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业,做自己也挺好
尊重在地,用商业释放独一无二的地方魅力。
撰文丨锐裘
编辑|Sandie
身在行业中,每去到一座城市,和当地朋友交流,大家评价完自己城市的营商环境、商业创新、商业增量后,通常会补上这么一句“羡慕上海的商业,又进入next level了!”
几年前的我,听到这些话可能自豪感油然而生,但结合近一年对于“商业在地化和社区可持续经营”课题的研究,开始对这句话有了一层另外的思考。
上海商业固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良性竞争,各大商业不论从项目的品相、硬件、招商、运营各方面都在做到极致的同时还在挑战天花板。但商业土壤养成的上一层,还是在于在地的风土人情,每个城市有自己独特的土壤,无须盲目模仿其他城市的商业模式,反而应该安心做自己、突出本地特色。
就例如北京。
秋天的北京总是不能错过。上周我在北京出差的时间,经历了一日雾霾之后紧接着的就是北方城市特有的秋高气爽,无论是走在刚刚申遗成功的中轴线,还是深入城市西郊的山谷,拜访的每个品牌及项目,见的每个人,听到的每一句言谈都让我倍有能量。
北京的商业氛围就在这样的土壤下生长,它固然不会有上海的“精致”,反之,深厚的文化韵味带来的商业,低调含蓄但富有张力,由内而外,亲切直率,自然厚重。
在檀谷
10年单向书店文学节,文学在山谷中滋养
在城市远端距离启幕的新商业会扮演这样一种角色:拓宽城市边界,点亮边郊原本模糊的画面。
北京西边门头沟的潭柘寺景区,最近有点火,一个是因为这里的盘山公路已经成为了一条颇受骑行爱好者们的周末骑行路线;二则是正式开业一年的檀谷,它承担着度假者、消费者们到门头沟时的一个重要消费据点,同时山谷的自然气息,也让这里总能吸引不同文化的内容在此发生。
去年秋天,我曾到访过一次檀谷,当时这个新新市镇还未正式开业,所以这次来北京,自然不能错过它,以及10周年的单向书店文学节。
单向的实体产品单向空间也是檀谷的第一批入驻商户,这里除了有书店,还有“十三邀小酒馆”,以及一间以“檀谷·单向”为名的主题酒店。也正是这样多层次的内容关系,让檀谷的整体场域里,总会有一种文学性,人们在书和文学话题的包裹中,慢慢度过一个周末。
四场话题论坛,数名作家、译者、媒体人的同台,形成了文学节两天内容的主旋律。“十周年”并没有让这次文学节在形式和装置上有太多铺张,单向标志性的白色做成的舞台背景板被架在中央,读者们静静地坐着,倾听台前嘉宾的对谈,有人翻阅着相关书籍,有人拿出本子记笔记;在椅子上听累了就去不远处的坡上坐一会,看看远处的山和天上的白云。
这个画面,很文学,也很北京。
如果说檀谷是如诗般梦幻的,在场景上具有稀缺性的商业目的地,那么接下来这个团队打造的项目则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场景:位于昌平区回龙观的一座TOD商业“Station Park 小站公园”。
我们看惯了北京四、五环,动辄10万多方的巨型商业,这样体量小、更贴近社区生活的项目的出现,让我们更实际地看见一个新风向:哪怕是首都这样的巨型城市,也到了要认真思考“如何好好生活”的阶段。
Station Park小站公园除了连通地铁之外,它目前在一楼中庭构想的“共享客厅Living Room”概念值得期待,西中庭被定为 HOME LOUNGE,突破公区和店铺的界限,以美食社交、公共生活为场景,成为“家的客厅”在社区公共空间里的一种延展;而东中庭 — HOME GARDEN,将结合绿植景观与创意零售,与品牌共同打造成一处“四季变换的后花园”。
这次我也特别参访了正在施工中的小站公园,一些有趣的想法即将呈现
尽管项目还在筹备期,檀谷团队已经尝试“搞了些事情”,在还是工地状态的小站里,与Berry Beans合作开出了一间“工地咖啡馆”,这里用各种施工材料组建而成,更原生,也更在地,而第一批客人便是正在小站公园工程忙碌的工人们。
从檀谷到小站,似乎是檀谷团队在未来“走出山谷,走向日常”的重要一步,如何走进周边有10万人口的生活日常,也许这件工地咖啡馆便是他们慢慢走入社区日常的第一步。
南阳共享际
从城市更新到文化再生
“共享际”是RQ这些年持续关注和推荐的空间运营品牌,不仅因为团队是北京十年城市更新运动的推动者,更在于其这些年一直专攻“中小空间的深运营”,每个共享际的产品都不大但却各有特色,在长期精细运营之下散发出不一样的特色。
这次我们再次拜访了胡同里的南阳共享际,最近将它称为“据点”一点也没错,就是这样一块千余平米的剧场空间里,一年竟然可以承接超过300场演出,话剧、戏剧、艺术疗愈戏剧、脱口秀、舞蹈剧、独角戏等各种形式的表演内容都能在这里找到。
而其中,就有相当火热的脱口秀演出。庞博、刘旸、小鹿、小佳、张骏、黑灯、唐香玉……几乎每个人气选手都在这块舞台上演出过。正如这些演员在台上说的那样,演出完在后台休息一下,转身就出去扫一辆共享单车,赶往下一场。
北京就是这样,厉害的人太多,大家都不把自己太当一回事儿。
再说回共享际,最近它的动作,是从空间走到街区,为东四北大街推动一部分新业态孵化工作,从而激活这片颇富有老北京人文底蕴的街区。目前由共享际主导的街区小业态,已经包括了NEST酒吧、Jetlag山海四河书店、一块小宇宙、涔奇咖啡等,其中NEST酒吧由脱口秀演员史炎主理,Jetlag的运营方则是乌云装扮者。
东四的微更新推动,更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内容聚合,新场景、新内容、新体验,在不将老城区大拆大建的情况下实现焕新,让新旧兼容——而这样细水长流的更新方法,也许只有深耕在地,熟悉、珍惜在地的团队才能实现。
共享际一直和我强调,在北京,还有大量的旧空间亟待调改,市场容量巨大。当然还有更重要的,是如何用正确的地产经营+内容运营的方式,盘活一个个城市空间。
亮马小院
滨水生活用商业点亮
亮马河
滨水空间能提升城中人的品质生活的同时,还能激活商业投资潜力,这点在上海大力发展黄浦江及苏州河两岸的持续更新已经是十分有力的证明。北京城中,同样在做滨水空间的潜力挖掘。
在朝阳区,亮马河水域的治理已经持续了近三年。这是北京城中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是京杭大运河的分支,在这些年的治理期间,我们不乏在这两年看到生活方式媒体对“长在亮马河边的北京中产”的各式描述,足以看出水系生活一旦有了提升后,对城市品质生活的影响。
亮马小院 图源见水印
今年,亮马河的水系空间升级来到了“引入商业”的阶段,在颇有前瞻性的朝阳区政府的推进下,亮马河迎来了其升级后的首个商业界面,取名为“亮马小院”(也是一个看起来很日常很可爱的名字),坐落于亮马桥地铁站附近,麦家桥东侧北岸。
之所以叫“小院“,有点顾名思义,首先小院不大,留给租赁的面积也就几百平米,几栋集装箱式的建筑围合,其余空间结合周边环境,融合花园式的设计,形成了一个面向亮马河的公共院落式空间。
当然,因为小院在体量上确实小,在北方即将入冬的季节,对招商而言也留下一些遗憾,但目前入驻的以城市生活方式为主的的轻型业态,也已经形成了具有松弛感的氛围:
有朝阳文旅的自有咖啡品牌Double U,胡同里生长的本地精酿品牌野鹅微醺,在北京颇具影响力的设计师花店花治,主打健康饮品的Gulugulu椰子水,以及在户外骑行圈层社群中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户外手工包及骑行用品店HK+。
这样业态组合下的小院,还未正式对外官宣,就吸引了诸多年轻人的关注与打卡,的确,在北京,这样沿着河岸能让人放松下来的滨水小院场景,太稀缺了。城市的硬件治理提升,配合适配的商业植入,确实让人看到城市空间价值提升的潜力。
小院北岸的商业部分将在年底有更完整的呈现,据小院的管理运营方雏菊春天负责人透露,南岸的微更新改造也在同步,将入驻更多文化艺术类的业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亮马河的滨水商业场景的逐一更新,相信在北京,河岸艺文生活会成为城市新的生活魅力展现。
做自己,
释放独一无二的商业魅力
以上三个商业项目,仅仅是北京硕大的商业供给版图中十分细小的商业场景,但三个项目基于在地和人文底蕴形成的精神气,却让它们成为在我们心中独特的存在,而这种精神气也很难在其他城市看到。
北京最大的特质便是深厚的文化根基,从皇家文化到市井文化层层交织。这种深厚的文化韵味带来的商业特征往往是低调含蓄但富有张力,更注重文化体验而非浮华表象。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去看许多北京的商业空间,与精致的“魔都”上海相比,北京的商业确实不追求外观的精致感,气质是自然粗粝的,但这份粗粝往往饱含真实情感和温度,这种特质滋养了北京商业场景里的亲切感和人文厚度,而非一味追求外在的商业效应。
花治@亮马小院 图源见水印
檀谷坐拥自然,以山作为商业与内容的养分,成为独一无二的新市镇;南阳共享际看似简单低调,却蕴含丰富文化内容,让人获得心灵沟通;亮马小院用恰到好处的商业组合激活河岸,为未来北京公共+商业的空间挖掘打了样。
北京商业,自有它自己的魅力,无需看上海,就犹如任何城市都有自己的魅力;真正的商业在地化,在于看见更真实的自己,在于深切满足本地消费者的需求,并有雄心深耕这座城市,与它一起激发城市的独特活力。
*不止北京,我们认为每座城市里具有灵魂的商业都应该从地方出发,应地方而生,如果你所在的城市也有这样“为地方而生的商业”,欢迎在后台留言,向我们推荐或自荐!
#商业地产系列解读
新天地 | 万科商置 | 大悦城 | 太古 | 凯德 | 华润 | 复星丨印力丨华贸丨华侨城丨香港置地 | 檀谷TANKO丨微领地 | 源点LiveLab | Kaledo | NOYA | 东原致新丨HAI550
#城市更新
上生·新所丨鸿寿坊丨太古香港丨中环街市丨南阳共享际丨南湖天地丨Convet Garden丨Hudson Yards
#内容营销/文化叙事
线下商业刊物丨星巴克咖啡杯里的美术馆丨品牌杂志丨印唰厂有意思报丨路易威登城市指南丨地产社媒 | 「疗愈」之书丨 新天地燃冉艺术季
#品牌/门店
素然丨Apple静安丨多抓鱼丨麦当劳丨Snow Peak丨Shardaa丨大小咖啡丨宜家丨Aesop伊索丨泽田本家丨Alimentari丨瑞幸咖啡丨开心麻花丨始祖鸟丨teamLab丨茑屋书店丨永璞咖啡
#主编专栏
上海餐饮观察丨社商+社造丨市集观察丨露营行业观察丨「小生意」的故事丨公园式商业
#专题系列
喜欢这篇文章,就点个赞和在看吧 ↓↓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