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酒糖茶到短视频,为什么年轻人戒不掉?| 揭秘畅销品背后的真相
上周,我遇到一个客户,
他想做一款无糖饮料,定位健康,
让年轻人"喝得放心"。
我问他:"你确定年轻人真的想要'放心'吗?"
作为一个在食品饮料行业摸爬滚打十多年的营销人,
我要告诉你一个残酷的真相:
最成功的消费品,都是在贩卖"上瘾"。
今天,就让我带你解密万亿市场背后的营销本质。
PART 01
商业的本质:让人上瘾的,才是好生意
先考考你:
为什么瑞幸能18个月就上市?
为什么电子烟能估值200亿美金?
为什么喜茶能卖那么贵还天天排队?
答案只有一个:它们都掌握了让人"上瘾"的秘密。
什么叫上瘾?
就是消费者站在货架前,
想都不想就把商品买下来了。
就像你每次去便利店,
直奔冷柜拿可乐的那种本能。
这才是消费品的最高境界:
不靠营销,光靠"上瘾"就能销售。
PART 02
入门效应:打开上瘾市场的钥匙
但问题来了:
上瘾的东西门槛往往很高。
看看传统'烟酒糖茶'的门槛:
烟:第一次吸烟大多呛得直咳嗽
酒:53度茅台,入口辛辣难接受
糖:高端巧克力,苦涩感太强
茶:好茶都太苦,年轻人喝不惯
这些都是天然的'入门壁垒'。
茅台董事长说"年轻人不喝茅台是因为不懂事",
被群嘲,但他说出了一个真相:
年轻人对烈酒的接受度确实不高。
这时候,聪明的营销人想到了"入门效应":
通过降低使用门槛,培养用户习惯,
最终将他们转化为核心消费者。
看看市场上的成功案例:
- Rio把酒精度数降到3-5度,加入糖和果味,
包装得像饮料,打造"微醺"概念;
把不习惯喝酒的年轻人,
特别是女性用户培养成酒类消费者。
- 瑞幸用9.9元的价格,
把咖啡从中产符号变成提神饮料;
降低价格门槛,培养饮用习惯。
现在他们已经开了上万家店。
- 喜茶们先用糖的快感留住年轻人,
再慢慢培养他们对茶本身的品味,
最终打造出一个千亿级的新茶饮市场。
这就是入门效应的精髓:
先用低门槛产品把人勾住,
再慢慢培养更高级的瘾。
PART 03
解密"上瘾配方":从烟酒糖茶到短视频
那么,什么东西最容易让人上瘾?
第一层:生理上瘾
- 糖:最古老的成瘾物质,可乐就是用它称霸全球
- 咖啡因:从咖啡到能量饮料的核心
- 酒精:低度酒到烈酒的转化链条
- 尼古丁:电子烟的崛起证明它的威力
第二层:心理上瘾
- 多巴胺:短视频的无限下滑
- 仪式感:泡泡马特的盲盒体验
- 社交认同:网红奶茶的打卡属性
- 即时满足:外卖平台的及时配送
最高层:场景上瘾
我们来看这些让人上瘾的'场景':
- 社交场景
跳海小酒馆:不只卖酒,而是卖'解压场景'
年轻人失恋了,考试挂了,
往小酒馆一坐,啤酒音乐伴着吐槽,
一晚上的烦恼就这么消解了
用'酒+音乐+社交'打造解压场景
- 生活仪式场景
星巴克的第三空间:
不是在家,不是在办公室,
就是要一杯咖啡配着笔记本,
享受独处的'精致时光'
- 情绪宣泄场景
KTV:年轻人压力大了,
往KTV一钻,
对着麦喊几嗓子,
比去看心理医生都管用
密室逃脱:沉浸式剧情,
让人暂时忘记现实烦恼
- 社群归属场景
剧本杀:不只是演戏,
更是找到'同好'的归属感
电竞网咖:游戏之外,
卖的是年轻人的'部落文化
高手做场景,不是在卖单一产品,
而是在设计一整套'上瘾系统'。
让人一旦习惯了这个场景,
就很难找到替代品。
PART 04
数字时代的"上瘾矩阵"
除了传统的烟酒糖茶,
数字时代催生了更多"上瘾模式":
1. 社交APP的"即时反馈"
- 微信的红点设计
- 朋友圈的点赞机制
- QQ的等级体系
让用户随时回看、刷新,
害怕错过每一条消息
2. 短视频的"算法陷阱"
- 抖音的精准推送
- 快手的同城推荐
- B站的兴趣社区
用大数据抓住你的口味,
让你在信息流中停不下来
3. 游戏的"成瘾系统"
- 王者荣耀的排位机制
- 原神的抽卡设计
- 阴阳师的社交属性
用等级、成就、社交
编织一张精密的"围网"
4. 购物平台的"沉迷模式"
- 拼多多的砍价玩法
- 淘宝的直播带货
- 小红书的种草社区
把消费变成娱乐,
让购物成为解压方式
PART 05
新机会在哪里?
当我们看透这个
万亿市场背后的商业本质,
新消费品的机会就浮出水面:
找到那些还没被开发的轻度上瘾市场。
1. 找准痛点
现在的年轻人,
房价压力大,工作内卷,
渴望即时的快乐。
你要做的不是卖产品,
而是卖"解压方案"。
2. 降低门槛
- 价格要亲民
- 使用要简单
- 包装要时尚
- 效果要即时
3. 设计依赖
在产品中植入上瘾因子,
可以是糖分、咖啡因,
也可以是社交属性、仪式感,
让用户离不开你。
这就像钓鱼,
你得先用小鱼饵吸引鱼群,
才能钓到大鱼。
做消费品也一样,
创业公司不要幻想一上来就做高端市场。
机会在于抓住入门级消费者。
PART 06
商业的使命:从‘合法上瘾’到‘品质生活’
有人说,这样做是不是太"邪恶"了?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
前几天和一位投资人的对话。
他说:"每个时代的年轻人,
都有自己的解压方式。
50年代是香烟,
80年代是可乐,
00年代是网游,
现在是短视频。"
人性中对即时满足的渴望,
永远不会改变。
商业的本质,
就是满足人性中最真实的需求。
在这个充满焦虑的时代,
年轻人需要纯粹的快乐,
而优秀的营销人要做的,
就是把这种快乐变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你不是在卖产品,
而是在设计让人合法上瘾的解压方式。
但如果你不再挣扎于生存,
而是要成为优秀的企业,
请不要再简单地
利用这种人性的渴望,
而是要思考:
1. 替代升级
能不能用咖啡替代烟酒,
用运动替代网游,
帮用户找到更健康的上瘾方式?
2. 适度管控
- 游戏防沉迷系统
- 视频使用时长提醒
- 消费额度的限制
让"上瘾"不至于失控
3. 价值创造
在满足即时需求的同时,
创造真实的社会价值:
- 社交产品促进真实连接
- 游戏发展认知能力
- 短视频传播知识
4. 长期思考
一个真正伟大的品牌,
不是制造"瘾君子",
而是培养"品质生活"。
看透本质的人,
才能在市场中长久生存。
我是杰尼,带你读懂商业本质!
END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