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对立争议话题不是品牌营销的好策略
作者:陈壕
来源:品牌市场相对论
全文约6900字,阅读约需11分钟,好文值得慢慢品读。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一些品牌为了快速吸引公众注意力,不惜制造对立和争议话题。虽然这种方法可能在短时间内带来大量的曝光率,但其背后隐藏的风险和威胁不容忽视。
这些品牌之所以热衷于制造对立争议话题,主要是因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品牌需要找到一种能够迅速抓住大众眼球的方法。
对立话题由于其天生的戏剧性和冲突性,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引发广泛关注。此外,相比于传统的广告投放和营销活动,利用对立话题进行营销的成本相对较低。品牌只需投入少量资源,就能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大规模讨论。
还有一些品牌可能希望通过制造对立话题来吸引特定的消费群体,尤其是那些喜欢参与社会讨论和表达观点的年轻人。
然而,这种策略对品牌来说存在诸多威胁和风险。
首先,对立话题容易引发负面情绪,可能导致品牌被贴上负面标签,如种族主义、性别歧视等。这种负面标签一旦形成,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甚至可能对品牌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例如,某国际服装品牌曾发起的广告营销战役中,其中一则广告包含了一些被认为具有种族歧视意味的元素,迅速引发了公众的愤怒和抵制,最终导致该品牌不得不公开道歉并撤回广告。这一事件不仅损害了品牌的声誉,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在华的市场业绩大幅下滑。
其次,现代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品牌的真诚度和透明度。当品牌试图通过制造争议来获取关注时,这种行为很容易被视为不诚实或机会主义,从而降低消费者的信任度。特别是当品牌在异国开展营销时应考虑到不同国家的人文、风俗、道德等方面的差异,给予目标受众群体足够的尊重,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例如,曾有某知名快餐品牌推出了一款特别汉堡来庆祝一个节日,但由于未考虑到该节日在当地文化中的敏感性,引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尽管品牌迅速撤回了产品并道歉,但这一事件已经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信任。
而且,社交媒体上的舆论风向非常难以预测。即使最初的目标是正面宣传,一旦话题变得具有争议性,就可能迅速失控。例如,某化妆品品牌发布广告试图通过调侃女性的外貌来吸引关注,然而这则广告很快引发了女性消费者的强烈反感,最终导致品牌不得不紧急撤回广告并公开道歉。这种不可控的舆论风向使得品牌在利用对立话题时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甚至很可能引来公众舆论的围攻。
而从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角度来看,利用对立话题进行营销往往会被认为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品牌应该致力于促进积极正面的价值观,而不是通过煽动分歧来获利。例如,2018年,某运动品牌试图通过发布一条关于政治议题的推文来吸引年轻用户,结果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抵制。这一事件不仅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损害了品牌的社会形象。
此外,不当使用特定话题还可能面临法律风险。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言论自由有着不同的规定,特别是在涉及版权、隐私权等方面时。全球化的今天意味着品牌需要对其内容在全球范围内的接受程度保持高度敏感。例如,一项针对LGBTQ+群体的支持声明,在某些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中可能受到欢迎,但在其他地方却可能遭到强烈反对。忽视这一点而盲目追求热点话题可能会无意间冒犯到某个群体,进而影响品牌的国际形象。
因此,营销从业者、品牌主理人应该看到:虽然利用对立话题可以在短期内吸引大量关注,但其背后的种种风险和威胁使得这种策略并不适合所有品牌,甚至可以绝对地说不适合于任何品牌。
从品牌的长远发展来考虑,营销工作应该更加注重用户体验、诚信沟通以及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营销策略,通过建立积极正面的品牌形象来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THE END.
品牌市场相对论,欢迎关注交流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