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Rae,云霞
撰文:云霞
去年618,一组反冲动消费的小红书海报闯进大家的视野,被多家业内媒体转发点赞。
小红书:618反冲动俱乐部(海报节选)
这一系列的图文,均出自「废话王阿姨」之手。
一个仅更新一年半——
就与淘宝、小红书、Prada等多个品牌合作共创内容,
被央视网采访,还出版了个人诗集的小红书诗歌博主。
废话王阿姨为「淘宝家乡时装周」
创作海报文案11条(节选)
这位如此成功的阿姨,到底是何方神圣?出于好奇,我们开始四处搜罗消息。
结果搜出了三连反转。
第一个反转:「废话王阿姨」不是中年人,也不是阿姨,而是一位剃着干爽寸头、笑起来眼睛弯弯的00年男生,念的是广告学专业,今年7月刚毕业。
第二个反转:这位刚毕业的00后,在多数人渴望涌向旷野的时候,走回轨道上了:他以创意新人的身份,到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去了。
我们见到他的时候,是晚上八点出头,他刚下班,从公司急匆匆赶来。在两个半小时的访谈中,我们看到了——
第三个反转:感性小诗的背后,是一个理性看待环境和趋势,清醒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得做什么的淡人。
你很容易感受到他身上超乎年龄的平静和谨慎。以及,
《围炉夜话》文案篇想要折射出的另一面:野生文案和年轻文案人一路摸索过来的双重缩影。
关于他是如何成为小红书诗歌博主,又为何选择按部就班入行做职业文案,以及他是怎么认知这两种身份下的文案创作……
以下由「废话王阿姨」来讲述——
01/ 成为废话王阿姨:它是我的入行敲门砖
「废话王阿姨」这个账号,并不是我一时兴起建号、再慢慢迭代出来的产物。
实际上,这是我花了两个月时间,研究小红书平台属性和自媒体起号方法后,又推翻了好几个版本的规划,才决定推出的。
规划到尾声,找朋友给点意见
那会我还在读大三,念的是广告学专业。大二暑假在上海W+K实习的经历,让我萌生了对广告业的好感,还有入行试一试的念头。
所以,在我的设想中,「废话王阿姨」会成为我的作品集,未来的入行敲门砖,可马虎不得。
得益于专业学习和实习经历,当时我已经有一定的广告思维和内容判断力了,在网上看了一大摞小红书和自媒体的资料后,账号的轮廓被大致描出来了。
首先,是内容设定。
我是一个很需要正向反馈push自己的人,为了确保我有耐力一直更新下去,账号内容必须从我的爱好和长项里挑。
我喜欢拍照,但很现实的是:纯做摄影很难有市场。且,我的拍摄风格也没special到能一下抓住用户视线的程度。
平日随手拍
除非我在照片上做加法,借其他元素组合出1+1>2的效果去吸引用户。
我思来想去,发现这个雪中送炭的关键性元素,还得是文字。
我是个比较细腻的人,一直很喜欢用常人不大会注意到的视角看事情。有时有感而发,也会写一些有点小矫情的小诗和文字发朋友圈。
「写」这个动作,对我来说很顺手,就跟呼吸一样理所当然。
既然如此,没什么好犹豫的了,敲定内容形式:把对我来说好上手的拍和写组合起来,它既可以是小红书的图文,也可以是广告行业的海报。
废话王阿姨作品节选:
《搬家》(左),《忙》(右)
至于内容调性,
它不止得是我想写的,更重要的是,得是平台想要的。
在这点上我很幸运:我和小红书的调性,不谋而合。
小红书这个平台,倡导真诚分享、友好互动,流行小而美的内容。我本身也没什么脾气,既不爱讲大道理,也不想写丧气或者尖锐的东西。
写轻一点的内容,对我来说简直一箭三雕。一是我自己写得很舒服;二是用户看完开心一下,我也算积德了;三是如果变成平台的嘴替,我被平台关注到的可能性会蹭蹭往上走。
通盘梳理了一阵,我决定把自己的内容定义为「废话小诗」。
「小诗」,是借平台流行诗歌创作的东风;
「废话」,既符合我的生活化叙事风格,也可以算是对诗歌这一载体的严肃性的一种消解。
内容设定算是告一段落,接下来要做的事,
就是给它找一个合适的容器:我的IP设定。
这点构思起来,还是比较丝滑的。小红书的社区属性,以及我的废话设定,让我很快联想到经常三五成群聚在小区里唠嗑的阿姨们。这个身份,说起废话很有亲和力,又符合自媒体的爆款人设思路:打反差。
后来很多人看到我晒的个人照片,得知「废话王阿姨」居然是一个00后男生都很惊讶。坦诚地说,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
网友震惊三连
至此,「废话王阿姨」打磨完毕,于去年3月8日,正式出道。
但我着实没想到,进展会这么快——
10天粉丝破千;
90天接到第一条商务合作笔记,陆续和小红书、淘宝、韶音耳机等品牌合作共创内容;
9个月出版个人原创诗集,封面印着「青年诗人废话王阿姨」,一个让我诚惶诚恐的title……
个人原创诗集
《想在晚风中,和你说一说废话》
这一切来得太快太顺太不真实了,我的自我认同完全跟不上,甚至卡在了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
如果我是诗人,那我的文字远没有传统诗歌那么高深沉稳,太薄了。
如果我是文案,那我的文字相较于广告文案又过于social,但至少,我属于其中一类,我的自信会稍微多一些。
所以,我做了一个让很多人不解的决定——
放慢我的自媒体脚步,
大学毕业后入职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创意,回到让我更加自洽、也是我最初设置的目的地——广告行业。
02/ 成为创意新人:当好一颗螺丝钉
事实证明,回来是对的。
虽然目前我只工作了半年,但还是可以明显地感觉到:
职业文案的创作体验,比博主时期丰盈太多了。
之前运营「废话王阿姨」的时候,除商业合作外,其他所有的创作都是我自己说了算。
很自由,对一个饱受历练的职场老人来说,是件好事;但对才刚毕业、白纸一张的我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信号:只是一味地写和发的话,我很难学到新东西。
但做职业文案,投入到实战项目中,所有事情都不一样了。
沉淀的机会来了。
我的负责对象变了。从对自己负责,转为对客户和老板负责。调性和内容不再是我说了算,但我有直面客户的机会,可以收集到更多直源品牌的信息和思考。
工作面也变广了。博主时期的我只是campaign中的一环,只需要根据brief出文案和画面。但入职后我可以参与到campaign中的每一环:前期策略思考、中期执行规划、后期制作落地传播……从一知半解,到知道全流程,掌控感更强了。
工作日常,随地大小班还是免不了啦
还有就是认知维度变多元了。相比博主时期孤军奋战,一起共事的团队变成了我的新镜子。比如:在案子好坏的评判上,我和同事有时会意见相左,这就可以学到新的视角;提案做多了听多了,会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卖稿能力有待加强。
当然,创作流程也变了。职场节奏很快,公司想要尽快看到结果,如果沿用博主时期从头到尾都自己构思的创作习惯,时间远不够,所以我开始借用AI提高效率了。
我会把思考路径捋清楚,给AI下brief,由它给到我一个雏形,我再来做调整打磨,节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用来完成手头的其他急活。
一些个跟AI一起干活的日常
现在回过头看,我还是很爱「废话王阿姨」,它是我从零开始亲手搭建起来的,给我带来了广告文案的入场券,还有很多意料之外的新体验。
但现阶段的我,更倾向于把它当做我的创作自留地,而不是我的发展主阵地。
废话王阿姨一周年,
戴上创作理念中的喇叭花,穿街走巷
做自媒体的核心,在于博主本人的开发:你想把它做成什么样?要不要转型?要不要签MCN,一起做长期的恰饭规划?……
这些,目前我都还没想清楚,也不急于想清楚。
目前我要做的,是当好一颗螺丝钉,给自己打好扎实的实务基础。
虽然要高质量完成项目会让我压力很大,但有客户买单的那一瞬间,就够了。
我还是很爱广告行业,也终于可以很确定地说:我入门了。
03/ 青涩不打紧,文案创作就是一次次自我逼问
但广告文案,它是一个入门门槛低、上手门槛高的职业。
不是单纯写文字,不是优雅或俏皮就够了,而是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需要俯下身子埋头去为品牌的目标和诉求做服务。
这点是我在做「废话王阿姨」的时候察觉到的。
品牌找诗歌或者更笼统的文案博主合作共创,是看中他们对品牌卖点和观点的延展能力,以及对广告目的感的软性消解。
只有意识到这个合作前提,知道你的文案要服务于哪方,需要承载哪些信息,才不容易出现个人表达和商业诉求之间的冲突。
通常情况下,只要方向对了,调性对了,好的东西大家都可以感知到,大致上是可以避免大改或者推翻重写的。
我似乎对此消化得还不错,上一句话提到的倒霉情况,基本是没怎么碰到过(当然,我也会对合作邀约做筛选啦)。我得到的正向反馈比较多,所以才会不断地输出,不断地往前走。
SHOKZ韶音耳机×废话王阿姨,
海报文案合作(节选)
Prada×废话王阿姨,情人节图文合作(节选)
当然走着走着回头望,也会看到一些让自己微微脸红的过去。比如去年秋天我在2023新鲜提案大会分享过的「对好文案的看法」。
当时「废话王阿姨」在业内受到了一小波关注,因此认识了陈小日老师。我超感谢他的,不仅给了我很多认可和鼓励,还邀请我去随时关张和中国饮品快报合办的活动上做分享,我当时说的是:好文案是漂亮话和人话的结合。
在2023新鲜提案大会做分享,那会还在念大四
现在看来,这个观点还是太青涩和片面了。它更适用于那场活动上主谈的茶饮行业,而不是所有行业、所有类型的文案。比如你要写一条正经而不是social或情绪导向的文案,它就套不上了。
不过,会为以前脸红也是件好事,说明我对文案的认知一直有在推陈出新,哪怕距离上手门槛还很遥远。
虽然我还是个行业新人,很多想法会略显稚嫩,但如果下次还有老师愿意请我去做分享,我还是会去。
我一直觉得:文案创作,是一次次自我逼问,一场场自我迭代。
所以观点对错不是最重要的,以后会脸红也没关系,不断刷新自我和接受市场检验,才是最打紧的啦。
现在的我,可能已经写不出「废话王阿姨」时期的文案了。一是自我要求变高了,想追求新突破;二是social成不了经典,经典才能永流传,做广告做文案,谁不想被记住。
但无论怎么变,我想做的事,还是和初建「废话王阿姨」的时候一样:用文案,狠狠戳这个世界的心巴。
年初拿下创意新人奖,依然想狠戳世界心巴
04/ 文案没有边界,是一种通用的底层思维
其实我有点想象不到,如果不做文案的话,我会做什么。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根本不了解广告行业,也没听说过什么唱衰广告业的论调。只知道我不想当老师,也不想背法律,广告学专业似乎适应度比较大,就它了。
大二暑假实习的时候,上海W+K的HR根据我提交的面试deck,给我推荐了创意文案和创意美术的岗位。另外两个没被提到的客户执行岗和策略岗,我也自己补了课,但没什么兴趣。
面试上海W+K提交的deck(脸红.jpg)
相信你也猜到了,最后我还是选了创意文案岗,因为它能给我一种妥帖又吻合的安全感:我从小就心思细腻,喜欢文字,文案创作对我来说应该比较好上手。
那会还真是幸运啊,我的猜想很快就在下一份实习得到了验证:大三寒假在404黑店实习,参与了一个大项目,创意还被客户买单了。
在404黑店实习期间的文案输出
这种如鱼得水的征服感,哪个少年不心动。
我这人很信直觉,当时就隐隐约约意识到:这就是我想做的,我能在这片擅长的领地不断挑战自我。应该会很爽。
于是后来就有了「废话王阿姨」,有了现在的我。
现在回头看,这就是一条慢慢摸出来的路,只是后来有了足够喜欢的理由,就没再去考虑过其他选择了。
但我也不会再费劲去想:如果走了其他路,我会是什么样?走文案这条路,它是不是一个好选择?……
因为它们的来路,被另一个早到的答案给拦住了。
答案说:
你发现了吗?身边处处有文案,每个品牌都在借它洞察人、沟通人。要做好一个品牌,相当于要把话说好,把人活明白,跟社会处好关系。
文案其实很包容,也没有边界,它是一种放进任何行业都受用的加分技能和底层思维。
既然如此,你还要给自己设边界吗?
我回它,好的,那就不设了。
后记
「废话王阿姨」身上其实还有另一个反转:写过不少哲思小诗,却总在避免输出金句。
我们试图在他比较放松的时候,突然抛出几个略带野心指向的题外话,没想到收到的全是他的摆手三连。
数英:选择切换到职业文案这条路,应该是对此有所期待吧,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废话王阿姨:没想那么多,哈哈。数英:那不说那么远,就说明年,想做成什么项目,或者得到晋升?
废话王阿姨:(连忙摆手+1)才刚转正,项目和职位,这都是不敢想的,明年顺顺利利就好。数英:你的作品短文案居多,会想写出《后浪》这类经典长文案吗?
废话王阿姨:(连忙摆手+2)我还没到那个层级,还没到那个level。数英:那想成为大佬吗?
废话王阿姨:(连忙摆手+3)不想。作品可以达到大佬高度,但千万不能把自己放到大佬高度。数英:如果有机会,你想拜谁为师?
废话王阿姨:这很难说,要看机缘。数英:那假设你已经有师傅了,你希望Ta能带你哪里?
废话王阿姨:想不到,就带我去现在想不到的地方吧。
但有一个问题,我们没有收到反转回答。
数英:哪个作品写得最爽?
废话王阿姨:(翻了会自己的小红书)七月刚更新的那条笔记《靠自己》:有人靠山,有人靠海,我靠我自己,见山又见海。废话王阿姨作品:《靠自己》
觉得回答完全在意料之内,是因为在我们看来,这首小诗就是「废话王阿姨」的真实写照——
一个靠自己的摸索,散步去旷野又小跑回轨道的文案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