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阿那亚:从一个“油腻”的开始说起

举报 2024-12-16

700x700 (1).jpg

对话嘉宾:阿那亚首席品牌官 田海成
采访:Dreamer、倩倩
撰文:Dreamer
 

写在之前:

11月底在站酷设计周上,我们见到了阿那亚首席品牌官田海成。

在2个多小时的采访中,我们聊了关于阿那亚底层逻辑、整体规划等和why有关的问题,田海成也从个人视角对一些争议话题,给出解释和回应。

田海成在2024站酷设计周(北京)演讲现场

580025952720175.jpg
542664182336441.jpg

 很多人大概想不到,如今作为精神飞地的阿那亚,其实有一个“油腻”的开始。

2014年的阿那亚,定位在“北京男人的海边自留地”,瞄准了那波借着房地产经济、互联网大势实现财富自由的60、70后——有钱没闲情,坐拥不动产却失去了自由自性的权利。

今年的脱口秀黑马于祥宇,就曾冒犯过这部分人:“好想过上那种枯燥、乏味的生活,住在顶层豪宅,穿着一件真丝睡袍,端着一杯红酒望着窗外:‘没啥意思哈’。”

马寅也曾回忆起:“当年的广告语还是‘一个男人的教堂’,阿那亚举办过一次韩国选美比赛呢,那还是一场国际级活动……”

阿那亚
马寅曾回忆起10年前的自己

但是很快,阿那亚就察觉到目标客户群完全定错了。

田海成:“度假房更多属于家庭消费,女性才是重要的决策者,孩子是影响因素之一。

男人只是有某种情怀,但是不可能只为了解决自身的身心疲惫而买单。

即使他想买单,女主人大概率是反对的。而且当时,我们将房产定位在‘男人的玩具屋’。这个购买理由并不算太不充分和正当,如果买房子只供自己度假避世,你把老婆、孩子放哪了?”

错误的决策很快被纠正,阿那亚也从拥有大片海边绿地高尔夫球场的度假别墅区,转向社区化发展。以“人与家庭”为单位,沿着留人留家庭的常识逻辑,阿那亚陆续增设包括业主食堂、儿童公园、健身房、图书馆、夜生活场所等在内的一整套设施。

图啊 .jpeg
阿那亚北戴河规划简图

另外从一期交房开始,马寅也一手建立起服务标准——建业主群,并承诺5分钟内回复,24小时内给出解决方案,这样的服务精神也决定了今后阿那亚的社群基因。

社区雏形有了,人有了,但是还缺点什么……

故事?营销?

再一次证明,现象级的传播案例从来无法策划,只可能生于偶然。


一、阿那亚精神建筑
它可以是短期方法论,但更是长生的内容容器


1、孤独图书馆爆火后,把空间设计作为方法之一

孤独图书馆爆火之前,这片“人间寂静处”的发展命运和其他度假区,没什么太大不同。直到2015年一条视频、一句“全世界最孤独的图书馆”文案,将这个海边三联书店吹向互联网风口,这也是阿那亚第一次尝到流量红利:

原来在互联网时代,文旅业、地产业还能有另一种活法。

aranya 阿那亚

田海成:“那完全是一个意外。

我记得很清楚,爆火前一周我们还在讨论是不是要开个发布会。阅读日图书馆还被当地电视台选送上了央视,但是都没火的迹象。视频爆了的那天,我还在火车上。流量涨得太快了,自己都能感觉到后背在发热。

此后的阿那亚不仅打上网红标签,也在文旅界掀起打造精神建筑的趋势。这也是围绕在阿那亚身边的最大争议。有声音曾说:

是阿那亚让网红建筑成为一种出圈方法论。大家尤其是还没去过阿那亚的网友,对阿那亚的印象也几乎是和孤独图书馆、阿那亚礼堂、UCCA沙丘美术馆等打卡建筑强绑定。

阿那亚完全是从互联网传播逻辑在整体规划,打造一个又一个流量孤点,使建筑符号化。

标识建筑
一期:阿那亚礼堂

一期:阿那亚礼堂

六期:UCCA沙丘美术馆

六期:UCCA沙丘美术馆

四期:艺术中心

四期:艺术中心

阿那亚·金山岭:山谷音乐厅

阿那亚·金山岭:山谷音乐厅

阿那亚·雾灵山:眼石汤泉

阿那亚·雾灵山:眼石汤泉

对于类似评价阿那亚也曾表示:前期,我们并不排除部分建筑表演化的可能。但是,再符号化的建筑,它也只是容器。能让它持续生产故事,哪怕是生产话题,也一定要靠其中的内容。

在数英看来,方法论之所以成立,也和现代建筑空间使用方式发生改变有关——即在使用、体验之前,多了一道被拍的程序,之后又多了被上传网络分享的过程。

我们当然可以说阿那亚是从孤独图书馆的爆红中,看到了新型营销思路,所以推出一个个打卡建筑。但是从一个个剧场、美术馆、音乐厅落地中,我们也确实能看到一个完整的艺术文化社区,已经成形。

问题可能在于,大家对于“空间设计成为一种传播方法”这件事,看法各异。

在站酷设计周演讲金句:“精神建筑——这个时代的客厅和书房”

WechatIMGbb0886d82ec6383ecab804c70909c9e5.jpeg


2、空间之外,情感、精神才是幸福刚需

在空间设计之外,阿那亚对于打造幸福生活也有更多诠释。北大教授汪丁丁的理论为之提供了依据:生活幸福感源于三个维度的满足,即物质,情感,精神。 

传统文旅业、房地产往往只注重物质维度的建设,富贵感逼人,阶层属性昭昭。幸福变成资源对比下的僵硬产物。享受某种特权,成了衡量价值的标准。行业对幸福、富足的理解及诠释,都比较单一。


田海成:“我们也犯过类似的错误。

转型之前的阿那亚,其实是围绕一大片高尔夫球场展开的别墅区,那种规划有一个明显弊端,就是你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只圈给了少数群体。它是高度封闭的。

和现在阿那亚社区价值观,完全相左。现在那儿被开放成了森林公园,戏剧节期间这里也是环境戏剧的舞台,日常时候人们也会在那跑步、还能看到野鸡野兔,还能开卡丁车……

等于说从特权走向了平权。而平权是打造公共性和社区的关键。

近十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要怎么去破文旅地产的难题。它一定不是简单粗暴的强资源打法,关键要打造出完整的生活方式系统,能提供一整套幸福生活方式。

怎么具体理解生活方式系统这个概念呢?举个例子——中国高铁为什么是一个伟大的设计,不仅仅在于车辆动能的技术设计,更在于这是一整套面向未来的中国人的出行系统。我们的社区设计的也不仅仅是房子,建筑和户型只代表了居住方式,而生活方式才是社区的精神系统。

而在未来,幸福的能力会成为一种经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未来经济的重要驱动力。”

 

二、阿那亚社群
是新型的熟人社会,也是安放自己的精神故乡

幸福三维度的第二维——情感,直接对应着阿那亚的社群文化,这也是社区目前建立的核心壁垒。

社群的单位是人、是家庭。而人本身就是最大的变量。如何安顿好个体,如何链接家庭与家庭,找回记忆中邻里之间的亲密关系,成为最大难题。

WechatIMG4585.png

1、向回找,构建熟人社会

田海成:“这个问题你应该问村长马寅,这些都是他一手亲力实现的,最有心得。(笑)

一个社群的根基在业主。硬性点来说,阿那亚对于这几千户业主的投入,一定远大于对几百万访客的投入,居民业主对社区投射的情感也完全不同于访客。这也是为什么阿那亚和古北水镇不一样。同样是几百万流量,但是产生的社群价值、文化影响力,完全不同。”(古北水镇缺乏成规模的业主群)

数英:业主决定了什么?

田海成:“业主首先决定了房产的资产价值。比如他们的人群属性,他们对于房产的再运作,比如开民宿等。这些都会提升房产本身的价值。

还有,业主影响社区的商业特征。阿那亚现在有很多商业体都是由业主自孵化的。还有的是先在社区创业,进而成为业主。这样一来,他们就是社区的共创者。

第三,业主自定义了阿那亚的社区文化。很多社区活动都是从社区走向社会的,比如戏剧节,它不是无本之木。它是从业主自发组织戏剧活动,不断放大再放大…比如戏剧文化从最早就在社区里慢慢得以形成节日和仪式,不断放大再放大…比如阿那亚的电影节也并不是金鸡百花奖这样的明星节日,更多是将电影融入社区生活,在海边人人可以参与的一种轻松日常。

就像戛纳,它并不是一个只办电影节的地儿。一直以来戛纳都有在地人群以及电影文化。戛纳电影节不是一个无中生有的事儿。阿那亚也是类似的道理。

所以我常说,当地居民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在地文化,而不光是那些符号化、产品化的民俗风情、名胜古迹。阿那亚的社区文化,就是由一个个阿那亚人来体现、定义的。他们是美好生活的合伙人,也是代言人。

另外一个关键点,阿那亚的社群基因,就是从服务业主开始。

当初村长建群,5 分钟回复,24 小时提供解决方案。然后慢慢形成了全民商讨、互助的机制。邻里友好地畅谈社区发展,贡献公共建议。

就比如,前两天我还问一个住在阿那亚金山岭的邻居,如果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突发身体不适,你会想到什么?去哪个医院,或者想到谁?他连续说了三个人名,都是他的邻居。

再举一个不算例子的例子。之前和一个成都地产商聊,他说他们小区内有一个湖,很多人在那非法钓鱼。沟通了好几次,建议他们去其他水域钓,就是不听,问我该怎么办。

我就跟他讲如果用阿那亚的经验,你就把这事放到群里解决,让它变成一个公共话题,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有正方有反方都没关系,至少大家会带出来一些主张,事情会朝向理性方向发展。当每个人都有主人翁意识时,他享受权利和负责任的意识,会共同驱动他的所有行为。

阿那亚部分公约

阿那亚部分公约

物业/园区服务

阿那亚物业/园区服务

所以,公共性、公开、公民意识,这可能是阿那亚社群底色吧,能形成有粘性、有信任基础的熟人社会。

在这里,马寅是村长。近几年他一半的精力都在处理业主投诉的事儿,有点儿构建乡绅社会的感觉了哈哈哈,很费孝通。虽然现在的阿那亚已经从一个社区渐渐融合成了一个大的度假区,但服务的基因并没有改变,村长马寅甚至公开了他的信箱,让访客每一个在阿那亚遇到问题在这里都有最及时的反馈。这种直面客户投诉的态度,让服务成为了阿那亚成长的最大主推力。

你看,社群这个事儿说复杂确实很复杂,但是归根结底,服务是它的底色,一定要有一把手长期专注于此,不可能说建个群、弄个‘马寅信箱’就完了。

这也是为什么阿那亚社群的讨论度那么高,却很难模式化。坦白说,建筑规划、办文化艺术活动都可以模式化,但是社群不行。”

数英:是如何想通构建社群的逻辑的?

田海成:“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向回找。

过去这几十年的城市化发展,把传统的社区、社群基本打碎了。为什么我们怀念胡同、弄堂,怀念小镇、农村的那种乡土生活?因为社群不在了。

那我们要做的,就是重建、恢复。这是向回找。但在重建时,要用一种新的审美方式、更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这是向前看。

总的来说,向回找原因,向前看方式。因为人的情感动机是不会变的,但是时代审美在变,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也在变。”


2、一个不太遥远的精神故乡

 很多观点都在说,阿那亚并非传统房地产商,对业主不是简单的卖房逻辑,之于访客不是景区揽客的逻辑。

阿那亚也发出“人生可以更美”的品牌号召,马寅也曾表示,在阿那亚拥有一套房和在其他地方拥有房产,有着不同的涵义。

那么那个不同到底是什么?“人生可以更美”中更美的,到底是什么?

 

田海成:“是可能。另一种安排人生的可能,超出城市生活的、常规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性。

‘阿那亚卖的不是房子,而是房子之外的一整套生活方式’这句式虽然听起来片儿汤话,但是确实能解释该问题。

类似的我们还可以说,阿那亚最重要提供了除去房子、配套设施等硬件之外的更多软内容。比如前面提到的服务,比如艺术文化氛围等等。

就说那些走向舞台的女人,学会冲浪的男人,开启创业的主理人,民宿主等等…他们各自都找到一种新的可能,或者解锁了另一重身份,或者找到了新的活法。我们偶尔会用‘人生解决方案’来定义哈哈是不是有点太文案化了。”

数英:这个新可能也好,“人生解决方案”也好,都会让我想到大理。大理那边也有新型文旅房产,比如小院子。很多购房者也是北京人、深圳人。对于他们而言,在大理的那套没那么昂贵的花园小院,以及当地的生活,就好像是另一种活法。

它可能算不上人生目标,也不是退路,而是另一种安放自己的可能。

田海成:“很同意,在精神故乡这一点上,阿那亚和大理非常像。

而且喜欢大理的人,大概率也会喜欢阿那亚。只不过大理代表着诗与远方。我们阿那亚没那么远,就在北京边儿上。

一个焦虑,就会催生出一个文旅小镇。

物理距离近、心理距离远的阿那亚,最初是为了解决那波北京人的焦虑,火了之后,才有天南海北的人赶赴前往。

而物理距离远、心理距离也远的大理,一直都是所有人的精神乌托邦,

什么才是真正属于大理的生活方式?我想去到大理的人,多少是一些比较“自我”的人,它们在退休后离开城市中的那个「主流社会」,应该为的是找寻属于自己心中的那个「主流社会」。”


三、阿那亚艺术文化
让艺术日常化,用一个个圈层激活社区

幸福第三维——精神,指向了艺术文化。如今,每年落地在阿那亚大大小小的文艺活动达上千场。而这背后由阿那亚文化公司专业运营。

聊到这里时,田海成说得很坦诚,他直言,文化公司一方面兼顾了传统资产营销部的职能,是在用运营内容的方式去盘活各种资产、资源。

但是成立文化公司这件事,并不是无中生有。在2019年成立之前,阿那亚就已经聚集了大量的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而且还有那么多精神建筑,剧院、美术馆,礼堂,这些场馆也需要运营。总之从整合资源来说,成立文化公司是水到渠成的事。

至于借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带来流量,形成传播力,这是众多结果之一,阿那亚并不否认。

阿那亚虾米音乐节


1、坚持很重要,活动会变成节日和仪式感

田海成:“我特别有心得的是,刚推出阿那亚社区生活节,阿那亚就敢喊出第一届。

这个起心动念很重要,因为有第一届才会有以后,能发展成长期主义。第一届当然是纯投入、纯粹为了社区居民互动,但是到第五届可能就能售票,第六届就会有品牌赞助……

所以说,阿那亚所谓的文化IP,都是扎根在社区里由来已久的,慢慢发展才有了社会化效应。你叫它内容产品也好,艺术IP也罢。被看到的,都是冰山之上的阶段性结果。那冰山之下的呢,那些沉淀过程才是关键的因。”

阿那亚生活节

自2016年阿那亚首创社区生活节以来,已发展出包括阿那亚戏剧节、音乐节、诗歌节、风筝冲浪节等多项自有品牌IP。

此外,社群中还孵化出阿那亚海报节、瑜伽节、新海浪电影节、大地艺术节、元旦24小时跨年之旅、深夜食堂等丰富的社群活动IP。

阿那亚

如果不是在文章要分类呈现,方便大家理解,实际体验时其实基本无需给上述活动也好、IP也罢,去硬定性。它们最大的区别,可能只剩是否售票、是否具有社会化讨论度这些数据指标。


2、打开一个个亚文化圈层,用小众的能量辐射大众

除了那些出圈的文艺活动外,社区内还生长着各种亚文化、小众圈层。就说音乐节,有摇滚、民谣、爵士、电子、嘻哈、原生态等各类…街头运动有,滑板、街头足球、街舞…海上活动有冲浪、游艇……

WechatIMG4590.jpeg

田海成:“前两年,阿那亚被叫过‘亚都’、‘亚文化的耶路撒冷’。

不管是讽刺也好褒奖也罢,它至少承认阿那亚对于多元文化的包容。

每一个细分活动,其实都打开了一类亚文化群体。不同的亚文化之间,能碰撞出非常强大的能量。而且我反倒认为,小众群体创造的能量远远大于大众。因为大众很多时候是沉默的,他们贡献的是参与和讨论。但是小众,在创造。

比如像北京、上海、纽约这些城市为什么长盛不衰,因为各种各样的文化在这里碰撞。而且每有一种文化过了周期后,就有另一种文化生长出来,所以才生生不息。”


3、形成土壤,成全创造力与可能性

最迷人的,永远是可能性。

这也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一度被冠以“网红”“文艺青年聚集地”“房地产神盘”种种标签的阿那亚,何以被讨论到了今天。

阿那亚最具标识性的文化一直在变,最开始或许是文艺、民谣的,带着书卷气;前两年或许是戏剧、反叛的,有表演欲;如今阿那亚北岸新开发的九期社区,多了很多运动、荷尔蒙。

WechatIMG4283.jpeg

当然,不同的创造力、生命力一直都存在于社区,可能才更接近真相。只不过更多的专业场馆以及大型活动的运营,激发了这一切,也鼓励了所有可能性。

马寅和田海成都曾说过一个词,希望阿那亚能带给大家‘常来常新“的感觉,无论是每年固定来度假的业主,还是定了民宿、酒店的两日村民。


四、阿那亚商业化
专注观念经济,借商业定义社区价值

阿那亚商业化过程中一直伴随着种种质疑,但是我们并没有把它当成争议来聊。

作为行业媒体,数英更关注——阿那亚是如何在社区与商业之间走好平衡木游戏,而且一走就走了十年。


今年北戴河项目的运营有机会做到和房地产销售收入基本等量齐观。这也意味着阿那亚北戴河单盘已经实现——从地产公司到生活方式品牌的转变。


1、最突出的商业特色,主理人经济

阿那亚社区生态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即居住商业混合。和传统商场相比,阿那亚的商业更加街区化、内容化。

以酒店商业体为例,除去安澜、苏卡是大型酒店外,社区以主理人酒店为主。它们散落在不同街道,主题各异,更多反映了主理人的性格与个人情趣。这也是为什么阿那亚商业生态能百花齐放的原因之一——

每一种商业体,都是一种个性。

 

田海成:“这些主理人经济就是一个个小阿那亚,它们能代表阿那亚的一部分。

就像你完全可以说村长马寅是大主理人,他们是一个个小主理人。所以我们才说现在招商、选择主理人品牌,也是一种共创,是商业层面的共创。引入一种个性、一个商业创造力,也带来了背后主理人的个体经验与审美志趣。

但是如果认真计较,行业提到的主理人经济,和我们看重的主理人经济还不太一样。我们更强调业主创业的这部分主理人。因为他们对社区的情感投入不一样,对开的这个小店的态度,也完全不一样。尤其在后一个话题,业主创业不只是为了挣钱,自我表达很重要。

所以商业本身就是一种“观念经济”。之前我听在地文化(来自于广州的生活方式品牌,已于2022年入驻阿那亚)的主理人 Susan说过类似这样的一句话:做什么商业,是你相信什么让世界变得更好。

这次我也把它整合着用到了站酷设计周的演讲上。

WechatIMG4334.png
截取自田海成演讲ppt

位于四期的AZ街角咖啡馆,也是典型的主理人经济,开了近十年。现在已经是新老业主的聚点之一,成了寄托邻里情感的所在。我觉得这个就很主理人范儿。”

 

2、被行业讨论最多的,首店经济效应

相比主理人经济,阿那亚引发的首店经济效应更为行业熟知。

话梅HARMAY、生活元素ELEMENT、巴适得板BASdBAN、大道之子AVENUE&SON、潮牌集合店DOE…众多商业品牌、线上品牌在阿那亚开出北中国首家门店,在落地时也结合阿那亚社区特色,再创造出与其他地区门店不同的商业模式。


田海成:“认真说的话,哪儿的首店经济也比不过上海啊。

只不过阿那亚社区整体规模要小,商业特征就会更明显。对于阿那亚来说,这个首店经济属于行业问题,不是阿那亚具体的问题。

而且如果一定要和城市对比,阿那亚确实和上海在品牌重合度上更高一些,但也只是相对而言。

至于为什么是这两个地区能滋养出首店效应?我想可能和人群和当地文化有关。

第一目标人群很集中。第二当地城市文化、社区文化更多元活跃,年轻人能找到舞台、看到可能,品牌也能在这里找到灵感。

而且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首店?品牌和所在商业生态的关系,一定不是单向利用,开店动机是不一样的。

是种下一个流行火种,而不是迎合已有市场趋势。不是符号化、表演式、商业版的炫技,而能人格化表达的、有能量流动的……”

数英:确定合作后,阿那亚会参与后续工作吗?比如门店设计、规划零售模式等。这过程中,最关注哪一项。

田海成:“设计部分我们一定会参与,要保证美学一致。

后期最关注服务品质,这一块我们会高度把控。今年就因为服务品质不达标清了两家店。而且服务品质不达标,很快就会体现在社群中,被大家讨论。”

数英:是否意味着品牌只要入驻阿那亚,势必要从各个方面融入,无论是设计、零售模式,如果我们用一句“品牌阿那亚化”来评价,你会觉得太片面或者标签化吗?

田海成:“我能理解你们代表的态度。

这个问题也要因人(品牌)而异。比如在雀跃镇的自行车品牌RE而意,不光开了自行车店,还有几套客房,做着民宿生意。社区中还设置了很多驿站,增设租车业务。那这种混合商业模式,是它在其他门店所没有的。

af8108e2-86cf-4ce3-9972-251581caa4b4.png
RE而意自行车之家

再比如滑板品牌大道之子Avenue & Son ,在雀跃镇推出亚洲最大的滑板公园,连续两年举办了国际滑板大师赛。 

大道之子
大道之子滑板公园

UNDEFEATED五道杠已经没在想门店这回事了,直接开了个体育中心,包含室内篮球场、综合训练中心、游泳馆。这也是UNDEFEATED继洛杉矶之后全球第二家店。

五道杠
UNDEFEATED五道杠体育中心

naive 理想国在书店+酒吧、咖啡店的模式上,还衍生出青旅业务。这也是阿那亚唯一一家青旅。

3ba46ea169eecda40c2befce6c9d4b98.png
naive 理想国青旅

所以你看,‘品牌阿那亚化’最重要的是——品牌能内化阿那亚的社群基因。这个是灵魂。

为什么我们说阿那亚是以价值观驱动的社群平台,这个社群不光是业主社群,也不只之前聊到的艺术、亚文化社群,这些这些主理人及商业品牌带来的社群,也包括在内。只不过它们是在商业化这个命题里。

社群的发展逻辑,是需要它自生长的,不是我们想通过资源强导入就能成的。那可能会水土不服。”

 

3、被议论最多的,广告效应

话题越来越敏感。

相较于上述去过阿那亚的朋友才能感受到的商业形态,阿那亚的广告效应是被媒体、网友讨论最多的话题,大家对“阿那亚商业化”更明显的感知,大都基于这一点。

2022年,华伦天奴让阿那亚礼堂一夜变色,粉红礼堂维持了一个月之久。

1733475503588261.png

同年,LV将大秀从巴黎引至阿那亚海岸,“放大的游乐场”理念以沙滩城堡、雕塑的形式再现。

路易威登

除去这些出圈案例,今年MINI将全新电动MINI COOPER上市发布会也定在阿那亚,同期还举办了车主盛会MINI 2024库伯杯。

1733475565779755.jpeg

此外合作品牌还有保时捷、法拉利、PRADA等等……先不提具体的活动内容、合作形式,我们能感受到如今阿那亚强势的吸金能力。

“阿那亚变了吗,那么珍贵的社区运营到最后,就是为广告主服务的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想听听阿那亚的回答。

 

田海成:“和华伦天奴的那次合作,引起的争议声最大,但也极具代表性,能代表阿那亚对于商业化这件事的态度。

其实每一次外界对阿那亚有什么评价,我们大概都知道,也找机会回应过。你们可以看一篇往期文章《马寅信箱 | 阿那亚为什么要把礼堂刷成粉色?董功老师愿意吗?》,村长马寅回答得很具体。”

image (7).png

媒体视角看,大家把重点都放在了礼堂变粉,但是忽略了一个问题——华伦天奴为什么这么做?

在玩色彩营销上,奢侈品牌从来都是行家,要么有自己的品牌色,要么能推出流行色。比如爱马仕橙、香奈儿的黑白、BV绿,以及今年GUCCI的安可拉红。

而华伦天奴不仅在2022年秋冬大秀推出全新的Valentino粉,到2023春夏大秀上又复兴了品牌色Valentino红。与其说,华伦天奴借以Valentino粉表达了某种态度主张,不如说这是华伦天奴对其标识性极繁美学的,另一次大胆尝试——“消除干扰,让观众的眼睛集中在细节与廓形之间的差异。”

马寅也在回信中提到:这次Valentino的全球品牌宣传,在很多世界一线城市落地,如在纽约街头做了涂鸦艺术墙,在香港做了时尚派对,而在中国内地只选了阿那亚做落地活动。

阿那亚成为品牌发声、时尚探索的试验场。这或许是商业世界里的,个性吸引个性。

 

田海成:“而且说到底华伦天奴案例的出圈一定利大于弊。

它代表着社区的声誉扩大,不仅品牌增色,很多社区居民也能感受到这有利于房产增值。当然,也确实存在矛盾,尤其对于第一次来到阿那亚的用户来说,可能观感不太好。但是解决矛盾是阿那亚这十年来一直在做的事。阿那亚存在的意义就是解决矛盾,关键是要能做好相对平衡。


五、北戴河之外的阿那亚
很骄傲取得这一场关于价值观的胜利

以上对话基本围绕着北戴河项目展开,此外阿那亚围绕北戴河陆续在附近金山岭、雾灵山、崇礼落地项目。前两者主打山居生活方式,与北戴河的海边生活方式,互为补充。崇礼则对应着用户冬季滑雪的需求,完成了季节性度假的补充。

往南,阿那亚还推出三亚项目,定位在高净值客户群。客户群向上,再走一级。2023年,阿那亚联合中旅在广州花都区正式落地九龙湖项目,定位在“北方人的南方周末”。武汉、常熟也有阿那亚新推出的区域性产品,只不过相较于北戴河、九龙湖项目规模要小的多。

至此阿那亚整体业务面才算基本浮现。

金山岭、雾灵山 山居生活

a33c541dly1hh4cic35taj23402c0npf.jpg
a33c541dly1hpntznrozbj20zk1bfamy.jpg

崇礼 滑雪

1733473071425112.jpg

三亚

1733473269538636.jpg

如何定义阿那亚呢,房地产开发商?运营服务商?还是更能面向未来的生活方式品牌?文化品牌?

田海成:“从底层逻辑来讲,阿那亚是一个由价值观驱动的品牌。

我们追求能成为一个文化品牌,当下正处在从生活方式品牌去往文化品牌的路上。

数英:记得你曾在文章中也说过这一点,“一定要说阿那亚是什么成功的,我个人认为可能是价值观的成功。” 什么叫做价值观的成功?

田海成:“这么说吧,十年前我们就已经面对了今天房地产面临的所有问题,房子卖不掉,房价不涨。疫情后情况更糟。

很多房地产已经失去了投资属性,这也倒逼着阿那亚思考什么才是未来房地产之路。本质上我们已经进入了后物质时代,更关注房子硬件之外的更多内容。所以之前才说情感、精神那两个维度。

阿那亚的价值观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精神层面,回归。即回归自然、家庭,也回归自己的内心世界。其次是生活层面,有品质的简朴,有节制的丰盛。

村长马寅也经常提起,在日本和台湾游历的很多经历,那种返璞归真的生活状态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和灵感方向。”

数英:最后一个问题,外界对阿那亚最大的误会是什么?

田海成:“我想第一个是,很多人认为阿那亚的核心是文化艺术内容。但其实阿那亚的核心竞争力是服务,这个初心一直没有变,而且服务是阿那亚战略级工程。

第二,很多人认为阿那亚在品牌扩张,其实阿那亚很克制,只做自己擅长并且符合自身价值观的事。

退一步来说,如果将阿那亚放在房地产、或者文旅行业看,简直慢得过头了,而且体量很小。村长马寅也说过这一点,好在他自己也不嗨生意规模这件事。”

站酷设计周演讲现场:“价值观不只是吸引谁,更是我为谁代言”

1733743706989847.jpeg

原本访纲中还有一个问题“你们有想象过阿那亚更理想的模样吗?”,考虑到采访时间忍痛删除了。

但在撰稿过程中偶然看到马寅受访的一篇旧文里面有类似的答案:

这个事情也让我想清楚了阿那亚未来十年要做什么样的品牌。我给出的回答是做温暖人心的品牌。

未来大概率是痛苦的事情要多于快乐的事情,所以这种大环境下,做温暖人心的品牌恰逢其时,那温暖人心的品牌特质又是什么呢?

我找到了四个关键词:精致、简朴、低价、感性。

坦白说,这个答案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或许是因为它过于平实,也或许是因为我们对阿那亚已经有一些预设。在那个预设里,未来的阿那亚可能更具扩张、侵略姿态。

但是一细琢磨那句“未来大概率是痛苦的事情要多于快乐的事情”,很快便感知到马寅作为一个文科商人的敏锐。相对于前文所说的“在未来,幸福的能力会成为一种经济”,“安抚焦虑”这种经济力量离我们更近,很可能已经在发生。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