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支短片,再也不吐槽上海的垃圾分类了……
7月1日,号称史上最严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在上海市得以实行。
一时间,“垃圾分类”空降热搜,上海市民见面打招呼的第一句话从“吃了没”变成了“你是什么垃圾”,甚至有网友将其列入“灵魂八问”当中。
阿拉上海宁,最近不谈股票,不谈房价,甚至连朋友也不谈……一门心思统统扑在垃圾上。
“侬是啥垃圾?”
“阿拉不是垃圾!”
这两天流传很广的一个段子是,上海人每天早上都要接受居委会大妈的灵魂拷问:你是什么垃圾?
被垃圾分类搞疯的上海人,不由地发出感叹:没想到有一天我要逃离北上广,竟然是因为不会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
竟然把上海人逼成了段子手
自从上海开始垃圾分类以后,机智的上海网友纷纷大开脑洞,变身段子手,为大家带了了一波又一波的笑点。
迷你垃圾分类箱,背上它你就是整个上海最潮的崽。
逃离北上广的理由又名正言顺的多了一个。
垃圾分类这门必修课,整个银河系都是重点。
亲爱的妈妈,今天我系哪个垃圾?
是什么让你们一家团结友爱,一致对外?是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家庭和谐必备良药,你值得拥有。
不仅上海人有苦难言,这年头你以为做个垃圾容易吗?当垃圾难,当一个成熟的会自己分类的垃圾更难。
目测上海明年会成为全国饮食最健康的城市!
既然垃圾分类那么难,丢了么app,滴滴代丢了解下,代收垃圾,月入过万。
不仅如此,就连到上海游玩的游客,都必须遵守垃圾分类制度,否则违者重罚。不知道这样的规定会不会影响今年上海高校的招生,进而影响上海人的多边友谊关系。
类似的分类法还推己及人,延续到了成人身上。
比如,和渣男渣女分手,就多了这么一句怼人的话:“你俩看起来可真般配,没想到月老做的垃圾分类还真到位。”
不过,上海实行“垃圾分类”,这则条例标志着我国在推行了20多年的“垃圾分类”后,终于真正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
舌尖上的塑料
无论是对于改善生活和环境来说,垃圾分类有益无害。甚至对于海洋生物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值得庆祝的事情,因为海洋里的垃圾其实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可怕。
绿色和平组织近期发布两人一条创意宣传片《舌尖上的塑料》。文艺的旁白以及充满人文气息的画面让我们想到了《舌尖上的中国》,不同的是,它为我们展示的是2050年的中国美食。
短片以一个略带悬疑的问题开场:究竟2050年的中国青岛可以制作出怎样的美食?
小伙子阿贵驾驶着一艘渔船出海打鱼。
广阔的海洋,清澈的海水下海底生物畅游,近看才发现,畅游着的并不是鱼群,而是塑料垃圾。
阿贵要打的这条鱼不简单,它叫作“珠翠之珍”,是很难得的一条鱼,短片的前半部分,花了大笔墨对这条鱼进行渲染。
阿贵千辛万苦打到这条鱼以后,凯旋而归。然而却发现,鱼肚子里全是微塑料。
晚上回去后,母亲询问“凯旋而归”的儿子今晚吃什么,小伙子却说“今晚吃塑料。”
“大餐少不了主角,微塑料。”
从这句旁白开始,短片向我们讲述了这些微塑料是如何出现的。
这些微塑料是人类生活中经常使用和丢弃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所分解出来的,微塑料被小鱼吃,小鱼被大鱼吃,大鱼被我们吃……
结果不仅危害了自然环境,海洋生物,微塑料终会回到人类的肠道,伤害人类健康。
正如短片所说,船是有灵性的,大海也是。这支短片用荒诞反讽的方式,来警醒人们:如果还是毫无克制地使用一次性塑料,在未来那些被你扔掉的垃圾,将以“美食”的身份回到你的餐桌,进入你的口中。
目前塑料污染问题逐渐严重,如果人类为了便利还是一如既往的大肆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并将其随意抛弃给大自然,未来必然会自食其果。
上海垃圾分类只是一个开端,未来对于生物环境、海洋环境的保护,依然需要我们做出努力。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