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是一锅石头汤
童话总是世界各国隽永智慧的集中体现,比如那篇经典的《石头汤》。
在绝大多数人听过的版本中,故事的主角是一个略带狡狯的流浪汉,只拿两块鹅卵石把一村人耍了个溜够,最后一分钱不花喝上了香喷喷的肉汤。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随便相信那些不合常理的事情。”(小二班语文老师腔)
然而今晚在熊孩子的绘本里,却发现了这故事另一个美丽的版本:三个云游四方的青年来到一个村子里,肚子饿了,想找村民请求一些食物。由于这个村子刚刚经历过战乱,村民们相互之间都冷漠提防,更别说给外人食物了。他们吃饱了闭门羹,坐下来思索:为什么村子里的人都不快乐呢?为什么他们都对外界充满敌意呢?我们能做点什么改变这个局面呢?
故事接下来的发展跟我们熟悉的版本一样,他们也拿了两块鹅卵石,煮出了一锅美味的浓汤。
不管是哪种版本,对于石头汤的最终产生,我总觉得跟创意出炉的过程很像。big idea到来之前,大家谁也不知道它长什么样,作为项目leader的人,心里只有一个沉甸甸的目标:一定要想出一个bling bling的大创意,创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团队的脸面和生存。
肿么办,头脑风暴呗(这也是个值得吐槽的词汇,在甲方们越来越爱“风暴”的今天,乙方也相应地对“风暴“产生了类似发条橙般的反应,听到”风暴“就几乎要孕吐)。那些你在各种传记里看来的故事通常都会说,主人公洗个澡就蹦出个流传千古的金点子。其实我们知道那都是因为主角光环,对于需要密集出点子的广告狗来说,没有哪次好创意不是群策群力的结果。
因为角色的相似性,这里组织会议的leader我们用“青年”来指代,参加会议的小伙伴们我们用“村民”来指代。
聪明的青年,先跟大伙讲目标,我们现在虽然只有两块石头(极其有限的一些客户资料),但凭借众人的力量,一定能用这石头煮出一锅好汤,讨论出一个相对拿得出手的、可执行的方案。这样吧,我们一个个来,说说围绕这个,你想到了什么?不要怕幼稚,想到什么说什么。于是有个勇敢的村民第一个说出了他的想法。”靠,果然naive。“青年心想。不过他还是说:”特别好,现在我们还差一些其他的想法,马上就好。“村民越来越踊跃,纷纷贡献自己的东西,青年不动声色地扔掉烂材料,把好材料扔进锅里,差不多火候到了,汤成了。
相对傻的青年,也是先跟大伙讲目标,拿着两块鹅卵石(同样极其有限的一些客户资料),说:”今天我们必须要用这个煮一锅汤,必须,谁来试试?你,先来。“被点到名的村民极不情愿地贡献出他有限的材料,青年一看大怒:”这是什么鬼?不好,再来。我告诉你,汤不是这么煮的,是要balabala“两个小时过去了,青年暴躁而死,村民沉默而归,锅都烧破了。
这两种”风暴“我都参与过,有时候我是青年,更多的时候我是村民。最后产生了好结果的,皆大欢喜,士气昂扬。产生不了好结果的,就容易怀疑工作,怀疑行业,怀疑人生。怀疑的多了那就只有撂挑子,一拍两散。
村民不是一开始就是冷漠的村民,他们也是经历过一些被伤害和被掠夺,当自己的努力长期被无视,被否定,再风暴的时候,他们都习惯了在底下抠着指甲,心里呵呵冷笑”然并卵“,反正说话是错不如不说话。
还有一种傻到深处的青年,他一看村子里的人不给他食物,站到高处,大声发表了一番对这个村子的看法,如何人心不古,如何自私自利。村民听了开门放狗:快滚,滚去嚼你的鹅卵石去。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