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内容VS老广告:一个精致地利他,一个固守地利己

举报 2024-10-21

活内容VS老广告:一个精致地利他,一个固守地利己

偶然在一次演讲上听到一段关于做个人IP的经验分享,大意如下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跑出来的内容和自己最喜欢的最想表达的,总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回头复盘时也很难下一个确定的判断,对在哪又失误在哪。

但其实验证逻辑并不复杂,也没那么玄学——利他。

利他型内容/信息,才更好传播。

要想做个人IP,切忌自我印象管理。相比主观表达,观众更需要的是利他型内容。

包括你的日常生活分享、某一次出了点小丑、犯的低级错误,这些也是一种利他。它们给观众带来了简单的情绪价值,当然也在向观众示弱——

本质上,做IP的【我】和正在看内容的【你】没什么不同,谁不比谁高人一等……


听完后,虽然未能对创始人打造个人IP话题得出个123点。但是那句“内容的本质是,利他”倒是带来了直接灵感,当下内心也起了一个疑问:那么内容营销的本质,又是什么?

当利他的内容遇上,强品牌视角(横竖看着都利己)的【营销】,不仅没有价值混乱,而且以有效的策略运用在各大品牌案例中。形式各异,花样玲珑。

 到今天还多了一类声音:“广告内容化”“内容时代” “内容能力,决定品牌上限”……

 为什么是内容?

 如果对比,能让答案更显然清晰,不妨直接提问:

 相比传统广告、越来越失效的营销几板斧,为什么内容策略、内容广告是当下更好的回答?

 

1、首先是,尊重复杂

 事实,永远先于概念。

在内容营销、广告内容化被定义提出之前,哪些又不算是内容型广告呢?

比如公众号时代,自媒体作者接的吃饭广子,条漫类、长图文、情感软文。

长短视频平台上,拥有垂直用户群的博主们所创作的内容池。

播客元年里,品牌主们通过音频节目,再抓住用户的听觉注意力。

按照不同媒介分,纸媒、直播,上述提到的数字化内容。不只承载于线上线下平台,内容也能生长在品牌空间里,慢镜头地呈现在T台秀场、演讲台上……

PRADA荣宅今夏举办的口碑展览《允诺》

荣宅家庭式的历史空间,那种私密性,将增强Borremans作品所传达的与现实相悖之感。

内容营销
prada荣宅

香奈儿特展 时尚宣言

香奈儿
005ZHJnily1hrlhp36bsdj63h02bdhdu02.jpg

而如果说,一定要明确一个转向点,标志着内容力的全面起势、内容策略可以被普遍地应用,那要属小红书笔记种草这种形式。

是它,让我们不只意识到而且相信,内容商业化可以有很高的确定性。种草,可以成为一种策略、一种方法。

说来也诡异,“种草”这个概念,既没有趣的来处,又和“安利”“推荐”等实际语义没直接联系,到底是怎么被默认,而且到了今天已经成为日常高频用词。

还有,若用消费者决策链路来看待它,种草居于链路其中,但是我们又很难将其标记在某个环节。

是下单,还是加入购物车,是收藏、点赞、评论?如果没有这些数据性行为,而是直奔门店购买。那么种草发生在哪一刻?

WechatIMG4161.png

这个角度下,种草概念其实影响改变了认知。

相比之前,是否下单yes or no的简单判断,如今我们考量、贯彻的过程变多,而且真正正视——从认知到购买这个中间过程,很复杂。还有很多心理活动、情绪起伏、对比评估过程,就像0-1中间那些小数点。如果没有这些零点几,就不可能产生1这个结果。

有了种草,消费者决策过程才算,真正完整。而且被普遍性得贯彻落地到营销计划中。

这也回答了一篇高质量种草笔记,何以如此有效?

种草种下的是一段可被描述、可感知、可共情的个体经验,也可以是一类已经具象化的理想形象。它可能不是刚需、也算不上强需,但是那一刻的触动,能让潜在的需求有更多心动的理由:“如果能得到的话。”

这个种草过程有多非标化、多个体化、情绪化,恰恰说明真正的用户逻辑、消费者视角,有多复杂。

1712807343960136.jpg

种草,尊重了这种复杂性。反过来,对于有广告性质的种草笔记、内容,用户才不拒绝,不会一看见就点叉关闭、向上滑过(跳过)。

虽然个人并不喜欢“利他才是真正的利己”流露出的狡黠,模糊的算计性。

但是把这句话放在这里,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有带货性质的种草有效,为什么是内容,为什么不是传统广告。


2、泡沫式的老广告,难免僵死
具有广告性质的活内容,香火不断

 复杂的,不只是用户决策过程,还有人们对品牌、对广告的暧昧态度。

一方面,消费早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要经营好生活日常,我们需要很多品牌、产品来共同参与。发展使然,无关乎消费主义不主义。

但与此同时,人们对广告不说完全趋魅,也算选择性脱敏。不只因为无处不在,还在于,和中国广告行业共同成长起来的80后之后的所有人群,和广告几乎是共生关系。这部分人还是消费主力。

加之早已进入买方时代,消费者选择权不仅成倍变大,而且连用户注意力都成为被抢夺的商业资源。

个中剪不断理还乱的利害关系,足以让我们面对广告时,时而忽视、警惕,时而选择性靠近。


那么,内容策略凭什么能静水深流,更大程度消除心理距离、有效种草?

  • 当人们聊“品牌的内容力”时,其实是在说什么?

  • 广告内容化这一预言是针对整个行业,还是只局限于内容种草环节?

问题还是要回到,尊重复杂性。

尤其还是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商业性沟通。

最终沟通目的即使不是让你我立刻下单,也起码是记住品牌/产品,在之后某个需求时刻,尽可能选择它,而不是对家。这种先天的目的性,无法掩盖,也无可回避。

群玉山 周骏:其实很多时候广告是我们观看的内容里面最末端的。

因为它不是为了内容本身,它是为了产品和品牌的,它先天性带有一种目的性。

尊重复杂的另一前提,是拒绝简单化。也拒绝简单思考的广告形式,比如某种模版套路,一条TVC+一套海报+几个热搜+十几个KOL或其他。

完全还有其他选择、方式、内容形式,而且无需回避广告性。


广告行业当然不会消失,只是在变化。

广告人当然不会失业,创意当然不会贬值,关键是不要把创意局限在某种形式。

如果身在创意行业,却用刻板印象去理解广告,可能才是可惜又可叹的。

快手传播中心的负责人Kama:前阵子参加一些行业奖项评选,很明显,大家只唠一个嗑,唠不出新鲜的。

大家还是说拍个视频怎么怎么样,或者这种算不算广告?

我觉得这种极其无聊,做创意的,做广告的,不应该去关注更新鲜的内容吗?

它是不是一个好的内容?是不是有好的传播性?是不是把这个品牌或者是利益点讲好了,你不应该讨论这个吗?”

 

 况且,尊重与用户沟通的复杂性,反倒能让我们打开思路。广告还有形式定义,但是内容,却没有条条框框天花板。

——当人们都有走上街头的冲动,品牌打造的主题空间、和当下热点强关联的快闪活动,还有那些往往由商区牵头举办的市集,怎么不算是一种新型内容呢。

1729221505278088.jpg1713947029569600.jpg

小红书马路生活节·日落音乐会前期,上海新天地小红书大楼上那个巨幅海报,
很聪明地用回春丹大热歌词“整栋出租”来宣传本届生活节。

小红书马路生活节

——或者当社交媒体上玩梗成常态,上网随地大小演成为一种社交技能,麦当劳也加入其中,和麦门、更多网友一起,玩转社媒营销。那些表情包、周边创意、官方发起的话题,主动贡献的槽点,怎么不算内容思维、媒体思维的结晶?

麦当劳官微最新玩梗

WechatIMG4156.jpeg

——还有那个著名的酱香拿铁,与其用单一的跨界去理解,不如将其看作是热搜时代下的话题产品。好不好喝、个人喜不喜欢不重要,重要的是好奇的你我在试了一杯后,去聊这件事。

“年轻人的第一口茅台”“有呕吐物的味道”“我竟然觉得还可以”“用的是~飞天茅台吗?”……

瑞幸&罗翔:喝酱香拿铁会不会酒驾?

1699342688139694.png

包括瑞幸的大多数短代合作,也无法用单一的明星合作去理解,合作的话题性才是重点。换言之,瑞幸并非要让自己有很多品牌挚友,而是用明星合作的方式,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热点。

——被称为营销之神的雷军, 一次次把高艰深的产品发布会开成决战之颠,在年度演讲里反复讲着一个普通的千亿总裁的普通创业故事。

雷军

都知道今年流行在小红书做IP,可要说二次传播、被网友常翻常新的创始人IP账号,很难有比得过雷军的。

他夏天骑着小布上班。遭网友调侃:雷总,虽然大家都骑车上班,但我们骑的是共享单车。

雷军 小米

奥运会期间,雷总又在巴黎街头高频营业。拿着小米手机扫街,像所有人一样打卡特色餐厅。当时,类似“男朋友出差两天一个消息没有,雷总出差两天,发了几个视频告诉我他在干嘛”的评论、讨论文案,在网上随处可见。

雷军 小米

更让我身边的钢铁直男朋友难以理解的是,堂堂总裁、好好的工程师专家,为什么要拍穿搭视频。凡客创始人陈年,在雷军直播间刷礼物刷成榜一大哥,雷军就友情替他拍视频打广告,穿ootd,还会叠穿,尝试工装风。

在去巴黎前,还让网友帮他选防晒衣,最后自己选了个粉色。合理怀疑,已经将网友心思难捏透透的雷总,只是为了想让我们说出那句:粉色娇嫩,你今年几岁。

WechatIMG4158.jpeg

营销行业确实大变天了,但传播底层逻辑不会变。

过去的强投放打法,逐渐失效。购买的媒介资源,总是被卷进数据死胡同。之前看不上的细分工作,比如人群、场景细分,反倒能像游击队战术一样,精准狙击。

因为很难打出效果,广告行业、创意人陷入自证价值的焦虑。创意失灵,因为想不出新招干脆喊打TVC。尤其是动辄要花几百万的长视频、微电影,更是罪名累累。

但如果按照这个裁判标准,B站今年的五四营销《大魔术师》又要怎么论呢?片子甚至引起了文化圈、动漫圈、红人圈的讨论,尽管态度不一。

看理想特邀作李厚辰,在《我们还能克服自恋和犬儒吗?》开篇提及。议题方向和《大魔术师》可以说形成某种互文,当然讨论的社会人文宽度和深度,不可并论。

虽然作者的倾向相作,但个人认为在一个如此敏感、有讨论难点的社会议题上,能否达成共识并不重要,甚至有争论分歧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场有效的公共讨论发生了。

此时的《大魔术师》,还只是一支广告片吗?

《品牌还要拍片子吗?B站五四短片给出了很好的回答》已分析过,B站近几年发布的5条五四短片,实际上是5次演讲。B站本就是在用媒体思维+内容策略做五四营销。

B站

行业是变了。

能起效果的样本形式各异,门槛、成本有高有低。而且能参考的样本,实际有效传播周期也很有限。

  • 比如去年大火的媒介营销,到了今年已经降温。

  • CGI从让人“wow”到“怎么又来一个”“创意大差不差,产品实现了某种巨人梦而已,选择什么样的场景,倒可能是个新意点”,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 短剧呢,虽被大多数人默认为低制作男频女频爽文。但是韩束在这一年多,却在抖音品牌定制短剧赛道,杀得完全顾不上听你我他的褒贬评价。

媒体总结数据显示,自去年3月播出短剧起,韩束在抖音平台销量开始大涨。今年上半年,6度蝉联抖音美妆月度榜单TOP1。

韩束抖音短剧赛道

韩束 短剧

翻看韩束的甜宠定制短剧会发现,很像去年洁柔的做法,只是形式不同。一个抓住风口,用女频短剧打人群,一个借用经典产品,实现品牌人设化,以霸总形象玩转设媒营销。背后大的内容运营思维,是相通的。

只是顺着热点匆匆过一遍,就已经有了乱花渐迷人眼的感觉。

 

3、是刻舟求剑,还是踏进河流

行业变了的另一面是,广告行业已经开始被平权。

挣品牌预算的不再只有4A,各种类型的热店,咨询公司,MCN、专注效果投放的代理商,制作公司等。“乙方”代表越来越大,甚至有些甲方自己就能干乙方的工作。

背后的动因也很显然。

这是个人人都可以是媒体的时代,如果不深究算法的悖论,或许可以说传播被平权。

数据可以倾向于投钱了的广告主,但更容易倾向于内容本身,更倾向于用户的内容偏好。

《广告行业,从分流到合流》

 是否有媒体思维,是否有内容力,或许才是更重要的。无论是什么形式,音频、视频、活动、空间,都可以是有效的创作语言、创意媒介。

群玉山 周骏:现阶段我不觉得人的想象力是可以超越现实的,现实永远都大于想象力。

我跟我的team提出一个要求,我并不需要你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我需要你们做的是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事实,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事实。

对周骏说的这句,深有同感。

很多次都感受到,我们在网络在现实中看到的,已经足够纷繁、个性。还哪里有多余的信心保证,自带商业目的的广告,就能被算法看见、被用户认可,能带给他们新鲜体验。

论创作,比不过各行当里的艺术家,论真实性,比不过一线的经历者。

但或许,相比越来越难自证、自洽的创意能力、讲故事的能力,广告人拥有的真正底气,是发现的能力。洞察,本该就是个动词,而且直指当下。

如果用那个刻舟求剑的故事,来看当下广告圈的困境,从业多年创意人的焦虑,可能会想通一些?

虽然想通可能会很痛,也难以立即做出反应,但是不抗拒眼前的河流,也算开始了一步。

WechatIMG4162.png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