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8到2019,中国制造的大屏之战
“缺芯少屏”,缺乏芯片和屏幕高端制造的核心技术,曾是时刻悬在中国制造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前些日子,这柄剑落下了。
站在风口浪尖的华为亮出底牌,雪藏多年的海思芯片一时亮剑。人们惊讶感慨之余,不可否认我们与超一流技术的国家还有差距。
然而,中国企业的底气,就在于虽然后发,但埋头苦干。中国企业的希望,就在于直面差距,咬牙突围。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一芯一屏,曾是中国高端制造的命门,无数工作与科研人员默默无言的付出,孜孜以求的心血,才有了今天阶段性的突破。而下个十年,中国在核心技术和自主科技上,还继续着敢拼、敢赌、敢闯之路,甚至要有敢为天下先的魄力。
从国产芯片到手机大战,我们已经看到连篇累牍文章的曝光。今天我们要聚焦的,是人们往往忽略的大屏——每个家庭必备的电视。已然俯拾皆是的彩电,早在60年前,电视大屏与芯片之战,就已经暗流汹涌,硝烟弥漫。
而彼时的中国,百废待兴,才刚刚踏上征途……
我们的征途,从来是星辰大海。谨以此篇,致敬所有怀揣梦想,风雨兼程,行在路上的人们。
铁王座上的日韩之争
1951年,日本刚刚从二战走出来。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开启了长达三个月的美国之行和欧洲访问,并拿下飞利浦的技术指导与合作。时隔两年,松下就在纽约成立了“美国松下电器销售公司” ,大踏步迈向海外市场。
50年代中期,全球已有超过500个电视台、4000万台电视机,而中国的电视市场,尚是一片空白。
直到1958年,天津无线电子厂成立专门研究小组,将几台从苏联带回国的电视,先拆再造,边学边干,制造出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取名“北京”。自诞生、量产到逐步被淘汰,中国的黑白电视机之路,竟足足走了三十余年。
1964年,松下为首的日本六大电器巨头在东京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密会达成共识:
“向国际低价抛售,要比美国本土电视机便宜40%-60%”。日企强强联手,一举瓜分了海外市场。
“日本制造”的精益求精加上低价路线,让8大美国电视机厂商退出历史舞台。最早掌握了电视专利与技术的美国,摩托罗拉、通用电器、杰尼斯等等公司,不是被日企收购销售权,就是将技术或专利卖给日本人。
松下主导的日企“全球电视机争霸战”,一直持续了三十余年。直到平板技术液晶屏和等离子屏的出现。依靠日本技术起步韩国三星和LG,第一时间觉察到液晶技术的巨大潜力,依托韩国政府的大力扶持,在科研上投巨资突破技术。
而日企除了夏普,其他巨头都对液晶技术不屑一顾。因为初代液晶屏幕的清晰度不及日本的显像管屏幕,但价格更低。
于是,韩国凭借液晶屏一战,弯道超车,完胜日本。2006年第三季度,三星电子登上了世界电视机市场份额第一的“铁王座”。
但正如史诗一般的《权力的游戏》,只要故事还在继续,你就永远猜不到下一个登上“铁王座”的是谁。
“缺芯少屏”的时代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570万人参加只录取了不到30万,黄宏生是其中一员。考取华南理工无线电工程专业后,他做的毕业论文还是关于“黑白电视的设计”。
彼时,大部分中国电视都是黑白的,人们甚至在屏幕前贴彩色薄膜,让自家电视有颜色。
从无线电毕业时,黄宏生被分配到国家电子部的下属公司。但他对老师说,他的最大梦想,就是有天能创造出像松下、索尼这样的公司。也正是这个梦想,让他放弃了无数人艳羡的副厅级总经理职位,在1988年毅然决然来到香港,建立“创维”。
创业维艰,黄宏生代理电子产品却大量积压,杀回电视领域却屡次失利。但他却越挫越勇,终于在德国的电视展上,拿下一笔2万台的订单。那一年,创维产量40万台,销售额超过五亿。
日韩系电视凶猛来袭,中资企业面临着芯片、屏显、电子、通讯、音响全方位软硬件技术以及价格的恶战。90年代中,各大电视不约而同打响“价格战”,中国广袤市场的需求被点燃,电视机飞入平常百姓家,行业也迅速洗牌。
一批耳熟能详的国牌,如生产中国第一台彩电的“牡丹牌”,曾让中国人很有面子的“北京牌”,以及熊猫、昆仑牌等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从快速增长到惨淡停产,几十家中资的彩电生产厂商,陆续退出历史舞台。
“市场换技术”的突围之路
大浪淘沙,创维在严峻的竞争中杀出自己的路子:市场销售与核心科技两端,没有畸轻畸重。以“市场换技术”,良性现金流不断反哺核心技术,整合上下游占领技术高地。
2014年,创维就已经与如今炽手可热的海思合作,推出首款拥有真正意义上“中国芯”的电视,搭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智能电视芯片,打破了大陆电视机芯片被国外厂商垄断的局面。
纵观创维为代表的中资电视厂商发展路径,“缺芯少屏”时代终于缓缓落幕,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市场换时间”,获得稳定的现金流与市场号召力;
第二阶段:资本反哺技术,自主研发攻破核心技术;
第三阶段:迎接5G和物联网,进行 OLED屏、软硬件AIoT的技术攻关和前瞻布局。
此之谓中国电视的“突围之路”。亦是华为、格力、创维等等中国高端制造企业,不断以市场换技术,在新技术上弯道超车的路径。
创新者的“弯道超车”
日企为什么会被韩系电视拉下神坛?因为曾经成就你的,可能终将限制你。
《创新者的窘境》一书首次揭示主流巨头被颠覆的窘境和原因:从IBM的大型计算机到苹果的个人电脑PC,从诺基亚到智能手机的异军突起,忽视新技术,传统玩家被创新者颠覆的例子比比皆是。
纵观大屏的升级,同样创造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在液晶屏幕上抢占技术风口,韩国反超日本登上巅峰;从传统液晶屏到OLED自发光面板,创维厚积薄发,已然跻身OLED领域的世界前三。
技术的铁王座之争,敢赌、敢干,甚至敢于长时间地坐“冷板凳”,才能在核心技术的迭代中,在周期漫长的研发投产中,占领战略高地。
海思如此,创维亦然。
OLED屏,早已悄悄成为大屏之争的技术高地和产业趋势。2017年中,韩国产业部突然叫停LG在广州设厂生产OLED屏的项目,公开原因是担心“技术泄露”。今年年初韩媒又报道,韩国政府将限制OLED生产设备的出口,计划将其指定为“国家核心技术”。
可见,虽然韩系厂商在OLED屏上占据先发优势,已经在严加防备来势汹汹的中资企业。
OLED屏为何炽手可热?简单来说,OLED屏显原理不同,不需要背光源,轻、薄、可弯曲、更健康,色域和饱和度碾压传统液晶屏,是其抓住全球中产消费升级的红利,成为风潮的原因。
韩国在防,创维在稳扎稳打。2013年就已看准这块市场的创维,成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all in OLED屏的公司。从13年底,创维首推OLED大屏电视。2015 年成功量产 4K OLED 电视,次年,携手京东方推出首台中国自主研发的OLED 电视。
曾经不被看好,得不到行业的理解。但正是技术商业化的必然路径和前瞻布局。如今,创维在国内OLED电视市场占有率持续第一。而放眼全球市场,创维已经成为全球三大OLED电视出货厂商之一。
作为行业技术的先锋,创维从CRT传统显现管屏到选择LCD液晶,曾引领行业洗牌;在电视行业面临增长不足的颓势,选择切入中产消费升级的OLED屏,要引领行业走出寒冬。2019 年第一季度创维逆势增长,拿下国内全渠道销售量及销售额双第一。
国内最早发力OLED的创维,也成为OLED联盟的董事长单位,在技术和市场上步步为营,引领行业。
创维撬动的市场需求,正在为京东方为代表的高端屏幕供应商,提供强有力的良性资本。市场与技术两端的打通,才能让中国潜力巨大的内需,为突破核心技术、实现技术商业化提供闭环。创维如是,华为亦如是。
战未来:谁能撬动AIoT?
家电,以其高频次的应用、交互场景,成为5G物联网智能时代的兵家必争之地。
而当在AI (人工智能)和IOT (物联网),纷纷成为资本宠儿时,泡沫同时涌现。
曾几何时,互联网公司入局电视,资本掀起风口。智能物联网的长产业链、长反馈周期和软硬件互联,必须形成自造血,进行长线战略布局。创维在互联网风口时安之若素,深耕产业,合纵连横,用“硬件+系统+内容+AI”成为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真正的提供商。“泡沫”消散后,依旧强劲增长。
保持优势同时,更要敢于跳出以往的成功经验,甚至否定自我,找到下一个增长曲线。否则,昔日辉煌的日本电视巨头,就是前车之鉴。
去年,创维在行业中扔下一颗炸弹,引发热议:投资70 亿与广州建设智能产业创新基地,基于自研 AI 芯片的技术积淀,将旗下电视、冰洗、空调、安放、教育、会议、照明等诸多品类连接打通,构建智能化产品矩阵。在整个家居场景中融为一体,才能实现科幻电影所描绘的,语音交互、家电间无缝衔接的流畅体验。
如何做到?语义识别和通信速度是关键。很多电视厂商都租用第三方语音平台,将这个技术核心外包。而创维重金投入自研“两朵云”(AIoT语义云和AIoT设备云),一手抓家庭场景的定向语料库,一手抓硬件设备的通信架构,掌握核心代码与数据的控制。
能实现什么?当你在客厅说,打开卧室空调,是否打开成功,以往是不知道的。
而创维实现了电视端和AIoT设备的直连,打通与电视的信息反馈,通过气泡形式悬浮呈现,又不影响观影体验。硬件要硬,软件要软。这是创维自研标准化通信协议模组, 掌控从硬件到软件最核心技术的原因。
以65S9A为例,OLED屏的自发光、色彩光感和AI变色龙优化画面(如下图),再加上360度沉浸式的立体音效,都使得观看4k大片时,影音体验达到极致。而创维研发的酷开AI系统,实现语音识别和交互。
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当体验过了极致的产品,消费者就不会满足于平庸、有bug的流程。故而,当制造业迈入工业4.0的智能时代,软硬兼备,技术自立,在每个环节上做到极致,才能赢得这场没有硝烟战争。
屏幕之见证
60余年的中国电视史,见证了国人奋斗不息、创造不止的历程。
80年代初,《霍元甲》等第一批国产电视剧首播时,掀起追剧狂潮,一句“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唱得多少人心潮澎湃;
当四大名著被搬上荧幕,一代代中国人有了百看不厌的经典和国民共同回忆;
90年代,人们围着彩电看四大天王和小虎队,兴奋不已,激起追星热潮;而春晚第一次听那首普通话不标准的《我的中国心》时,感动落泪;
进入21世纪,从05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到08年奥运直播,举国上下在电视机前的激情澎湃;从非典时期的隔离,到汶川大地震,每一次的时事报道,都牵动国人的心……
每一个历历在目的时刻,都让每一个独立的个体融入宏大的历史洪流。
宏大,是休戚与共的命运,携手并进的使命。细微,是每天回家窝在沙发、床上看电视的小幸福;或是每年跨越山河,奔向终点那头的至亲至爱,守在电视前看春晚的小小仪式。
屏幕在变,共同分享的时刻却不变;
体验在变,瞬间翻涌的激情却不变。
时代变化越快,生活节奏越快,我们归家的心情就越急迫,越珍惜家中的幸福感。在这个充满安全感的空间中,无论是看电视、打游戏、看电影、嗨歌、购物,无论是春晚或联赛,都是与所爱相伴的独家回忆,是不可取代的日常或仪式,需要更极致的体验。
愈日常,愈珍贵。
离开与归来
人生应当追求事业、家庭、小确幸或更大的使命?或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或许每个人都在两者间追求平衡。
上个月我总共飞了19次,从疲惫到麻木。前两天半夜回家,我妈开门时一惊:“你怎么回来了。”我哭笑不得,突然在想,无数的人奔波在这漫漫夜色中,或许每次风尘仆仆地离开,都是为了更好地归来。
无数奋斗在岗位上、一直在路上的人,科技人员、企业家们辛勤付出,守护和成全的,正是背后千千万万家庭的点滴日常,是小小个体的喜怒哀乐。
进,则胸怀天下,风雨兼程;退,则守住岁月,暮暮朝朝。
不忘初心,不负时光,亦不负人心。
编辑:严煦
总编:沈帅波
<end>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