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DMP行业的三大挑战

转载 1 收藏 评论
举报 2015-04-30



随着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或者传统DSP技术公司纷纷开始做移动DSP。但移动DSP为了做到到“精准”的用户群定位,有一个基础问题需要解决:DMP需要通过一个内部唯一ID将多种数据进行整合,然后才可以进行深度特征和标签加工。说到“唯一“那么问题来了。

在PC端有cookie这个久经考验的方法,在PC端DMP系统可通过在客户浏览器写入cookie的形式,为用户发放一个系统内的唯一ID,这个方法实用、可靠,为多数广告系统和DMP采用。然而换到移动场景,这个ID的依托开始变得多样、复杂和充满挑战。如果这个移动DMP内的唯一标识问题解决得不好,所有后面的故事就没有了,或者仅仅停留在“故事”。



1. 移动设备的多种识别标识,究竟选哪一个?

PC端有cookie,移动浏览器上也有,但移动浏览器使用频率远没有APP那么高,而cookie对于IN-APP的广告数据分析是无效的。除此之外,移动设备上可以依靠的用户识别标识还有MAC地址,IMEI移动设备识别码(限手机),Android ID(匿名广告用户标识),IDFA(IOS系统的匿名广告用户标识),但究竟使用哪个用户标识,不仅取决于用户使用的操作系统,还有APP能够获得的权限,甚至用户自己的隐私设置。因此这些问题更加考验DMP的数据结构设计了。

2. DMP系统在数据识别上的盲点

大多数SSP/AD exchange传递给DSP的用户标识都是加密和渠道隔离的,因此给许多DSP自建的DMP试图通过净价交易信息累积、获取用户信息变得非常挑战。同时也导致了原本一个用户经过了多个交易平台传输后,变成了多个用户,如果DSP没有独立发行SDK的能力,就很难去匹配来自不同交易市场的用户标识数据了。这样就会导致传播效果与频次控制受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DSP没有独立发行SDK广告网络能力,在广告投放时只能尽量避免接入太多的交易平台)

3. 用户隐私的保护限制

移动DMP在管理与处理广告主数据时过程更复杂,PC端可以依靠cookie,但在移动端广告主需要面临是否要把更隐私的用户数据(android ID,IMEI,IDFA等等)传送给DMP,因为当DMP一旦获取这些用户数据后,在隐私保护、保密条款、适用范围上将面临更严格的政策限制。


面临以上挑战,哪些公司做DMP更有优势?

1. 大型的终端厂家,小米、苹果等等,用户自己独立的ID体系,以及用户云数据库

2. 大型互联网巨头,BAT,或者大型巨头APP,本身拥有大量的用户数据累积

3. 运营商或者与运营商有数据战略合作的供应商(运营商的数据更加详细准确)

4. 拥有强大数据管理能力,SDK广告网络发布能力的移动DSP技术公司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