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O屋对外开放,蔚来车主的身份感,没了

转载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5-04-15

作者:森赛,监工:Benjamin,来源:三联电子厂Pro
原标题:蔚来NIO屋对外开放,该选“情绪价值”还是“成本控制”?

蔚来,牛屋

“牛屋(NIO House)开放了,车主和‘蹭咖啡的’都来了。”


最近,有蔚来车主在社媒上惊呼,因为她在自己家旁边的蔚来牛屋里发现了大量“陌生”的面孔,原本到店就能参加的车主活动,现在也需要预约了。

牛屋原本是蔚来品牌的线下体验中心,更像是新能源车主的专属俱乐部。这里的咖啡品质在线,有免费的零食和小吃,精选书籍随手可翻,成年人能在 Library 阅读人生,而品牌讲座和社群活动更是让车主们有了一种高端会籍的归属感

以前,这里是蔚来车主们心照不宣的私人领地,只有蔚来车主才能刷码进入,但现在,推门而入的陌生面孔越来越多了。

蔚来,牛屋
图自小红书用户@蔚来见电

汽车博主@蔚来见电 最近在广州广粤尊府楼下,发现了全国首家对外开放的牛屋。

作为一名 ET5 和 ET6 车主,他倒是挺乐见其成——毕竟,新能源车主们多了个社交场合,聊聊换电、智能驾驶,甚至八卦哪个车企最近又整了新活儿。

“牛屋的旁边就是法拉利的4S店,楼上就是高端住宅区,每平米到了22万元。”

“以前这里人不是很多,上回看到一个阿斯顿马丁超跑俱乐部的线下聚会,直接就在牛屋里。”

蔚来,牛屋,新能源,汽车

另一边,zhangdd 作为一名“非蔚来车主”,却在北京华熙 live 的牛屋,意外解锁了周末遛娃新天地。

他本来只是听说这里咖啡免费,打算来试试,却惊喜地发现三楼不仅有儿童游乐区,还有母婴室,完美解决了“周末带孩子去商场没处坐”的尴尬问题。

“比起瑞幸、星巴克,这里环境更松弛,还不用抢座位跟背单词的学生硬刚。”

蔚来,牛屋,新能源,汽车
图自小红书用户@zhangdd

牛屋的开放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讨论,这种变化不只是一个空间使用方式的调整,从目前形势来看,更像是新能源品牌从“精英式运营”向“全民化普及”迈进的一步

但不是所有人都表现出乐观。

有蔚来车主调侃:“这感觉就像你办了一年高端健身房私教课,结果健身房变成了社区活动中心。”也有人理解品牌的做法,觉得新能源车还需要更多人关注,扩大受众,才是长远发展之道。

唯一的共识就是,“喝咖啡的人越来越多了,座位越来越难找了。”


01
新能源车主为何比传统车主更敏感?

曾几何时,牛屋是新能源车主身份认同的精神堡垒,“开蔚来,不止是一种出行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起码曾经是这样。

然而,北京、广东等地的蔚来中心陆续对公众开放,牛屋的门槛消失了。曾经的会员发现,不仅是车主,谁都能进来喝一杯,连带着之前象征尊贵的那点仪式感也跟着稀释了。

最扎心的,可能是天津的车主。有人在小红书上感叹:“天津竟然好像只剩下万象城唯一一家牛屋了,还全面开放,也不用扫码了,真是唏嘘。”


蔚来,牛屋,新能源,汽车

从最初的专属空间到如今全员共享,某种身份感的稀释让人难以适应。

而浙江的车主们也开始议论纷纷,部分牛屋开始逐步开放,工作日还维持车主专享,到了周末就变成对外营业,车主只能和普通消费者一起排队等座。

“关键是饼干还不免费了。”一位刚提车半年的车主抱怨,“以前进牛屋有免费的咖啡、点心,现在饼干2.5元一块,我还能理解降本增效,可是当初选蔚来,很大原因就是牛屋的服务。半年不到,待遇就不一样了。”

蔚来,牛屋,新能源,汽车

面对突如其来的全民开放,一些蔚来车主们的情绪开始分裂。

一部分人认为品牌“背刺”了忠实用户,之前享受的私密体验突然变得公共,原本以为自己是特邀嘉宾,结果发现只是众多路人的一员。另一部分人则表现得更加豁达,认为公司需要盈利,开放牛屋可以带来更多潜在客户,对品牌是好事。

但更值得讨论的,是为什么新能源车主总是这么敏感?

传统燃油车车主买车更多是为了代步,很少会因为4S店的咖啡不够热、店里来了太多非会员而焦虑,但新能源车主的情绪起伏却格外明显。

有常去牛屋的车主,也有了经验,能对比出不同城市的牛屋服务,好像新能源车主的关注点,有相当一部分都留在了汽车之外。


蔚来,牛屋,新能源,汽车

问题的核心,可能就在于新能源车主的身份感

从一开始,蔚来、小鹏、特斯拉等品牌就不只是卖车,而是在卖一种品牌理念。

他们让车主觉得,自己不仅是用户,还是品牌的一部分,是共创者,是精神股东。

特斯拉车主自豪于极客精神,小鹏车主热衷于智能驾驶讨论,蔚来车主则沉浸在社区文化和高端服务中。

过去,买蔚来车不仅是买一辆车,更像是加入一个特权俱乐部。

牛屋不仅是一个空间,更是一个象征,它代表着新能源车主的身份感和归属感。

现在,牛屋的功能悄然变化,逐渐变成“新能源车展厅+共享办公区”。有人表示:“以前是高端车友会,现在像个新能源联合办公空间,满屋子人都在谈项目、写PPT。” 甚至有人笑称:“牛屋已经不是牛屋,而是牛马屋,大家都在里面干活,奶茶成了精饲料。”

“不过还好,对于我们这些职业牛马来说,去外地商务出差,能找到牛屋就很不错了,有wifi有茶歇,场地空间大,安静无打扰,这不就是找对了自己的牛棚吗?还要什么自行车?”

蔚来,牛屋,新能源,汽车
图自小红书用户@青铜圣斗士

蔚来早期的用户运营策略,几乎是互联网企业级别的宠粉:终身免费换电、高端车主空间、专属服务……这种高成本运营模式,让车主已经习惯了“被宠”。

现在,蔚来似乎不仅要盈利,还要保持市场竞争力,当牛屋的“会员制”变成了“瑞幸模式”,车主的心理落差自然出现。

这种情绪并不只是蔚来车主独有,而是整个新能源车主群体的缩影。

传统豪华品牌车主,很少会因为奔驰的4S店里多了几个人就觉得自己降级,但新能源车主则容易对品牌的一举一动产生更深的情绪波动。

这可能是因为新能源车企一直在塑造一种身份认同,让用户觉得自己不只是消费者,而是品牌的一部分。

问题是,当这种身份感受到挑战时,车主就容易陷入焦虑。而这一次牛屋的开放正是这样一种挑战。

最终,牛屋变了,但蔚来车主的心理还没跟上,其他品牌的车主倒是很开心,能随便去牛屋了,可见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蔚来,牛屋,新能源,汽车
图自小红书用户@别惹小炸毛


02
如果车主不吵架了,未来可能才更焦虑?

有蔚来车主曾表示,蔚来车主的圈子感极强,这不仅是因为车本身,还因为他们享受的服务、参与的活动、甚至门店里那杯被戏称为“车圈茅台”的咖啡。

品牌溢价不仅仅体现在车价上,更体现在车主的参与感和归属感里。

可问题是,当这种归属感遇到品牌自身的战略调整,冲突就难以避免。

就像一个原本高端私密的俱乐部,突然开门迎接了更多新朋友——

问题来了,是志同道合的新贵,还是冲着福利来的老头乐?

“之前还有很多人,在闲鱼和小红书上求蔚来车主带自己去牛屋,要么为了打卡拍美美哒照片,要么想蹭顿免费下午茶,都成了产业了。”


可见牛屋对于潜在车主来说,的确算是一种稀缺吸引力。

车主的高参与感带来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但他们的热情也是双刃剑。愿意在社交媒体上为品牌辩论,说明他们在乎,可如果某一天,他们突然不愿意吵了,连抱怨都懒得发,那才是最危险的信号。

一个品牌的核心价值,从来不是“没有负面评价”,而是“有没有人愿意为它站台”。

有意思的是,我们采访的蔚来车主中,有不少人是把蔚来作为家里的第二辆车,他们以前可能是奔驰车主、奥迪车主,能让他们不断在社媒发声探索驾驶乐趣,蔚来的粉丝粘性超乎想象。

蔚来,牛屋,新能源,汽车
图自小红书用户@刚在加电

“其实吵架归吵架,我们也是希望蔚来好啊,你看看多少新能源品牌倒闭了?大家都怕自己变成下一个‘遗孤’。”

更现实的是,在新能源市场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倒下的车企已经太多,蔚来作为一个高端新能源品牌,车主们当然希望它活下去。毕竟厂牌活着,自己的车还能保值,服务还能继续享受,换电站不会变成废墟。但他们的期待和焦虑,显然比BBA车主更高。

所以牛屋突然的变化,就会让部分车主变得神经敏感。

蔚来要如何安抚现有车主,同时拓展市场?这个问题,考验的是品牌策略。

如果继续维系高端社区的氛围,就意味着某些新朋友可能无法轻松融入;
但如果彻底走向大众化,原本的铁粉车主可能会觉得品牌调性下滑,社区氛围被稀释。

蔚来,牛屋,新能源,汽车
图源:小红书用户@蔚养新社

有人提议可参考一下机场和高铁站的做法,普通乘客在候车大厅,VIP乘客有贵宾室,大家各自安好,谁也不觉得自己被忽视了。

这种分层服务的模式,或许是蔚来可以考虑的方向。

不久前,有人在上海虹桥机场内发现了有家蔚来牛屋,汽车博主@橘子大不了 表示“这是全球首家开在航站楼里面的新能源汽车品牌VIP休息室。”蔚来主打一个听劝。

“不仅零食饮料全部免费,还有一份伴手礼可以带上飞机,因为这家中心就在登机口附近,只是目前还是需要蔚来车主身份才能进入。”

蔚来,牛屋,新能源,汽车
图自小红书用户@橘子大不了

蔚来的门店、换电站、车主中心,这些社交空间是它区别于传统豪华品牌的关键卖点之一。

然而,线下空间的租金和运营成本,却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此前曾有媒体透露蔚来牛屋北京王府井旗舰店的年租金高达4000万,这个消息随即被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辟谣。

这说明公众似乎都对牛屋的高奢配置充满想象。


03
不止是蔚来,就连AI都开始做墙绘广告了

最近,有人回了趟老家,结果在村口的墙上看到一幅让人迷惑的广告:“腾讯元宝,助力乡村振兴!”再往前走几步,是某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换电站宣传,甚至连高端咖啡连锁店都在隆重推出卤肉饭。

过去,科技公司和新能源品牌习惯站在城市的C位,谈论未来、智能、生活方式,仿佛它们的客户群体永远活在北京、上海、深圳的高楼里,拎着手冲壶、滑着智能驾驶系统。

蔚来,牛屋,新能源,汽车

但现实却是,不仅蔚来在下沉,新能源车企们正在以比互联网公司更快的速度,跑向更广阔的市场。

特斯拉、小鹏早就悄无声息地把超充站铺到了三四线城市,甚至县城。曾经,新能源车企的营销逻辑是打造品牌感和科技感,让人觉得开这辆车就像在参与一场新的工业革命,而现在,它们开始学会一个更重要的词——接地气。

蔚来也不例外。

过去,它是新能源车里的“爱马仕”,牛屋是它的专属会员俱乐部,换电站是一种身份象征,积分体系让人觉得自己像个被精心呵护的贵族。

但当企业做出实质性“降本增效”的举动后,宣布盈利,调整策略,一些车主们的第一反应却是:“干脆独立运营做加盟得了”、“没必要搞得跟分阶级一样”、“问过我了吗就开放?”


蔚来,牛屋,新能源,汽车

如果说曾经的蔚来是一场情感运营的实验,那它现在正经历从宠粉到务实的蜕变。

就像B站的用户,既希望自己喜欢的UP主能接广告活下去,又害怕他接太多广告变味了。

而在这场新能源车企的务实转型中,王凤英的身影也不可忽视。作为长期在汽车行业深耕的老将,她深谙降成本的必要性,也明白只有让企业跑得更稳、更久,才能真正实现新能源出行的普及。她的加入,标志着新能源整体正在从一场用户运营实验,向更扎实的商业模式迈进。

蔚来,牛屋,新能源,汽车

3月27日,蔚来通过闪电配售的方式,成功募资40.3亿港元,年内累计融资已近90亿元。资金将主要用于智能电动技术研发和资产优化,这多少能让蔚来和蔚来的车主们都松了一口气。但与此同时,新一轮融资也意味着李斌的股权比例将被稀释到8%以下,相较之下,李想在理想的持股比例为21%,何小鹏在小鹏的持股比例为18.8%。

供应链优化、裁员缩编、削减非核心业务......一场“瘦身”行动正在悄然展开。理想也在精简成本,小鹏也在优化供应链,而蔚来正在经历从“高举高打”到“精打细算”的转变。

企业的战略可以调整,营销的打法可以变,但新能源车主的焦虑却不仅仅是关于权益缩水,而是关于生活方式的选择。

曾经,他们选择蔚来、选择换电、选择智能化,是因为相信这不仅仅是一辆车,而是一种更智能、更轻松、更可持续的出行方式。

现在,品牌的策略在变,行业的逻辑在变,但所有车主们对于更好生活的追求,却从来都没有改变过。

好在,新能源的大势还在,选择没有被辜负,前路依旧值得期待。


视觉流水线丨小汉堡
图片来源丨互联网

作者公众号: 三联电子厂Pro(ID:cyberlife2024)
三联电子厂Pro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