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榜编辑部,首发:新榜
原标题:《半佛仙人:那些社会毒打教我的事》
如何将内容、流量和商业化这三者之间的路径打通,是每一个自媒体人都面临的议题。
不过,对于自媒体博主“半佛仙人”来说,这一切似乎都是信手拈来。在做内容的这些年,他创作出多个爆款图文和视频作品,全网粉丝超千万,多次入选B站“百大UP主”。
作为新榜的老朋友,在「2025新榜内容节」上,“半佛仙人”坦诚自己在做自媒体这些年,遭受过不少“社会的毒打”。这一次,他站在过来人的视角,分享了这些年在内容行业积累的经验。
以下内容摘录自“半佛仙人”在「2025新榜内容节」的现场演讲,摘录内容经本人确认。
内容行业跟其他行业不太一样。
这个行业不是简单的重资产和固定投入的事情,有所谓逻辑,但很多爆款不讲逻辑,这个行业讲观众缘,而观众缘这东西确实沾点子玄学的味道。
有人拿到了结果,但不知道方法论。有人有方法论,却拿不到结果。
而我完全不一样,我既没有拿到结果,也没弄明白方法论,所以只能让大家开心一下,当一个joker。
01
从我个人的经验出发,做一切的决策,都围绕目标、成本、收益以及风险,这四点来进行。
首先,明确目的是什么非常重要,这决定我们做一切东西的意义。
你做内容,到底要什么,是要商单,要商业收益?还是要艺术,要自我表达?你的目标受众是谁,你希望他们看到后产生什么样的观感?
这个定义不清楚,一切努力都是空谈。以及特别重要的是,千万不要骗自己。
其次,要确定这个目的的优先级排在第一。用内容行业的话来说就是做IP,IP做起来,所有东西都会向你涌来,否则做再多都只是边角料。
最后,我们需要确定做这件事本身的逻辑是相通的。
比如影视剪辑类账号流量很大,动不动就是几百万、几千万播放,但就是不赚钱,因为存在侵权风险,因为用户本质看的不是【你】,而是【这个片子】。
但凡是简单的流量,背后都有代价。
此外,一切与目的无关的操作都是在浪费你的时间。
好比想找对象就不能只坐在家里,要出去认识人。要考高分,就要多复习,分数是骗不了人的。同理,想赚钱就得有人给钱。
那就需要想清楚谁来给你钱?以及别人凭什么给你?
赚品牌的钱,赚C端订阅的钱,赚卖货的钱,赚咨询和卖课的钱,赚导流的钱,赚榜一打赏的钱,每一个逻辑和策略都是完全不同的。
确立目标后,接下来要衡量成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考虑成本。
第一是经济成本,要投多少钱进去,如果要负债才能满足投入,那就不要做。因为你大概率赚不回来。
前面说了内容这个行业和传统实业不一样,不是一个生产逻辑,而是一个有点玄学的随机事件,这就代表你投钱唯一的确定性是钱没了,而能不能赚回来不知道。
反过来,你就算不投钱,其实也不一定不赚,内容和传统实业,不一样。
所以,你唯一能确定的是,不要乱投。
第二,时间成本。如果你做这件事的时间,可以拿去做其他可变现的东西,就说明你的时间成本同机会成本都很高,那就不要做。
因此我这些年一直强调,做内容一开始要兼职。一定是在职的时候做,这样节省下来的时间就是赚到的。哪怕你兼职只有100个播放,那也是纯赚。
第三,情绪成本,不开心的事情不要去做。
这个世界没有人会感谢你,你要对得起你自己。
你不开心,又没人因为你不开心谢谢你,所以你要做开心的事情。
是不是很简单?很多人活得不开心就是因为这么简单的事情都看不穿。
然后你就会发现,有时候什么都不做,成本反而是最低的。
接下来说收益,做内容都是为了收益,要么是有物质收益——赚钱,要么是精神收益——情绪价值。收益不是只有钱。
你觉得快乐,身体就会变得好一点,少去几趟医院省钱了,这也是收益。
最后是风险。
内容行业,千万不能犯错。
说错一句话,用错一个标题,在一个不当时间下发出不当的言论,一切就都没有了。
这是一个只有一条命的魂斗罗。
总而言之,少做就少错,如果其他环节搞不清楚,抓住成本就可以了,低成本是打开一切的钥匙。
02
这几年我有个感慨:闲着没事不要瞎努力。
我们从小是被应试教育喂大的,身边的同学没有不努力的,读书时期多的是半夜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学习的人。
但大家发现好像过得还是不太好,自己如此努力,怎么天道不酬勤?问题就出在这里。
天道酬勤的前提得是你先找到属于你的天道吧?你走错道了酬啥?
很多朋友的问题其实不是不努力,而是从头到尾没有意识到努力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人不管有没有意义,习惯先努力再说。一件事情没有做对,没有达到成果一定是自己不够努力,一定是晚上加班不够。
在内容行业,努力也很重要,但努力并不决定一切。
能做到的,就是能做到,ta看起来天天摸鱼也能做到,这就是ta的天道。
做不到的,努力也没有用。
这个行业不存在勤能补拙,勤是勤,拙是拙,这俩没法互相替代。
当然,努力的确是非常优秀的品德,但前提是一定要符合目标。
具体来说,读书的时候要努力复习,是为了符合考个好分数的目标,因为我们的一切评价体系都是跟分数挂钩的,这是非常通的链路。
然而进入社会以后,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各不相同,努力的方向也要随之改变。
这个时候要考虑好目标是什么,达成目标的关键路径是什么,一切与目的无关的操作都是在浪费你的时间,得不到有效的回报。
再次强调,回报不是只有物质的,精神回报也是回报,开心就可以。
但当你做内容只是在进行自我表达、做让自己开心的东西的时候,不赚钱也不要因此抱怨。
因为你的天道就是让自己开心,天道已经回报了你。
如果你不开心,那说明你的目的就不是自我表达,你还是想赚钱,那是你骗了自己,骗了天道。
前面说了,不要骗自己。
如果你现在觉得生活很虚无,大钱没有,小钱不缺,那建议一定去吃喝玩乐。
因为吃喝玩乐不会把家业败光,把家业败光的都是因为太努力。
过去五年我身边努力开公司却又倒闭的朋友,问题都是出在太努力上,征信报告就是他们的认证。
既然都是花钱,还不如舒服、快乐地把钱花掉。
如果确定要开拓新的内容业务,有没有物质收益不好说,但是成本一定会增加,那么你就要保证这个新业务起码是你擅长和喜欢的,这样多少有点精神收益。
同时,要牢记成本控制高于一切,成本低到量变的时候一样是质变。
如果你的成本比同行低,那你就比他们活得长,熬得久,能等到花开的那天。
这里强调下,我说的成本不是人力成本,做内容唯一不能省的就是人力成本。
这个行业跟重投资的实业不一样,内容行业优秀的人就是以一当百当千当万的。
当你用不够好的人的时候,多花一分钱都是浪费,一分都不该花。
人力成本要给足,其他乱七八糟的成本要降低。
03
内容行业的残酷之处,在于这是一个纯看天赋的行业。
但是不要轻易觉得自己没有天赋。
所谓天赋,一方面是一做就能做成,另一方面就是做的时候不管成不成,都很开心。
以我自己为例,从小学发表第一篇稿子,到在公众号拿到第一篇10w+,我用了将近20年,中间没有赚过钱。
但我坚持下来了,靠的是我意志过人吗?靠的是理想主义吗?
都没有,就是纯粹写的时候很快乐,一天不叭叭就难受。
我从第一天就有精神收益,所以才能坚持。感到快乐就是有天赋,做就好了。
哪怕不赚钱,就当是打游戏一样的娱乐,也有益身心健康。
内容行业能成,很简单地就做成了,不存在熬了多少年才成。
这个领域没有所谓的苦尽甘来,我身边所有快速崛起的账号,没有一个是例外。
之前所谓的熬着,本质是找错了赛道,一旦他们切换到属于自己天赋的赛道,起来都很快。
这个行业就是当你在做正确的、属于你天赋所在的赛道的时候,一切都很简单。
如果这个东西难,且不在你的掌控,你做得很累,而且不开心,那就换赛道,因为这说明你的赛道错了。
适合你的东西,你不该觉得难,应该像喝水一样简单。
这不是在嘲讽,而是想告诉大家,时间、精力、情绪,不该被浪费在成不了的赛道上。
请不要觉得自己没有天赋,世界上有很多的细分领域,在这个领域拙,不代表在另一个领域也拙。
擅长短跑的不一定擅长象棋,擅长表演的不一定擅长写稿。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因彩票,所以不要在错误的赛道上浪费时间,一定要勤尝试,一旦摸到了正确的领域,离原地起飞就不远了。
所以要勤奋地找赛道,而不是在难受地赛道里笨拙地努力。
04
对很多已经做起来的朋友,希望大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期待值。
内容爆发是快的,但是后续增长非常慢,千万不要追求连续的爆发性增长。
因为市场就那么大,喜欢你的人理论上就那么多。
当你做起来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是基本盘的问题,所有背叛自己基本盘的创作者都没有好下场。
讨好新的人一定会得罪旧的人。
你的基本盘会认为你背叛了他们,粉圈最恐怖的就是脱粉回踩。
另外,只要你的营收和利润率OK,能运转,就不要做任何改变,一改变反而可能出现新的问题。
就像程序里的屎山代码,如果你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能运作,你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动,千万不要动。动了,就是犯错,就是给同行机会。
还有,小号和大号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
小号的内容可以相对出挑一点,不然谁看你呢?
那相对应的,大号就要尽可能地保持低调,不要想着做特别出挑、破圈的内容,因为大号的风险远高于收益。很容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影响力是双刃剑,同样的话一个普通人讲和一个足够有影响力的人讲,造成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很多做内容的人遇到舒适区,便会焦虑自己没有进步。
但舒适区就是老天爷赐给你的礼物,你应该横向找别的舒适区,而不是跳出舒适区。
不要相信跳出舒适区这种鬼话,这是你的基因决定的。
你觉得舒适,得心应手,能够cover整个流程,这不一定是你的能力强,可能是你的人脉足够广,资历足够老。这是你的舒适区,不要辜负了它。
那些让你脱离舒适区的人不会为你的成本和失败兜底。
不要看到市场上的风口就追。如果非要追,赶紧去做课和卖课。
既然不确定自己能不能追上,做成课卖给那些想追上的人,先赚一笔钱也是好的。
而且很多时候,在内容行业,你什么都不用干,同行会自己作死。
当做内容到一定年限的时候,你会看到同行时不时就要整个大活,经常令你匪夷所思。
世界是个草台班子,比如你完全不知道这个事情为什么要造假,这个题材为什么要碰,但是他们就做了。
建议大家管好自己,等待同行的表演。他们会把甲方都让给你的。所以躺好,做自己,其他的交给运气和报应。
05
如果你是一个内容公司的老板,你要记住自己永远不可以脱离一线。
再说一遍,自己永远不可以脱离一线。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自己永远不可以脱离一线。
我们在复盘同行作死的时候发现一个匪夷所思的共同点:创始人直到出事儿的时候,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ta也是看热搜和新闻才发现自己惹事了。
ta自己都傻眼了,员工都干了什么啊我天。
这就是创始人不看稿子的后果。
但凡ta事前看一下,事情都不会出现。而事后,怎么努力,也没用了。
这个行业,没有容错。
作为C位,作为IP,你可以不做,但是你不能不看。你必须要成为全链路里面所有人的plan B,所有人只是你这个IP核心人的辅助。
不要指望打工人把你的内容做起来,这是很荒谬的事情,人家能做起来早就自己做了,打工干嘛。
回想一下自己上班的时候,是不是恨不得多蹲一会儿厕所摸摸鱼,指望员工把公司的账号当成自己的账号是不可能的。
人都喜欢摸鱼,这是人性。
工资如果不变,工作干少了就是变相涨工资。
哪怕你自己是MCN,签了一堆账号,也不能脱离一线。
不要小看人类的多样性以及随机的发癫性。
内容能做成的人,精神状态都比较可疑,要相信他们的整活能力。
千万千万,你要记得你是创始人,你是IP的负责人,你要为此负责。
内容本身不是完全工厂化的东西,非标的产品必须件件打磨,否则一定会失控。当然,有时候把内容刻意做得不那么爆,也是一种把控。
而且,没有人比你更懂读者。员工要是更懂,人家早就自己起号了。
没人比你更懂得如何与甲方周旋,甲方就是需要你的情绪价值。
也没有人比你更懂风险。我看过很多因为员工的“精彩”发言,最后把公司账号干没了的事情。
所以要保障你自己是唯一的内容出口,因为最终承担后果的是你,你起码要保证知情权,死也要死个明白。
06
业内非常喜欢强调高认知,我个人认为单纯的高认知是负资产,没必要太聪明。
内容本质是情绪价值,传播知识也是情绪价值的一种,不管是自我提升,还是可以发朋友圈炫耀,这都是情绪价值。
情绪本身没有理智可言,再聪明的人也有感性的一面。
而且,知识是有诅咒的。
我始终认为知识不是单纯增益的东西,它有两面性。
你越聪明,学得越明白,你越没有办法理解那些不会的人,但内容本身需要你去理解你的目标群体。
好比一个人一旦学会了开车,就再也没办法模拟出不会开车的样子。
在内容创作上也是如此,你越熟练,越理解不了别人为什么不熟练。
你的认知要恰好卡在高一点,但是又不那么高,深一点但是又不那么深的状态。
如果你的认知非常高,吸引了一大堆高认知的人,可你没有办法为他们提供足够吸引他们掏钱的东西。
吸引来不合适的人,就是无法变现的本质。
这个链路里面越复杂越难转化。
所以做内容要少讲那些复杂的东西,人家是来上网的,不是上来网课的。
07
前面说了那么多,我其实建议大家放宽心一点,鼓励大家从心态上少找自己的问题,多找别人的问题,这是我认为快乐的本质。
内耗留给别人,快乐留给自己,你是为自己活着的。
而很多聪明人,就在这一步出了问题。
很多聪明人因为太聪明,喜欢把一切不合理的事情合理化,然后讲出一堆复杂的逻辑和概念。
最后导致自己很认真地做出了在别人眼中很荒谬的事情,被人PUA,得到了更荒谬的结果。
不要被别人讲的大项目、复杂的逻辑,国际局势洗脑,你真正该思考的是下个月房租怎么办,零花钱从哪里赚。
一定要让自己快乐,否则一切都没有意义。
除此之外,人生一定要少折腾,多玩乐,时间只有在你浪费掉的时候,才属于你。
人来世界走一遭,终究是要浪费时间的,与其让它变成别人的价值,不如自己亲手浪费掉。
而且不要觉得浪费,因为它本来也创造不了什么价值。
没有未来,只有现在。
人是活在现在的。

08
我个人的感悟是,最好只相信简单的死理,除此之外的东西都是骗人的。
什么叫死理,饿了得吃东西,不然得死,这个叫死理,自然而然,无可辩驳。
所以不要随便相信别人的话术,尤其是涉及到钱的事情。大多数人会跟你讲浪漫、胸怀、格局,但这些东西连楼下便利店里的一支口香糖都买不到。
当有人跟你谈格局的时候,最好捂紧钱袋子。
我们做内容的人面向甲方,一定是给多少钱办多少事,坚决抵制白嫖,白嫖本身是一个冒犯。
只相信等价交换,不要相信无缘无故的好和坏。
当别人帮你的时候,你想的是我应该为对方做什么,而不是这个人真好。
我过去这些年已经被那些虚的东西毒打得足够狠了,这里面每一条看起来离谱的东西,背后都是血泪,是我年轻时候的理想主义。
另外,大家做内容的时候,有机会赚钱就一定要赚钱。
老天赐予你天赋,让你找到了自己的赛道,你要笑纳,而非拧巴。
做内容不要太关注虚的,接受任何信息的时候,一定要核实细节,先要确认信息与数据的真实。
当看到一切新奇的东西,要先找到元信息源,并引用元信息。
我之前做风控产品,必须要先看到真实的数据。
因为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成本100万,最后流水1亿,但其中投流就花了8000万,这就没法赚钱,是大坑。
此外,做内容一定不要碰红线。
不要去研究怎么做才安全,我告诉你,不做最安全。
最后,绝大多数事情都不需要做,绝大多数建议都没必要听,对方不会为你兜底,也不可能为你做的所有东西付出成本。
包括我的建议,你当个乐子就好,毕竟我也不能为你兜底。
尤其是做内容,不要听别人的建议。
选题层面可以头脑风暴,执行层面一定要独裁。
这样一来,哪怕你做错了,复盘时也容易找到原因,这是在控制变量。
不要听乱七八糟的建议,一定要知道你是负责人,所有的一切都要保证是从你手里出去的。
说这一切不是让你放弃,而是让你更清晰地面对现实,控制成本,明确变量,真正做到不放弃。
虽然最开头说了,要放宽心,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不要有太高期待,我们都是joker。
但也不要太自轻,因为joker在扑克里。
亦是王牌。
作者公众号:新榜(ID:newrankcn)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