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时间,上百个案例,小广告公司生存的5条出路
原标题:用6年时间、上百个案例后得到的,关于广告公司生存的5条出路
对于我们这种小乙方、小公司,未来如何生存下去,我花了6年时间,做了上百个案例后,总结出这5条出路,你且听听有没有道理。
一、你知道做新媒体肯定会带来业务增量
但你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做?
对于所有老板来说,做新媒体早已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
放几年前还可以问“你想不想做”
现在现实只会问“你想怎么做”
但凡懂行的客户,现在挑合作方,都不会再把宝压在一次招标、一次提案上,通过一次半小时的提案,就决定一笔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合作费用,和长达一年的合作周期?
想什么呢?
更多的甲方,会在确定合作前,通过各种渠道打听一家公司的好坏。
以前呢,只能通过业内口碑和坊间传闻去了解一家公司
现在可以通过任何平台去触达任何一家公司的里里外外
对于甲方,有了新媒体,挑选的成本和合作的风险无限降低
对于乙方,做了新媒体,自己的名气和溢价无限提高
所以作为一个乙方老板,你现在要做的不是还在犹豫,要不要在新媒体发声,而是要尽快决定在哪个新媒体上发声,以及以什么样的姿态发声。
如果你肯抛头露脸,那最好就做短视频、做直播,用自己的人设挑起整个公司的形象
如果你文字功底好,那就写文章、写书。相信我,这个时代文字能力远比视频能力稀缺
如果你口才出众,那就多走进企业,多作培训、多做宣讲。用演讲武装公司、用口才武装自己
总之,不管你用哪种方式发声,你都必须尽快在网上留下大量痕迹。
当潜在客户想了解你的时候,动动手指就能知道你是谁,而不是“查无此人”。
请记住,现在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
更何况,你可能还是一瓶不够香的酒
二、你知道一个老板什么“有所为”,
什么“有所不为”吗?
你是否很怀念那个年代?
客户点名公司的某位大佬提案,只要他去了,提案成功率陡增50%。
又或者,客户要求必须某位大佬坐镇服务,只要他在,甚至不用提案,可以直接签合同。
可惜啊,现在再也不是靠一个大佬指点江山,整个公司就能大杀四方的年代。
想靠一个叶茂中大笔一挥,就能几百万到手?
不好意思,你后面的团队和服务请跟上。
因为现在的客户都懂得一个最基本的合作常识:我花钱请的是你的团队、你的公司,而不是你的那位创始人。
大佬的高光表现固然重要,但客户更看重团队的稳定发挥,所以个人做到90分,远不如公司做到70分。
以前我在提案结束后如果得到客户的掌声,我会满心欢喜地回公司开香槟。
但现在当客户表示非常认可时,我反而会多一层顾虑:
后续的团队和服务,能不能尽可能接近我的想法持续输出?
不说超越,起码不掉链子?
所以现在的乙方,重要的不是专业的向上创新,而是专业的向下复制。
那作为老板,到底什么“有所为”,什么“有所不为”?
我的建议是,面对公司经营,你有义务冲在最前面,为整个公司兜底。
但面对服务的稳定性,你就要学会往后退一步,别让自己现在的光芒,成为日后服务的阴影。
三、你确实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
但你的方法论向下适配吗?
所有公司都特别喜欢强调方法论的重要性。导致现在方法论百花齐放的同时,且都特别笨重。
总结下来就一句:员工学不来,客户听不懂。
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不是员工懒,也不是客户笨
而是你的方法论本身不具备“可传导性”
现在不是拿着一套方法论就可以忽悠客户的年代了。
现在的方法论要同时具备两个特点:
对外,你的方法论要客户认同对内,你的方法论要向下适配。
方法论和创意一样,既要生,还要养。
养到员工学得走,客户听得懂。
你甚至要学会拆解自家的方法论,打造适配性更强的“碎片型”方法论,以此适配每一个员工,每一个项目。
不要追求方法论的“大开大合”,请做到方法论的“即插即用”。
比如我们前不久发布的最新方法论“4个营销环节,10个执行动作”,简单到任何客户都能听懂,独立到任何需求都能满足。
四、你知道要向其他公司学习
但你知道到底学什么吗?
过去,我们的角度是:别人有什么,我们学什么,心里只盯着别人的成果。
别人做得好的,要么直接抄,要么拿来改
这种视角的结果,可能导致移植失败,本体排斥
正确的做法,是变化位置。
立足自己的实际情况,向内发问:要经营好这家公司,我们到底需要做什么?
我认为,需要做的,都是符合公司发展的“基本公理”的那些事。
什么叫“基本公理”?
就是不证自明,不容反驳,没有歧义。
比如,
每个直角都会相互等值;
能以圆心和半径来描述一个圆;
作为一家服务型公司,哪些事符合公司发展的基本公理?
给客户更多的价值感,增值感;
方案不能执行,或者没有可执行性,等于没有方案;
必须开始学会给自己打广告;
要长期学习,终生成长;
必须学会用新媒体宣传自己;
这些事说出来,没人会反驳,也不需要证明。
因为公理即真理。
但是,看到这一层,想到这一层,只是开了个头。
接下来,你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结合你认定的那些公理,抬头看看全国,甚至全球有哪些公司已经有现成的成果,不用摸黑,直接拿来主义。
我拿自己举例。
“方案不能执行,或者没有可执行性,等于没有方案”,是我坚信的一条基本公理。
环顾一圈,我发现只有华与华在这条公理上,有理论、有实践、有成果。
想清楚这个道理后,我直接拿来用就行了。
然后长期做、坚持做。最后把结果交给概率学和大环境。
说穿了,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功利的事。
你需要什么,就去学什么好了。
只是,功利的同时别忘记,尊重过去、尊重常识、尊重经典。
五、你知道守江山难
但你真的有守江山的定力吗?
我有一个问题需要老板们马上思考,快速回答:
这么多年来,你们的生存之道是什么?
想清楚之后,你接下来的所有业务方向,都请围绕这个生存之道去做延伸,而不是大跃进。
以我自己举例,我很清楚我的“生存之道”就是:以专业立足市场,以专业区分同行,以专业赢得客户。
所以我未来的所有新业务、新可能,都必须围绕“专业”这个生存之道延伸。
凡是适配我专业的,统统可以尝试
凡是我的专业没有用武之地的,一律不予考虑
所以,去年我才有了短视频的大胆尝试。
因为我发现,做短视频和做营销的底层逻辑,基本一模一样。
就是“如何通过短视频,包装自己的价值,让更多人认识你,并产生合作”。
也因为有了这一层新的思考,现在面对一个老问题“到底要不要转型”时,我才有了以下的全新答案:
如果你的新业务是你过去的经验和专业的一种延伸,那就大胆去试。
否则请问,盲目尝试和买彩票有何本质区别?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