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幕后纪录片亮点总结,这些故事让全网狂赞
恭喜《哪吒之魔童闹海》突破100亿票房!
看完《哪吒之魔童闹海》幕后纪录片,终于知道国漫凭什么崛起了!
这部名为《不破不立》的纪录片2月10日在B站上映,截至目前已经有348万人看过,获得了127万点赞。
从一根锁链的物理轨迹到一滴海水的灵魂建模,从导演“被角色反杀”到团队五年死磕上千个妖怪…… “不破不立”四个字,在这部纪录片里被拍成了史诗。
幕后的创作故事,比电影还要燃!
01
打破创作天花板,把特效和细节做到极致
角色数量翻倍,哪吒1中的角色全部重做一遍,场景数量提升至一百四五十个,特效镜头的数量超过了第一部所有镜头的数量......《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前一部的基础上难度上升了四五倍,要在今年春节档完成,时间上完全不够了。天崩开局,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团队成员仍然坚持把特效和细节做到了极致。
震撼人心的百万条铁链
电影中成千上万海妖冲破锁链的群攻镜头,极其震撼人心,从来没有一个片子有那么多角色被铁链禁锢住,还进行了大范围运动。但在制作时,百万条铁链要乱中有序、有美感,对于特效团队成了巨大的难题。
导演饺子坚持锁链是整个影片主题和世界观的重要表达,必须把规则做实。
被逼到极限的特效团队硬着头皮进行制作,不仅让每条铁链自然摆动互不缠绕,还做出了铁链的粗细变化,让每根铁链像头发丝一样飘荡。
600块碎肉组成的穿心咒
哪吒剔骨削肉是《封神演义》中的经典桥段,在电影里导演饺子进行了艺术化的加工处理,赋予了这一场景新时代的精神。
把你困得寸步难行的东西,就是你的穿心咒。只有挣脱它,才能重生。
哪吒冲破穿心咒撕裂名场面,给人以很强的疼痛感,10s的镜头,耗时一年半,才得以完成。
特效团队从防盗玻璃中汲取灵感,形成了穿心咒。但对哪吒撕裂出来的形态效果始终不满意。为了撕裂效果的真实性和精准度,美术、动画、特效和材质通力配合,甚至在工作人员身上用鱼线进行了实验。
在调整过后,哪吒的身体被切割成600块碎肉,每块单独建模并沿轨道调整拼接,既震撼又避免血腥,最终呈现出哪吒像钢水炸裂般的悲壮感。
02
让角色长出血肉,导演与角色间灵魂碰撞
导演饺子对于每个人物的灵魂塑造和对人性、命运的深刻探讨,是《哪吒之魔童闹海》这部电影得以成功的底层逻辑。
导演浑身是戏,变身动画角色
动画表演,可以先把动画删掉,只说表演。重点是对一个角色的情感要具备一个真实性。
饺子在这方面很有天赋。因为请不起技术指导,就自己上场给动画师助演,帮助他们体会角色的情绪,确保每个人物都变得立体、鲜活。
且看饺子1:1还原鼠老大
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石矶娘娘
每一个表演细节扣到极致,甚至太乙真人到底是抬眉还是皱眉都不放过,让人直呼:演得太像了!
哪吒选择先复活敖丙,根本拦不住
有些剧情发展到那一步,哪吒就有了魂了,他也不受我的控制。哪吒在这个过程中认识、接触、感悟到更多的事,渐渐地也会自我完善。
比如哪吒选择先复活敖丙而非复仇的细节,展现了角色对亲情与友情的珍视,以及“履行承诺”的价值观,这一设计体现了角色内心的复杂性与成长。
可可豆动画分镜总监谢小彬也表示,“走进哪吒内心,你才能理解,亲情和友情对他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他没有直接去报仇,反而是先去履行他的承诺,先把敖丙复活,至少他的内心就不欠敖丙什么。”
申公豹家族故事,是被观众逼出来的
申公豹一家的故事,无疑是让观众心酸、揪心的情节。
申公豹的父亲申正道一直以正统的教育教导两兄弟早日修仙以求改变命运,最终却难逃捕妖队的追捕。
申公豹凭借自己的刻苦修炼跻身仙界,却只能沦为“仙界的边角料”,他饱受世人偏见的经历,映射了现代无数普通人的境遇。而天真可爱、勤奋刻苦的申小豹,在仙人眼中不过是“药效更好的仙丹”。
在纪录片中,导演饺子透露,之前在制作第二部时,并没有打算这样挖掘申公豹,但在第一部里接触了观众反馈意见之后,他决定新增申公豹父亲申正道、弟弟申小豹的支线,进一步丰富了角色的背景与世界观。
03
民族元素与音乐创新,注入浓厚的东方美学色彩
如果你去电影院,二刷、三刷,一定会发现《哪吒之魔童闹海》里的暗藏的东方美学。
东方妖怪设计,讲究到牙齿
电影里上千只海妖攻打陈塘关,这些海妖形象多变、性格各异,令人印象深刻,海妖的精心设计离不开从小喜欢画妖怪的角色设计师:申威。
他提到,西方的妖怪牙齿向下,很尖锐,但东方的很多雕塑、盔甲的兽头,用的牙齿都是向外弯曲的,属于很东方文化的东西。
海妖牙齿向外弯曲的设计灵感源自中国传统山怪绘画,铠甲破损细节则呼应其被镇压千年的背景。
呼麦、侗族大歌,民族音乐燃爆了
《哪吒之魔童闹海》相比第一部而言,世界观大了很多,主旋律用了八支唢呐,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专属配乐。
比如,敖丙的清冷箫声、哪吒战斗时的唢呐激昂、四海龙王各具风格的配乐,融合了民族乐器与史诗感,强化了角色性格与场景氛围。
哪吒2音乐幕后花絮
甚至连天元鼎也有所属的音乐,来自蒙古的呼麦,为天元鼎的升起注入了强烈的神秘感与压迫感,一出来就有庄严和宗教的既视感。
宝莲盛开的戏份,用到了少数民族最原生态的声音,团队选择了侗族的舞乐蝉歌合唱团。
宝莲盛开的瞬间,空灵的女声仿佛宝莲破水般出淤泥而不染,神圣又有仙气。
最后
在《不破不立》纪录片里,最震撼的我的除了技术细节、创作理念与团队故事,还有整个电影制作团队的“死磕精神”。
没有近乎偏执狂的坚持,就没有近乎天才的呈现。“疯子”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连一粒灰尘都要注入生命。
无论是微观的锁链雕琢,还是宏观的东方美学构建,观众可以从纪录片中感受到国漫崛起的艰辛与热血,以及中国动画工业的无限可能。
或许这就是国漫逆天改命的真相:没有捷径,拿命死磕!
如同导演饺子在片尾说的话一般:
我们就单是在这点了一个火,也是希望这个火蔓延到整个行业,整个社会。每个作品每个项目其实都是渺小的,你必须和这个世界去碰撞。
敬创作,敬热爱,完整版奉上!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