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设计师的职业生涯“成人礼”?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19-05-05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轰轰烈烈五四运动。

100年后的今天我们站了起来,但却没有想象中的从容:即使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制造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有拿得出手的500强企业、在5G上独领风骚、一带一路享誉全球,但是我们却依旧有点“心虚”——问题在于中国制造已经逆袭,但是中国文化却始终在“邯郸学步”。

当然,我们不否认任正非、马云、马化腾和雷军的成功,是他们完成了中国互联网经济的逆袭;但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他们的成功很多都是体系、制度和时代的成功,几乎没有个体意义上的成就。

就好比在设计领域,日本有深泽直人、草间弥生、山本耀司;可是中国,却似乎只有一个韩美林。


眼界:知道什么是好的



不管你是阴差阳错进入设计这个行业、还是单纯把设计当做一份工作,又或者你打算在这个领域奋斗终生;最重要的不是天赋,而是眼界。

毕竟,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是草间弥生,她信仰自己的艺术并因此获得了成功;我们达不到她的高度,在坚信自己的作品就是好的之前就必须先搞清楚什么是好的、什么正在流行、这个世界又喜欢什么?

如何区分优秀的作品?

这自然就是眼界的问题,眼界越高,你所设计出来的东西就有了更多的可能;当然,技术决定了你是否能够实现。

在这里眼界就好比软件,技术好比硬件。

眼高手低,你也能用算盘引爆原子弹。

眼低手高,就算你万事俱备也只能拍出《逐梦演艺圈》。

那么如何增加眼界?

Behance、pinterest上各路大神的作品,他们几十年的成长经验,而你只需要把握其中的精髓,构建自己的私人的素材库;不断地学习、持续性的输入,才能对各种风格和趋势了然于心。


实践:不断提升基本功


眼高手低固然好,毕竟技术的提升在某种程度上比眼界的升级要简单;但是眼高于顶,你就只是一个批评家。

设计,虽然不需要一本属于自己的“错题集”,但是能够在某个地方记录自己的成长印记也是蛮好的。

尤其是在当下这个互联网无孔不入的社会:近一点,我们可以从领导、从同事、从项目、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学习;远一点,我们可以从B站、从YouTube,从八仙过海的各路大神身上取经。

当然,这里的学习就不只是简单的凑热闹,我们需要有眼界的筛选、有目的的练习,有原则性的输出。

把自己的输出po到网络平台上,接受赞赏、也接受谩骂,提升技能的同时也练就一身强心脏。


风格:养成核心竞争力



眼界,决定了你前进的方向。

实践,决定了你融会的过程。

我们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有意识的培养个人的“风格特色”。

因为现在的设计师太多了,有眼界、也一直在实践中的设计师也不少,少的是让人印象深刻、惊为天人的设计风格;也只有这样极具分辨力的设计才能够从浩瀚如烟的设计作品中杀出重围。

毕竟,现在的用户注意力有限,想要分食他们时间的东西太多。

但是所谓的个人特色,也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随心所欲的设计;你需要把握项目的节奏、需求和客户的主观意愿;然后在实践的过程中一点一滴试探、试验,然后提炼自己的特色。

你只有让自己熠熠生辉,才有可能被这个世界奉为圭臬。

当你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和不可小觑的竞争力,或许,那个时候的你才真正的成熟。




其实,早在4月15日推文《李乐山座客玩意东西工业设计交流会:脚踏实地、水到渠成》中,李乐山老师就已经反复强调过眼界和实践的重要性。

在这里,我们补充一点:眼界和实践的重要性是为了给我们养成个人风格之后的厚积薄发打下基础。

毕竟,工业设计终究是商业设计,所有的眼界和实践都是为了最后的交付设计服务,它们需要靠最后产生的回报来评判自己的价值;而这个过程中沉淀下来的“个人风格”就是设计师最大的收获。

这样说未免太过功利,但工作和项目的实质原本就是商业性活动,这只是设计的一面。

在工作之外,我们自然也可以把设计变成自己探索并改善这个世界的认知方式;在设计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去培育自己的理想主义,如果说现实主义是在刀尖上跳舞,那么理想主义就是在漫步云端。

PS:图片来自于Behance作者@JOY TIEN






— END —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