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视角,重新认识瑞幸2024营销
回顾2024年,从咖啡行业选一名优秀代表,瑞幸当之无愧。
当联名成为常规性动作,成为品牌的圈地自萌,瑞幸还是能交出一张耀眼的成绩单:
联名36次,平均每月3次联名,比去年更加勤奋
营销活动上热搜16次,话题流量遥遥领先
上新了50多款新品,大家两眼一睁就是喝
合作31个明星,开口就是梗
好玩的是,今年瑞幸自己开始出起了年终述职报告,和我们形成一种隔空对话,让我再一次佩服瑞幸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
今年的销冠,是生椰拿铁,卖出7亿多杯
劳模单品,是椰子,百搭不难喝
业绩上也互为印证——
单季度收入破百亿
瑞幸咖啡第三季度总净收入为101.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4%,单季净收入首次破百亿,创历史新高。
2024年截至三季度的营收有248.6亿元,同比增长39.4%,与2023年基本持平。
郭谨一透露,2024年大概率会超过300亿元。
门店规模冲到行业第一
从去年6月到今年7月,13个月,再开出10000家店,重新定义什么叫“瑞幸速度”。
截至第三季度末,瑞幸咖啡门店总数达21343家,其中自营门店13936家,联营门店7407家,门店规模稳居中国咖啡行业首位。
客户规模仍在上涨
瑞幸目前有3亿+客户,月活7985万。
关于数字化、私域运营、网红联名,业内已经解读了许多。这里也不作赘述,但成长至今的瑞幸,还有其他有价值的参考吗?
还真有。12月初,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郭谨一在中欧EMBA内部课程做了一次分享,几乎毫无保留地透露了瑞幸的战略部署,但他也说,瑞幸的成功是一个整体的紧密联动,就算摊开照抄也不一定会。
照抄战术肯定无法复制他的成功,更关键的是,思维的转变。
大家都在寻找出路,顺着瑞幸逆势增长的成长线,或许能从中找到新的答案。
一、口感驯化
今年瑞幸的一大动作是,官宣刘亦菲为品牌代言人,开启“上午咖啡、下午茶”的时代。
有人说,是瑞幸的第二增长曲线。其作用很明显,拓展消费场景,提高了消费频次,上午一杯下午一杯,门店盈利double增长。
有人说,是瑞幸进军奶茶市场。但细看又有微妙区别,一切单品的原料和咖啡产品是重合的,借助原有供应链做了简单的延伸。
在我看来,对瑞幸更大的作用是,完成从入门到上瘾的口感驯化。
众所周知,咖啡是一种让人上瘾但不损害健康的饮品,而对还没养成喝咖啡习惯的中国人来说,它的一大缺点是“难喝”。这也是中国的人均消费杯数一直在低位徘徊的原因,但反过来想,咖啡市场的行业红利才刚刚开始。
《2024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年咖啡消费杯数从2016年的9杯增长到了2023年的16.7杯。
而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量能达到100-200杯。
可以预见,当人们从品尝第一口咖啡,到对咖啡完全上瘾,随着消费习惯养成,消费频次和单价都会不断提升。循着这个思路,瑞幸要做的是,从入门到上瘾的过程中,尽可能埋下多的消费锚点。
当初,瑞幸用“咖啡奶茶化”平衡口感,打开市场;
如今,我们看到,茶到咖啡的路径上,咖啡含量刻度越来越细,瑞幸的产品分布越来越密。
轻咖、茶咖、奶咖、果咖,以丰富口味吸引着年轻人前来尝新,踏入喝咖啡的第一道门。
与此同时,那些逐渐对咖啡上瘾的受众,也在慢慢升级,对口感要求越来越高。
在不起眼的角落,小黑杯的占比也在提升,甚至在官方年终报告中占据一席。(注:小黑杯选用耶加雪菲/云南红蜜/花魁等单一产地精品咖啡豆,到手价约 15-17 元,其他系列为拼配咖啡豆,到手价 9.9 元)
今年菜单也加了个选项:咖啡豆可选口感更厚重的深烘拼配豆
站远来看,瑞幸更像是在下一局大棋。奶茶化只是起手式,完成口味教育的同时,帮助品牌笼络足够多的用户量,本味化才是口感驯化的最后一步,扩大忠实群体的渗透率。
因为撇开上瘾这个因素不谈,一个品类发展到中后期也一定是回归原汁原味,像东方树叶的走红、NFC果汁受捧、纯茶霸王茶姬的崛起,吃多了调味品的人,都开始追求纯粹口感、无添加成分。
郭瑾一也说,“截止到今年,在中国能够喝懂咖啡、能辨别咖啡好坏的消费者,比例还是很低。但是我们相信,有一天更多人都能喝懂。”
相应的,瑞幸已经在终点着手布局。
今年5月份,瑞幸将全线饮品进阶到“四个0”模式,呼应大健康趋势。
供应链上,签订百亿巴西原产咖啡豆、寻豆之旅走进云南,首个咖啡鲜果加工处理厂、自建烘焙基地,有效保证了咖啡豆大规模供应时品质如一。
回到产品营销,瑞幸今年也在不断加深它的品质印象。像赞助澳网、成为2024斯巴达勇士赛独家咖啡供应商,请国际超模做小黑杯的代言人,强调其健康优质,让自己尽可能在高净值的人群中露面。
在培养中国人喝咖啡的路程上,有的品牌选择坚守本味,提前等在终点,而瑞幸选择陪跑全程,提高频次消费,占住每个能掉金币的洞口。
二、小内容、大事件
“我们做的不是大单品,也不是大营销,而是大事件。”
郭瑾一在分享中这么说道。
什么是大事件?
先来看事件营销的定义: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强品牌形象,促进产品销售。
其中有个关键词是:新闻价值。
过去权威媒体掌握新闻报道权,所以需要往伟光正方向去制造新闻素材,比如借助大人物背书、成为行业龙头等;现在新闻报道权平移下放,人人可以进行新闻报道。
对大多数自媒体而言,有价值的素材更多是能挑动人心的故事碎片。
它可以是大众熟知的明星梗,把明星代言变成内容营销。
它也可以是社会流行的IP、热点,把产品社会化。
瑞幸×黑神话·悟空
瑞幸×泡泡玛特 LABUBU
瑞幸×黄油小熊
而这些构成了产品流行的表象,很好促进了销售。
空手提到一个很重要的发现:人的购买行为往往并不是完全基于个人需要和需求,而是受到他人和社会流行的强烈影响。当一个产品在社会群体之中拥有热度和话题性,它就能最大限度激发人们购买的热情。
说直白点,就是别人有什么、社会流行什么,然后我也想买。这是人们消费的潜在动力。
所以瑞幸在制造声量上,思维也发生了完全转变,随时关注消费者正在讨论的事情,并前置思考如何在传播推广中制造一些“插曲”,由此形成一种「对话感」。
比如与原神联名,发布的TVC中,选择把大众关注的瑞幸联名内情公开,由此成为评论区热议的话题点。
评论区更加热闹:
比如西梅美式的回归,顺着此前“通便效果极佳”的用户反馈,这次加了一个“送纸巾”的动作,直接把瑞幸送上热搜。
这也是在IP联名的使用上,为什么有些IP、产品在瑞幸这里反复有效。
三、下沉市场
瑞幸目前已经是国内门店数量最多的咖啡品牌,根据窄门餐眼数据,深入32个省份、覆盖各个城市层级,三四五线城市占到了三分之一,下沉策略进一步落地。
面向更广泛的大众市场,瑞幸采取的是本土化社交策略。
在产品创新上,瑞幸开启了一条地域线:
海南的椰子、贵州的茅台、云南的褚橙、东北的冻梨,这些在本地人心中怀有特殊感情的、也是大众熟知的特产,成为了瑞幸打入不同地域民众心里的重要锚点。
这也为联名打开了新思路,在产品创新上并不一定需要追求“新奇怪”,如今县域经济兴起,小城特色在打中人之中越来越突出,年轻人开始主动寻找不同文化背景的下新鲜特色,这些都是现成的素材库。就着当地头部、大家认可的味道与特产,同样也可以打开话题。
在沟通层面,瑞幸用家乡人、城市情获得一波好感。
今年5月20日,瑞幸在乌鲁木齐和拉萨的15家新店同时开业,实现了对中国内陆省份的全覆盖。这一里程碑事件,瑞幸邀请到新疆人士陈建斌出场代言。
更明显的是,今年出圈的城市谐音梗:
这些融合城市特色的谐音文案,巧妙地关联起产品特色,变成了用户社交的一环。不同城市的用户积极寻找自己城市的谐音梗,或去门店打卡,或者主动创作。
或许,在这些非中心城市中,人们不用靠咖啡续命提神,咖啡更多还是扮演着休闲、社交的角色。
四、学生群体
瑞幸门店构成中,还有个值得关注的地点是学校。
如图所示,瑞幸咖啡的学校店占比高达5.85%,而星巴克仅有0.85%。
年终还有个动作是,瑞幸针对学校店提供定向补贴:凡在2、7、8三个月经营的学校门店,提供6000元/月最高不超过18000元的补贴。
这些动作有个明显的指向,就是从学生开始,培养自己的铁杆消费者。
今年,瑞幸在保留了新生优惠活动的同时,加速对学生群体的影响力渗透:
延续城市谐音梗流量,推出校园版系列,喊话各个高校的学生:
9月开学季,借势奥运短跑选手徐卓一的热点,进行契合其「新生」身份的定向人群营销,将日常饮用进一步拓展到校园场景。
还将MBTI人设与相关产品进行结合,推出5款「开学新人设」海报——
瑞幸联合创始人杨飞曾说,我们一直提倡的是平权咖啡,不应该被赋予太多阶层、身份、品味标签的饮品。这同样作用于学生群体,用平价开启人生第一杯咖啡。相应的,获得的回报也是持续的,为品牌注入更年轻的气息,也在年龄段上提前占住位置,陪跑更长时间。
一个新苗头:开始讲故事了
在年底上新“东北冻梨美式”时,瑞幸上线了一支短片:
《东北,冬天开花结果》
虽然TVC和联名是瑞幸的标配,不过相比之前像拍时尚大片一样直白地渲染产品和口感,这支短片继而开始提炼产品背后的人文故事和在地质感。
还有是褚橙的第二次联名。无论是TVC还是周边文案,人文性都更强——
杯套文案
偏偏它来得最晚。
橙是远客。
这一路,它和云南的四季都打过照面。
山水眷顾它,阳光溺爱它,爷爷不催它长大。橙是山的一部分。望着近 走着远。
好在山山有路,爷爷不怕远。
山路有起落,弯弯绕绕就白了头。褚橙来得晚,却碰巧是新年。
褚橙拿铁回归,新一年,甜刚好。
这当然也可以说是瑞幸求新求变,毕竟在它的商业内核里,瑞幸一直想要沉淀一种年轻文化。但放到饮品行业的品牌建设地图上,这些似乎是别人一开始就会走的路子,以文化故事填充品牌内核。相比较,瑞幸看着晚了一步。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到瑞幸自身的进度条上,也可以理解。
客观上来讲,咖啡仍然不是一个单纯靠低价取胜的品类,还是有一定生活方式属性的产品。瑞幸自己也承认,“首先是把咖啡门槛降下来,在情感上给消费者一些补充”,消费者喝的并不仅仅是咖啡,对其价值感、环境和情绪价值依然抱有期待。
瑞幸此前的轰轰烈烈的营销、联名都在产品教育阶段,而今在产品极致成熟的铺垫下,应该到了品牌文化的塑造阶段。同时,这也和上述咖啡本味回归的进程相呼应。
这个角度上,瑞幸搭建品牌的整体路线是,前头不断开源、后续长尾价值输入。
以产品为主的联名不断拉新、拓客,再以咖啡本味、文化故事持续巩固其价值,最终让用户成为品牌的忠实信徒。
最后总结一下,
产品路线:顺着入门到上瘾的路径,铺设消费点,提升消费频次的同时,完成口感培养。
营销路线:做小内容、大事件,制造有新闻价值的故事插曲,与网友形成隔空对话。
最后不容忽视的两个潜力群体:下沉市场和学生群体,于他们而言,社交和休闲大于提神。
回看这一路,如果之前瑞幸凭借低价、联名、互联网思维挖出了一道护城河,现在已经开始加筑品牌高墙了。
参考资料:
1.瑞幸联合创始人郭谨一最彻底的一次分享:瑞幸这四年到底如何翻身的? IN咖,2024年12月23日
2.瑞幸,不止20000店,虎嗅APP,2024年07月19日
3.《2024瑞幸全年工作总结》.pdf,文案包邮,2024年12月17日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