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钟爱国货的秘密:新品牌内容制造消费共鸣!
近几年,客户都在抱怨流量变贵了,广告费一涨再涨。投一场直播,获客成本动辄过百元。预算烧得多,但最后效果却很一般,没有粉丝沉淀。广告好像越来越打不中消费者的心。流量见顶了,广告拼不过,那品牌怎么办?这就是当下最主流打法:靠内容。
内容不等于硬广,它是一种长期和消费者对话的方式。广告结束了,效果也没了,但内容不一样,它是“沉淀型资产”。一段好视频、一篇高质量推文,可能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之后还在为品牌引流。内容一旦做明白,就能成为撬动流量的性价比最高杠杆,也能成为品牌未来发展的长期动力。
未来十年,内容不是营销,是品牌的战略核心。
广告能打响品牌,但内容才能“打进去”
广告是表面轰炸,钱花了,流量来了,但消费者心里并没有“种草”。广告要的快,内容拼的是慢积累。内容能让用户记住品牌、认同品牌,看得多了,还会主动传播品牌。
比如,完美日记早期入局美妆市场时,预算有限,靠的就是小红书种草。内容是落地实操的化妆教程,轻轻带出“平价又好用”的产品特点。不需要炸眼球的广告,这样的内容却自然发酵出口碑。品牌花的钱少,但内容的长尾效应却持续为它抢占用户心智。
年轻人不信广告,内容才能“走心”
现代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对广告“免疫力”越来越高。再贵的广告,也常常被一笔带过或者直接跳过。但内容能以一种更自然、更真诚的方式打动人。广告砸的是“存在感”,内容讲的是“认同感”。
元气森林能崛起,不是靠广告,而是靠内容。它通过短视频科普低糖、健康饮食趋势,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告诉你:喝元气森林,你会更健康快乐。这不是简单卖产品,而是在建立用户对健康生活的认知。这种内容带来的品牌认同,广告做再多也难以替代。
内容是品牌价值的长期“护城河”
广告投入,短平快,投多少进多少。内容是长期战术。好的内容会建立认知,帮品牌打下市场里的“护城河”。这种认知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不断通过内容积累、传播和沉淀,最终扎根在消费者心里。
比如,茶颜悦色从饮品品牌做到了文化符号。通过复古包装、文艺金句贴纸做内容,用户喝奶茶就像“品文化”,顺手拍个朋友圈还透着精致感。它让消费者爱上的,不仅是奶茶本身,还有品牌带来的“文化认同”。这种带有文化属性的内容价值,广告很难实现。
内容不是战术,是品牌的核心战略
内容和广告的区别在于,内容能贯穿品牌发展的每个阶段,不只是锦上添花,而是从品牌创立到产品传播,甚至是用户粘性维护的一体化战略。
让用户知道“品牌是谁”
一个新品牌最难的是打开市场。如果消费者不知道你是谁,你的东西再好,也卖不出去。广告可以让品牌“被看见”,但内容能让品牌被“记住”。
比如,王饱饱在早期抢占代餐市场的时候,没有烧广告,而是从内容讲起:健康、好吃、低卡。它通过食谱短视频、小红书博主分享,用内容告诉消费者“吃代餐也能变成一件幸福的事”。王饱饱定位抓得准,靠内容打开了知名度,迅速成了代餐领域的爆款品牌。
让品牌价值观变成“用户共鸣”
品牌靠什么拉开和竞品的差距?靠的是内容背后的价值观。内容是品牌价值观最好的载体,让消费者想要认同,甚至爱上你。
比如,花西子从品牌名到包装再到短视频传播,每一步都围绕“新国风”的价值观展开。用内容不断强化“中国文化之美”,让花西子的产品成为国风美妆的代表。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化妆品,更是认同花西子传递的价值。
通过互动内容,让用户“自己发声”
广告灌输不如引导。好的内容不是品牌单方面的输出,而是能带动用户二次传播,甚至自发创造内容,形成品牌和用户间的“双向奔赴”。
比如,蕉内做内衣的品牌,但内容却不仅局限在产品介绍上,它用社交媒体去讨论用户的真实需求,比如“有哪些穿内衣的小困扰”,然后通过这些内容引发真实互动。用户爱看、爱讨论,也乐意变成“带货自来水”,主动帮助内容发酵传播。
国货新品牌用内容逆袭
最近几年,国货新品牌崛起迅猛,不靠广告预算砸市场,而是靠内容打动用户。 新品牌把这三步做好就行。
第一步:用内容教育消费者
元气森林,通过0糖饮料的健康内容科普,让大众认知到传统含糖饮料的弊端。这种从“教育市场”入手的打法,不仅抢占了话语权,也把健康饮品的概念牢牢绑定在自己身上。
第二步:用内容种草消费场景
完美日记不仅告诉用户产品的特点,还有意塑造平价又精致的消费场景。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明星单品频频出现在素人的化妆教程、出游妆容推荐中。这种渗透式内容传播带动了大批“心动型消费者”。
第三步:用内容传递品牌个性
花西子用视频、图文内容一次次强调“东方美学”,钟薛高通过精致的产品内容让雪糕变成“艺术享受”。这种内容不只是工具,它深度携带了品牌调性,让消费者无形中对品牌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喜爱。
如何做好品牌内容 ?
1、找到打动用户的情绪点
用户想看到的是和自己相关的东西。优质内容应该从用户的困惑、兴趣点出发,用故事跟用户对话,而不是硬推产品。
比如钟薛高,不是简单告诉用户“我们贵有道理”,而是用内容围绕产品工艺、设计细节展开,让用户觉得贵得“有品味”,贵得“值”。
2、坚持长期输出
内容一定能带来流量,但它不是短期策略。内容更像“时间的朋友”,一边积累认知、一边沉淀品牌。很多爆火的新品牌,早期都靠持续输出优质内容,慢慢建立了独一无二的认知。
3、设计引发分享的传播点
好的内容不只是能打动别人,还能让别人帮你传播。品牌在做内容时,可以结合热点设计传播链条,增加更多用户互动的可能性。
茶颜悦色靠一杯奶茶包装上的“金句”风靡社交网络,用户愿意主动晒朋友圈,这种小而美的内容细节,就是最值得打磨的传播杠杆。
未来的品牌赢家,一定是内容的赢家。广告拼锋芒,内容拼心智。品牌靠内容撬动的不只是流量,更是用户心里的长期记忆点。
内容便宜、长效,还能塑造品牌调性,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比什么工具都好使。流量时代,没有内容不行。真正理解用户,持续创造打动人心的内容,未来,才能跑赢市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