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道歉,第一批华为Pura X让黄牛抢爆了!
作者 I 李东阳
报道 I 李东阳朋友圈
前些日子,华为Pura X带着颠覆想象、颠覆行业的头衔向市场丢下了一颗炸弹,但很可惜,是颗哑弹,彼时社交媒体一片冷嘲热讽,指责华为没活硬整。
尤其余承东的那一句“全国人民买得起”,更是成了舆论攻击靶子,毕竟起售7499的价格在那摆着,一时间人们开始自我怀疑是不是太过于小瞧自己!
可就在营销翻车已成既定事实之后,华为Pura X凭借过硬的产品力硬生生逆转了口碑。
销售数据是最好说明,首批Pura X开售后很快售罄,只能蹲点抢购,直到现在典藏版依旧一机难求。
图源:华为京东旗舰店
卖的越恨,买的越猛的手机圈反商业逻辑似乎又一次得到了验证。
二手市场疯狂依旧,一些抢到首批新机的人,开始加价数百到千元对外出售,第三方店铺里,普通版和典藏版均存在溢价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情形,首先上手体验的质感和在屏幕前瞪眼看完全是两个概念,其次这个折叠屏形态的确存在广阔的市场,只是营销反噬掩盖了它的光芒。
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当下各家手机厂商都在舒适圈坚守基本盘的时候,一款能够击碎旧有框架,为消费者带来新期待的机型弥足珍贵。
回过头来看,高昂的售价,是Pura X最令人诟病的地方。
即便其定位华为旗舰机,搭载满血版麒麟9020处理器、搭载红枫影像系统,在软硬件方面朝着Mate 70 Pro、Mate X6看齐,但起售价仍比华为Mate 70 Pro贵了一千块。
如果非要细究,折叠屏受制于铰链结构的技术难度和生产成本,需要大幅资金投入,技术迭代成本高。
而且现如今折叠屏几乎是各个品牌的高端产品,存在一定的品牌溢价,但售价高的同时带来了使用场景上的变化创新,花钱买享受就是这个道理。
图源:闲鱼
如果你能过了价格这一关,那么具体到使用场景,Pura X的优势才真正凸显了出来。
线下门店火爆的体验潮可见一斑,大多数人还是想亲手感受一下“胖折叠”究竟是徒有其表还是有点东西。
在社交媒体上,有网友表示“自己抱着看猴的心态去店里,玩了20分钟,直接下订了,出门发现自己是猴。”
图源:小红书网友
还有人夸软件适配度好、原生鸿蒙很流畅,想要等待降价的时候入手一个。
好评大多数来自于女性用户,颜值高、产品精致、手感好是打动很多人的地方,而且还开始口口相传:“一定要去线下试一试”。
不过的确存在一些软件有不能自动横屏、显示不兼容等问题,这算得上是所有折叠屏手机的软肋。
图源:小红书网友
据爆料,其他手机厂商也开始跟进这种定制比例的折叠屏,可以说华为这一波又引领了市场风向。
图源:微博@数码闲聊站
其实Pura X之所以让人们嗤之以鼻,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吃了营销的亏,颠覆行业的调子拉的太高了,即便是华为二公主出面也没能挽回局面。
再加上现在消费者对于价格十分敏感,企业宣传时生怕触碰了消费者的逆鳞,一般都是放话不便宜然后在发布会上来个连夜“睡服”高管,把价格打下来,雷军玩这一招已经屡试不爽。
好在余承东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主动向广大网友做出了道歉:“我说话不是很严谨,情商也比较低”,会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
消费者永远只用真金白银投票,华为Pura X的逆袭,本质是一场“线下体验颠覆线上舆论”的经典战役。
当然也用惨痛经历给友商们打了个样,没点硬实力真的不能这么玩。
不过目前的火爆热销态势还不足以说明Pura X的成功,毕竟第一波消费者反馈还没有完全出炉,能不能扛得住市场检验,还需拭目以待。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头部手机厂商都需要对这句话负责。
其实华为在折叠屏市场的变现一直是遥遥领先的,能够让消费者放心,据市场调研机构BCI上个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华为再度以51.29%的份额领跑中国折叠屏市场,过去5年华为年均市占率高达50.3%,妥妥的霸主地位。
但这一次的阔折叠产品,我更想谈论的是另外一些话题:手机厂商们必须勇于打破预期,为行业持续不断带来新的期待,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无可比拟。
这话怎么理解?
往古早时期回忆一下,在诺基亚称霸的年代,咱们最期待的便是拥有一款带数字键盘的手机,能打电话、发短信,情绪价值就已经拉满。
之后,摩托罗拉首创翻盖设计,酷炫的外观惊艳了所有人,市场上也涌现出滑盖手机、可换壳手机、商务键盘机等新形态手机。
图源:小红书网友@叶子姐姐
那时候的人们是幸福的,因为手机品牌正百花齐放,就算拿着一个大哥大,也能凭借辨识度拉满的外观,满足使用体验。
直到苹果的出现,用流畅的交互和大屏体验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手机产品也走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刘海屏、全面屏、折叠屏的涌现,不断拔高着人们的期待。
但这些年,各品牌对于手机的追求似乎都聚焦在了拍照更清晰,性能更强劲这条路上,甚至一个充电功率都能几代手机反复歌颂,在显示端的创新能力好像丧失了一般。
还记得华为三折叠问世时掀起的热潮,恰好迎合了消费者对手机形态的倦怠情绪,有一些天马行空的东西未尝不是件好事。
而本次华为Pura X的独特性在于它跳脱出传统手机设计思维,重新定义了移动终端的形态边界。
图源:微博@华为终端
换句话说,即便是折叠屏,消费者也不希望各厂商“折”的千篇一律,如何真正从用户体验出发,让折叠屏不再流于形态,实现形态创新和体验创新的融合是个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华为Pura X是值得肯定的,毕竟不是每一个厂商都敢于向着未知领域踏进,作为折叠屏领域的“带头大哥”,华为有能力、有义务为用户和行业带来全新可能。
因为科技行业向来恩怨分明,如果不能持续以创新之力满足消费者,换来了很可能是无情的抛弃。
乔布斯说,跟风者与领导者之间最大的差别是,领导者喜欢的是创新。
这句话以往是苹果征服全球市场的利器,如今却成了自身的一道枷锁,因为时代颠簸,苹果的角色正在从后者走向前者。
遥想前些年,国内手机尝试几乎是摸着苹果过河的,而对标苹果,超越苹果,几乎是所有安卓厂商设立的宏伟目标之一。
各个厂商直白的祭出了“打不过就加入”策略,模仿外观、照搬系统功能,努力向着苹果靠拢,就在去年小米15系列手机宣布全面兼容苹果生态系统,实现与Macbook、iPad、iPhone等设备间的文件互传功能,这是追随苹果的一种新方式,同样也是打破安卓苹果壁垒的新尝试。
不过在硬币的另一面,苹果同样跟随着安卓的脚步开始过河。
最经典的战役当属去年华为三折叠与iPhone 16的正面对垒,前者颠覆性的设计让后者变化不大的外观无地自容,再次失去定义“科技大事件”的权力。
面对折叠屏的火热的市场前景,苹果不得已选择了跟随,近期有信息爆料,苹果首款大折叠屏手机将采用 5.49 英寸外屏和7.74 英寸内屏,预计最早于2026年正式发布。
除此之外,安卓手机阵营最新的弯道超车秘籍是AI,这是当下乃至未来手机行业最火热的风口之一,但苹果目前在Apple Intelligence推出进度上已严重滞后,如何追赶友商仍然是个谜。
销量端的此消彼长是最好说明,据Canaly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去年第四季度苹果仍以1310万部出货量占据17%的市场份额,位列中国第一,但iPhone智能手机在中国的出货量下降了25%,而华为的出货量增长了24%。
不过要知道,上市短短一个月,iPhone 16就走上了降价的不归路,苹果保销量这条路走的极为惨烈。
所以到了iPhone 17这一代,苹果终于要对延用多年的外观设计下手了,目的就是为了要让消费者重新对苹果燃起期待。
毕竟咱们已经在那块一成不变的设计中停留太久了,现在华为等品牌已经率先做出了改变,高端市场也已成为各个品牌摇曳绽放的新舞台。
只有内卷技术,不断掀起智能手机市场新革命,才能在大浪淘沙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