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六代不衰,瑞士莲的长青秘密是?
提起巧克力,你会想到哪个国家?对的,瑞士。除了瑞士军刀,瑞士手表,瑞士巧克力也是瑞士一绝。瑞士,钟表王国,也是巧克力王国。
虽然,瑞士只是一个面积4.13万平方千米的小国,全国并不生长一棵可可树,但瑞士却是世界上巧克力的第一生产大国,凭借优秀的巧克力制造工艺、历史文化享誉全球。
在瑞士巧克力中,又不得不提到瑞士莲——瑞士最大的独立巧克力制造商,传承180年,历经六代。问题来了,瑞士莲是怎么诞生、发展和壮大的?又凭什么历经180年而不衰?
一、一个临时工的逆袭
瑞士莲的发家非常励志,可追溯至1819年。
当时大卫·史宾利(未来的瑞士莲创始人)还只是一个一穷二白的面包店临时工。但他并不甘心就这样平庸下去,于是通过不懈努力,成功“跳槽”到了当地一个非常有规模的苏黎世糖果糕点铺上班。
而后,在他60岁高龄时,成功“熬死”老板(这个糕点店老板于1836年去世),买下老板娘的所有股份,摇身一变成为当地有名的糖果铺主人,一跃从打工仔,晋升为苏黎世资产阶级的一分子。
9年后,即1845年,大卫·史宾利和他的儿子鲁道夫·史宾利(在国外糖果企业当学徒,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宣布开设一家新的巧克力工厂,瑞士莲的前身就此诞生。
起初,他们在旧商店大楼里设立了一个小作坊,生产固体巧克力,但很快就发现这家旧面包店太小,无法满足人们对这种新美食的需求。于是,2年后,他们将生产基地从面包房转移到了苏黎世湖上游小工厂,并聘请了10个员工。
二、收购来的第一
当时间来到1859年,史宾利父子已经在苏黎世阅*广场开设了第二家规模更大的糖果店。同时,在1860—1880年间,他们已经成功生产了,包括20种不同品质的巧克力棒。
但事实非常现实,直到19世纪末,这家工厂仍是位于霍尔根的一家小型巧克力工厂,店铺也仍然是家法式甜品店。并因为经营分歧,还未崛起,已一分为二。
但就是这时,转机出现了。分家后的鲁道夫·史宾利,扩大了工厂,并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设施。为了筹集必要的资金,他更果敢地将自己的私人巧克力公司改组为史宾利巧克力股份公司,并于1898年公开发行,变成了一家股份制公司。
也并非简单的募资,他非常聪明地让其中大部分的股份由家族成员、资深经理以及朋友所持有,从此,公司也一直遵守这项优良的瑞士传统,即董事会一直由家族成员与朋友组成,股东有定期发放的红利与贴心的纪念品。
后来,鲁道夫·史宾利更是以当时的天价——150万法郎金币(相当于今天约1亿瑞士法郎)收购了一家工厂,并以其姓氏命名Lindt(瑞士莲),以纪念其在巧克力上的成就。这家工厂就是鲁道夫·莲于1879年成立的一家规模虽小但非常著名的巧克力工厂。
这是鲁道夫·史宾利最值得称道的收购。因为,鲁道夫·莲发明了精炼搅拌机,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块具有柔滑、天鹅绒般、奶油状、入口即化感觉的巧克力。这也是,人们称“瑞士莲是世界上第一块入口即化的巧克力创始者”的根本原因。
三、180年的创新
20世纪前20年,瑞士巧克力行业的出口市场经历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扩张。瑞士莲也随之持续发展,到1915年,瑞士莲已将其产量的3/4出口至全球20个国家。
随后的1920—1945年间,瑞士莲迎来重重挑战。先是,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萧条导致所有海外市场不断亏损。然后是,二战结束,需求激增,这让瑞士莲面临严峻挑战——急需更换老化的工厂,扩大现有拥挤的厂房,跟上猛增的市场需求。
瑞士莲如何安全度过?创新。先是在经济萧条时,推出了Lindt Cream和Lindt Milk巧克力棒,这是巧克力创新的里程碑。而后在二战后,需求激增时依旧不断开发创新产品。如:
1949年,LINDOR巧克力棒诞生,馅料入口即化。
1952年,著名的Lindt GOLD BUNNY上市。
1967年,LINDOR松露巧克力诞生,其最初是作为圣诞节的圣诞树装饰。
随后的日子,瑞士莲左手创新,右手钞能力,通过收购和适应本土化的跨国发展,助推瑞士莲一步步最终成为享誉全球的国际集团。
四、卓朴观点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古老的东方智慧告诉我们,顺应本性就能走出自己的路。之于企业,就是倚仗自身优势禀赋,把长板做长,特色做特,构建驱动发展的本能竞争力。
从卓朴本能战略看瑞士莲,瑞士莲的成功除了人的努力,更有“本能”的伟力。选择巧克力是基于瑞士基因,持续发展是基于始终专注。所谓180年未衰,是180年初心未丢,180年匠心未改。至于创新,那是专注到极致自然而然就会发生的事情。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