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悟空》,真的只值7分吗?
8分零6秒,华为和蔡成杰导演尝试改变观众看待电影的方式,是否也会在将来,改变我们看待广告的方式?
5月23日,华为发布了使用P30 Pro裸机拍摄的首部竖屏电影《悟空》,一跃成为网站的热门项目,但却仅收获7分的评价:
现已更新至7.3分
当我们原本都以为,这只是一部跟其他品牌别无二致的“微电影广告”时,影片中有些问题却让我们产生困惑。或许,看完这篇文章,你会想再重新看一遍《悟空》。
一、小孩是谁?
影片中,主角是一位没有姓名的“小男孩”。为了追逐自己的“悟空梦”,他几乎赤手空拳地闯向山外的世界。
一部分观众猜测,在山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小孩,也似乎是在隐喻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华为。
没有钱、没有权,在万事开头难的时候,他们不得不选择最难走的路。
截图来自华为终端官方微博评论区
而为什么选择小孩当主角?我们猜想:
一来,华为官方希望获得消费者的共情,华为发微博称“每个孩子都希望拿上金箍棒,成为像悟空那样的英雄”,这是营销层面的缘由之一;
二来,影片开头叙事定位在上世纪90年代,那时,前有动画版《大闹天宫》、后有六小龄童版《西游记》,像疯了一般为这个神话着迷的年龄段,正是不谙世事的孩子们;
最后,1987年创立的华为,那时正如孩童般萌芽成长。而小孩不顾一切勇敢走出大山,也是华为从农村到城市、再大胆开拓国外市场的真实写照。
二、为什么情节有很多“bug”?
头一次看这条片子时,相信大家有同样的感觉:为什么看似紧凑的情节里,好像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
本文选出几个最受关注的细节进行分析,看看走到影片之外,我们会得到哪些不同视角的解释:
1、1990——2019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影片开头清楚地将故事定位在1990年,结尾却一晃到了2019年。
如果不是挂历上和电影票上的日期,没有检票员将小孩拒之门外的情节,我们或许真的以为,孩子历经磨难终于看上了梦寐以求的《大闹天宫》。但是,结尾的反转甚至让时空的概念呈现出断崖式的跳跃:纵向的时间从1990跃至2019,横向的空间从落后山村转到现代化都市。这也是本片最匪夷所思、也是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达到最顶峰的地方。
创作者用意识流手法将时空倒错,让我们窥见时间和空间在极夸张地流逝和更迭。这种主角仿佛长生不老般的情节,在西方许多影视、文学作品中都出现过,比如电影《幸福的拉扎罗》;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奥兰多》、布拉姆•斯托克的小说《惊情四百年》等等。
电影《幸福的拉扎罗》
但是,最贴近我们、最符合《悟空》此片的解释,是《西游记》原著中“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说法。
在小说第四回,孙悟空被太白金星招安,在天庭做了半个多月的弼马温,返回花果山时,群猴就说:“大王,你在天上不觉时辰。天上一日,就是下界一年哩。”
而在《西游记》86版电视剧中,也保留了关于“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经典片段:
当时,唐僧被白毛老鼠精抓进了无底洞,悟空为救师父,跟太白金星一起去找李天王对峙,却被李天王绑了,而后李天王想要给孙悟空解绑,悟空却不干,非要找如来讲理。太白金星就是这么劝他的:“你可知天上一天地上一年,你要在这里再赖一会,别说成亲,小和尚都生出来了!”
华为《悟空》的这一“时空错乱”的桥段,既致敬了经典,又为影片添了一笔耐人寻味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增强影片的话题讨论度。
2、“人性”、“神性”、“兽性”
作为电影来说,《悟空》虽短,但其中包含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三种角色:父母、小孩和山中野兽。
“父母”二人出现在开头和结尾,演员将角色塑造得十分真实、接地气。无论是对儿子的打骂、劝导,还是最终在街头精疲力竭地寻找孩子,“父母”对孩子爱的多面性,也展现出饱满的“人性”。
我们的主角——一个其貌不扬的小男孩——为了心中那个遥远的梦,做出了十分极端、又充满着理想主义色彩的事情。
怀揣着一个弹弓、一个手电筒、一个小刀,和难以计量的勇气与梦想,小孩开始了他未知的冒险。
这种野狼一般的冲劲,同时又如此单一、纯净,没有其他欲望掺杂其中,仿佛让观众在这孩子身上看到了一丝罕见的“神性”。
而当我们看向华为,它也同样迎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在87年如斗士一般起家。
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剑锋亲述的文章《特稿:任正非,“血洗”华为》中,我们了解到:
在第一次创业时期,华为面临着很多过不去的坎:没有自主创新产品、面临资金流和人才的双重短缺。
没市场怎么办?华为与地方邮政系统结盟,每个地市的邮电局,都与华为成了利益共同体,所以可以把产品卖出去;没钱怎么办?只有两条:其一,靠给员工分股权,其二,靠的就是追求、理想和信念。1996年之后的八年,华为进入了创业的第二个阶段,也是面临困难最多、差点死掉的时期,尤其在02、03年,公司业绩下滑,任正非又得了抑郁症——但也正是在这一阶段,华为通过管理变革,开始逐步走向海外市场。
如今,回顾曾经仅凭2万元便敢纵身一跃的华为,它的心中定有着如铁一般、无可撼动的信念。
最后,《悟空》将大篇幅的叙事放在深山中,放大了深山猛兽、蛇虫鼠蚁的“兽性”,最大化地聚焦小孩和的斗争,同时暗喻华为发展历程中所面临的种种险况。
虽然不可能一一对应,但在华为创始之初,的确遭遇了不少棘手之事,譬如:
2000年左右是华为的寒潮期,在国内市场失利的华为,转向西方世界又遭竞品的价格打压,当时一个广东移动的GSM扩容,订单就高达上百亿,华为一毛钱都抢不到;而在此期间,创始人任正非又遭遇了家庭的变故、手足的离散,甚至自己也动了两次癌症手术。种种艰险暂不多表。
所以,影片放大这些“兽性”,一方面是凸显小孩为达目标所遇到的困难坎坷;更重要的是,这段剧情正适合全方位地展现手机的高性能。导演对P30几乎使了三十六计:火烤、泡水、滚筒……挺过来的P30最终为所有人呈现了意料之外的拍摄效果。
3、背贴“妖精”之人
翻山越岭之后,小孩终于摸到了公路。
在停着的货车旁边,司机背对观众,衣服上戏剧性地写着“妖精”二字。而小孩则搭乘“妖精”的车,一路通向了更发达的世界。
这里的情节,让人联想到这是华为出海的写照。
饭统戴老板在《一曲无声的赞歌》中写道:“1998年~2003年的华为,是极为开放的华为,对顾问IBM彻底敞开了大门”。并且,随着中国2001年加入WTO之际,华为派遣大量工程师和销售代表奔赴全球各地,艰难开拓业务,出海寻找机会。
而进入了更广阔的世界,华为也面临着更多挑战。
就像影片中所呈现的,到电影院后,城里人对小孩纷纷侧目,而检票员也公事公办,不带人情味地将小孩拒之门外。当然,这是因为孩子拿着无效的票,可导演偏不走温情路线、偏要用残酷的现实粉碎这天真的“悟空梦”。
4、倒流的时钟
开头,一个老式的闹表混杂在诸些物件中,不惹人关注。但在小孩深山冒险时,闹钟不慎摔进水里,在影片结尾,这闹钟再次出现,而指针却是倒着走的。或许时空的重叠已无法给予全面解释。
我们看到了蔡导的微博写着:“回到最初,寻找未来”。是否意味着要让时光倒流回原点,拾起最初的理想,才能创造某种全新的、属于未来的影像?
三、小孩会去哪?
整体来看,华为的《悟空》是一则反乌托邦式的寓言。
反乌托邦反在何处?
其一,在影片开头,小孩本可以安逸过活,跟普通小朋友一样玩泥巴、过家家、打沙包;或者干脆服从爸爸,再也不碰“孙悟空”。但影片把孩子的个性和反叛情绪进行夸张,让他抛弃一切去追求自己的爱好,真实得甚至有些鲁莽。
其二,在结尾,小孩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城里,却只因为拿着几十年前的电影票,而无法进场。当他走出影院,看到满头白发的父母,正寻找“走失”的自己……
置之死地而后生。接下来,小孩会怎么做?会回家还是扎根大城市?
就像走出国门的华为,面对当今的局势、面对未知的挑战和祖国的怀抱,它会何去何从?
导演为我们留下了悬念,但华为已然表态。
2019年5月2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网站显示,华为已申请“华为鸿蒙”商标。
据百度百科资料显示,鸿蒙是华为从2012年便启动研究开发的自有操作系统,将打通手机、电脑、平板、电视、汽车、智能穿戴,(将这些设备)统一成一个操作系统。且能兼容全部安卓应用的所有Web应用。简而言之,鸿蒙将拔地而起,成为安卓和IOS两大系统的新对手。虽然,要做到这一点会很难很难。
而“鸿蒙”的名字,也起源于《西游记》的一句诗:“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冥须悟空”。意思是,天地开辟之初并无规则,要打破顽冥就必须要达到悟空。不要囿于既定的规则和形式,而是必须从最初还没有这种形式之时重新思考,方能悟得真理。寥寥几句,便道出了华为精神的最独特的地方。
总结
每一次突破都值得被鼓励。
对于《悟空》,蔡成杰坦言道,把这次的拍摄当作一次实验,想讨论和验证的是关于“电影感”的概念:什么是电影感?画面越像“大机器拍出来的”,就越有电影感吗?观众对电影感的审美是不可撼动的吗?电影只能在大荧幕放映吗?手机竖屏拍的就一定不是电影吗?或许,未来的电影不该受媒介的限制,而华为和蔡的《悟空》,让这种设想变为可能。
那么,即便《悟空》是一部好电影,它是一部好广告吗?
坦白来说,我们无法从一个角度判定它成功与否。确实,作为商业广告,《悟空》太长、太隐晦、太套路;没有什么酷炫的画面;没有让人5秒就记住的Slogan;甚至连西游记的IP和手机拍摄都是泛滥的招数。
但《悟空》是失败的吗?我们不妨把时间追溯到今年3月。
3月底,华为推出P30手机,主打“手机摄影超越人眼所见”的未来影像概念。在此之下,华为先后推出了“系列特技影视大片”(《古墓丽影》、《死亡游戏》与《卧虎藏龙》)、《大象》、《未来之眼》等颇具“电影范儿”的广告片,甚至被调侃为“华为影院”。这些影片是前卫的、新锐的、先锋的,它们也在慢慢探索着未来影像的表现形式。
而不同于前几支“未来影像”视频广告,《悟空》在呈现出设备的强大之外,更是承载着品牌宏大的内涵,并在人民日报公布申请“华为鸿蒙”商标前日公之于众,让世界看到华为的态度。
“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冥须悟空”。或许,《悟空》早已超越了一部电影、或是一条广告所代表的意义……
8分零6秒,华为和蔡成杰导演尝试改变观众看待电影的方式,是否也会在将来,改变我们看待广告的方式?
*本文为个人向影片分析文,三两点拙见,不必当真。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一曲无声的赞歌》
《蔡成杰实验短片《悟空》花絮曝光:伟大的革新会改变艺术的全部技巧》
《改变观察世界的方式 蔡成杰用华为P30 Pro体会未来影像》
华为注册“鸿蒙”商标
《幸福的拉扎罗 Lazzaro felice》
华为网站:关于华为-发展历程
《【解读】任总:华为历史上的三次大发展都是怎么来的?》
《华为的“鸿蒙”,华为的“悟空”》
《华为:「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冥须「悟空」》
《刚刚,华为拍了部电影《悟空》,寓意深远…》
《揭秘华为过去发展的四个阶段》
《特稿:任正非,“血洗”华为(万字长文)》
数英原创内容,转载请遵守规范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3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