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中国青年情绪地图 | 十大青年文化趋势、五大营销启示
来源:青语CyanWorks(ID:cyanworks2024)
情绪价值,今年的热词之一。
Jellycat 为代表的毛绒治愈系火遍全球,脱口秀演员付航一句「PASSION !」点燃年轻人的生活向往。但同时也有超 9 成的年轻人不同程度感受到内卷和焦虑,焦虑、抑郁、无意义感是困扰当代年轻人的 TOP 3 情绪问题......
情绪是一种商品吗?虽然有人并不乐意让情绪成为商品,但很显然在当今社会,情绪早已成为一种可识别、可衡量、可提升的、带有可见商业价值的东西。
在今年明显「降温」的双十一消费中,依然有近三成的年轻人花出去的钱 50% 以上都是在「为快乐买单」,比如文娱、游戏等体验型消费。而指向「悦己」的香氛、音疗等感官消费依然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我们从「正面情绪 VS 负面情绪」和「自我价值 VS 对外连接」两个维度,整理了 2024 中国互联网上年轻人的 50+ 种情绪,试图发现一些情绪背后的驱动与青年流行文化之间的联系。
2024 中国青年情绪地图,by 青语CyanWorks
点击可查看大图
综合看来,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都有非常充沛多样的表达,年轻人关于自我价值和对外连接的情绪也在不停发生变化,并有非常多的网络流行语诞生,比如浓人淡人、九漏鱼、精神股东等等。
2024中国青年情绪表达的十大趋势:
当我们说「情绪价值」的时候,一般是指带来好体验的正面情绪,比如高能量、治愈、PASSION!等,但情绪当然并不是只有正面,当「大环境不好」像重力因素一样存在时,困顿、焦虑、blue、戾气、嫉妒等各种负面情绪,在网络空间和真实世界都到处可见。
从年轻人自我、社交、公共生活的半径出发,我们整理了与年轻人情绪有关的十大趋势,从背后的社会文化事件或消费信号中,找到青年文化与营销沟通的更多机会点。
01. 精神健康走到台前,有点毛病也没关系
相比之前代际,以 Z 世代为代表的新一代年轻人更关注自己的全面健康,尤其是精神和心理健康,并且也会以更加直接、坦然的态度,来面对可能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自己。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相关的公共表达变多,如综艺节目、播客对话等,而且心理健康相关病症也在逐渐祛除污名化,以一种更加正常、可见的方式出现在年轻人的生活中,也有相当比例的年轻人并不抗拒接受心理咨询相关的服务。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举办《是坏情绪啊,没关系》心理健康展览,并在现场设置留言板、打卡点等互动方式,鼓励大家接纳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实现疗愈。心理咨询师张春也在播客《展开讲讲》中表示「要堂堂正正做一个「身弱」之人」,用看见和共情让更多人获得力量。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展览《是坏情绪啊,没关系》
品牌也有对于精神健康更直接的营销与活动。比如一直关注身心健康的lululemon,今年「一起好状态」主题营销进入第四年,并通过播客媒介的深度对话和探讨,让「好状态」的叙事和力量持续触达更多人群,引发更深度的用户共鸣。珀莱雅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公益活动「回声计划」今年进行到第三届,用公共艺术展的形式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lululemon好状态海报、@珀莱雅回声计划装置
02.「美丽废物」退场,直面生活的琐碎和具体
滤镜下的真实生活,开始成为更多人获得「真实生活」力量感的来源。年轻人开始对柔光滤镜下的生活「脱敏」,也开始逐渐意识到「分享美好生活」和真实的美好生活之间的区别,对于被建构出来的精致生活、自律打卡感到厌烦,「努力假装松弛本身就很不松弛」。年轻人开始实践一种更加「落地」的生活,不再假装热爱生活,而是尝试主动剥离一些外界的意义构建,找回更贴近自己的日常生活。
比如前几年非常流行的高颜值、能出片儿的厨房小家电,今年有不少出现在了「咸鱼年度无用商品榜单」上,「低价转让、只用过一次、九成新」等信息加粗高亮,并被称为是「美丽废物」。
年轻人看得更清楚了,高颜值和能出片儿的生活用品,像是给生活加的一层「理想生活滤镜」,但「美丽废物们」无法真正撑起美好生活。比起发朋友圈的柔光滤镜照让别人点赞,年轻人更希望的是能有时间好好烧一顿饭享受美食,哪怕用铁锅也是快乐的,「当我在菜市场买菜时,我变得具体」,生活是具体而琐碎的,不必是滤镜里充满柔光的。
很多主打高颜值卖点的小家电品牌,也在经历了快速的风口之后遇冷。国民家电品牌美的曾一口气发布 60+ 智能小家电,但没多久就关停了 900 多个 SKU,据称亏损超过 2000 万元,美的董事长也曾表示进军小家电是一个「错误」的方向,也表示这些产品会是昙花一现的东西。而社交媒体上关于料理机、早餐机、洗菜机等各类小家电是不是智商税的讨论也从未停止。
小红书用户@只吃西瓜心儿、@小熊电器小红书官方账号
03. 东方血脉觉醒,华流就是顶流
随着文化自信、民族认同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日益以更加显性的方式呈现出来。喝中药奶茶、练八段锦、穿马面裙......中式生活方式已经融入了更多年轻人的生活,「华流才是顶流」、「老祖宗严选的肯定是好东西」等话题也获得年轻人的广泛认同。血脉觉醒的年轻人们,正在以一种现代的方式,践行并发扬光大传统的东方文化。
传统文化正在借助新的媒介、方式在年轻人中实现新的生长。在养生、审美、文化娱乐等各方面都焕发出新的活力。
养生方面:
八段锦的教学视频,在年轻人聚集地 B 站播放量破千万。国家体育总局也发布了推广版的八段锦视频,练八段锦似乎成了比练瑜伽更潮流的养生之法。
审美层面:
讲究「妆人合一」的新中式美妆开始流行,比网红妆、女团妆更符合国人审美。更强调从自身面部特征出发,展示个人气质。新中式相关的种草笔记在小红书上增长超 48%,月均点赞量高达 40万+。
文化娱乐方面:
今年的现象级国产游戏,也是首款国产 3A 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当天热度迅速破圈,销售额突破 15 亿元、在线玩家超过 140 万、好评率高达 92%。黑神话悟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创新表达,让玩家在游戏中找到共鸣,重新定义了国产游戏的标准,也让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更大的舞台上被看到。一位网友玩黑神话悟空的感受引发广大玩家共鸣,并在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
“我在美国西部做过荒野大镖客,在古希腊斩过欧洲众神,在日本战国时代当过武士,也在中世纪的欧洲当过刺客,现在,我终于可以回到我的国家,做一回我小时候最崇拜的齐天大圣,成为小时候最崇拜的英雄。”
小红书用户@小赖不赖、@黑神话悟空
04. 人宠共居、精细喂养,深度关系代偿
传统的深度关系和家庭模式开始出现松动。生育率持续走低的同时,宠物经济蓬勃发展,「猫狗双全」是新一代年轻人的「儿女双全」。高盛投资的报告显示,今年我国的宠物数量首次超过 4 岁以下婴幼儿数量,而在 2017 年 4 岁以下婴幼儿数量还是城市宠物数量的2倍多。作为情感经济的重要一环,养宠是年轻人获得情绪慰藉的重要过程,也是 TA 们用自己的方式组建的新家庭形式。
2023 年中国养宠家庭规模从 2022 年的 9800 万户增至 10565 万户,目前 85 后 - 90 后是养宠主力军,占到一半左右,而 95 后- 00 后是养宠“潜力股”,新一代养宠的方式也呈现出了很多新的趋势与特点。
《小红书 2024 宠物行业洞察报告》显示,56% 的宠物主会为宠物改变生活方式,比如为照顾更多人带宠出门的需求,很多航空公司推出宠物客舱、宠物托运等服务,也有类似于宠物寄养门店、上门喂养等服务形式。
精细喂养也越来越成为养宠新需求,猫狗双全的新一代年轻人们会采用「育儿式养宠」,不仅买宠物粮的时候精细对比成分、效用、价格等,也很舍得在宠物的其他方面花钱,比如亮毛护肤、拍写真、买专门的宠物蛋糕等。因此也有相关从业者表示,在人身上做过的消费升级,都会在宠物身上再做一遍。
小红书用户@狗不李女士
05. 按需交心,一边找搭子一边过细筛
找搭子文化,是早就在年轻人中流行的一种社交方式,指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或活动而相伴,不涉及深层次的情感交流或长期承诺,只期待能玩在一起,但找搭子「踩雷」的相关帖子也屡见不鲜。
因此在「小而轻」的搭子社交之外,年轻人依然对深度关系抱有期待。不拒绝玩到一起的人,但也不会放弃对「走心关系」的期待。真朋友的纯度要求更高,比如三观是不是一致、会不会在重要时刻一起见证、能不能有互相真正看见的「deep talk」等等,有点像是过细筛。
同样的精细筛选也出现在对品牌的选择上,年轻消费者不仅看重产品的功用性,也会关注品牌的价值观和理念输出,如果在一些关键的社会事件发表不当言论,也会被当成「凑单满减」的必退商品。
DT 财经的调研显示,84.4% 的年轻人有过找搭子的经历。饭搭子、运动搭子、演唱会搭子......年轻人习惯在网上找寻兴趣相投的人一起玩儿,也习惯了用快速高效的方式来满足此刻的需求,「搭子」也是 2023 年度热词之一。
但来去自如的搭子有时候也会带来更深的孤独,搭子关系像是一种「经济适用型」关系,奔着一个既定的目的而来,让人与人关系里的其他可能性都暂时被忽略。也因此,一方面找搭子的年轻人,一方面也在寻求更加深度、难得的走心关系。
找搭子、交朋友,在关系里的需求拆分,都是年轻人「主体性」更强的体现,TA 们希望在关系里自己可以拥有更大的选择权,但也因为关系的可替代性更大,所以深度关系的建立反而更加不容易。
人际关系之外,年轻人也在用自己的消费力、注意力来为自己更认同的品牌或IP投票,比如沉寂三年回归的李子柒,漆器视频一经发布迅速引发广泛传播。能真正和年轻人建立走心关系的品牌及 IP,也会得到更多的认同与市场反馈。
06. 清醒「异化」,分时段回血做活人
工作让很多人「异化」成「工具人」,今年也有很多打动人会自嘲「牛马」,但这种戏谑的表达背后,是一部分年轻人开始放弃在工作里找寻人生价值感了。从「摆烂头像」到今年的打工人发疯爆改工牌,年轻人对待工作开始呈现出一种相对清醒、理性的态度,拒绝「拿命换钱」,并且转而在工作之外找寻更多人生的可能和意义,下班开始新的一天、「上班丑关我下班什么事」等等成为新的人生探索金句。
小红书和光明网联合发起的一项关于「工作意义」的调查显示,将近 1/3 的年轻人表示在工作中无法获得意义感,而这种「意义感缺失」也是最困扰职场年轻人的焦虑来源。但与此同时,各类技术的进步又让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愈发模糊,24 小时随时可能需要在线的打工人,想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祛班味」。
很多人用下班之后丰富的活动来找回对生活的主动权,「上班丑关我下班什么事」、「左滑一键帮我下班」等帖子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传播,上班下班判若两人越来越符合年轻人的精神状态。这种清醒和看清也开始出现在工作场合,比如今年流行的发疯工牌,「薪尽自然梁同学」、「再逼我就跳曹同学」等一些谐音来「暗搓搓」表达自己的态度,也有很多人放弃精致人设,上班践行「恶心穿搭」等。
小红书用户@哇喜Q麻、@青藤之恋
而一些能带来情绪慰藉的职场搭子小物件,也成为很多打工人的工位标配,比如「禁止蕉绿」-香蕉、「万事不南」-南瓜、「莓烦恼」-草莓等,成为职场里的一点治愈时刻。
07. 活人微「死」,有时丧中带「刚」
对未来缺乏信心、对现实感到迷茫,是现在年轻人普遍会有的一种状态。活人微「死」,「死」了 40%,是经常会在视频网站弹幕上看到的一种表达,折射出的是年轻人对生活不甚满意但也没有动力改变的「摆烂心态」,这种「死」是一种形容,指精神状态的低迷和消极。
但同时,当年轻人被标签化或者感受到不被尊重的时候,也会表现出一种「正面刚」的鲁莽与不屈,比如联合起来拒绝购买某一品牌的产品,或者因为被狠狠共情而成为自来水推荐。年纪轻轻,就已经深刻感受到生活的不易,但即便活得不太好,也还是决定努力活一活。
「尸体暖暖的」、「尸斑也淡了」、「好像回到了还不是毒妇的时候」等等,是年轻人近来来形容自己感受到世界温度时的新表达,用一种「玩梗」的心态对待生活中发生的不那么好的事。但这种玩笑化的表达又带着一些隐秘的态度表达,比如 loopy、吗喽、momo等通用形象有一个非常鲜明的共同作用就是「情绪输出嘴替」,经历疫情等社会剧烈变动的新一代年轻人,更早体会了现实的无法掌控,也因此会对更长远的未来规划、延迟满足等有一些本能的怀疑,用一种戏谑、玩味的心态对待,找回内心的平衡。
小红书用户@赵大野、@拍玩具的瑞娜酱
也有品牌及时捕捉到年轻人的情绪出口,用玩梗的方式将产品卖点与流行语的情绪点结合,在通用的使用功能基础上,也为年轻人提供情绪出口,并借助文案表达在社媒引发二次传播。比如宜家线下的大幅广告语「甩锅」、「薪尽自然凉」等引发年轻人的代入感和共鸣。
08. 「错付」愤怒,倍速时代更需要确定感
如今是一个倍速社会,年轻人习惯了倍速观看各类内容,甚至很多人会通过类似「3 分钟看完哈利波特」等片段了解经典文艺作品。
比起被剧透,年轻人更不能接受的是「错付」。真情实感追剧到最后发现自己磕的 CP 直接 BE了,这种时刻感受到的负面情绪,甚至多过看剧、看电影本身的乐趣。
再加上媒介能触达的世界过于丰富广阔、变化发生得又快又多,年轻人想要在有限的人生中体验更多,所以就会有这种对「错付」的担忧甚至是愤怒,在一个什么都很快节奏的社会,年轻人在努力用一切能掌控的东西来构建一种确定感。
不想错过热点,但又追不上所有热点,于是选择倍速跟进,在尽可能不浪费时间的情况下,也能加入热点话题的讨论。用《轻刀快马》主播的总结来说就是,害怕错过、害怕状况外、害怕一片真心喂了狗,这是年轻人普遍会有的一种情绪焦虑。也因此,会对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等资源的付出格外考虑「投入产出比」,确定不会被辜负才会愿意付出资源。
在这样的普遍情绪之下,一些更能带来「确定感」的情感代偿形式开始出现,比如和二次元世界里的人物谈恋爱,也被称作「纸性恋」。纸片人永远能提供正面的情绪价值,而且能成为精神支柱。既然真实世界永远无法知道最后结局,那不如选择一个确定性的对象,感情的投射至少不会被背叛。年轻消费者也会愿意为用心做联名的产品付费,爆火的「谷子经济」就诞生于年轻人为喜欢 IP 付费的背景。奶茶品牌 Coco 和乙女游戏《恋与制作人》联名并推出制作精美的周边,不少玩家为了集齐周边多次复购。
09. 进步焦虑,从被卷到「自卷」
「内卷」时代,年轻人会对自己身处的庞大机器感到无助和无力,只能被困在一个位置上不断加速、产出。
但随着「优绩主义」的盛行,越来越多人有了一种进步焦虑,别人都在进步,自己不能被落下,即便自己暂时被划出某个系统,比如被裁员、优化等等,也要努力逼自己保持进步,从原来被困在系统中被别人「卷」到现在变成「自己卷自己」。
有年轻人会在网上找「互联网监督员」,来敦促自己完成一个目标,比如考研、考公等明确目标,也有人用这种激励的方式来保持自己对兴趣或副业的持续努力,比如「小红书笔记发布监督群」,即便在小红书发笔记本身并不是一种被要求的任务,但依然会成为很多年轻人保持我更新、进步的重要手段。
而且这种「进步焦虑」也在蔓延至更年轻的群体,有人发现,现在的大学也开始呈现出一种「高三化」的趋势,大学生从进校第一天开始就在为怎么获得更高绩点、找到更高薪的工作而努力,似乎每一个阶段都有新的「高考」。
整体就业环境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很多人尤其是一线新一线打拼的年轻人都会有对未来的担忧,保持进步也是一种建立安全感的方式。而这种从被卷到自卷的过程,也有点像脱口秀演员庞博在喜剧舞台上说的那句,「真正的驴是可以做到没磨硬拉的」。
但同时,年轻人也在寻找和践行更多的价值体系参考,比如用逆社会时钟、GAP YEAR 等形式来,突破原有年龄和时间的社会规训,找到更多的人生可能性。品牌们也会用更多自由度的叙事来和年轻人沟通,减少焦虑、带来力量。比如小红书 2024 年的秋招主题就命名为「人生无限公司」,把每一位求职者都当做一个玩家,鼓励大家展现自己有趣的一面相信自己拥有无限的创造力,鼓励求职者能 take it easy 轻松面对。
10. 循环人生,二手物品与「一手生活」
年轻人很在意周围环境的可持续,不仅在观念上认同,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比较具体的实践是二手物品的流行,用经济实惠且环保绿色的消费方式,让物品在流动中发挥更大使用价值,也能建立一定的社交网络。同时购买二手物品本身也会带来一种寻宝的乐趣,更低的经济成本但生活的品质和体验并没有打折扣,让物品流动起来,用二手物品也能过上一手的真实生活。
闲置流动首先能避免浪费,同时也是「无痛」的环保实践。据咸鱼公布的数据,每交易一部手机,减碳量相当于 592 个 8 瓦的电灯泡一起发光一整晚产生的碳排放量,2022 年 4 月至 2023 年 3 月期间,用户通过闲鱼参与闲置交易和回收,带来的减碳量达 314.2 万吨,相当于 224.8 万户家庭一年用电产生的碳排放量。咸鱼也是今年 4 月年轻人最爱玩的 APP 之一,仅次于小红书。
新能源二手车交易平台瓜子基于年轻消费者使用习惯,推出深度试驾服务,让用户全面了解车辆性能和实际驾驶感受,符合年轻用户「先买后付」的消费习惯,也进一步促进了新能源二手车的成交。也有品牌尝试让线下空间变成闲置交换场地,让物品流动起来也让关系更进一步。
可持续社区闲下来合作社的流动衣橱活动
清醒的年轻人,一边搞钱也一边省钱,在闲置流动中感受更多的新奇消费体验和社交共创,也是年轻人认真经营生活的真实写照。
总结来看,当代年轻人的情绪表达都是对于「自我」、「社交」、「公共生活」这三个层面课题的回应或争取:
自我价值与感受
1. 精神健康走到台前,有点毛病也没关系
2. 「美丽废物」退场,直面生活的琐碎与具体
3. 东方血脉觉醒,华流就是顶流
社会连接与关系
4. 人宠共居、精细喂养,深度关系代偿
5. 按需交心,一边找搭子一边过细筛
6. 清醒「异化」,分时段回血做活人
公共生活与探索
7. 活人微「死」,有时丧中带「刚」
8. 「错付」愤怒,倍速时代更需要确定感
9. 进步焦虑,从被卷到「自卷」
10. 循环人生,二手物品与「一手生活」
年轻人的情绪趋势带来哪些品牌营销启示?
消费是生活的一部分,年轻人的情绪消费也是对当下生活的一种回应和创造。基于 2024 年已经出现的情绪表达及品牌情绪营销实践,我们从「沟通视角」、「沟通内容」、「沟通之后的关系加深」三个维度,整理了更贴合年轻人社会文化生活的情绪营销五大启示:
1. 全人视角,成为场景选项而非单一「规训」
年轻一代的主体意识显然越来越强,TA 们很清楚消费只是生活中的一个方面而已。因此,品牌方的营销沟通需要有一个重要的视角转变就是,用「全人视角」看待新一代消费者,意识到消费者只是用户的一种身份,不试图成为消费者每一个生活场景里的首选,而是努力成为某一个或多个场景里的「高上岗率」单品。
在经济大环境动荡不安的情况下,社会结构通常会出现 K 式分化特征,即繁荣的行业持续繁荣,停滞的行业则有可能衰退甚至消失。
现在的年轻人也在消费上出现了 K 型消费的特点,大方承认「该省省、该花花」,愿意支付的部分会持续加码,但缩减开支的部分也会极力克制。比如穿 lululemon 练瑜伽、出街穿 alo 的品质派,也可能会用拼多多买单价很低的生活用品,而对电子产品有极高要求的钻研型用户,可能也会偏好基础款作为日常服饰穿搭。
社会发展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需求也在持续分化,真正通用的「刚需」产品也越来越因人而异。单一品牌无法覆盖用户的全部生活场景和需求,锚定人群特定需求和场景,持续理解人群,提供好产品和好体验,会是更有效的沟通之法。
2. 平视沟通,不是教育用户而是成就用户
技术进步进一步强化了媒介的平权,过往品牌单向输出的「一对多」传播权力结构发生变化,用户不仅能及时反馈品牌的声音,甚至也成为和品牌同样具有话语表达空间的独立个体,品牌传播的视角不是过往的自上而下,而是更趋向于「平等交流」。
再加上供需关系的变化,供应远大于需求,物质层面的满足乃至过度充裕,用户需求端不再是被动接受产品,而是已经在影响甚至指导供应。数字媒介不断拓宽人们能感受到的世界,因此对个性化、专业性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品牌的角色和营销沟通出发点,不是做「人生导师」或者专家权威,而是成为一个年轻用户能随时说得上话的朋友。用专业能力、服务或产品去成就用户探索更丰富的人生,而不是教育用户应该去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特别流行「真诚是必杀技」,能真正打动年轻人并建立有效连接的,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与看见,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育或说教。
3. 线下「复魅」,造梦不如打造代际回忆
后疫情时代,线下真实、有温度的体验重新焕发活力。不同于线上消费的精细比价、理智衡量,线下场景中年轻人更看重体验和关系建立。在线下空间真实可感的亲身体验里,完美无缺的流程或设计并不是最重要的,能沉浸体验面对面社交中的真实与温度才是更关键的。
线下体验的共同记忆,也逐渐呈现出一种地缘、业缘之外的趣缘趋势,年轻人会乐意在喜欢的事情上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和相同爱好的同类人一起创造共同回忆,是难得的人生体验。品牌对年轻兴趣人群的理解和共鸣,在「文化+」的主题线下互动中加深双方联系,让线上建立的认知能有线下更立体的感受。
作为承载城市青年休闲娱乐重要职能的商场,近些年在探索的「微度假」、非标商业体,其实都是在尝试为城市年轻群体提供更丰富、更有凝聚力、更有深刻印象的体验场。在满足吃喝玩乐基础需求的基础上,也用艺术、潮流等圈层文化创造属于年轻一代的共同记忆,吸引并留住更多的年轻人。
4. 谷圈新势力,洞悉非理性背后的理性线索
我们正在加速进入一个「后喻时代」,即一个由年轻一代反过来将文化或技术传递给前辈的时代。年轻一代更早感受到时代变化的风向,也更快接受新技术、新观点,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以往的知识或信息传递方式。前辈或老师开始变成年轻人的引号者和合作者,甚至有时候也会变成学习者,品牌也需要不断更新既有的知识和信息结构,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科技和社会环境。
起源于二次元文化的「谷子经济」就是后喻时代一个典型的代表。谷子的叫法来自于英文的「goods」,因为在日语中发音和谷子相近,所以被中国的二次元选手用来代称周边产品,可能包括海报、立牌、徽章、色纸、挂件、娃娃等各种品类。受到 Z 世代、00 后热捧,最近「谷子概念股」强势走高,包括新世界、广博集团等十多只股票接连大涨。
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喜欢的原因,往往蕴藏着未来世界的一些走向。年轻消费者购买谷子产品的动因,往往是出于对 IP 的喜欢和支持,再加上谷子经济形成的特定圈层文化,在分享和交流中增加彼此联系和认同,形成独特的「吃谷文化」,因此谷子经济很大程度上是情绪消费。看似非理智的市场背后,其实是年轻人对于个性化、情感化商品的强烈需求。
「人们的很多行为,都是由情感驱动的,对待普通产品,大多数人只愿意为基础的成本付费,当面对承载着理念和情感的品牌时,人们却表现出超越理智的忠诚」。品牌想赶上情绪消费的快车,就要能深刻共情年轻一代热爱背后的动因。
05. 共创「留白」,互动式独家记忆
用户参与的重要性,尤其是年轻用户的参与非常重要,这一点已是共识,但难点在于,要如何让目标用户有效参与到共创中。对于年轻用户而言,与品牌建立关系,交易会是一个节点,但肯定不是终点,更长期的关系往往是从交易开始的。一个被年轻人喜欢的品牌,是有趣的、与「我」有关的、能玩在一起的,在这个基础之上,才是经常购买的。
「共创」的关键,就是让品牌精神及产品性能真正融入用户生活,在用户不断的人生探索中,也发现品牌生长的更多可能性。一个典型的共创形式就是UGC, 即把用户变成内容生产者,并且将这些内容作为品牌传播和产品创新的重要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用户不仅参与了品牌的建设,也创造了属于自己与品牌之间互动的独家记忆。这种记忆是独特的、个性化的,它加深了用户与品牌之间的情感联系,使得品牌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产品提供者,而是用户生活的一部分,是用户故事和体验的见证者。在这样的共创模式下,品牌与用户共同成长,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一种难以被复制的品牌忠诚度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共创「留白」不仅是一种营销策略,更是品牌与用户共同创造价值、共享成长的过程。
写在最后
品牌希望能借助对年轻人情绪的理解,来加深用户关系,并进一步提供情绪价值,就需要能识别情绪、与年轻人共鸣,并通过产品或服务提供有效的情绪满足。
而这种满足,一定程度上需要跳出单一的商业思维,而是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和人类生活场景出发,不仅仅把年轻人当做消费者,更需要把消费者当做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在 TA 们的收入水平、消费力、年龄、城市线级等信息之外,更需要了解 TA 们的兴趣、焦虑、向往、价值观。
回到基于情绪的沟通,最关键的其实就是以下三步:
情绪识别
识别和看见情绪的存在,了解情绪出现的原因,关注到作为「主体」的个体感受:
个体的也是重要的
此刻的就是珍贵的
......
情绪共鸣
正面的情绪有分享和在场,负面的情绪也有回应和共鸣,和用户共同经历这个时代:
同好圈层、感受同频
高浓度、低负担社交关系
......
情绪满足
给予支持的力量,帮助对方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成为某一种情绪的出口或慰藉:
投入产出比适宜的自我犒赏
拓宽人生体验的意义探索
......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所有人最大的需求都是精神与情感;而服务于人的情感的商业模式,统统属于情感经济」,这是美国学者罗兰·T. 拉斯特在《情感经济》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作者看来,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经历了体力经济、思维经济之后,进入了一个情感经济为主的时代,而每一次经济形态转型的背后,都是人工智能的一次升级。
在一个人工智能日益发达的年代,效率和速度之外,难以量化和自动化的情绪、情感、同理心等特质,也会成为人类创造力、创新性的「垄断优势」。而人们在消费中追求的满足,也已经从过往的消耗(consumption)转而到更加注重自我充实(consummatory)的过程。识别、共鸣并满足年轻人的情绪需求,也是品牌能和年轻用户有效沟通的关键。
参考资料:
1)当焦虑成为一种普遍情绪|2023-2024 心理健康及行业人群洞察报告,简单心理
2)宠物,真正意义上成为中国家庭的一分子 | 近未来,青年志PRO
3)“中庸”个体主义:搭子社交的互动过程与实践逻辑,中国青年研究
4)《解码中国Z世代的可持续消费观》,VOGUE Business
5)揭秘年轻人的10000种搞钱路子,闲鱼年度奔富财报
6)趋势报告2024《折中一代:Z世代半推半就的人生》,DENTSUZ
7)「谷子经济」爆火,这次轮到00后整顿A股了
8)“每一分钱,都花在心情上”|2024「情绪经济」消费人群洞察
9)专访伊娃·易洛思|情感为何沦为商品?
10)情感经济时代,年轻人要的11种情绪价值 | 近未来,青年志PRO
11)罗兰·T·拉斯特、黄明蕙,《情感经济》,彭相珍译,中译出版社
12)《倍速社会》,1.5倍速的人生,会更幸福吗?播客,《轻刀快马》
13)《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一边努力卷,一边寻求松弛,新京报
14)安全感,共同体,漫谈这一年的消费情绪变化,播客商业WHY酱
15)发疯文学过时了?来看看做鬼文学,精神状态过于超前,数英DIGITALING
作者公众号:青语CyanWorks(ID:cyanworks2024)
邮箱: cyanworks2024@outlook.com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