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的5个好创意,「项目精榜」3月二期
每周一期的数英「项目精榜」,从过去一周我们收录的所有项目中优选综合表现突出的项目进行推荐,并邀请业内资深人士进行相应的专业点评,同时精选用户评论,为你呈现一份“即食有料”的行业内参。
天气渐暖,五个治愈感满满的创意携春风而来。
韩国招聘网站拍出了东亚小孩在工位装大人的一天;
苔花公约把电影《小小的我》的传播做成了社会公益事件;
伊利舒化请来马龙,一马当先,马到成功;
天猫超级品牌日邀请詹青云,祝福全体女性走花路;
香港安达人寿用写满遗愿的户外广告,探讨死亡议题。
我们从过去一周的数英项目库中,精挑细选出了5个优秀的广告案例,并附上多维度点评。一起来看看吧!
*项目以数英收录发布日期排序
1、韩国招聘网站广告:装大人工作的一天
品牌:jobkorea
推荐理由:
坐在工位昏昏欲睡,又是开始努力“装大人”的一周。韩国招聘网站就洞察到了打工人这表面成熟、内心幼稚的一面。广告将镜头对准那些已经长大,但仍不擅长角色扮演的“成年人”。转而以孩子的视角,呈现每个人都会有的不太成熟的瞬间。
颇具童趣的演绎,让人觉得工作中稍微犯点错又有什么呢?温柔的鼓励和夸夸,也一定程度消解了打工人的焦虑,真“看完尸体暖暖的”。
精彩点评:
衣谷,内容编辑:
演我打工。很贴现在年轻人那种,“小小的老子做大大的工作”、“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的状态。
还想说,韩国人是真的很懂怎么戳中某种东亚共通的社会情绪。我们就是集体心理年龄退化的一代。就这么永远把自己当作孩子养,不按社会规定的时间“及时长大”,人生的容错率也更大。
DO,文案:
视角选得很好,大人藏在心里的话,小朋友可以毫无顾忌讲出来。整体片子也拍的很棒,节奏流畅、细节满满。K-pop的谐音梗,还有后面小孩一秒切换成大人的转换手法,也是特别有记忆点。
而且很多招聘平台的广告,很容易说着说着就开始制造职场焦虑了,这个广告就不会。包裹在童趣之下,整体的氛围是暖暖的,治愈的。真的国内也请多一些这样的广告吧。
Lucy,品牌内容运营:
这是一条看了会泪目的片子,尤其是在当下环境。
个人认为,找到“大家都在努力装大人”这个洞察不难,更难的是如此流畅完美的创意执行。小孩到大人的转场设置得十分巧妙,既展现出上班族的成长变化,也表露出平台的支持与关怀。
整体看下来,把它当成韩剧片段看也完全没问题。里面有很多镜头和台词,让很多人觉得“在演我”,这份功力藏于对日常生活的敏锐感受中。
2、电影《小小的我》整合传播,推动残疾人发展
品牌:电影《小小的我》
代理商:Shared Pulse 蓝色共鸣
推荐理由:
当社会议题与艺术表达相遇,便迸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
《小小的我》整合传播中,项目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公益合作与学术研讨,将电影议题延伸至社会行动,如联合残联发起无障碍观影、推动特殊群体就业倡导等,真正实现“艺术为生命赋能”的传播价值。让残疾人的声音从银幕走向现实,让“共生社会”的愿景照进日常。
精彩点评:
Rice,品牌经理:
《小小的我》的传播策略堪称“议题破圈”的典范。
项目以电影为支点,撬动公众对残疾人群体的深度共情:线上发起#看见小小的我#话题,邀请观众分享被忽视的“边缘故事”;线下联动公益机构打造无障碍观影专场,甚至将刘春和的“苔花宣言”制成城市灯光秀,让弱势群体的心声成为公共空间的视觉符号。更巧妙的是,形成了“观影即公益”的闭环,将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深度绑定。
佐菲,品牌策划: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每一朵“苔花”,都值得拥有绽放的权利。每个人无论多么渺小,都值得被看见、被尊重。
这个公益传播做得很深,很落地,而且还发动了社会各界的力量,是学生时代梦想自己能做出的广告了。听说有一场还在电影院放置了体验装置,让大家可以体验“五慢症”的日常,虽然没有亲身感受,但是觉得很用心,很有意义。
戈为,文案:
这个项目在公益领域的执行和影响力令人钦佩。
从电影《小小的我》的上映,到《苔花公约》的推出,再到一系列创意内容的发布,它不仅关注到了残障人士的实际需求,还通过创新的传播手段,将公益理念深入人心,吸引了各个社会角色的参与。从电影到公约,从公众讨论到实际行动,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温暖和力量。文案内容深刻且富有感染力,成功地将残障人士的故事和需求传递给了大众,让人们看到了他们与我们并无不同,只是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机会。
3、一张“马龙出马送舒化”地铁广告刷屏了
品牌:伊利
代理商:Ma’nifesto 上海
推荐理由:
“这是马龙,这是马龙出马送舒化”。舒化奶携手代言人马龙推出的地铁广告,凭借一句抽象文案刷屏了。
抽象效果达成之余,品牌成功在地铁场景抓住路人眼球,并真正引起全网扩散、热议。而借冠军背书,不走寻常路的代言人营销,也让“舒化一出马,营养好吸收”的品牌心智,得到了一次有效的洗脑传播。
精彩点评:
蛮有意思的。之前就在小红书刷到过。可能创意上显得过于直白了些,感觉就是冲着“我要搞抽象”来的,另外和品牌的结合也欠缺了点。但确实做到了话题度,不能否认有用的就是好创意。另外想起了,似乎奥运之后马龙的代言就没停过,品牌选择用这种有点跳脱的方式去做代言人营销,好像也让自己在“马龙代言”里,更突出了一些。
怎么这么多差评,我觉得不错啊。现在做代言人营销的这么多,很多除了粉丝还有几个人在意。这年头,广告能被大家记住就很不错了。加点抽象的手法,有娱乐效果,有话题度、讨论度,品牌角色和代言人也结合的挺好的。
除了“马龙出马送舒化”这个,其他的看着也还行,记忆点可能差点,但也做到了视觉统一,带入到现场看,能感觉到整个铁通道都亮了。
Lucy,品牌内容运营:
这条广告的争议点大概在于它过于简单了,显得不够“行活”。但个人觉得它的出彩恰恰因为它足够简单易懂。
众所周知,中文即使打乱顺序也不影响阅读,当人在行走状态下,无意间瞥见这则广告,速读之下其实能很快抓到产品利益点。尤其那张出圈海报,潦草略过时能看懂关键词,仔细阅读时,脑海里是有魔性声音的,引发了趣味性。
这种做法很聪明,“让静态海报产生魔性环绕声音”,中文的巧妙也在于此。
4、天猫超级品牌日:看这妇女的春天,遍地开着花
品牌:Tmall 天猫
代理商:Heaven&Hell
推荐理由:
今年3.8妇女节,天猫超级品牌日携手詹青云拍摄一支视频《遍地开着花》,通过镜头创意与文案表达,将所有为女性做过友好举动的品牌串联起来,由詹青云口述,致谢了我们身边的女性主义,庆祝妇女的春天。
这些关于品牌的广告、设计、事件,是一个个掷地有声的宣言,也真的影响和推进了女性时代的发展。为此天猫想在这个特别的日子,给这些为女性议题、女性处境发力营销的诸多品牌,大声喝彩。遍地开着花的名字,也是意指它们是妇女春天的一朵朵花。这支视频是感谢,也是激励,女性的处境会越来越好,因为有无数人在努力。选择詹青云作为讲述者,亲切贴合,在女性觉醒这个赛道,她始终通过输出有力量的观点,激励着越来越多女性实现思想上的解放,品牌期待,像她这样的花更多一点,共同创造一个更平等、更美好的春天。
精彩点评:
山山,品牌策划:
不同于传统节日营销的赞美式抒情,这场传播以「致谢」为情感支点。镜头中,詹青云以她特有的理性温度,将七度空间打破卫生巾黑袋羞耻的线下艺术展、Babycare撕碎母亲刻板印象的态度短片、ubras为乳腺自检设计的粉色衣标等,编织成一部具象化的「当代女性主义进化史」。
当詹青云手持大人糖《普通·身体》刊物从书卷装置中走出时,我们看见商业力量正在撬动更深层的观念革命:那些曾被视作禁忌的月经、性教育、身体自主议题,经由品牌的产品改良与创意表达,已化作春风化雨的社会启蒙。天猫以「策展人」姿态将这些散落的星光串联,既是对先行者的致敬,更是向行业发出价值倡议——妇女节的真正意义不在于歌颂完美,而在于看见每寸进步。
May,文案:
最高明的商业创意,往往产生于品牌放下功利心、与社会议题真诚对话的时刻。天猫这次妇女节营销没有那种喊口号的假大空,而是像个细心拼图的人,把七度空间撕掉卫生巾黑袋、Babycare打破妈妈标签等牌善举,用詹青云这条金线串成了闪闪发光的项链。
选择詹青云非常对味,这个能把《第二性》讲成段子的辩手,拿着大人糖的性教育书刊从装置里走出来时,就像在说:女性主义不该锁在书里,而该活在超市货架。最妙的是,天猫自己退到了幕后,让这些做出小创举的品牌成为了主角,既让消费者种草良心产品,又把妇女节营销从年复一年的感动套路,变成了能撬动观念的真实改变。
5、香港安达人寿超前广告:和你当街聊聊遗愿
品牌:安达人寿
推荐理由:
死,不再是一个忌讳的话题。它和生一样,坦坦荡荡。受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熏陶,国人对于死亡一事,心存敬畏,不会轻易提起这个话题。而糟糕的影响便是,大多事出突然,在离世之际,不能留下只言片语,对于自己或是亲人来说,都是一种遗憾。
为此,借电影《破·地狱》掀起死亡讨论的契机,香港安达人寿展开了主题为「事在人遗」的对话活动,邀请每一个人说出自己的遗愿,并将之展现于街头。出乎意外,众人的愿望中,没有对死亡的恐惧,反倒显得朴素、感人。品牌以这种特别又大胆的方式,巧妙地将世人眼中的负面话题,转化为积极的生命规划,鼓励人们提前沟通和安排,进而降低了话题的沉重感,同时也传递品牌自身的专业和关怀。并成功触动人们的情感,比如对家人的爱、对生命的思考,以建立品牌的情感连接。
精彩点评:
山山,品牌策划:
好聪明的营销活动。用粤语谐音梗"事在人遗",把身后事变成一场温暖的为爱行动。不讲大道理,而是让市民分享遗愿,以一段段温馨的语句,消解死亡话题带来的沉重感。品牌把冷冰冰的人寿保险重新包装成情感遗产,线上线下联动做得巧妙,社区墙变身打卡点,网友故事汇成人生百态,既接地气又容易引发共鸣。
更深层来看,这波营销在悄悄改变社会观念:通过提前规划身后事,让人更珍惜当下生活。就像电影里说的"未知死,焉知生",品牌用年轻人喜欢的轻松方式,既解决了老龄化社会的沟通难题,又让保险公司的形象从赚钱机构变成了生命导师。这种既有商业头脑又有社会情怀的广告打法,确实给行业打了个样。
May,文案:
品牌敏锐捕捉到电影《破·地狱》引发的死亡哲学讨论,以粤语双关「事在人遗」为支点,发起公共对话——邀请众人写下生命终章,最想镌刻的语句。
这场社会实验式的品牌活动,将避之不及的死亡议题,转化为可触摸的生命规划指南;把商业机构的服务属性,升华为一场人文关怀,在钢筋森林里重构了现代人的情感。当保险单上的冰冷条款化作街头巷尾的温情告白,品牌的专业价值自然沉淀为可信赖的生命伙伴形象。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数英项目库并积极评论,或许下一期精彩点评出现的就是你的名字!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