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出马送舒化,值得大夸特夸
马姐团队(Ma’nifesto)为伊利舒化做的代言人广告「马龙出马送舒化」,
很多人看完,一「眼」不合就开骂。
甚至骂到「这个广告词,大学生写都很难毕业」的程度。
当然也有人哭笑不得,「品牌都买单了,不知道你们在吵什么」。
对于前者,忍不住要回怼一句:过分了啊,你行你来。
至于后者,则是下文想展开聊的:这个项目的亮点,远不止一句「品牌都买单了」。
01、创意:把马龙用到极致,但又没有理解门槛
品牌和代言人之间的关联模糊到让人一头雾水的案例,比比皆是。
同一个代言人的同个特质被多个品牌反复使用关联的案例,也一抓一大把。
Ma’nifesto在阐述这个项目创意的时候也有提到:找马龙做代言人的品牌,几乎都会用他的专业实力和GOAT(全称 Greatest of All Time)的标签,来做他与品牌、产品的关联点。
翻了下马龙过去的代言(以下仅列举部分),发现的确如此。
【双汇】一拍即合,马上夺金。
【顾家家居】整家智造,全能出击。
【碧欧泉】全凭实力,不问终点,全力以赴。
【修丽可】修红王者,实力快准狠。
Ma’nifesto这次也用了。
【伊利舒化】舒化一出马,营养好吸收。
但好就好在,他们不止用了「专业实力」这点作为马龙和品牌之间的关联点,
还挖出了马龙身上的其他特征为其所用,并且做到了与品牌、产甚至官宣节点,都结合得很扎实。
我们一个个来看。
第一个特征,
是马龙本人最显而易见的,也就是他的名字:马、龙二字,碰巧是两种动物。
马字,被拿来造词,用以阐释这个项目的传播目标。
马龙「出马」→ 马龙代言舒化。
舒化一「出马」,营养好吸收 → 舒化可以应对各种乳糖不耐,确保营养摄入。
「一马当先」的舒化 → 舒化的多个「领先」:中国第一款无乳糖牛奶,功能奶开创者,中国功能牛奶市场份额第一,已经蝉联17年销量冠军。
龙字,则是用来选定官宣代言人的节点。
Ma’nifesto得知代言人是马龙后,建议品牌将官宣节点定在了「龙抬头」这天。在官宣代言人的短片中,进一步具象化造梗,让品牌、代言人、官宣节点三者的联系更明显——
一是把「龙抬头」的抬头动作单拎出来,由一匹真实的马和马龙本人完成这个动作;
二是将与「龙抬头」美好寓意相关的「转发这个龙抬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作为文案之一。
第二个特征,
是作为马龙实力象征的符号:乒乓球。
Ma’nifesto把它和形状相似、代表舒化奶品质水平的营养分子放在一起比拟,形成另一层关联。
第三个特征,
是马龙白净、不油腻的外表。
就如下列海报所示,马龙甜而不油的笑容,被用来衬托舒化奶的清甜。
综合梳理下来会发现,Ma’nifesto在创意的处理上,其实做到了轻而巧。
给品牌和代言人找的关联点,是名字、外表、身份相关元素,都非常显而易见,都不需要路人额外做功课了解品牌和代言人就能注意到。
在品牌与代言人的关联点阐述上,也没有什么弯弯绕绕的脑回路,全都直白易懂地体现在文案、视觉和设计上,路人看一眼就能get到。
02、文案:洗脑式重复?是层层递进的划重点啦
具体怎么个直白易懂法?我们先说文案。
每张海报上的文案,都很长,都出现了字/词/句式的重复。
但这都不是劣势,反而是它的优点:它的重复不是啰嗦,反倒还能起到抢占路人注意力、帮其划重点的作用。
【海报一】一马当先
这是马
这是马龙
这是马龙出马
这是马龙出马送舒化
这是马龙出马送一马当先的舒化
在这五个「这是XX」的句子中,逐句新增、被highlight的每个文字,都能起到各自独立、又循序渐进补充海报画面信息点的作用。
【第一句】马 → 呼应海报中的马
【第二句】马龙 → 呼应海报中的马龙
【第三句】出马 → 指马龙代言
【第四句】送舒化 → 引出马龙代言的品牌
【第五句】一马当先 → 体现舒化的TOP地位
试想一下,如果把前面四句都删掉,只留下最后一句文案。
信息是完整的,但这个广告的存在感和讨论度,难道不会大打折扣吗。路过的你,还会多看它一眼吗。
【海报二】细化营养
仔细看看仔细
这不是乒乓球
是细化好吸收的
营养小分子【海报三】自带清甜
别问我为什么笑得这么甜
因为舒化自带清甜【海报四】应对各种乳糖不耐
我在喝舒化
我在喝乳糖不耐可以喝的舒化
我在喝怕闹肚子能安心喝的舒化
我在喝喝不了牛奶能直接喝的舒化
我在喝爱不释手遥遥领先的舒化
其余三张海报,也是一样的情况:删掉前面铺垫的,只留下一两句简练表达所有信息点的文案,就会变得很乏味。
这种看似废话式的重复,实际上是起到了拆解、简化专业术语的作用,只有变成深入浅出、对路人理解能力非常友好的大白话,被记住、被传播的可能性才会大幅增加。
03、设计:统一、克制,画面与长文案互不侵扰,但互为补充
不过,长文案能做到耐看、重点清晰,还是得感谢设计。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反面教材:热衷于投放地铁广告的BOSS直聘。
说实话,我很喜欢它家这两年的文案,故事讲得很细节,代入感很强。
但就是作为地铁广告,篇幅实在太长,字号实在太小,看着实在费劲。
更要命的是,在旁边色调更浓厚、元素更丰富的其他画面的映衬下,海报上的长文案就跟一个宋体小五号的word文档一样,清寡无存在感……
要一个上班赶着打卡、下班累到失去阅读体力的打工人去逐字读它,太反人性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反观伊利舒化这次地铁广告对长文案的设计处理,就对打工人很友好。
首先,最基础的:文案在海报上画面占比大,少则1/3,多则1/2。且做到了字号大——就算是最小字号、重要性较低的铺垫性文案,随便喽一眼也能看清。
其次,品牌需要重点强调的利益点文案,在每张海报上,都会以加粗或者放大字号的方式呈现,使其更显眼。
最后,海报上的其他设计,不管是色调还是辅助性画面,都能做到统一、克制地当个陪衬。
色调上,全系列海报,都只有与品牌logo以及产品包装上的白、蓝两个颜色,包括代言人马龙的穿着(全白西装,外加蓝色手巾袋作为点缀)、马的毛色(白),也都遵循了这种节制的色调搭配。
辅助性画面上,全系列海报,也都只有色调极简的马龙、马、舒化奶,以及呼应海报上提到的营养小分子、但做了虚化处理的白球体出现,不会对文案阅读起到丝毫干扰反作用。
话糙理不糙:谁不给苦哈哈的打工人设置阅读障碍,谁就能被更多人看到。
04、苦笑,真正做到了「代言」的广告,也要被嘲?
拆解完这个广告,我们回过头看伊利给它设立的传播目标。
会发现:所有的点,都通过深入浅出的文案和甜而不油的画面传达出来了。
且,它还做到了把代言人最明显的特征拆解出来造梗,完全为品牌和产品所用,真正做到了「代言」二字。
最后只想说,开篇网友哭笑不得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品牌买单了,路人也成传播自来水了,不知道你们到底在嘲什么……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