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租过万,第一批抢到宇树机器人的赚翻了

转载 收藏1 评论
举报 2025-03-05

还记得春晚上身穿东北花棉袄,魔性又喜感的扭秧歌的机器人吗?

这个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的“科技顶流”,与Deepseek掀起的AI攻势,让全世界为之侧目。


之后,人们对机器人的追捧从荧幕蔓延至现实,2月12日,宇树G1人形机器人以9.9万元的售价在京东首发,不到一天售罄;高端款H1售价65万元,同样跟抢大白菜一样被秒光。


疯狂的一幕还在继续,有黄牛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的交易记录,配文“手速快抢到两台G1,转手赚4万,比炒股稳多了!”


当你还在好奇这些顶着AI头衔的智能铁疙瘩,到底谁在买的时候,一门更大的生意经正拔地而起!


最近一段时间,在社交媒体以及一些二手租赁市场,涌现出大量出租宇树机器人的商家,并打出了“单台日租金在5000元到1.5万元区间,且档期紧张”的宣传语。


此时此刻,我想无数打工人的沉默震耳欲聋,或许我们该换个思路:与其焦虑被AI取代,不如先设法学会“薅机器人羊毛”。


“稀缺”从来都是商业的底层逻辑,可望不可及的诱惑力无可比拟。


顶着AI前沿技术、算法升级武装的宇树机器人,正具备这样的稀缺性。


毕竟没人会拒绝一个能跳丝滑舞蹈,能讲笑话解闷,还能时刻营造赛博氛围中的陪伴者。


相较于电影《银翼杀手2049》里的“虚拟人”乔伊,真实可触的宇树机器人显然更具吸引力。


不过不同于乔伊与男主的纯洁“爱情”,现实中被爆炒的宇树机器人则充满着赤裸裸的金钱味道。

图源:闲鱼


在闲鱼平台,"宇树机器人租赁"词条下滚动着令人羡慕的金钱标签:标价7000元/天的杭州卖家,商品链接显示"3132人浏览,65人想要";郑州商家挂着9999元日租价,交易须知里藏着10万元押金的门槛。


某深圳卖家在商品描述里写着:"含三个月舞蹈动作包更新,支持《科目三》和《江南Style》编舞"。


商家“恶魔网友游”这段时间忙碌到起飞,这位前游戏设备租赁商如今手握三台宇树G1机器人,日进账近三万元。


不过二手平台上最疯狂的标价来自上海某工作室:搭载英伟达ASAP框架的改装版G1机器人日租2.5万元,据说能完美复刻科比投篮动作——虽然实际操作时仍需三名工程师现场保驾‌。

图注:机器人模仿科比投篮动作


而在租赁的另一端,同样在制造一场场商业的狂欢,如今尚属“新玩意儿”的人形机器人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成为了无数人猎奇的对象。


有杭州商家坦言,他的7台G1机器人正在全国巡演:上海车展上配合激光秀跳机械舞,重庆商场里牵着机器狗派发优惠券,在西安某小学被小学生围成同心圆,一一握手。

图源:小红书


"订单排到四月初,三月份档期全满。"他兴奋地说道。


此外,有房地产开盘庆典的12小时驻场订单,也有网红拍摄“人机共舞”短视频的3小时“快闪”交易。


更精明的玩家则选择包月模式:武汉某豪车租赁公司转型购入14台机器人,以“首月八折”策略锁定婚庆公司长期合作,其负责人坦言:“玛莎拉蒂日租3000元还要配司机,机器人日租1.5万却供不应求。”

图注:2019年,正寻求融资的宇树科技,将一份商业计划书发给了投资人,直接被婉拒。


王兴兴或许不会想到,6年前在融资上处处碰壁,6年后会将“当年的你爱搭不理,现在的我你高攀不起”这句话演绎的如此具象。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科技生长的必由之路。现代商业形成的产业生态从来都是科技的沃土。正如李彦宏在巴黎科技峰会强调:"没有商业价值的创新如同无根之木"。


在我看来,从实验室到改变世界的跃迁,宇树机器人这场二手市场的狂欢虽然魔幻,但迈出的第一步足够坚实。


有意思的是,当宇树科技的G1人形机器人点燃二手租赁市场的疯狂溢价时,小米SU7 Ultra以52.99万元的“价格屠夫”姿态同样引发了黄牛市场加价转单的魔幻现实。


和宇树机器人类似,在小米SU7 Ultra发布会之后,二手市场的“灰色交易”如约而至:小定订单被炒至6000元,日租金突破万元,甚至有人靠转单“躺赚”数万元。

图源:雷军微博


不过如果把焦点聚焦到王兴兴与雷军身上,会发现这大概率并非偶然,而是两个“理想主义者”的再一次重逢。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回望,两位企业家的命运其实早在七年前的乌镇夜宴就埋下了伏笔。当年拘谨地坐在雷军、王兴身侧的王兴兴,并不会想到短短7年之后会成为和雷军一样耀眼的明星。


图注:2017年乌镇峰会雷军、王兴等人聚会的照片。


和雷军曾在发布会上高喊“科技不应该高高在上,科技应该服务于人民”一样,在王兴兴身上同样具有技术理想主义与用户至上的双重基因。


从四足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王兴兴始终追求“实验室到家庭”的技术普惠。在他看来,机器人的终极使命是解放人类劳动,让社会资源通过技术普惠实现再分配。

图源:宇树官网


对技术的偏执,在王兴兴的创业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让机器人手臂弯曲时能多出3度的拟人弧度,他宁可耗时3年也不妥协。这种近乎病态的完美主义,让宇树科技在2019年现金流断裂时,宁愿抵押房产也不愿降低Go1机器人的标准。


这与雷军将用户需求奉为圭臬不谋而合:当发现用户对SU7 ultra的自动驾驶存疑,他果断将激光雷达从标配改为选装,并在发布会上自嘲“智能驾驶就像学游泳,得先让用户敢把脚伸进水里”‌。


从“让每个人享受科技的乐趣”到小米SU7 Ultra的定价策略,雷军向来深谙大众心理的微妙平衡。


正如他在几天前的发布会上所说“我们小米汽车的使命是,哪怕做豪车,也要让更多喜欢我们的人买得起”——SU7 Ultra的定价较预售价直降30万元,正是精准击中了消费者对性价比的永恒渴望。


而这也是雷军和王兴兴的成功密码共同指向的:


技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是人性温度,即便是理想主义者的技术偏执,最终也都要回归到用户的需求中去。


不可否认,宇树机器人在全球的火爆,生动展现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崛起。并已然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一个有力的佐证是,全球机器人行业 “元老级” 人物、波士顿动力创始人 Marc Raibert 的智能机器人研究所 AI Institute,也购买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展开研究。


Raibert 表示,尽管宇树是竞争对手,但这些机器人 “ 相对便宜 ”,购买它们是为了深入了解其功能和性能。

图源: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中国智能机器人的历史性时刻,恰似中国智造浪潮的隐喻:这场持续二十年的全球科技权力追赶,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
如果我们把视角放大,会发现已然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名片”开始闪耀在世界舞台:


当小米SU7 Ultra在上赛道将保时捷电动Taycan最强版本Turbo GT拉下神坛,就连华尔街日报都表示,雷军着手打造“中国苹果”,小米的汽车业务现在已超过了特斯拉和 Rivian。并且,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已对福特和通用汽车产生威胁。


再把时间往前推,春节期间,DeepSeek在硅谷引发震动。这个中国团队用相当于GPT-4三分之一的训练成本,实现了多模态理解准确率提升12%的突破,验证了ChatGPT之外另一条路的可行性。


与此同时,电影《哪吒2》已经突破20亿美元的票房成绩,并向全球票房榜前五发起冲击,在一众好莱坞大片创造中国电影的传奇。


对此,就连纽约影评人都惊呼“集体主义叙事消解了个人英雄魅力”。


游戏产业的突围更具隐喻色彩。《黑神话·悟空》在Steam平台创下380万同时在线的纪录。制作人冯骥将这种文化和技术自信凝结为开发日志里的一句话:“我们要做能放进博物馆的数字化文物”。


从动画银幕到游戏终端,从电动汽车到智能机器人,中国创新者正以颠覆性姿态重构全球产业的新坐标。


它们不再是过去刻板印象中中国廉价代工的注脚,而是融合了传统美学、现代科技与全新商业智慧的新形态。


很大意义上来说,这些闪亮的“中国名片”正在见证一个文明古国向创新强国的华丽转身,为“大国崛起”写下新的注脚。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万字干货!2025年七大营销趋势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