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坐一忘:一家云南菜,很会给菌子写文案
一坐一忘,一家云南菜餐厅。
去年吃饭的时候,顺便关注了公众号。时不时刷下推送,发现这个餐饮品牌内容做得挺不错。
第一印象,看着舒适又年轻。很多地方菜,给人的视觉印象常是传统的,但一坐一忘这里,无论配图还是排版,都能让人看到地方菜比较年轻的一面。
内容也自成一派。能挑起食欲的美食文案是基本功,一会去云南采风了、一会又做起了赶摆市集,还有各种座谈、分享……处处透出云南味、文艺感。
一个地域性品牌如何强化自己的地方属性?
一家餐饮品牌做好内容的价值是什么?
在一坐一忘这里,可以找到一些新启发。
先了解下一坐一忘。
一坐一忘是一家 2006 年在北京创立的云南菜餐厅品牌。它是枝裕和到北京就会去的店、美国财政部长抵京光顾的店……
噱头之外,还有个文艺的品牌故事:多年前背包旅行的创始人,在丽江束河古镇一家客栈前,看到两句话:
“一坐,是男主人,画家,好静,常常一坐下来就不想动。
一忘,是女主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忘事。”对云南的念念不忘,有了这家“逐味云南”的【一坐一忘云南菜】。
充满文艺气质的发心,也决定了一坐一忘的不同。
一、菜单编辑学:
每一颗菌子背后,都有一个“滇味”宇宙
在云南,大地就是餐桌。
一家餐饮品牌,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菜单了。透过公众号看,一坐一忘的菜单就很“滇”。
1、四时而食:云南的丰富,都在嘴巴里
菌子从河谷冒出,豆豉在高原熟成,米酿很甜、牛肉干巴里也透出高海拔独的鲜……
地理上小气候多、作物丰富,文化上多民族融合,饮食各有特色,“食的丰富性”是云南菜的一大魅力。
一坐一忘也擅长展现这种丰富。食物文案不光挑动食欲,还常回溯一盘菜从原产地到餐桌的过程,描绘出一种关于“食”的人文。
首先是菌子。这是云南菜的代表,也是品牌招牌菜。每年6-10月菌子旺盛生长,一坐一忘鲜菌季上线,红伞伞白杆杆开烩~
/不如菌子/
我梦到了小人王国。大家都戴着五彩斑斓的头发,
有白参怪、鸡油头、皮条人、老人头、鹅蛋人、大红人...
在我的梦里云南人的嘴不可信,
不如菌子,不如跳舞!
没毒的菌子不一定有善良的模样
炒熟炒熟都炒熟
/菌子有毒,小心上瘾/
不安分的野菌,从滇乡山间的嫩土里探出了头。
一场夏雨过后,入了山涧,遍地青绿中渐渐有了野菌的身影。
菌有缤纷彩,汲满了云南山涧的灵气,
绽放出万花筒般的味觉体验。
/干巴菌/
小哨山上的菌子繁多,干巴菌最多,每一步走的要小心翼翼。
它美极了!长的神采奕奕,在穿过树帽的阳光里发着光,镶了一圈银色花边,颜值和味道都兼备。
/松露/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后,一朵朵形态各异的小伞便纷纷冒出头来。
11月雪山之下,怒江之畔,贡山松露熟了。
云南人信赖大地的给予,他们准备好背篓,不疾不徐地踏入山林,将山头最鲜的滋味采撷回家。
/鸡枞/
鸡枞样子灵秀味道鲜仙,所到之处,几乎看不到也听不见不同的看法和意见。
片成薄片,直接生吃,每一口都如临山间;菌伞加入高汤,看起来清爽,却有暗香;清炒也极佳,越简单,越发显出鸡枞的鲜。
/牛肝菌/
执着的云南师傅,一定坚持要用丘北的干椒,或玉溪的皱皮椒来爆炒,牛肝菌特有的香气才能恰到好处被激发。
炒过的牛肝菌油亮亮滑嫩嫩,鲜到打颤,不配一碗白米饭真是说不过去!
从食材到菜品,一坐一忘用场景感描述把控住地域特色,从产地到餐桌,一盘菜的珍贵就得到了解释。
此外,包括夏日菌子季在内,品牌对于菜单的“内容包装”也常随时令。春吃花、夏吃菌、秋吃果、冬涮锅……在恰当的时候,给食欲有力一击。
【豆豉】
云南的春天,是从一场春雨、一抹新绿、一味熟悉的发酵香气开始的。
春风拂过大地,绿意渐渐铺开,泥土散发着自然的气息,春天的美好,好似都在一粒粒豆豉的香气中找到了契合。
【春菜】
云南早入春,春味在山野。
嫩白鲜甜的草芽,翠如碧珠的青蚕豆,软萌可爱的小茨菇,清爽可口的甜笋,还有各种连名字也叫不上来的香料。
踏春咬春,热闹而欣欣向荣。
【木姜子】
夏天的一丝清凉,是绿果的满腔热血。
在云南菜里,木姜子行走在各种菜品里,木姜子拌丝瓜尖、木姜子拌石屏豆皮、木姜子炒雪花牛肉、木姜子煮武丁壮鸡...
炎夏时节,吃过木姜子,足以成为往后一年的念想。
【树番茄】
季风退场,连续的日光接踵而至。
云南独有的树番茄趋于成熟,色泽鲜红,如一簇簇火焰挂在枝头。
淘气的孩子摘下一颗放进嘴里,酸得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云腿】
云南火腿的吃法,好像掏心窝子地在招待远方的来客的情感。
越久的火腿越好,锅里越多的火腿越好,火腿块子越大越好,煮成了奶白色的汤汁,像酥油茶一般,有着油脂与时光交融的顺畅感。
【锅子】
寨子里,当寒风吹拂山谷,人们点燃暖炉,塘火取暖。
锅子里,一年丰收下的蔬果,和时间酿造的鸡鸭牛羊被细心煨煮,食物的香气和汤头的热气弥漫在锅子上空,配上浓郁的蘸水,带来冬日别有的温暖与舒适。
2、非标餐桌:用内容的方式,创新云南菜
常规菜单外,一坐一忘还会用搞“创作”的方式搞新品研发,推出非标的【四季菜单】。
每年不定时的云南采风,就是品牌研发菜单的一种特殊方式。
去年,一坐一忘在云南发起“去云南做6顿饭”快闪餐桌企划。从大理的农场、到丽江古城的百年老宅,将采风所得汇聚为6顿饭,也最终成为【四季菜单】的一部分, 在城市门店给用户带去新口味。
这些年来,品牌也结识了一些餐饮和相关领域的同行伙伴。其中一些,后续又以【联名餐桌】的形式出现在一坐一忘的门店里。
从知名的创业品牌褚橙、到云南蓝莓品牌Merry Blue、崇尚自然饮食的gaga、健康冰淇淋品牌奈似……一坐一忘与他们合作碰撞创意菜,并在各地门店限时推出“巡回餐桌”。
一坐一忘×褚橙
「心有田园不要慌」
我们约城里的好朋友们来到哀牢山,
在大山的怀抱里,
在橙树的环绕中,
慢下来在家吃一顿田园饭。
一坐一忘×Merry Blue
「遇见一万种蓝」
当蒙自的晨雾还裹着蓝色枝叶
我们已经将这抹蓝
悄悄揉进了都市晚宴的餐盘之间
一坐一忘×gaga
「在云南,大地就是餐桌」
和gaga一起
以菌菇、树番茄和饵块为线索,
从云南的土地追溯到云南的性情,
让食客即便身处都市,也能感受来自云南山间自由的风。
一坐一忘×奈似
云南人喜甜,
我们与奈似探寻⻛味灵感
把云南从山水丛林中搬到城市餐桌后
再丢进一颗冰淇淋球中,期待你们尝上一口。
用创作的方式做餐饮,也意味着品牌餐桌可移动。一坐一忘也因此吸引了不少品牌合作。出于对品牌特色的认可,良品铺子、日食记、黄河宿集,就曾邀请一坐一忘在品牌的特殊节点、线下活动中,一起共创“快闪餐桌”。
二、内容即品牌:
在阅读与体验中,想象整个云南
饮食不只与舌头相关。
往前溯,食物的魅力源于地理;往后看,饮食背后也有更多文化底色。
一坐一忘的内容化打造,也不只聚焦菜品。走出餐桌,13本品牌杂志、多样的文化活动,塑造其独特的地域印象和人文标签。
1、杂志,采风、记录、沉淀一册【云南风物志】
云南的丰富,超越了“与你同在”,更像是彼此的灵魂交换。
——一坐一忘品牌杂志《走向消失的秘境风云》卷首语
将云南作为素材,能说的故事很多。多年来,丽江、腾冲、大理、德宏、抚仙湖、景迈山……品牌采风旅途的点滴入册,成了品牌刊物。
刊物已出了13期,内容均由品牌独立策划,也会邀请外部同行者一起加入编辑团队共创。
虽没有固定刊名,或可称之为一册【云南旅行志】。从公众号露出的近几期内容看,虽然也有品牌角色露出,但更多的内容,都关于云南,食遍彩云之南,也纵览其间山水和人文之美。
13期 《秘境风云,走向消失的地平线》
最新一期,深入秘境的香格里拉。
刊物内容很丰富,记录了香格里拉换线的所有篇章。夏牧场、卡瓦格博雪山、明永葡萄园、松赞教堂、织彩虹的人、雾里晚宴、怒族村落、孔雀山瀑布、一只小羊lucky、一位法国奶奶……
摘录
我们隔着麦子地捡菌子,山里徒步一段,选最好的位置晒太阳,我们无限接近自由去虚度攒下来的时光。
大约是离神最近的地方,这里的松弛感是自然给的,是日光星光月光和信仰给的。
香格里拉还能不是谁的理想之地呢?
一座雪山
“想去香格里拉,总能找到一个理由”
“能否遇上日照金山,得看看你和卡瓦格博的缘分”
“日出之后,雪山只是雪山”一处菜市场
“世界每个地方,大概都可以用在菜市场里找到的食材,写一个等式”
一位诗人和明永葡萄园
“让风吹开自己”
一家酒店、一条江和一个村落
“山里小住两天,城里重新上路”
“山谷的风督促我们在这里相逢”
“就算风景都看透,在云南依旧会感动”
……
12期 《还是爱云南》
第12期2023年底出版,故事围绕品牌“快闪餐桌”企划,邀请参与者写下感受和记忆。
摘录
云南是什么?
那些说不清的心情与情绪,由于食物、风景、人,突然具体化了,成为一颗种子,积蓄着能量,说不定在哪天就出现全新的可能。
面朝苍山,背靠洱海,
一座自己动手搭建的木屋,数块插满秧苗的农田,落日下闪闪发亮的香草园,有鸭有鹅随意散步,
这是大理彩虹农场。
在云南做6顿饭,第一顿,从这里的自然开始。
11期 《有山有湖有朋友》
第11期,关于抚仙湖。
摘录
抚仙湖当地人叫海不叫湖。仙、成仙的仙,抚仙福的福。
那边的云彩很新,颜色形状层次爆炸的很。早起可以去收获抚仙湖里的小银鱼,一筐银鱼可以做好多份银鱼煎蛋三明治;早街上的松露个头大又便宜……
下午6点的抚仙湖,高原热烈的阳光换上一副温柔的面孔。
金边的云彩和淡蓝的湖水交换彼此的反光,远处浅蓝色的山变成淡紫色,桌边含苞的荷花淡淡吐露芬芳,细碎的金色气泡在水晶酒杯中活泼地上升。乐队弹拨出第一个音符。一切准备就绪。
露台宾客齐聚,晚宴即将开始……
品牌自办刊物,好处在于实体书是能摸得到的品牌厚度。
13本杂志,对于一坐一忘,既沉淀内容资产,也将品牌和云南深入绑定。每次新出的刊物都能在门店免费领取。或许有顾客在等位、等餐桌时拿来作为消遣读物,遥望云南的同时,也对品牌和它主张的“云南式”生活方式有了认知。
2、赶摆,以及更多不止于云南的线下活动
赶摆,源于傣族。傣语里,有赶集、庙会的意思。
但不仅市集,赶摆还承载了很多民俗记忆、文化传统,以及“村与村、户与户,集在一起、畅吃畅饮”的市井味。
一坐一忘将赶摆,搬进品牌门店。延续当地特色之余,品牌又对这个民间活动做了适配城市在地生活方式的改造。从食材到工艺,从菜场到艺术,再到把烧、舂菜、苦酒、甜酿等各色食饮……每年都会不定期举办一场场有云南特色又不止于云南的风味市集。
一坐一忘对于赶摆的介绍:
赶得早、摆个够...
无意苦争春,摆个小脾气大摆小摆,摆的就是任性
一起来摆,摆脱单调又叫生活
傣族的“摆”,看不懂也必大受震撼春天就是一场不停摆的大集
摆了又摆,人生就要场“不务正业”的摆乐
赶摆,一场好朋友的聚会
赶摆之 吃饭
不贩卖椒绿
不勾心豆角
来当个吃瓜群众
从早到晚舒适区
赶摆之 文艺
插花、摄影、音乐……全都有
图片出自去年春天的西安门店的赶摆市集
每年不定时的赶摆活动,在一坐一忘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不同城市门店流动举办。
在餐厅赶摆,一个店便是一整个云南。流动的市集,将门店的场景想象力打开,也让地域的距离感融化。当想象中的云南被带到千里外的城市之中,无论是异乡的云南人,还是爱云南的异乡人,或纯爱逛的人们,都于此获得一种不止于吃饭的别样体验。
赶摆之外,一坐一忘还以其他方式,展现出对线下活动的十足积极性。
在门店,主办和承办《食菌记》新书分享会、品牌杂志分享会、民谣新年晚宴……空间即内容,来来往往的“朋友”越来越多,餐厅的文艺调性也更浓郁。
门店之外,一坐一忘也积极向外交流。
在云南参与共建贡山松露节、火把艺术节等当地文化、艺术活动;
在各大城市的市集、音乐节、咖啡节上留下身影……深化“云南印象”的同时,云南也成为一坐一忘与文艺青年们,破圈交流的名片。
三、做内容,对一家云南菜的意义是什么?
还是那句老话,酒香也怕巷子深。
做餐饮不需要内容吗?那我读汪曾祺写咸鸭蛋、慈姑汤,流下来的口水算什么?《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又凭什么,带动这么多“纪录片同款”一夜爆火、排起长队?
当然,翻过一坐一忘的公众号,内容并非没有问题。比如品牌语言体系不统一,涉及非标餐桌,就有“创意餐桌”、“巡回餐桌”、“快闪餐桌”等各种概念混用;另外文案也会有啰嗦、言不达意的情况。
但它在内容化表达上可借鉴的在于:
1. 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的品牌
一坐一忘以风物塑风土、以风土展人情,由此而来的文化氛围、品牌调性,也成为一种佐餐剂,让桌上云南菜有了更多嚼头。
2. 表达始终落于产品上
内容不光是助长美食的想象力,即便是杂志、活动这些文艺之举,也常常互相交融,最终落于创新云南菜的实践。餐桌是表达的源头,也是出口,内容也得以成为一种消费理由。
此外,还有两点思考。
一方面,一坐一忘能靠内容出位,也关乎云南的特殊性。对被城市裹挟的人们而言,云南是关于远方的集体想象。这也是云贵菜系“Bistro”这两年流行的一个原因。其他地方菜,不一定都有这种文艺的想象空间。
另一方面,检验食物的最终标准,永远是在它触及舌尖的那一刻。云南菜里,一坐一忘的定价是较高的一档。最考验品牌的,也是看它能不能真把云南菜做成自己描述的那样。如果菜一入口,空中楼阁倒塌,对品牌的失望也会山崩而来。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