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我们减肥的季节,亚马逊抢先“瘦身”了
一直以来,市场法则,不外乎“优胜劣汰”而“适者生存”。17日,路透社报道,亚马逊表示,自7月18日起不会运营中国市场网站。
听到这一消息,很多人谈及在该平台的购物体验——相较于天猫、淘宝、京东等国民度高的电商平台,亚马逊中国的页面太过简约、色调太冷淡,商铺看起来就不旺,并不受大众的欢迎。
亚马逊中国网站
这使得水土不服的Amazon,自2004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路由2008年15.4%的份额跌到如今占比不足1%。根据Analysys易观2018年发布的数据,亚马逊中国在B2C市场已经滑落至0.6%。
可以说,亚马逊在中国基本沦为边缘玩家,这似乎完全不符合Amazon“优生”的身份。毕竟,它在美国科技四大巨头“GAFA”中,占据无可比拟的一席之地。其中,“GAFA”指代4家“超国家企业”,即谷歌Google、苹果Apple、脸书Facebook和亚马逊Amazon。
事实却是,其在中国的处境,与之前谷歌Google、脸书Facebook极其相似。在这里,我们只能首先排除掉,始终风生水起的Apple。而这正如网友所调侃的,“一个响指,‘GAFA’只剩下一个‘A’。”那么,真的是水土魔力使然?现在,与其纠结这一点,不如来看下Amazon到底何去何从。
“优生”的当机立断:
绝不在自负中守成
当下,各国开始想要征收“数字税”,“GAFA”这些互联网巨头,受到全球监管机构越来越大的压力。在此情况之下,今天的Amazon帝国,势头还是日益正盛。不仅2018年上交联邦所得税为0,还在缩减中国市场规模这一不利消息下,安稳持平收盘自己的股价。
因而,即便Amazon看似是因为不敌根深蒂固的竞争对手,即2018年阿里巴巴和京东总计占据中国大陆82%的B2C市场份额,这一现实情况,才会选择关闭中国网上商店,却也绝对不能直白盖棺定论——“亚马逊处于不利的境地非常正确”。
并且路透社有特别指出,中国电子商务放缓这一现状——阿里巴巴报告了自2016年以来最低季度盈利增长,而京东正在通过裁员来应对不断变化的业务环境。就在诸多因素的牵扯之下,向来坚持“高效执行”的Amazon,首当其冲优化“单元经济”的增长。
“边缘”的占优矩阵:
全球市场分流,多元各尽所能
所以,由于中国市场份额有限,逐渐被边缘化的Amazon,做了一个现实的抉择,将电商业务退出中国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Amazon总结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够激进,投资不足,本土化不充分”,继而更多地专注于Kindle电子阅读器和电子书等在线内容,以及跨境贸易业务和云计算服务AWS。
显而易见,Amazon在这些正在发展的领域内,从每个环节上都具备光鲜的竞争力,自带“真全球、真品质、真优惠、真免邮”四大特色优势。而且对于这一事实,通过Amazon的广告,我们早已留存下深刻的印象——Amazon仓库内部的超高自动化,让其在大规模的情况下,高效率地保持了低成本和高质量,使得Amazon无人可敌的超低价格成为可能。
当然,推动它取得成功的,并不是1、2款产品,而是一支部队,也就是说,Amazon是世界上最具统治力、最为多样化的品牌。而该部队,主要由Amazon.com、AWS、Alexa、全食超市以及AmazonPrime这5个部分组成,可以说,每一个都给人留下了不可抹去的烙印。
其中,约42%的web都是由AWS支撑的,这个数字比微软、Google和IBM之和的2倍还要多。此外,一键购物已经不够的当下,语音助理Alexa让无缝购买一切成为可能。随后,AmazonPrime免费2天送达,而品牌范围的扩大Amazon.com(美、英、德、日等站点),有力实现了向全球各地递送商品和服务的野心。
由此可见,在这系统环节容易使用、价格又可以接受的Amazon式阵仗之下,全球广大用户自然知道该怎么选择。这就是说,Amazon通过肢解不足1%的小众生意,给全球开店业务留有绝佳的竞争余地,继而使其在中国的处境变得更好。
可见,#亚马逊将不再运营中国国内市场#这一动作,主要是为了完善“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业务生态。或许,Amazon的此番抉择,在市场看来还是不会错的。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