太敢轻易评价他们的审美了,否则就会被扣上不专业的帽子。

华与华的作品到底有没有问题,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答案。但至少,要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出现。

我们可以分析下华与华这些作品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华与华方法的底层逻辑就是追求传播效率最大化说直白点,就是他的所有logo设计也好、slogan也好,最核心的目的是让人记住其次才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好看啊这类的。

为了达到让人记住的这个目的呢,他们也运用了很多理论,包括所谓的文化母体,符号学、修辞学之类的。

我们看华与华设计的logo啊,一般都是跟一个大众所熟知的形象相结合,比如蜜雪冰城的logo,就是一个小雪人;足力健老人鞋的logo就是一个老人,华莱士logo里面有一只鸡。

他的逻辑是,因为你这个logo里面有大众所熟知的形象,所以大众才会更容易记住你的这个logo。不得不说,还是挺有道理的。

那华与华创作的品牌谚语,也就是slogan,通常都是两句简短、押韵、且非常口语化的广告词,比如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还有晒足180天,厨邦酱油美味鲜。华与华的说法呢,是越口语化且押韵就越能让人记住,其实这个说法也没毛病。

但是你看华与华的案例看多了你就会发现一些问题。

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同质化太严重了,同样的套路会反复用。比如logo中运用数字与动作的组合,或者是皇冠+披风的组合,还有多个品牌都能看到的格子图案等等。

我知道,华与华有一万种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很多元素会被重复使用。

没错,华与华说的都是对的,他们设计的这个品牌logo和slogan确实很容易让人记住。但是,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该不该只要关注让人记住这一个点?

或者哪怕在设计的时候,在优先考虑让人记住的同时,稍微加一点儿审美的权重呢?把logo设计得更符合时代审美,岂不是更好?

所以你会发现,华与华很少有一些时尚类、科技类、美妆类等等有一定审美品位或者是格调的品牌客户,他们的客户大多都是大众消费品。类似于连锁餐饮、食品、快消品等等,那他们这一套理论和审美呢,确实也更适合这些大众消费品,因为这些品牌首先追求的是让别人记住,品牌调性、审美之类的倒是其次。

有人把这一点归结为市场的多元化,认为华与华服务的正是适合他们这一套方法论和审美体系的客户,这个说法有道理。但也要意识到,整个社会整体的审美水平是在不断变化的。


三、学华者生,像华者死

随着大众审美的逐渐提升,大家对于品牌视觉的审美也只会越来越高。作为品牌设计从业者,可能不应该只考虑让消费者记住,也要考虑到消费者在看到品牌设计那一刻的感受,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赢取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肯定是不愿意一直看到统一审美风格的品牌logo以及门头设计,早就审美疲劳了。就类似于这样一个格子元素到处都在用,这很难评。

更可怕的是,现在有很多小公司都在学华与华方法。其实吧,华与华的成功离不开长期以来广告投放所积累的品牌资产以及华杉的个人影响力。如果只是单纯地学习并使用华与华方法,其实只是在为华与华造势,永远只是一个跟风者。

从市场的角度来讲,营销理论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而不是一家之言;品牌设计的审美也应该各具特色各领风骚,而不是千篇一律。

好在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年轻的广告公司和广告人,在用自己的理论和方式诠释着广告的魅力。比如写文案的舒老师,他的文案就很有个人特色,也深受客户和网友的喜爱。还有一家叫沐山的品牌设计公司,他们的设计也很有自己的风格。

所有的品牌营销从业者,应该学习华与华,像华与华一样敢于挑战权威,然后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和审美体系。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才是华与华对于整个行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华与华,正所谓学华者生,像华者死。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