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嗨特购创始人张强:折扣压到最低,抠出竞争优势 | TopDigital专访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4-10-22

在零售界,折扣的力量不容小觑。在高通胀与高利率的双重挤压下,消费者的购买力与消费选择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重塑。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转向折扣店购物,寻求性价比更高的商品。这一趋势不仅在一二线城市显现,也在低线城市和乡镇地区逐渐蔓延。


据智研咨询统计,2023年中国折扣零售市场规模约1.79万亿元,约占社会零售总额3.8%,预示着这一业态的广阔前景。

头部折扣店之一嗨特购,自2021年首家品牌折扣店亮相以来,短短三年时间,我们见证了它的销售额和门店数量双双实现飞跃性增长。

在供应链的精心布局下,嗨特购的尾货占比高达40%,这一策略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高性价比商品的渴望,也使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嗨特购,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专业的买手,他们以“消费者至上”的理念,不断寻找和采购最优质的商品。构建最精简的供应链,来确保消费者能够以最优惠的价格享受到最优质的商品。

本期专访,我们特邀嗨特购创始人兼CEO张强,揭开嗨特购快速成长背后的思考。

以下是TopDigital与张强的对话,经整理。

嗨特购创始人 张强


01从互联网到零售:
经济下行中的零售新策略


TopDigital:从互联网公司到创立嗨特购,怎么想着跨行,离开大多数人眼里的“好行业”?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有过犹豫吗?
张强:当时我们创立了旅悦,后来旅悦被携程收购,所以这其实是我第二次尝试独立创业。在经济整体下行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继续前进,特别是对于我们的团队来说,我们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抉择。我们希望找到一个能够长期投入的事业,一个可以持续10年、20年甚至30年的行业。零售业正是这样一个领域,它不是追逐短期风口,而是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的行业。
 
我们没有犹豫,坚信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TopDigital:为什么选择了零售业中的折扣店?
张强:我们的初步思路其实很直接。我观察到中国零售业在效率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作为从互联网领域转型而来的我们,相信通过提高效率能够解决许多问题,尤其是在商品流通环节中。
 
首先,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折扣和尾货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都有非常成功的典范。因此,经济下行带来的折扣化趋势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尤其是对于尾货市场。
 
此外,我们还关注到工厂中闲置的供应链资源。无论是整合这些闲置资源还是处理尾货,我们的行动实际上是在帮助地球减轻负担。这些商品原本可能会被丢弃或销毁,它们是农民辛勤劳作的成果。所以,我认为我们在流通环节能够做出的改变,就是减少这些不必要的浪费。
 
TopDigital:有人说,折扣化变革是全球零售业趋势。您认可这样的观点吗?
张强: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我观察到折扣化转型确实是全球零售业变革的一大趋势。研究日本和欧洲的市场,我们发现在折扣店发展以来,有两类企业活得比较好。
 第一类是那些采用折扣模式的企业,它们通过削减中间环节,直接与工厂合作生产,包括直接下单和销售尾货。例如,像TJ Maxx这样的企业,它们的发展速度确实非常迅猛。
另一类企业则在特定领域深耕细作,形成了自己的专业优势。以永旺为例,它在面点面食领域做得非常专业。还有像711这样的企业,不仅服务周到,而且在PB(Private Brand,自有品牌)等产品线上也做得非常出色。
 
TopDigital:如果说聚焦到中国,以您作为一个从业者的体感来说,中国零售业目前步入到了什么样的阶段?
 
张强:我觉得咱们中国的零售业现在开始分层了。有的价格战打得特别猛,东西便宜得不得了;但同时,也有像我们这样在商场里的,得有点儿档次,有点儿品牌感,价格还得实惠。现在的消费者很聪明,他们不买那些山寨货,也不买那些听都没听过的二三线品牌,他们要的是性价比高的好东西。
 
所以,我觉得折扣店现在特别火,这是个大趋势。但不是说谁价格低谁就赢了。你看,有的专门卖尾货,有的直接找工厂,拿品质还不错的东西,价格也行,还有的就一个劲儿地降价,恨不得卷到底。这各种各样的折扣店,都在这个大趋势里头,各有各的玩法。

嗨特购门店

图源:嗨特购公众号

TopDigital:零售折扣化和经济下行或者消费者趋于有一定相关性,这是不是意味着对于那些不太出名的白牌来说,可能并不是机遇,反而像是给大品牌一个机会,让他们用好的产品去占据更低的价格区间,从而获得优势?


张强:这个问题得看具体的品类。我们之前研究过,用基尼系数来分析,发现品牌影响力越强的品类,大品牌做OEM这种模式相对来说比较难。比如牙签、牙线这些日化小商品,品牌没那么显眼,消费者更看重实用性。只要东西好用,是不是大牌没那么重要。但是像洗发水、面膜、面霜这些,品牌的作用就大得多了。在这些品类里,大品牌的优势确实更明显一些。
 
TopDigital:如果让您用几个关键词来预测未来几年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趋势,您会如何选择?


张强:首先,是“张弛有度消费”。现在的消费者更愿意为真正热爱的事物买单,而对于那些不感兴趣的东西,他们一分钱也不想多花。
 
其次,是“奖励式消费”。当人们心情好、感到开心时,他们的购物欲望会更强,愿意购买更多的商品来奖励自己。
最后,是“个性化消费”。过去可能是十个人有相同的想法,但现在,这种趋势正在向多元化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消费观念和偏好。


02买手文化:
把握消费者心理变化

TopDigital:据外部数据,我们目前有接近500家线下门店。在门店选址上,我们有什么样的标准?


张强:我们的店铺基本上都设在商场里,因为我们追求的是高周转率。换句话说,我们得快速地把拿到的尾货销售出去。所以,我们会选择人流量大的地方,哪怕租金贵一些。我们的理念是在最繁华的地方提供最亲民的价格。

嗨特购折扣店内人头攒动
图源:嗨特购官方公众号


比如,打个比方,如果一个进口西瓜卖两块钱,国产的卖一块,大家可能都会选择买国产的,因为可以多吃一个。但如果你在商场里,因为各种附加成本,进口西瓜卖五块,国产的卖四块,差价只有一块,这时候,人们可能就会倾向于买进口的,因为感觉上更划算。
 
所以,我们在商场里卖的很多进口商品,价格相比其他地方要优惠很多,也是基于这个道理。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顾客提供真正的价值。
 
TopDigital:我们注意到嗨特购在选择商品时似乎特别钟情于非必需品,尤其是一些国外的小众品牌。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商品组合?


张强:嗨特购的生活理念其实很简单——用最少的钱享受高品质的生活。比如,你可能习惯了5块5买一瓶元气森林,但在我们这,同样的价格你可以买到进口的可乐。或者,你可能在别处花9块9买一包乐事薯片,但在我们这,8块8,你就能尝到国外那些还没试过的、同样美味的薯片。
 
我们所做的,就是让你在不增加花费的情况下,享受到更丰富的生活体验。通过精选尾货和价格优惠的商品,你会发现,其实你的生活可以更精彩,而花费却并不比以往多。
 
TopDigital:我很好奇,嗨特购在选品时是否运用了一些营销心理学的技巧?在很多消费者心中,可能会有一种心理倾向,认为国外的某些产品在品牌影响力或产品质量上,确实比国内的产品更胜一筹,是这样吗?


张强:嗨特购确实关注到了这一点。很多国外品牌在国内消费者心中可能还比较陌生,但在留学圈或者像北京这样经常有人出国的城市里,这些品牌其实已经非常流行和火爆了。它们在国外并不是小众品牌,而是主流产品,口碑好,销量也大。
 
我们所做的,就是把这些在国外已经非常受欢迎,但在国内尚未成为主流的品类引进来。我们相信,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满足消费者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也能让他们以更实惠的价格享受到高品质的国际产品。

嗨特购门店活动
图源:嗨特购公众号 


TopDigital:您在公开访谈中提到,嗨特购本质上是一家买手公司,这个说法怎么理解呢?


张强:我们公司实际上把业务分成了十几个不同的品类,每个品类都由一个品类主管带领两三个采购员组成。他们的工作就是挑选自己喜欢的产品,然后卖给消费者。这样做的结果是,我们对品牌有很强的品牌属性,无论是尾货还是大品牌。
 
比如,我们的采购员会从世界各地采购各种方便面,以国产为辅。当消费者来到这里,他们会发现有这么多他们从未尝试过的方便面,而且价格差不多,他们就会想要尝鲜试一试。我们的主要方向是让我们的团队像打移动靶一样,不断寻找全球有趣、新鲜的产品。我们不仅仅局限于国内便宜的商品,而是在不增加消费者额外开支的前提下,让他们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比如,消费者可以每天尝试不同国家的方便面,各种口味,而不是只吃同一种红烧牛肉面。而且,全球每个品类的市场其实就那么几十家供应商,我们的采购员可能每天都在维护这些关系,有尾货就拿过来,没尾货就争取以最低价拿到。


通常,我们会与品牌方签订一个框架协议。比如,如果某品牌的巧克力上新后卖不掉,我们就全拿过来。如果卖得好,我们给他们鼓掌;如果卖得不好,尾货都给我们,我们帮他们消化了很多库存。所以,我们要求即使是正期产品,价格也要给我们相对便宜一些。
 
TopDigital:嗨特购在选择“买手”时有哪些标准呢?


张强:在我们看来,买手的角色至关重要,我们非常注重他们的消费感知能力。人脉关系可以慢慢建立,但对产品的直觉和消费感是不可或缺的。这不仅仅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更是一种消费心理学的运用。买手需要了解消费者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且能够迅速关注并跟上流行趋势。简而言之,我们需要的买手必须具备敏锐的消费感知。
 
消费感意味着买手能够把握消费者心理的微妙变化,并迅速捕捉这些变化。比如在饮料领域,最近大桶装的饮料比较受欢迎,可能是因为经济压力下,大家更倾向于在家用餐,因此偏好大容量的饮料。再比如饼干,现在进口饼干或儿童饼干卖得特别好。消费者认为饼干是一种半主食,对儿童的健康尤为重要,所以他们更愿意为孩子们购买那些看起来更健康的饼干。这些小细节,这些对消费心理的洞察,都是我们买手必须掌握的。
 
此外,买手还需要能够绘制品类决策树。比如,如果我是一个养狗的人,而你的店里只有猫粮,那么无论这些猫粮有多全,对我来说都没有吸引力,我可能就会离开。因此,如何绘制一个有效的品类决策树,也是我们买手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

嗨特购商品陈列
图源:嗨特购公众号


TopDigital:公司如何为“买手”赋能?


张强:在嗨特购,我们非常重视买手的专业成长。每周,我们都会举办培训会议,深入探讨如何在各个品类中构建竞争壁垒,并且深入了解消费者的真实购买路径。比如,当消费者想买果味酒时,他们可能首先考虑口味,然后才是品牌。如果是面膜,他们可能首先看功能,再考虑品牌。不同的产品,消费者的关注点也不同。因此,我们会针对每个品类,深入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决策树,这是非常个性化的。
 
在培训中,我们会深度还原消费者的购买过程,确保我们的策略是正确的。比如,在宠物品类中,如果消费者对冻干食品的感触最多,我们就会确保这类产品的库存量(sq)足够多。对于某些细分市场,比如擦脚湿巾,可能只需要一款就够了,过多的选择反而无益。我们会持续更新每个品类的宽度和决策树,以保持品类的竞争力。
 
此外,我们的系统为买手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通过系统,我们可以预测产品的销售速度,知道在降价过程中产品能在多长时间内售罄,以及应该提前多少天补货。系统还会告诉我们哪些店铺缺货,以及如何配置库存。买手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货物的流转状态,哪些在打折,哪些没有,定价是否合理。
 
系统还帮助买手进行定品、定量、定价。比如,对于宠物冻干食品,我们设定的上限是8个,下限是5个。如果买手的采购量超过了这个范围,系统会提醒他们。如果定价比拼多多还高,系统也会提醒买手,这可能会影响销量。买手需要考虑是否还要继续采购。系统还会帮助买手计算一个月内需要销售的量,并据此估算采购量。
 
总的来说,我们的系统为买手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从品类分析到库存管理,再到销售预测,确保他们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
 
TopDigital:目前嗨特购的主要客户群是什么样的?


张强:基本上是以女性为核心,78%是女性,年龄在20岁到45岁之间,一二线城市女性为主。
 
TopDigital:在嗨特购成立之初,我们是如何与全球的大品牌和供应商建立起合作关系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哪些挑战?


张强:我们最初主要是在北方地区进行扩张,通过食品批发商那里获取了一些尾货。到了后期,我们开始直接与品牌方进行洽谈。一开始,品牌商的态度相对保守,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他们开始更加重视品牌的影响力。


比如,当你只有10家、8家店铺时,他们可能不会太关注你;但当你拥有100家、200家店铺时,他们就会主动找上门来,希望通过我们这样的特殊渠道来处理他们的尾货。这其实和阿迪达斯在奥特莱斯和商场店的策略是一样的。
 
TopDigital:在管理如此众多的门店时,我们如何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呢?


张强:我们采取的是灵活机动的策略,类似于打移动靶。以饼干为例,我们可能有30款不同的产品,涵盖各种进口的和不同价位的。我们的目标是满足这些品类和价格带的需求。具体今天销售这个品牌,明天换成另一个品牌,对我们来说并不是问题。


我们首先确保的是品类的覆盖,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品类的主要需求。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能会在同一个品类中轮换不同的品牌,以保持产品的多样性和新鲜感。这种方法使我们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同时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


嗨特购美妆护肤产品
图源:嗨特购公众号


TopDigital:在折扣零售业态中引入年费模式的想法是如何产生的?目前这种商业模式的表现是否符合预期?


张强:我们之前确实尝试过年费模式,但现在已经决定取消,至于未来是否会重启这个模式,我们还在评估中。当时我们设定了两种价格体系,会员可以享受更优惠的价格。然而,我们发现大多数顾客并没有选择成为会员,这就导致了一种价格歧视现象。


我们的目标是为所有顾客提供公平且具有吸引力的价格,而不是让他们因为是否选择成为会员而感受到不同的待遇。因此,我们决定简化定价策略,让每位顾客都能享受到最佳的购物体验。这种调整更符合我们的品牌理念,也更贴近顾客的实际需求。
 
TopDigital:在我们看来,嗨特购在众多零售折扣店中的独特优势是什么?我们又是怎样构建起品牌的竞争优势呢?


张强:我们的优势在于始终将消费者的需求放在首位,特别是在日化产品领域,我们的表现超过了大多数竞争对手。在商场里,人们大约每个月会去一次,而他们去商场时,购买日化产品的频率是最高的。我们的目标是提供消费者真正喜欢和需要的产品。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我们的日化产品确实更强,他们的食品品类更出色。我们的产品定位更倾向于中高端市场,而他们可能更专注于中低端市场。
 
我认为不存在绝对的品牌护城河,因为任何品牌今天能做到的事情,其他品牌明天也许就能做到。因此,我们追求的是在每个环节都力求比别人更抠一点,哪怕是1%到5%的进步。如果10个环节加起来,那就是10%的优势,这就成了我们的重要护城河。毕竟,商业模式是相对容易模仿的。对于折扣店来说,最大的特色就是提供折扣。我们如何将折扣压到最低,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优势所在。
 
TopDigital:未来,您认为国内未来折扣零售行业的增长点在哪里?对比奥乐齐、塔吉特、唐吉诃德等国外折扣零售巨头,您认为往后国内会有跑出全球折扣零售巨头的可能吗?


张强:未来国内完全有可能出现全球性的折扣零售巨头,而且这个可能性非常大。
 
在我看来,国内零售业的未来增长点在于谁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谁就能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因此,我们致力于让消费者以更合理的价格享受到更优质的产品。
 
例如,我们将进一步压缩总部成本,降低租金,提升运营效率,同时适当降低毛利率。通过这些措施,我们能够让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更好的商品,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相信,只有真正将消费者放在心上的品牌,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心。






03在未知中修炼企业内功

TopDigital:都说这是一个不确定性的时代,那作为企业创始人,您在面对市场未知和变幻时进行决策时,秉持的不变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张强:以消费者为核心。

TopDigital:在将消费者置于核心位置时,我们有哪些实际的策略可以捕捉到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张强:我们的合作企业环境相对独特,因为在这里,今天的采购员可能在下班后就变成了店里的消费者。这种角色转换让我们能够直观地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去观察和体验。

我们会直接到店里观察消费者对我们产品的反应,看看他们是否真正喜欢,是否愿意购买,以及购买后的满意度如何。这种第一手的反馈对于我们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它帮助我们更精准地捕捉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TopDigital:当下很多年轻人会思考工作和自我的关系,常常因此陷入迷茫状态,您作为事业有成的“过来人”,有什么建议吗?

张强:我觉得事业有成不敢当的,但我有一个核心——修真。我们每天这些东西都是假的,怎么样成长让自己能力提升,不断的让自己变强,我觉得才是真的,对吧?企业每天在做这个,做那个,但是企业持续做强才是真的,锻炼内功是真的。

TopDigital:在折扣零售行业,锻炼内功您觉得主要是锻炼什么?
张强:我们每个品类长都会深入研究他们所负责的行业。比如,他们会探讨酒类产品的利润点究竟在哪里。如果利润主要在生产环节,我们可能会选择与工厂合作,进行贴牌生产。对于像坚果炒货这样的产品,原料可能是利润的关键,那么我们就会直接购买原料,然后委托他人加工。每个品类都有其独特的盈利模式,因此,关键在于与消费者建立联系,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以确保他们的满意度。归根结底,这其实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不断强化我们的基本实力。毕竟,在零售业中,商品本身始终是核心。

TopDigital:创业者在面对失败和未知时,您是如何调整自己的状态的?
张强:状态其实还是跟刚才借假修真有关。我觉得做这些东西都是假的,怎样提升自己,提升公司能力是真的。所以说我们不会太看其短期利益,更看长期一点,自己到底有没有进步,公司到底有没有进步,这是我们最核心的。我们关注消费创造的长期价值,所以就不会在乎一时一地的得失,这样心态就会好一些。

TopDigital:您平常有哪些好的习惯来修炼内功?
张强:我每天都会写一个总结,像周报日报一样,天天自己跟自己较劲,包括工作上的反思和人生哲学,哪怕采购哪些品好,哪些品不好都会反思。

TopDigital:您可以分享一下您最近的总结吗?
张强:昨天我在思考“现阶段饼干怎么样好卖”,得出的结论是偏向更进口化和儿童化。

进口饼干,作为舶来品,通常让人觉得高端。不过虽然它单价相对较高,但由于运输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不大,实际上进口饼干与国产饼干的价格差距并不显著。消费者在花费相同金额的情况下,更倾向于尝试进口品牌,以期获得更正宗的体验。

这种现象类似于人们普遍认为国外的披萨更正宗,或者日本的日料更地道,因为这些食品原本就源自那些国家。即便中国厨师的手艺再精湛,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仍然倾向于原产地的产品。


【栏目介绍】
随着互联网平台流量转化率降低,获客成本水涨船高,全链路引流效果难辨。

在消费紧缩的大环境下,不生产“硬货”的渠道端如何为品牌赋能,降本增效地将产品规模化触达潜在消费者,实现销售量最大化?

为开启渠道创新的新篇章,TopDigital精心策划2024年度特别采访系列,旨在为业界同仁提供一份深刻洞察市场脉动、引领渠道增长趋势的「渠道增长风向标」。

TopDigital「渠道增长风向标」新专栏将邀请多位在新零售、私域、电商、线下商超渠道中的TOP选手,以亲身经历与市场趋势洞察为基准,探讨传统零售VS新零售、线下商超折扣化变革、私域引流等等与“渠道增长”相关的话题,以期对各位有所启发。
采访:王晨
撰文:胡雅嫣(实习)
监制:Jasmine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