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快手We我们工作室:爆款不是最终目的

举报 2025-03-27

快手

采访:倩倩;Weavy
撰文:倩倩

谁能想到,被遗忘的家乡,有一天也能成为外人的向往

“柔软的铁岭”、“许昌不慌”、“烟台自在”、“齐齐哈尔活得真”……从23年底到25年初,快手连续两季「500个家乡」,用充满人情味的城市叙事,讲透了小地方的迷人又鲜活。热搜刷屏、亿级曝光,出圈的内容带火了6个名不见经传的中线城市,也是这两年营销区当之无愧的爆款案例。

快手「500个家乡」第四季
项目获得数英奖金奖

快手,500个家乡.gif
点击查看项目详情

快手「500个家乡」第五季

快手,500个家乡.gif
点击查看项目详情

两季「500个家乡」,都有个共同的创作者——快手平台市场部We我们工作室。

工作室的出品中,这样看得见普通人、摸得到烟火气的爆款,还有很多:

跟拍一位普通农村妇女种完麦子、去往南方的旅程;联动平台创作者,录下960万平方公里的春天;出一本书,为普通用户编织人生的吉光片羽……

快手,We我们工作室.jpg

  • 「500个家乡」的成功,是可复制吗?

  • 快手的in-house工作室,究竟是怎么运营的?

  • 透着人文底色的“快手味”从哪里来?

  • We我们工作室为什么总能持续、稳定产出好作品?


我们与We我们工作室负责人裴雪珂,对谈了2个小时。她2021年加入快手,带着某种“实验性”目的,组建了这个隶属快手市场部的内容工作室。

此后4年,We用内容的方式,将品牌营销重做一遍。


一、从「500个家乡」说起:“一个能代表快手的重点IP资产”

爆款不是目的,雪珂说,“我们对「500个家乡」的定位,是打造一个能代表快手品牌的重点IP资产。”

「500个家乡」是2017年快手打造的一个公益IP。当时,刚满500员工的快手,在员工家乡投放大屏广告、助力实现家乡愿望。冉冉升起的互联网公司,让家乡父老认识了它的人情味。

项目声量不错,但因种种原因,IP第二季后被搁置。直到23年初,快手市场部梳理内容资源,重新讨论怎么让这个IP,能对品牌产生更大意义。第三季,IP的主角从快手员工转到了平台创作者。

We参与了与用户共创的10部城市纪录片。

「500个家乡」第三季 之《我深爱的家乡》

快手,We我们工作室.jpg
点击查看项目详情

“承包全国40%管道疏通工作”的瑞昌人、“提着脑袋下海”的晋江人……小切口、贴近人的城市故事,不算大爆款,但也受到了一些关注与好评。


接下来,怎么扩大共鸣?能不能从内容这条路,试试家乡的故事有没有新的讲法?

第三季结束,「500个家乡」交给We全盘负责。团队坐在一起,再次思考IP怎么经营下去。

“既然上次已经试过小切口、贴近人的地域叙事是有效的,那就把它再优化下。”

据此,工作室明确了大致的叙事方向:

  • 就讲五百分之一的家乡;

  • 地域叙事要满足两个要点:本地人买单并自豪+外地人感兴趣并向往;

  • 讲述“家乡好”的本质,是讲这里的人好;

  • 能代表当地人的精神气质,一定也是中国人的某种精神气质

    ……

之后,选定3个城市、3位主讲人,和代理商一起深入当地调研、提炼城市气质……第四季「500个家乡」上线了。《柔软的铁岭》《大连人要赢》《许昌不慌》一一出圈。

再到第五季,大同、烟台、齐齐哈尔,又一批家乡城市走上台前。

数英:看你们给代理商的brief,城市选好了,讲述城市的人选也定下了,包括品牌出发点、创意侧重点等,都梳理得明明白白。这么详尽的项目前置的思考,是你们的工作习惯吗?

裴雪珂:对。每个项目都是。像《铁力与中国队同在》,甚至大家激动地举起电视的画面,我们都提前想到了。

这也是我们作为内容工作室,和传统品牌市场部不一样的地方吧。

我们是按着做内容的逻辑,推进项目。

当然,提前想清楚自己要干什么、需要供应商做什么,也更好保证出来的内容符合我们的预期。而且这样效率更高,也算是一种降本增效了。

数英:既然这些都明确了,那还需要供应商做什么?

裴雪珂:发挥合作伙伴的长处。比如有的合作伙伴特别擅长概念提炼,有的合作伙伴文案优秀,有的合作伙伴美术相当出众……让最合适的合作伙伴加入项目,跟我们一起优化创意,将项目更好地落地执行。好的合作伙伴,也能在内容共创中,帮我们一起把创意做的更细、更深。


数英:你们筛选要讲哪些城市的标准是什么?“柔软的铁岭”、“大同不争”、“齐齐哈尔活得真”,这些关键词是如何提炼的?

裴雪珂:城市就是中线城市。那些你或许听说过、但不会主动想起,整体印象模糊,或有一些感知偏差的地方。

我们以快手的立场,以一种可以被关注的视角,去发掘这些城市。并在大众表层印象之下,重新为它们提炼出一种更偏城市内核,也与快手平台气质贴合的表达。

举个例子,像柔软的铁岭,幽默是大家都知道的,柔软是相比幽默更深入内核的,属于快手的表达。

快手,500个家乡.jpg


数英:第四季“不惜力气,深度访谈60余人,取得超120万字一手资料”、第五季“将田野调查写进brief”,这种社会记者、文科研究会用到田野调查,你们经常做吗?它在品牌营销项目中的必要性是什么?

裴雪珂:要把内容做的更扎实的话,一定是要深入到当地去的。大型的、时间充足些的项目,我们都会尽量通过实地调研,证实或证伪此前的了解、猜想。

一般我们做事,前期会根据快手上的内容以及更多的公开资料,做非常多的输入。基于这些我们选定城市,初步提炼一些关键词和重点内容。

到了当地,就是和各类人群各种聊,不限于我们预设的问题,也会问大家,如果把大同当做一个人来形容,你会怎么形容它?如果朋友来到许昌,你最想带他去哪里玩?哪个画面你一看就知道这就是烟台……

快手,500个家乡.jpeg

我们原来觉得许昌是“侠义”的,因为有三国文化、有胖东来,聊下来发现,中国中线城市共通的松弛感更突出;

原本设想烟台有蓬莱,这里的人是不是也“快乐似神仙”?后来发现,“自在”更贴切……

就这样,我们想通过调研确保内容更扎实,也让内容更大可能不光成为爆款,更能触达到某种精神内核。


数英:听起来,你们对内容的把控度很高,和代理商协作的时候,是不是也盯的特别细?

裴雪珂:是。像文案,我们习惯分成数个调色盘看。一般文案给过来,每个人都过一遍,看哪有问题,是情绪推进,还是句子长短的问题?然后各自调一版,再对比着看哪一种表达更好。

看视频也是这样。基本上我们会逐帧分析,汇总反馈。比如大同不争里煤矿工人骑车回家的画面,bgm后面一定要垫一个厚重深沉的管乐才更能体现情绪;烟台自在里,大冰说“这里是神仙落户的地方”,是面向镜头还是背对镜头说?都要琢磨。它是个很小的细节,但不细想“味就不一样了”。

第五季项目沟通记录,在改了,在改了……

快手,We我们工作室.jpeg


大量调研、把控细节、期待“不一样”……这背后,内容思维贯穿于We的工作方式中。

内容思维下,内容作为品牌资产,需要推陈出新,更需要长期经营。

「500个家乡」不是个“打完就跑”的短期campaign。从第四季到第五季,「500个家乡」没再做一次全面升级。而是思考怎么优化表达,让IP更稳:主讲人的讲述,如何结合个人经历,显得更流畅?直白的表达外,怎么加入更多钩子,让叙述更抓人?

“如果上一次才产生一些认知,下一次你又很快推翻它,IP也没法产生连续的记忆。这对品牌绝不是上上之选。”

在雪珂的设想里,“「500个家乡」前期是借有影响力的达人帮着塑造IP,但后期IP逐渐做起来了,也可以反过来帮助快手达人塑造影响力。”内容的角度,这个IP对快手而言,尚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二、什么是We?一个内容工作室的定位与标准

成立于2021年的We我们工作室,就是为内容而生的。

那正是“降本增效”开始被讨论,品牌纷纷组建in-house工作室的时候。但对于快手市场部,自建内容工作室不只是为了提高效率。

21年也正值快手十周年。平台蒸蒸日上,品牌进入稳定期,更明确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的快手市场部,开始考虑:在传统市场营销之外,内容是否也能成为一种方式,为品牌营销带来新的可能。

曾是网易哒哒工作室负责人的裴雪珂,被邀请加入快手。

We我们工作室由她一手组建。

品牌营销逐渐内化的当下,We代表着一种新的in-house模式。

  • 作为独立运作的内容工作室,“我们就是要去做‘不一样’,试试看内容这个东西,能不能构成一个品牌市场部的核心竞争力。”

  • 作为品牌市场部的下属机构,品宣,也即面向高线人群,提高快手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是We的核心工作;“为快手构建一个持续和稳定的内容表达体系”,是We的主线任务。

数英:一般而言,你们开启一个项目的起点是什么?

裴雪珂:公司的节点,比如周年,我们刚成立就有做快手十周年的H5

还有像快手拿到奥运会持权转播商身份这类节点,就会有前面提到的《铁力与中国队同在》。

或者大众的节点,春节跨年之类;以及一些社会和社区里的热点,《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就属于这类。

我们工作室比较闭环。上面这些,只要能正向服务于快手品牌和核心资产,我们觉得值得往下做的,就自己提选题、直接推进。

数英:工作室内部如何评价一个选题是否值得做下去,有哪些标准?

裴雪珂:首先就刚说的,能否正向服务于快手品牌和核心资产的传播。比如是否关联快手的核心业务?有没有明确的“快手味”?大家无法联想到快手的选题,哪怕知道会爆,我们也不会做。

其次看是不是有正向的社会意义。我个人,也是我跟老板达成的一致就是,不会去做有流量,但对社会产生不好影响的东西。这不只是爱惜羽毛,也是关系到品牌长期的公众影响。

再就是内容层面,是不是有很大可能做好。比如有没有精准的社会洞察?有没有被社会广泛认可的潜质?这些我觉得是不用多讲。但有一点,虽然我们的内容最终可以靠自发酵,但一开始至少要有传播策略,要知道你的洞察跟你面向的人群怎么匹配。


“与快手有关”是We做事的前提。

这个前提下,如果要对工作室“做什么/不做什么”圈个范畴,那就正如雪珂对工作室的命名:

“世间百态,就是我们”。

快手,We我们工作室.jpg
图片出自工作室拍摄的《了不起的老铁》纪录片


世间百态,是快手一直倡导的,真实、多元、平等、普惠、温暖、信任等等关键词的总和。

世间百态,也是当初吸引雪珂加入快手的原因。“这里的老铁,还有他们“家人”的感觉。那是种虽然看起来不够精致、非常粗粝,却很实在、很普世的生活美学。”

由世间百态出发,以社区万般丰富的内容与用户为素材,We的出品也有了浓郁的“快手味”。


三、深挖社区用户与内容,做有“快手味”的品牌表达

数英:你们如何定义“快手味”?它是乡土本色,还是人间烟火?如果未来快手变得更大更全,这种鲜明的“快手味”会消失吗?

裴雪珂:快手味可以说是种“通俗而不低俗”的生活美学吧。

但就像烟火气并不划分城乡或城市大小。中线城市烟火气自然更足,北京、上海也有烟火味的人和事。快手味也是。它只是一种生活状态的表达

这个层面说,快手味也不会消失。可能八年前我们叫它原生态,三年前我们叫它烟火气,人的感知是跟随整个社会变化的,但那种生活的状态不会。


快手味也被叫做“铁味”。在这个半熟人社区里,人间烟火、世间百态,都围绕老铁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而发生。

老铁们决定了快手的气质,快手也把老铁们当作品牌名片。

We的许多内容,都致力于“让老铁们发光发热”。

不光是大冰这类有影响力的头部达人,“能够代表快手去讲述”;中腰部达人、创作者,以共创的形式参与到品牌表达中;那些普通的、无名的老铁用户,We也把他们挖掘出来,在品牌内容中当上了主角。

1、与用户共创,让创作者发光

最早是2021年的《决战东京奥力给》,工作室与 00 后用户梦幻合作。

定格动画一镜到底,丝滑流畅的画面,让赛事的激昂振奋跃然眼前。短片不仅收获热烈反响,挖掘平台优秀创作者,共同打造品牌项目的共创模式,也就此延续。

2021年快手奥运动画《决战东京奥力给》


点击查看项目详情

之后,用户共创一度成为大家辨别“We我们工作室出品”的一大特质。22年跨年的《此致2021》、22年北京冬奥会的《破茧》、2023年的《送春天》……

2022年快手冬奥大片《破茧》

点击查看项目详情

“我们合作的用户,都有在平台创作好内容,但可能受到的关注还不够。我们请他们代表快手做表达,他们也在更大的舞台上被更多人看见。”

共创,还“让用户和品牌达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它展现了平台内容的丰富性,反映了平台用户的创造力,也反过来激励更多优质内容、优秀创作者在社区孕育生长。

去年,工作室还收到梦幻的好消息。在快手上发了八年内容、顺利进入美院的00后,毕业后和因《破茧》相识的甄强一起成立了一个动画工作室。他说,他对人生方向的新思考,始于四年前的合作。

这两年,用户共创开始在业内广泛应用。但快手的共创,早已升级。

去年,《了不起的家乡土特产》推出,We我们工作室和4位快手三农创作者共创,上演了一出为家乡土特产代言的反转大片。刷新国货、土特产印象的同时,一些流量不大的中腰部博主也收获巨额订单。

快手,老铁,了不起的家乡土特产.jpg

点击查看项目详情

“我们已经不单纯思考共不共创、共创什么了,而是从内容的角度,看共创还能为品牌传播贡献怎样的可能性。”


2、让每一种“无名”,都能被照见

发光的,还有更多具体的普通人。《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就是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故事起源于大冰直播间一次8分钟的连麦。“手里只有5000块钱,我有个三轮,我想自己做饭,我买一个帐篷,就往那不冷的地方走。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

一位只读过小学的农妇的微小心愿,却像个宏愿。谁会关注呢?大冰耐心回复了,网友热心关注了,快手平台跟上了,We工作室也全程记录下了这个故事。

快手用户纪录片《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


点击查看项目详情


数英:像麦子阿姨这样的人,他们的故事为什么值得讲述?

裴雪珂:从品牌的角度,不光是快手,可能所有的内容社区、短视频平台,用户一定是平台的重要资产。总不能凭空捏造一个品牌形象出来。

从内容上说,可能前几年,大家还会买单那些宏观的表达。现在大家更关心自己怎么过得好了,也更关心具体的人、具体的事了。

什么是具体的人?《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就是两个具体的人,共同去做一件圆梦的事。

大冰是个具体的人,他总是在直播间,真诚回应大家各种各样具体的问题。

麦子阿姨也是。她就是个在土地上耕作了半辈子的、60多岁的女性。在部分人的潜意识里,她就应该默默无闻,她就不需要什么自我意识、自我实现。但事实上,她也会想,我是不是可以走出这方麦田,去南方,去到更广阔的天地去看看。

麦子阿姨,快手,大冰.png

她是一个人,也代表一群人。是我们的父辈、母辈,是隔壁的张婶,是村口的王姑,是一群处于无名状态的人,也是我们“常觉亏欠”的人。

快手上还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把快手当做朋友圈一样发,这个内容,没经过用心编排、也很难产生网红效应。大家会觉得我为什么要关注他呢?但我们就想把这些故事挖掘下来。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受众被温暖到也好、被治愈、鼓舞到也好,都能因此对快手品牌多一些正向认知。


在快手,每天有4亿用户在活跃。

We我们工作室总能从纷繁中,找到一种独特的看见。

工作室还有个长期经营的IP《了不起的老铁》,持续将那些优秀创作者,和每个为生活向上的普通人,带到公众面前。

快手,了不起的老铁.jpg
点击查看项目详情

每个人都有5分钟发光的机会。快手把这样的机会,给到用力生活的老铁们。

对于品牌,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说明,“拥抱每一种生活“的快手的可贵。


四、“用内容的方式做品牌,能干的肯定不只是拍TVC”

前面提到,We当初建立就带着些实验性。

成立4年来,工作室也在一直探索,“能不能用内容的、非传统的方式,去打开市场营销、品牌表达的可能性。”

现在,打开工作室数英主页,就能一览这些“实验成果”。

挖掘社区内容,以TVC、纪录片等形式放大用户高光,是他们的基本动作。除此之外,他们还创作了——

一本外卖骑手、卡车司机、大码女孩……18位普通用户对生活的细细编织,组成一册生活启示录。

快手,老铁,《编制活法的人》.jpg

一台“春日白噪音播放器”。跨越960万平方公里,录下的乡野间最真实的春天。

一座冰雕由快手赶海用户共创。鲸鱼融化后露出的海洋垃圾,在世界地球日,给出环境警示。

1650874752957959.jpg

一场街头实验。在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为路人拍摄“会消失的照片”,牵引大家感受那些不可逆的遗忘;

快手,公益.gif

……

文字的、声音的,线上的、线下的……We工作室的表达,不限节点、不限形式。他们将那些从公众情绪、社会议题中捕获的洞察,包裹上或轻巧或深刻的内容,让人们感知到快手的温度,也看见快手“真的有很多好东西”。

凭借成立4年来超高的精品率、爆款率,We工作室甚至已有“广告圈公敌”的名声在外。

这让人好奇,工作室有没有自己的“爆款方法论”?

数英:We好像总能持续把内容做出不同。你们会不会有种自我要求,就是“这次一定要做个不一样的东西”?

裴雪珂:我们的工作是用内容做品牌表达。广义上说,内容一定不只是拍个TVC,内容工作室也不是广告公司,品牌表达的边界是完全可以进一步拓宽。

但我们从来不会为了创新而创新。一定是在能达成品宣目标的基础上,这个选题合适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这种情况才值得去尝试、创新。


数英:大家都说We工作室爆款率高、精品率高。你们有没有自己的方法或者心得?

裴雪珂:首先就爆款这个事,我们内部会讲,做爆款是能力项,但并不是我们要达成的工作目标。

或者说爆款是一种工具。打个比喻,我在家搞修理,我要去安装一颗螺丝,理论上最合适的工具是螺丝刀,而不是用锤子暴力锤进去。

至于方法,无外乎前面提到的,要有精准的清晰洞察;要考虑传播受众、传播渠道的配合;以及要制造社交货币、有自发酵的可能,等等。但我反而觉得这些没什么可谈的,因为太基础了。

我知道你想问我们有没有一些方法论。真没什么与众不同。那些大家能查到的方法、原则,我们也在用。只是在我们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多想想,这个内容还能怎么更扎实、更打动人心,让更多人产生共鸣,怎样做得更好。

数英:你们一般怎么复盘一个项目?会考察一些增长方面的数据效果吗?

裴雪珂:我们更直接的是对品牌的正面表达负责,当然品牌有正面的表达肯定也是对增长有益的。

会有数据要求,比如看传播数据。另外就是看我们想传达的那个圈层有没有明显的感知。

但比起证明结果,我们会更倾向于去拆解这个项目是如何实现目标的?有什么点是对达成或没达成产生关键影响的?整个操作过程有哪些东西可以复用?哪些问题可以规避?这些更重要。


一时的爆款常有,但稳定高质量的产出很难。

采访进入尾声,We工作室“稳定高产”的原因也逐渐明朗。

首先是他们目标明确。不为了创新而创新、不为了做爆款而做爆款,一切为了品牌。

其次,以服务品牌为前提,为快手构建“品牌表达体系”这件事,已经融入We做事的底层逻辑。随着【500个家乡】、【了不起的老铁】这些IP的推陈出新,那些沉淀下来的打法、经验,让后续好内容的打造更驾轻就熟。

团队也很重要。

提到团队,雪珂满是骄傲,“我们相互信任,是一群恰当的人在做恰当的事。”

团队很多人是刚毕业、刚到进入互联网行业,就来到工作室,一步步走过来。融洽的氛围下,专注于内容创作的大伙儿,也习惯经常分享。有事没事聊两句,聊出的好点子记下来,不定在未来的某天就成为出街的好项目。

一起工作、一起吃喝中的We

快手,We我们工作室.jpg

We我们工作室,快手.jpg

工作室内部还会经常强调一个词:积累

闲聊时,有好点子要积累;每个项目结束,沉淀可复用的方法、经验;团队还会做一些“练习”、“测试”。工作室的社交账号就一部分起到了这个作用。

在 @一个叫We的工作室,持续更新的用户故事、社区内容二创,不光为【了不起的老铁】等IP沉淀内容,有时也是种小成本测试——看一些选题有没有可能做大。“就这样快速去试、去练习,做事的手感也好、敏感也好,也会更准一些。”


五、不止in-house,他们让好内容的力量持续发生

这两年,行业热议in-house 工作室,“甲方in-house正在取代广告公司”等声音不绝于耳。

一个品牌,建立in-house内容工作室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我们也问了雪珂这个问题。

在她看来,4年来,We我们工作室的非传统内容实践,对快手最不可或缺的价值就在于:

“我们用稳定高质量的品牌输出、正面表达,为快手持续带来了正面的品牌认知、社会影响。”

这可能也是We区别于大多in-house工作室的不同。从内容出发,打造IP、沉淀资产,一步步的积累,让We能最大程度打破内容成功的偶发性。当品牌到了一定阶段,这种稳定表达的意义,绝对比偶然的“爆款”重要的多。

对于雪珂和这个用内容做品牌的团队来说,4年内容营销的实践,还让他们愈加确信:

“好的内容、标杆内容是有力量的。这个力量甚至能成为公司业务的抓手。”

好内容,可以形成创作的正循环。“因为有积极的收获,公司更放心工作室去做各种探索;因为总有好反馈,团队也更有信心持续交出好内容、好结果。”

好内容的力量,还在扩散。如今,500个家乡,在快手已经被开发出了多个子IP。“我的家乡很好吃”、“我的家乡很好玩”都达到了非常好的售卖效果——好内容,已落入本地和文旅业务,真正为品牌带来了商业价值。


参考来源:
1. 品牌星球,对话快手 We我们工作室:如何看品牌自建内容工作室的价值?24-11-08
2. 快手科技,程一笑:让好内容发光,让老铁更幸福,24-08-27
3. 混沌学园,对话快手高管天团:真实、多元、人间百态,让「老铁」们的生活更好一点,23-08-11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 两锤
  • 德文只爱讲中文
  • 185****4165_29520
  • 心上
  • 月亮茶会
  • 与可爱私奔
  • even
  • 牛斯克
  • Healer.
  • 在河边吃鱼
  • Christmas
  • 并非偶然
  • 持续加载中。。。
  • 小茉香
  • exceed
  • 无实物表演
  • Fat
  • 小松可可奈
  • Bryan
  • 星星打烊了
  • infinit
  • Carmen
  • 围城
  • 没有改名卡
  • 十三分糖
  • lesley
  • 要不找个班上吧 别干广告了
  • 鸳鸯梦
  • 格林
  • 胡说扒道
  • 程人青
  • Rachel
  • Fiona
万字干货!2025年七大营销趋势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