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企业家和设计师“权力的游戏”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19-05-23



最近这段时间:百度换帅、腾讯触冰、东航索赔、脸书转型、雷军救场、谷歌断供、权游完结……互联网江湖“血雨腥风”,尤其是特朗普挑起的这一波贸易升级战与任正非的“不动如山”,简直相形见绌。

华为“极限生存”的应对策略固然惊险,但多少让我们呼出了2018年4月16日中兴被美国封杀的那口“恶气”。

不管华为最后有没有可能力挽狂澜,至少在这一波提前开启的“5G国战”之中美国机关算尽、华为步步为营;再加上国内外互联网巨头或维稳、或转型的小动作,这一次5G大战还未开始就迅速硝烟弥漫。

当然,这群顶尖高手决战紫禁之巅,还轮不到我们这群小虾米指指点点。

毕竟,大多时候的我们只能随波逐流被动的参与这一出出活生生的“权游”。

指点江山的话就到此为止,作为一个工业设计师、一家工业设计公司我们也并非只能隔岸观火;我们也可以端正自己的立场,竭尽全力为用户、为企业、为市场打磨出更多、更好、更新的产品;一点一滴为中国制造“固本培元”。

像华为、脸书和谷歌的“权利的游戏”自然是上兵伐谋。

那么作为设计师、设计公司的我们又该如何玩转“固本培元”这场“权力的游戏”?

就像在玩一款新游之前应该做的是了解整个游戏的“设定和玩法”,在这里我们也有必要第一时间重新定义消费者、企业家和设计师。


消费者——需求(购买权)



对于一款产品来说,不管是包豪斯时期技术和艺术的平衡,还是现代主义时期功能和形式的讲究,又或者是后现代主义时期商业化和个性化的表达;它们都围绕着同一个核心——产品的出现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虽然设计的本质不全然是为了“解决问题”,创造问题、回避问题,掩饰问题也同样是一种设计;但不可否认的是:设计必然伴随着问题。

从设计师手中的解决方案到企业家口中的最终幻想,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消费者那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问题=需求。

出于消费者本身懒惰、暴食和傲慢等欲望、以及对于方便、时效、感知和体验的追求,消费者的需求大同小异,但由于人口基数众多,每一个小众、沉默和潜在的需求又有可能引爆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


企业家——诉求(所有权)



企业家当然不是做慈善的,支撑他们调研消费者需求,并把它们归纳整理形成一个模糊想法的源动力是消费者对于企业家手中产品的“购买权”。

消费者从企业家手中买到的可能是一个有形的产品、抑或是无形的服务,更有甚者是两者的共同体——产品和服务构建起来的内容生态。

企业家发现了这一点,又或者他们只有一个不太确定的想法;他们便把自己的诉求交给了设计师,希望设计师能给自己完美的解决方案。

消费者的需求可能很原始,他们要的是能睡、能吃、能代步的体验,但企业家却给他们提供了家居、饮食和交通工具这些可供选择的产品;超乎消费者需求预期固然充实,但这些额外的体验都需要消费者买单。


设计师——追求(创作权)


接力棒传到了设计师这一环,虽然产品从创意到草图、原型以及走下生产线都需要设计师“把梦想照进现实”;但由于设计师本身没有资源和渠道直接连接消费者,企业家又为设计师的“劳动”支付了一定的报酬,所以产品的“所有权”几乎都在企业家手中。

这就导致设计师对于产品只有“创作权”,只有那些知名的设计师、又或者是设计公司才掌握着部分“话语权”,拥有较高的议价能力和溢价空间。

设计师创作可以针对企业家诉求设计,也可以针对消费者需求设计;前者关注的是短期收益,只有后者才有可能追求持续发展。




在这条“食物链”上消费者看似高高在上,但其实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基本都是企业家,他们用设计师的解决方案换来了消费者生活需求高于产品本身的溢价空间。

企业家获利、消费者获益,设计师更多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资历的提升。

虽然中国制造的话语权目前还在企业家那儿,但随着设计的红利愈演愈烈,在这一场事关于产品权利的游戏中,旧王终究会被新王推翻;这不是幻听,这是市场规律。

PS:图片来自于Behance作者@李 豪






— END —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