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蒙牛×中好:所有的运气都是厚积薄发

举报 2025-02-26

700x700 (1).jpg

相比广告圈更迷恋的大创意,这波IP联名在创意玩法之外,其实更凸显实效。

而且是在CNY这样的业务节点……

——蒙牛

蒙牛×《哪吒之魔童闹海》:要强贺岁团来了

品牌:Mengniu 蒙牛
代理商:中好 上海

哪吒2破百亿的前一天,数英联系到蒙牛,以及负责这波春节IP营销的代理商中好。

一个被称为押宝押中的大赢家,一个只是自谦“有幸参与到这波百亿项目”,与有荣焉。

提到与哪吒2的合作时,品牌方会反复提到前期洞察及整体规划,归因得很复杂,也笑称:在这次合作中,我们更像个乙方,但是心甘情愿。

复盘过程中,中好也反常识地提出一个观点:

“春节已经变得有点空心化,大家看完春晚过完除夕后,基本没事干。哪吒2的爆火或许能带动更多人、尤其三四线城市人群,养成春节看电影的习惯。随之电影春节档有机会变成一个更成熟的营销场景。”

在采访之前,我们一直观察着蒙牛与哪吒2这波合作,包括5年前品牌与光线传媒的前缘,也包括这次活动的走势动态。品牌方和代理商的坦诚分享,让我们更加确定了之前的看法:

即在所谓押宝背后,品牌方一定有确定的判断;从业务端结实地接住泼天流量这一点,也不可忽视。

正如那句话:有时候能抓住运气,也是一种实力的体现。

对话嘉宾:

蒙牛整合营销总监 马哲;整合营销经理 何婕
中好创意总监 何小白;创意副总监 顺子

采访:Dreamer、倩倩
撰文:Dreamer


一、押中的不只有哪吒2,还有2025年最强春节档

现象之下,必有原因。

和事后大家都在讨论蒙牛为什么会挑中哪吒2有些不同,蒙牛一开始布局2025年CNY时,先预判的是整个春节档电影市场。

从去年10月起,各大春节档电影陆续定档,而且都是知名IP的续作。比如《哪吒之魔童闹海》、《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唐探1900》、《蛟龙行动》、《熊出没·重启未来》,热度讨论度都很高。

这时蒙牛判断:2025年春节档,会是神仙打架的一仗,有可能形成流量风口。这是其一。

2025年春节档票房以95.1亿收官

哪吒

其二,品牌也洞察到,过年期间大家在社交和情绪层面的消费需求。说白了,谁都想在这个没什么年味的春节假期找点有意思的事。进电影院捧着可乐爆米花看电影,成为备选之一。晒在各个社媒平台的电影票,也无形成为另一种社交货币。

综合考虑,蒙牛毅然决然押注春节档。至于具体是哪个电影IP,并不难解:

蒙牛:“首先看价值观,故事内核和我们的品牌主张是否契合。

哪吒身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故事,以及自我定义的要强精神,和蒙牛的要强主张天然匹配。

其次,哪吒2是一个动画电影。相比真人IP,动画IP无论从人物使用,拍摄/执行档期、还是传播周期,各个方面来说都更有利。合作形式及内容延展空间,也会更丰富。

第三,蒙牛签过的代言人很多都有成长弧光,这一点虽然很隐形,但是关乎品牌精神的体现。

最后,我们还是倾向于和没有过度开发的电影IP合作。基于这些考虑,再加上我们在2020年就和《姜子牙》IP合作过,和光线传媒的关系一直都不错,很自然地就定了《哪吒2》。

至于拿下哪吒全家族人物授权、传播权,蒙牛全品牌线都有IP 的授权等等,对我们来说算是基操。”

另一边在中好看来,哪吒2电影的合家欢属性,及对应的全年龄段观影人群,和国民乳企蒙牛更匹配,二者的合作能产生更多化学效应。


二、一扭头蒙牛变乙方,用一系列前置规划拿下官方合作权

敏锐的嗅觉,加上短平快的决策流程之下,蒙牛仅用2天就在集团内部通过了合作计划。

更让我们意外的是,蒙牛一扭头和哪吒IP方洽谈时就已经给出一份策划书:具体包括合作方式,重点物料背后的思考,以及想关键拿下哪些联动宣发权益等等。

这和之前等着IP方梳理合作权益,有很大不同。

蒙牛:这也是这次最大的思维转变。

面对哪吒2这样的超级IP,决策不仅要快,还要确保立即拿下。而且光线传媒对IP商业化这件事,非常爱惜羽毛。

我们就需要拿出更多诚意,尤其会强调我们想做出不一样的合作类似的想法。这也是一个互相筛选的过程。

就比如,和《姜子牙》IP合作时没有彩蛋广告。但是这次,我们希望用一支优质内容承接住影片上线、口碑起来后的第一个流量爆点。

哪吒1每破1亿票房就会出一张手绘海报,大家对那些海报的评价和关注度都很高。这次我们也主动提出,能和片方共创破十亿的战报海报……

WechatIMG4489.jpeg

总之合作前我们就会前置思考,片子上线后流量入口可能会在哪,要用什么内容去承接,进一步怎么合作等等。

团队开玩笑说,这次和哪吒2合作,我们很像去提案的乙方。(笑)

数英:与《姜子牙》IP的那次合作应该也是想借着春节档打CNY对吧,只是电影因疫情原因被迫退档,但是活动还是如期落地了。那是否说明,蒙牛从5年前就在探索CNY新战术了?

蒙牛:可能没到战术的程度。不过确实有想过,春节营销是否能在常规经验之外有其他玩法。

而不只是基于春节洞察,去拍一条广告片这样。比如,有没有可能借势一些资源?

正好光线传媒主动提出来,会有《姜子牙》这样一个动画IP要上映春节档。我们评估下来,电影里的仙界氛围和过年很搭,而且「让神仙过年送礼」这个说法也蛮讨巧的。

不过那次合作远没有这次策划得这么精细。我们也是不断总结经验,持续迭代。

蒙牛×《姜子牙》

1738929280341282.jpeg


三、中好:客户的心思你别猜,反而选中了没直说送礼的方向三 

或许因为之前和蒙牛在奥运季合作得很默契;也或许因为品牌方下得brief够清晰,总之中好接到brief后,很快就梳理出主次需求:打透业务心智——过年送礼送蒙牛;用好哪吒IP——演绎属于新年氛围的要强,并给出3个创意方向。 

 前两个方向严格审题,均聚焦春节送礼,解题思路主打一个业务为先。

 OP1大玩谐音梗:送礼就找陈塘关李家  

蒙牛

 OP2借哪吒在电影中的人物关系,来cue过年送礼中的人情关系 

哪吒
截图自中好提案PPT

反倒是被逼出来的OP3,主动建立起哪吒和蒙牛之间的关系,让这位我命由我不由天,一生要强的小孩哥,为蒙牛的要强精神代言。

当讲清楚why的逻辑问题后,可玩的内容空间也随之变大。

“与其联名,不如代言”

蒙牛

数英:升级到代言逻辑后,还解决了哪些问题?

中好:有一点,蒙牛的要强精神更多是在体育场景中体现,很靠近竞技、拼搏的含义。这次通过哪吒代言,我们也希望能丰富对于品牌精神的解读,让「要强」在过年场景中,自然带出祝福寓意。

蒙牛:赋予哪吒代言人身份也能传递出我们是长期合作的关系,不是只有这一波借势。

数英:就我们看来,前两个方向中哪吒送礼这个行为,虽说很扣题,但是它和电影中的人设,可能不太相符。

直觉性的判断,在事后往往会被复盘出多层含义。但是每次回顾,我们依然能从代言逻辑这个突破口看到,它是如何解决像蒙牛✖️哪吒✖️CNY这样一个大case的关键难题。

中好:大case最难的就是——做好平衡。

一方面要尊重IP故事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要体现蒙牛自己的品牌个性。在这个基础之上,还要让消费者在春节送礼这个场景,开心买单。

 

确定创意方向后,蒙牛和中好继续以「传播先行」的逻辑,着手策划具体内容及形式。具体为——根据需求的侧重点选择传播媒介,再从媒介反推合适的内容形式。

就比如那支洗脑的30sTVC,它主要投放在分众广告的梯媒。目的也很显然——官宣和哪吒2的合作及这波CNY主题,顺势带出全品牌线。

梯媒广告效果

哪吒

至于为什么让哪吒唱跳、大秀贯口?

一来是因为,电影里的哪吒就好作打油诗:天雷滚滚我好怕怕,劈得我浑身掉渣渣。突破天劫我笑哈哈,逆天改命我吹喇叭。那当他代言蒙牛时说一段祝福贯口,既符合人设,也能让观众联想起相关的台词记忆,会心一笑。

《2025爆牛预警》

另外这支片子还被投放在春晚。所以TVC的背景也被设定成——哪吒全员在舞台表演,台下观众挥舞着荧光棒。所在的投放场景、氛围和故事场景、氛围,都能互相呼应。

中好:而且,从业务诉求也能反证出该TVC创意及形式的有效性。

‘蒙牛祝您XX牛 XX强’这是一段非常卖货的文案,但是在贯口式的语言节奏下,更朗朗上口,洗脑但又没到吵脑仁的地步。这里有寸劲儿~

当然还有一点,过这支TVC创意提案时,客户选了这个祝福语版,它让送出去的每一份蒙牛,都表达出一种吉祥祝愿。

相比之下,另一个方向中,我们走的洗脑方向是:送XX 送蒙牛,这个句式。或许客户觉得有些太扣业务了吧哈哈~

另一方向的提案说明

蒙牛

同系列产品海报

WechatIMG4490.jpeg

再说那支映前贴片广告。既然要覆盖离观众最近、更易传递心智的观影场景,就要优先考虑他们的感受。为此,蒙牛并没有将上一条短片再投放,而是单独定制了一条TVC。

1740471053298749.jpg

蒙牛:“对这条映前广告,我们有明确的brief——打破第四面墙。(戏剧、表演学里的概念)

即,通过一个小陷阱般的创意巧思,让观众误以为电影开始。这样一来,品牌能和在场观众发生最直接的互动。这也是为什么好多观众、网友都留言说,被这条广告逗笑了。

作为一个映前广告,如果达不到类似的效果,它和众多哪吒番外广告就没太大区别。”

广告中5年后再登台的故事设定,和《哪吒2》即将播放这一现实之间,既有叙事上的合理性。也有时间的先后关系。正因其内容性和创意性,让这个贴片广告从线下大荧幕传播到线上平台,被看完电影还不过瘾的影迷、沉迷哪吒小脸蛋儿的网友们,盘到包浆。

蒙牛

再就是蒙牛子品牌线瑞哺恩合作的那支《吒实长肉》。背后的逻辑也很实际——即蒙牛想在以液态奶为代表的基础业务之外,拉动第二曲线增长。

作为蒙牛旗下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瑞哺恩自然成首选。

蒙牛瑞哺恩:《吒实长肉》


在三支TVC外,蒙牛也针对不同social传播渠道,定制了各个方向的内容创意。

比如,微信端的红包封面、微博端的全家族表情包、与哪吒相关的话题营销。蒙牛各个品牌线代言人明星资源也以不同的出场形式,加入社媒等等……

 如果只看单个动作/物料,大概不会觉得多亮眼。但是一结合蒙牛此前说的「传播先行」的思路,就能感受到双方在有节奏、有重点地下一盘完整的棋。

传播面上有广度,重点场景中有深度,且侧重点各有不同

蒙牛:如要复盘CNY完整的传播线,还可以将和贾玲合作的那支贺岁片《你的强回来了》补充进来。

蒙牛×贾玲:《你的强回来了》

TVC上线时间是在小年,正是大家陆续返乡回家的时候,关于家、和父母团聚类似的情绪也在这时达到顶峰。

微电影的形式很符合代言人贾玲的导演、演员身份。为了加强电影感,我们还请来老戏骨杜源跟她搭戏,出演父女。

总之哪吒加上贾玲这波,我们沿着影片上映前后的动作线,以及大家回家前后的情绪变化,一一预埋了对应的内容去承接,铺排得很细致。

有资源是一回事,能不能打中又是另一回事。


四、“饺子导演很爱惜羽毛,开会也从不跟我们寒暄”

与蒙牛、中好对话的当天,微博热搜第一的词条是#饺子导演已闭关#,蛮符合我们对他作为内容创作者的想象。

另外从品牌、代理商口中,我们也有幸听到了关于一个创作者更多的幕后工作故事。

中好:其实那条映前广告的创意过程,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

开会的时候,导演提了一个引子,大家快速脑爆出了一个故事雏形,再往后,就将空间交给导演,不断地丰富细节,具体由可可豆团队夯实故事质感。

在片子制作过程中,反倒导演比我们提的意见更多、也更细,他很在乎内容质感。而且三支TVC的场景都需要重新设计,如果要保持电影水准,工作量很大。可可豆团队很敬业,而且很有专业精神,绝不会因为是广告,而放松分毫。

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点,很能体现导演这种创作人的个性。给我们看东西时,他从不铺垫,也不寒暄,就像咱们这次采访一样,开门见山。

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自信也很创作者的状态。对自己的内容足够信任,也愿意拿出来摊开了聊。

数英:我们看到了哪吒的配音演员吕艳婷给广告配音时的花絮,她从表情到肢体语言的投入程度,丝毫不弱于在电影中的表现。

关于配音情绪,你们有提过什么建议或意见吗?

中好:制作部分的第一关,都是由导演把控的。

广告配音和内容制作班底,也都是电影原班人马。所以交付给我们的片子,基本就没有什么制作问题了。我们要做的,更多是在前期对创意内容的设定,以及把控品牌角色的呈现效果。

而且导演塑造人物的能力、对于配音演员台词的把控能力非常强。我们只需要信任他就够了,没干那种外行人指导内行人的事儿~(笑)

吕艳婷发布的广告配音花絮

image (1).png


五、产品、渠道及效果讨论

在联名中,推限定包装必不可少。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太多案例中,将一个看腻了的形象/符号复制粘贴到各个品类及产品。这也是为什么,IP联名营销这种玩法曾被质疑:卖标卖符号,吃粉丝经济,IP被过度消费……

相比之下,蒙牛全品牌线联名《哪吒2》推出的限定包装中,人物形象无一重复。其中,蒙牛纯牛奶推出全家族限定装,单个人物形象依然有别。

部分限定包装效果

蒙牛 哪吒

一想到,整个终端都要一一替换。我们更加体会到,为什么品牌方会说这次规划得很精细。

蒙牛:IP合作中都会有一个素材库,但是里面的人物形象设计很固定。

这次,我们主动提出定制人物动作。再给光线、可可豆提案,请他们跑出并执行出新的人物形象。你们看到大多数蒙牛限定装的形象,都由可可豆团队重新设计。

从各品牌上交设计方案,到和可可豆团队沟通、执行,最后落地到终端,整个周期大概有1个多月。

数英:这次蒙牛在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端,发力很大。能否和我们具象描述/用数据说明,这次渠道端整体的铺排情况?以及线上线下分别有什么侧重点?

蒙牛:从量上来说,限定装在线上铺得更多一些。

在线下渠道,更多进驻了鲜奶和酸奶这类低温短保的产品。因为它们消耗得更快,推限定装会加速效率。

另外我们也在湖南、湖北、甘肃、陕西等大型商超做了哪吒主题的创意堆头。主要还是为了打透过年送礼送蒙牛这个业务需求。

线上线下的销售反馈确实不错。但是具体数字就不细说了~

线下商超堆头+商超自发用蒙牛联名产品引流

WechatIMG4486.jpeg

数英:业务侧有切实的效果,以及更多消费者能看到品牌的活动…这些也是我们关注这波项目的原因之一。而且在我们看来,蒙牛和哪吒2的这次合作,能让大家看到在 IP 联名营销这件事上,有可能成为最大的赢家。

中好怎么看?或者干脆问得直接一些,能如此有效地占据IP价值,而且还是像哪吒这样的超级IP,这是否是国民级品牌才有的“特权”?

中好:我明白你想问什么,但我们可能不会用特权这个词。

我觉得还是要落回到「双方很匹配」这一点,无论是内核还是体量。实际一点说,如果换一个品牌不一定能接住哪吒2完全断崖式领先这样的势能。这是其一。

其二,我们不能忽视品牌在争取资源、传播线上有策略地铺排内容等,做的一系列工作。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众合作品牌中,蒙牛一直处于抢先地位。因为早有准备。

就比如最近《哪吒2》票房破百亿,我们和品牌方共创了一波百亿补贴的福利活动,继续跟进。

等于说在电影热度一路飙升过程中,品牌全程都在参与。

百亿补贴海报.png

数英:赶个时髦,我们也向DeepSeek问了它对蒙牛和《哪吒2》的合作评价。其中一条是:

“对《哪吒2》来说,通过快消巨头的渠道网络扩大宣发覆盖面,实现票房与衍生价值的双赢。若执行得当,有望成为「国货×国漫」跨界标杆案例。”

请品牌方蒙牛正面回应一下吧~

蒙牛:就前面蒙牛渠道网络有利于电影宣发这一点,确有其是。

我们能跟光线传媒合作得很顺畅,一方面是因为之前合作积累的信任,另一方面其实他们也看中了蒙牛强大的销售网络。我们也会拿出一些实打实的资源,帮助大家共赢。

比如影片上映前,我们在线下终端就将哪吒的视觉及上映信息,大范围铺开,做了一波预热。

他们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也会考虑,会针对不同合作伙伴有不一样的侧重点。

数英:那标杆化效应呢?

蒙牛:你要说品牌和IP合作做一波整合营销项目,这种打法一直都有。只不过因为哪吒2这次打破了记录,蒙牛和它的合作顺势受到大家关注。但我们无意树标杆。

只不过我们内部比较骄傲,或者值得总结成功经验的是,之前做的所有规划、定制化的内容等等没有白费,而且每一个都能回证出有效性,也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我觉得这一点可能更值得借鉴和参考。还有只有当你做足准备,前置了很多想法,才有可能接住泼天的流量。

运气是一回事,能不能抓住运气又是另一回事。

数英:抓住运气后再归因时,还要保持冷静,回溯到客观因素。

蒙牛:对。

数英:那哪吒2破百亿之后呢,除了增加比如百亿补贴这样的福利活动,双方还规划了什么重要的传播活动吗?

中好:如果你想问有没有加强借势力度的话,那没有。

大家或许也能感受到,有些气氛正微妙地发生变化,当然我们也还在观察。在我们看来,现在这个热度不是非蹭不可。

数英:公关意识非常强,我们还在犹豫要不要问。

中好:我们觉得包括品牌方、IP方,大家都很理性。就不说破百亿,其实到打平哪吒1的票房后,已经开始有意有意地低调、克制了。

有时候,被过度关注是一种风险。

数英:之所以这么问,也是基于我们的观察。就说一个细节,我们注意到品牌发布的战报海报从破六七十亿后,反而越来越「静」了,无论是色调还是视觉冲击力。当时还在纳闷,怎么海报上的人物角色越来越少,基本都是空镜场景。

001NSDZyly1hytdlsyy81j60u01hce8102.jpg

不可预测的不只有风向,就像此前蒙牛和中好也没想到,哪吒2能在上映7天时就破 50亿票房。 很多热搜伴随的海报和活动,都是现想现做,新鲜出炉。


六、联名电影IP有没有确定性,还得看电影市场是不是大脖子现象

不知是不是观察者偏差,“文化产品”这个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种语境。

畅销书是一类、综艺是一类,影视长短剧也是,比如悬疑题材的电视剧就朝着爆款化的方向发展,成功的商业电影就更是。

而在数英观察中,文化产品爆款化不只是一种趋势,单个的文化商品也越来越像社交货币般的存在。进一步来看,文化产品爆款化这种趋势,和文化产品作为社交货币,或许正在互为因果。

在采访中,我们也向品牌方、代理商询问了关于文化产品爆款化及相关营销趋势的看法——

中好:可能每年都会有一些现象级内容出现。

那今年值得我们注意的或许是,2025年春节档的神仙打架,能让春节档这一市场档期更加成熟,至少更多被大众注意并参与。

如果春节看电影能慢慢成为过年文化、社交关系中的一部分,那品牌、代理商是不是能够关注到春节档这个营销场景,是不是能捕捉到有潜力的票房黑马,进一步是否有很好的操盘能力,让营销活动落地等等。

数英:在中好看来,营销的突破点可能是什么?可以结合这次的项目经验来聊。

中好:除了保持敏锐的嗅觉外,还要关注到电影方在宣发思路上的变化。

就比如说封神1,它让大家意识到:原来整个电影的制作周期,都可以成为宣发内容。

观众在这个过程中全程参与,有一种沉浸式的养成感。完全打破了传统一板一眼的营销模式,这对广告创意营销也是非常好的启发。

如果要做电影IP联名,就要关注这一点。让物料有选择、有策略地爆发。

数英:品牌这边呢?

蒙牛:难,下一波会更难做,这是我们的第一想法。

前面也说过,很多品牌都在做IP联名,这也不是我们第一次玩联名营销。重点是面对哪吒2这样的顶级IP,这个目标倒逼着我们尽力去做出差异化,给大家点新鲜感。

如果以后大家都瞄向春节档这个场景,或者联名影视IP这一形式,就离卷不远了。

再说说春节档。我们同意中好说的「春节档有机会成为一个更成熟的营销场景」这一点,但前提是,要看当年整体的春节档市场怎么样。

就像哪吒2是个特例那样,2025春节档火热到这个程度也不常见。今年我们只是赶上并押中了。

中好:再补充一些。

今年的春节档基本都是续作,也就是IP在几年前的其他场景中试练过。片方对票房有一定信心,才敢拿到春节档来赛马、搏杀。

用续作打春节档,或许会成为一种方向,这也是为什么说春节档有可能更加成熟的原因之一。

再加上春节这个节日越来越空心化,大家没什么事干,不愿逛亲戚,只能打打麻将。(开玩笑)一旦某个电影跑出来,相关的跨界营销内容又做得不错,蛮有可能打出小爆款。


七、写在最后

聊了这么多,应该能表达出数英做这次对话的初衷:

不单因为与哪吒2相关的选题还有点热度,也不单因为蒙牛与IP方的合作备受关注。

在话题热点之中,又有扎扎实实的效果,而非只在广告圈内传得热火朝天,或在线上年轻社交圈短暂地流行一个周期……这些,都是我们想复盘这波项目的具体理由。

另外,在整个市场尚未转晴的当下,我们会更加关注那些跑出效果的实践者。

依然相信创意,但不迷恋它的唯一性。就像依然相信TVC这种形式,但不迷恋一样。

况且营销这个命题,本身就很大。我们并不想看到用创意把讨论口堵死,让路越走越窄,这种情况。

有句话说的好:“焦虑这个东西,只有传染给别人才有意思。”

唱衰或许是容易的,可能还显得深刻,但是我们更相信,无论大环境到到何种局面,总会有人、一个实践者,逆风破局。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 Carol3099
  • 有一说一
  • 匿名冲浪
  • 陈苾
  • 这个杀手有点热
  • 苹果派
  • 盛装舞步/zt
  • 拖延俱乐部顶级Vip
  • Flora
  • OLIVIA_群子
  • 喜欢小猫
  • 有丸没丸
  • even
  • 一笼管汤包
  • 小羊生煎
  • Do vis
  • 写字狂
  • 心随意境
  • 无实物表演
  • 煜宸Ashur™
  • 82年的辣菲
  • 十分钟
  • 一个没文化的文案
  • 六根弦
  • Dreamboat
  • FANG
  • 李甫人与江流儿
  • Tennyson
  • 轻轻
  • 马哲
  • Burning
  • BURNING
  • 小张
  • 你说我是谁就是谁
  • Randal
  • 雾眠气泡水
  • 偷喝汽水
  • Bubble
  • Cyryl SHANG
  • 六六
  • 橙汁荷包蛋
  • 謾游白兔星球
  • 赵柠檬
  • sum
  • 谢湾
  • 十二
  • 嘘别说话
  • 胡说扒道
  • 肉墩墩老师
  • Dreamer
  • 毛毛糖
  • xy
  • 瞎说几句
从北京冬奥会到Clio克里奥全场大奖,熊超用东方美学征服世界舞台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leon
有时候能抓住运气,也是一种实力的体现
作者赞过 1个月前举报
煜宸Ashur™
很认真地看完了,真的是一次认认真真的,为品牌、为IP好好想创意并执行的案子。欣赏品牌人的细致与责任感,也欣赏营销创意团队的专业、时刻认真对待态度。能抓住运气的,都是拥有扎实功底的人。
作者赞过 1个月前举报

全部评论(1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