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新型优秀90后创意团队四维密码
作者:琐琐/东东/桃子
在社交(Social), 移动(Mobile)营销这个瞬息万变,时时更新的行业里,有一群创造力与执行力同在的年轻公司人们正在为了创造多媒体时代的“奇迹”而努力着。
他们大部分是85后和90后,他们喜欢用万花筒看世界,角度多变,景象迷人;他们有自己的使命感,破除教条,挖掘生动;他们不是救世主,却都有一颗拯救众生于无聊的英雄心。
时任时趣Social Touch客户群总监的张吉思Judy就带领着这样一个看似奇葩横行,实则靠谱破表的年轻团队。
Judy半开玩笑地说,她的团队就像是一幅Social, Mobile营销行业的浮世绘:
他们拥有更国际化的视野
【耿怡静】87年,山东人,SAE埃塞克商学院·国际商业管理与策略(硕士),巴黎第十大学·社会和经济管理(本科),曾任职于法国丝芙兰总部,回国后进入时趣。
【李若萌Bell】87年,北京人,Planner英国考文垂大学·时尚市场营销(硕士),香港城市大学·新媒体制作(本科,曾服务于4A广告公司,后进入时趣工作。
我有勇气面对自己的迷茫,并且相信自己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耿怡静
耿怡静拥有典型的北方人性格,生活中大大咧咧,工作中果敢积极。就算在巴黎那个全世界公认的浪漫之都学习生活了5年,却还是那个笑声爽朗的姑娘。
在巴黎得到了硕士学位后,怡静在男友的提议下回了国,俩人现在在北京租住了一个小房子,还养了两条狗。怡静经常开玩笑说自己要好好工作,因为家有三老,老公和两条老狗。
怡静说她自己也是social营销界的新人,虽然在行业里工作了近一年。但她觉得自己也是刚刚碰到了这个行业的边而已。“Social营销行业远比看上去要深的多,如果你只把它理解成在社交平台发小广告,那真是抹杀了一众social营销人为这个行业所付出的努力啊”怡静感叹道。
怡静觉得时趣是一个拥有严肃和逗B双重工作环境的公司。对待工作、对待客户,时趣人是严肃的、专业的、认真的,而同事之间交流的时候是逗B的、BS的时候是疯狂的、加班的时候是痛并快乐的。
对于自己想在这个行业取得怎样的成就,怡静说并没有太过明确的目标。她说之所以选择这个工作的原因是因为自己能明显感觉到成长。在这种成长中,自己收获的是一些可以量化的工作技能和那些不可量化的工作方式及态度。
在被问到如何能在繁琐的工作中应对自如时,怡静说“还是要感谢自己留学的那段时间,那份经历使我能独立坚强的面对生活中的各个部分,也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迷茫,最终相信自己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只要有了这份笃定,很多困难是会迎刃而解的”。
怡静最后说她相信在时趣的日子会让自己慢慢强大,会让她现在还未知的目标越来越清晰。
我愿用生命捍卫个性。
——李若萌Bell
若萌更喜欢别人叫她的英文名字Bell,可能从小到大自己“游牧民族”的属性让她更注重自由和个性。
Bell出生在哈尔滨,10岁举家搬迁至北京,在德国读完高中之后考入香港中文大学。本科毕业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又拿到了英国考文垂大学的offer,在英国读完硕士后回到了北京,这就是Bell的游牧故事。
这种经历造就了Bell现在坚韧的个性和良好的心态。按照她的话说就是“你在经历过很孤独无助的那种境遇之后,你就更能明白坚持和放弃的意义了”。
在被问到为何要从事广告行业时,Bell说她觉得广告是一个你可以在短时间内积累到很多东西的行业,而这种积累包括眼界、心态、工作习惯和工作方式等等很多不同维度的东西,这一点是其他行业不能与之相比的。
Bell说她现在的目标用个中性词就是顺其自然,用个褒义词就是活在当下。正因为自己的生活经历比较丰富,所以她明白任何经历和体验的背后都是有好有坏的。越被人推崇的光鲜背后可能越是常人无法承受的情感或事物。
Bell的人生信条是“愿用生命去捍卫个性”,她现在的目标是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有自己的个性。基本上所有国际化的大公司都非常尊重员工们的个性,Bell觉得时趣在这一点上也做得非常好。
他们拥有更专业的技能
【李昂】84年,沈阳人,Designer悉尼科技大学·设计专业(硕士)从业5年,曾从事于纸媒、传统广告,时趣是他从事social的第一家公司。
【崔晓薇】92年,北京人,Designer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本科),从业1年,曾在凤凰网实习,毕业后直接进入时趣工作。
Social是一个限制更少,更能做出花儿的行业。
——李昂
李昂8岁起开始学习美术,大学毕业后就有了出国深造的想法。苦学了一年的英语后成功拿到了悉尼科技大学设计专业的offer。
硕士毕业后,李昂回国在北京的一家平面媒体工作。一年之后进入了一家传统广告公司,一干就是三年多。李昂说传统广告是对一个东西进行多个角度的分析和创造,这样一来就养成了传统广告从业者系统性强的创作习惯,他也如此。
对于传统和Social营销,李昂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觉得Social是这个行业链的末端,针对的品牌类型多,而且比起传统来说限制要少很多。这样一来做出“花儿”的可能性就大,所以近几年来,行业里出现了越来越多Social传播上的经典案例。而这也是他选择这个行业的原因。
在大学的时候李昂主修的专业是平面设计,但到了硕士的时候他就有意识的将自己的研修方向调整为了广告设计。因为他觉得广告设计更有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在发生,在被创造。
李昂说他很喜欢在时趣的工作状态。他觉得自己的同事都是一帮在各自领域极其专业的人,而和这些专业的人工作是一种很有趣的思想碰撞,好的创意就是在这些有趣的碰撞中产生的。同时,在这其中你又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
在生活中李昂则喜欢健身、烹饪等等,他觉得能把这种丰富的生活质量和良好的工作状态继续保持下去就是自己最重要的目标了。
一分一秒的放弃都不叫坚持,坚持是一辈子的事儿。
——崔晓薇
相比李昂,崔晓薇学习美术的时间稍推后了一些,小学6年纪才开始学习美术,初二时下定了想考上清华美院的决心。2010年她高中毕业,在分数足够的情况下却并没有选择清华,而是进入中国传媒大学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涯。
崔晓薇在时趣是很多同事喜欢搭档的那一种设计,因为她经常会给自己“挖坑”。当她接收到一份任务的时候,她不安于“规规矩矩”的做设计,而总是想把独特的想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同事经常说她有一颗不安于“行货”的心。
设计的艺术思维有时候别人是理解不了的,但是崔晓薇愿意做出来给你看。虽然这样一来试错成本和时间成本都会增加,但是崔晓薇说她大部分时间是会坚持的,而出来的效果大部分也是让自己满意的。她觉得那是一种坚持的体现。
晓薇觉得时趣的这帮同事是有趣的,是柔软的。在广告行业沟通显得尤为重要,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对于晓薇这种创意输出型的工作,同事们都愿意给她创作时间和发挥空间。
谈及以后的目标和生活时,崔晓薇还是很激动,她说自己仍希望能继续深造。她现在的目标是进入UCLA继续研修设计,虽然学费很贵、学校很远、学起来也应该很难,但是她不放弃。
她说就算以后结婚生子了才能去,那也要去!崔晓薇有一句看似年轻冲动但实则沉重有力量的金句“人应该有所坚持,一分一秒的放弃都不叫坚持,坚持是一辈子的事儿”……
他们拥有更有趣的氛围
【秦旭东】88年,黑龙江人,Senior Copy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曾任职于两家省级人民广播电台,在甲方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进入了时趣。
【薛莲】93年,北京人,AE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新闻学(本科),大四的时候进入时趣任职Intern,毕业后接到了时趣的offer,成功入职。
在北京梦、春梦、发财梦里,我觉得梦是最有价值的。
——秦旭东
“一个学土木的人为什么兜兜转转的做了文案”这样的问题在Social营销这个行业里虽然答案各异,但是却一直在频频发生着。简单的说,这个行业从来不缺少奇人异事。
秦旭东大学四年的土木生涯结束后,先进了一家电台工作,然后是一家甲方公司的文案,再然后就是时趣了。每一次的职业转换在他看来都是实现了自己的一个小梦想,他说现在时趣对于自己来说就是一个有趣的梦。
在刚进入时趣的时候,最吸引旭东的是这家公司的人。从招聘他的HR,到面试时的leader,再到进公司之后见到的其他同事。
他说不清时趣人是有着一种近乎生动有趣的专业感,还是他们的专业气质中有一种无法明说的“好玩”,现在的他想来,觉得应该是第二种。
对于Social营销来说,旭东说“一开始你会觉得有一种应付不过来的感觉。因为世界上最快的恐怕就是互联网的速度了,而我们从事的就是这样一个产业。我们要让自己变得嗅觉异常灵敏、感情异常丰富、头脑异常清晰、感官异于常人。短时间内这份工作会让你进行大量的输出,你会感觉到急促那是正常的”。
在谈及工作的收获时,他说“我的收获应该是一种感受世界的能力,因为能接受到最新的信息和这个世界最多样化的真实,我会看到大量的梦想在眼前破灭和新生,我慢慢觉得梦想可以不用附加其他的词缀,因为梦想本身已经足够有价值了”。
旭东从始至终的目标都没有变化过,那就是做一个意思的人。他说自己想感谢时趣的一点就是,时趣给了他实现更多梦想的可能性。
每个时趣人都是一道风景。
——薛莲
薛莲大四的上半学期在BAT中的腾讯实习,下半年想换个实习的公司,在投了几波简历后接到了时趣HR的电话。
比较传奇的是在去时趣第一次面试的路上,她所乘坐的公交车发生了一次小交通事故,自己也受伤了。在比较波折的过程之后,薛莲还是成功的完成了面试成为了一名时趣的Intern。
作为一名公司新鲜人,薛莲也因有了一定的实习经验而在工作中显得很熟练。融合沟通的能力、高效率的执行力都使得她能胜任一些高出Intern工作范畴的事情。
而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来说,为了让以后的职业道路更加平坦和宽广,薛莲更希望自己的工作是充实而有价值的。而Social这个行业恰好满足了她的需求,虽然自己的工作内容比较繁杂,但是接触的面很广,能学到东西的机会特别多。
同样薛莲也有一些小动作让人觉得出其不意却又十分有趣。比如她在第一次要见客户的时候,可能是为了缓解紧张,在走向会议室的途中突然戏剧化的摆出了一个战斗的动作说了声“就是你了,妙蛙种子,战斗吧”,一下子就把周围的同事都逗乐了。
对于未来,薛莲更希望自己能拥有应对变化的能力。她说:在这个世界上,变化是最有魅力的,经受变化就一定会有所收获,但重要的是要能面对变化并且顺利的应对变化。不被变化打倒,才能在变化之后有所收获。
他们有更多元的文化
【吴佳霖】91年,台湾人,AE香港中文大学·营销管理与国际企业管理台湾出生,先后在日本、香港等地学习生活现供职于时趣。
【苗青】90年,湖南人,Planner瑞典隆德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匈牙利中欧大学(本科),环境科学政策与管理(硕士)。大学毕业后,利用2年的时间通过欧盟硕士项目获得了三所学校的硕士学位。
来到北京最不适应的是别人的很多笑话,我都不理解。
——吴佳霖
最近一段时间,佳霖喜欢的词是“逗B”。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想象一个台湾来的妹子,用软嗲的台湾腔一本正经地说,“逗比这个词形容的相当精准,很难被其他词汇替代”的样子。
在被问到来北京工作生活最不习惯的是什么时,她说“笑话吧,很多我都不理解,听不懂,没办法”。
从12岁时离开台湾嘉义,前往日本读国际中学开始,佳霖就不认为自己必须归属于某地了。后来跑去了香港读大学,佳霖说,那都是因为她想看更多感受更多,目前还没有哪个地方让她有停下脚步的愿望。
佳霖说与台湾相比,北京要忙碌得多,而她现阶段又想要追求这种忙碌的生活,所以她来了。
毕业之后,佳霖曾经回到台北,和姐姐一起开了一家咖啡店。从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后来在全台北创出了很高的知名度。在这其中,为了宣传她们做过很多尝试,但最后还是在Twitter和Facebook上吸引到了最多的粉丝。
这件事让佳霖对social营销有了一定的思考,从来不缺少拥抱新世界勇气的她决心与social营销这个行业更近一步。
比起最初自己的单打独斗,在时趣做social营销,佳霖说,比起工作本身带来的,公司里同事之间多元化的文化碰撞让她感受到了更多。
她说这些的时候,依然是一副很认真的样子。
虽然经常听不懂大家在调侃什么,但是年轻人依然能迅速融合。正是在时趣遇见了这些与众不如的人,才让她觉得,在时趣每一天的忙碌都很有趣。
我觉得想改变环境是一个特别普通的梦想。
——苗青
同事们说和苗青在逛街时,她是那种会突然跟你讲起“芳草地是LEED白金级的建筑”这种生涩知识的人。
大多数同事对苗青的印象就是爱笑,没心没肺好像没人能比她更开心。可是一旦说起城市环境这样严肃且跟她专业有关的话题的时候,她就会突然严肃起来。
苗青有一个看似像小学生似的梦想,她想改变人类未来的城市环境。这件和一个普通少女兴趣爱好毫不搭边,在我们看起来是有点遥远和伟大的事情,但她觉得那只是一个普通的愿望,和有的人想拍电影,有的人想画画一样,她想让人类未来的城市环境更好。
为了这个梦想,她从北语的信息科学跨越到欧盟的环境研究生项目,拿到了三个国家的研究生文凭。
来到时趣做social营销,也是为了环保之梦。放弃了某高大上事业单位的offer,是因为她觉得,人类未来这件事,比起关起门来做研究,让大众有意识地改变生活方式更加重要。在时趣,苗青学到的,是如何实现真正的social沟通,真正地去影响每一个人。
而苗青眼中,时趣最好的一点就是,它可以容纳各式各样的梦想,无论多大,无论多小。
对于苗青这样一个只要有学上,心情就会好的学霸来说,在她的履历里,时趣也更像是一所关于Social营销的学校,在严肃的论文之外,还有更严肃的事情,那就是怎么实现大众沟通,让更多人的像她一样,一起改变人类环境的未来。
对啊,她真的觉得这是个特别小的梦想……
他们更有天赋也有热爱
【余思】86年,广西人,AD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作家高研班青年作家&编剧,已出版多部小说其担任编剧的电影《如果爱情是圆的》正在拍摄当中。
【刘晴】90年,贵州人,copy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学专业(本科)一开始的校园写手,之后的活动策划,现在的social新鲜人。
我有一件毕生热爱的事,命运已待我很好。
——余思
在职场的各种头衔之外,余思还是一个作家和编剧。
从高中发表第一篇长篇小说开始,余思的文学道路缓慢寂静也顺利,因为天赋,在相当年轻的年纪里,就难得的受到了许多来自主流文坛的赞许。
从广院到北影,余思曾是个一心想把一切都奉献给文学的少女,虽然毕业之后余思也曾有过银行和4A的职业生涯,但对写作这件事却始终是坚持到底的专注。
后来的鲁迅文学院,专业编剧,这一条很多人向往的学院派文学之路,对她而言,似乎只是一个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过程。
在余思眼里,social营销毫不陌生,在social营销形成产业之前,她是最早那批在social media上玩的相当开心,并且感受到巨大力量的人。余思的博客人气很高,余思早期的很多粉丝,都是在从博客吸引和累积起来的。
研究生毕业于北影,写得一手好影评的余思,从看电影的人到写电影的人,再到现在,在时趣成为一个电影的social营销者,她身上始终没变的,是那份执着的热爱。而这个行业,最需要的也是这种天赋与热爱。
关于电影,余思所做的,始终未脱离创作。Social营销对她的最大意义在于,一部好的电影,不仅能让更多人看到,还能让更多人看懂。这也是一种创作,在最合适的情绪下,让受众感受到一个好故事所带来的,那种永不可替代的感动时刻。
余晴说,我有一件毕生热爱的事,命运已待我很好。时趣在她眼里,也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地方,大家因热爱而聚集,一起实现着愿望。
比起会写,懂得才是真正的可贵。
——刘晴
无论是专业选择还是职业选择,刘晴说,她觉得自己一直不务正业。喜欢文学却阴差阳错的踏入新闻学,毕业后想当网络写手,却误打误撞成了文案。不过好在,在social营销这个行业里,往往不务正业的就是最有天分的。
来到时趣,从小说写手到social文案的转型,起初刘晴觉得是个相当大的挑战,比起传统文案对文字雕琢的注重,social营销更注重想法和创意,难度自然就增加了,完全拒绝信手拈来的陈词滥调。
放弃传统的构思方式,重新塑造一个新的思维方式和写作习惯去适应Social营销这个行业。刘晴觉得在这个转型过程中自己所收获的东西会成为自己的职业砝码。
“来写了,你就会懂”这是最近刘晴在回答诸如“social的文案到底是写什么的啊”一类问题时给出的答案。
刘晴说,时趣在她眼里,是一个实现梦想的地方,且不仅仅是职业梦想。和偶像成为同事,这种小说里的情节,就发生在2014年余思入职的那一天。刘晴怎么也想不到,从高中阶段就喜欢的作家余思会成为自己的同事,那种感觉,就像是突然和自己这么多年的青春面对面,一股子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
为social营销写文案的时间越长,刘晴越觉得,比起会写,懂得才是真正的可贵。这份懂得,意味着最难得的洞察。从大学时自由随性的写作到现在懂得运用手法,恰到好处地埋梗,写出精彩文案,刘晴认为在时趣学到最宝贵的,是作为写作者的职业化心态,当热爱变成专业,才算不辜负天赋。
写字的路上,时趣是她踏出的第一步。
从7人到70人,80后客户群总监如何激活90后团队?
海归、文艺青年、电台主播、作家……时趣聚集着最有趣的一群年轻人,在所有的不同的个性里,找到属于一个群体的共同语言。
在时趣,每种“不一样”都会得到尊重,而这种尊重不仅仅是因为包容性强,更因为团队中属于同一物种的沟通方式——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同类。
不需要被刻意强调的团队文化,才是最好的团队文化,但这种看不见的文化,其实在团队中至关重要。是什么,让时趣把这些天赋异禀、个性十足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而时趣又是如何打造起一个自由、高效,每个人和公司一起实现价值、不断成长的靠谱团队?
对于这些问题,Judy做出了这样的回答:
坊间总是会有人问,作为一个以专业的服务和产品来给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时趣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相信不管是上到CEO,下到任何一个新入职的时趣员工都会回答,是人。
在时趣三年间,Social营销这个行业在这三年也发生了巨变,各种新的营销技术层出不穷, Social平台风起云涌,时趣客户群总监Judy自己所带领的团队也从7个人扩大到70个人,可是对Judy来说,唯一不变的是对于人和团队的珍视和投入。
团队文化不仅仅是个装饰品
从一家国际公关公司来到时趣后,Judy在团队管理中一直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找到最合适的人才,能够应对social营销行业的多元需求和快速变化。
作为一个市场上的新兴创业公司,时趣的雇主影响力在当时尚未具备太大竞争力,如何吸引和筛选到合适的人才进到团队里来呢?
Judy和HR部门一起,想了很多办法,除了通过常规的招聘渠道在圈内寻觅人才外,还用了各种social的招聘方式,尤其在豆瓣的招聘小组中,找到了很多五花八门的人才,这里面有作品集常年排在豆瓣阅读前三的网络诗人,4A公司的资深客户经理,会看星盘的知乎达人,脑洞很大的互联网公司90后策划。
到底是什么把这群背景迥异、技能差别巨大的85后、90后们集结在一起,并且让彼此的个性、趣味和智力充分发酵,不断发挥能量,给客户创造价值?
“也许,就是所谓的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在发挥着奇妙的效果的‘团队文化’吧”,Judy说。
Judy的团队有一个叫做“靠谱童鞋会”的QQ群,三年间,这个群从6个人增长到现在到6、70人,群名一直没有变过。
Judy说,基本上,这个名字就像是一个符号,代表了他们团队一直坚持到今天的文化:对待工作的标准都是靠谱认真,责任感是最基本的底线,但相互之间用一种平等、有爱的方式沟通,就像一个一起成长的大学班级一样。
随便翻翻这个QQ群的记录,会发现这是一个充斥着互联网最新的热门表达、最新的八卦话题、新技能get和新鲜的表情包的群。Judy觉得这个QQ群的存在,产生了很多邮件沟通无法替代的价值。
作为一个曾经习惯了正式和严肃表达的前公关人,她觉得QQ群给她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围观和参与到和这群互联网生物的对话框式的聊天中,她的网感蹭蹭的提升,很多创意的产生和洞察的挖掘都是来自这些看起来奇葩又好笑的对话中。
除了QQ群外,这个团队还有一个微信群。在群里大家除了八卦互黑之外,还会不断地分享一些文章、案例进来,当一些热点事件爆发的时候,微信群就变成了团队协作快速高效沟通的方式。
Judy印象特别深刻的是2013年9月的菲鹏离婚,正好是公司的年中趴体结束,当晚大家就开始在微信群里快速的brain storming起来,各自的客户品牌如何能在微博上巧妙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大家聊到深夜,直到每个创意出炉顺利发布为止。
而类似的远程合作,热情刷屏的情况,基本发生在靠谱童鞋会的每一天的工作里。
靠谱童鞋会有很多传统,比如会选举出团队的首席娱乐官和首席知识官,就像“娱乐委员”和“学习委员”一样,打造很多有意思的项目:
每个人的生日都有的专属咖啡厅蛋糕趴,类似TED分享的帮助新人秀出自己和团队快速拉近距离的“新人大讲堂”,会有定期在内部交流技能和新兴行业趋势的“靠谱分享会”,甚至连一些同学“毕业”离开公司的时候,都会有各种或走心或逗比的“毕业欢送会”。
在那么忙碌的工作中,这些传统还能保持和传承下来,Judy总结说,其实主要还是因为项目的管理人员都是来自团队中的活跃分子,形式本身是团队成员自己喜欢的,有很多游戏化的设计元素,另外体验也是会随着大家的反馈而不断调整改进,这本身就是一个内部体验管理的思路。
打造好团队也可以有公式
什么是一个好的团队,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Judy自己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也渐渐琢磨出来了一些搭建团队和管理团队的思路,她笑笑说,基本上可以总结为1234法则。1234分别指的是:一类文化,两种方法论,三类知识技能,四种思维模式。
1类文化:靠谱
不管是“靠谱童鞋会”,还是整个时趣,特别强调的一类文化就是靠谱。关于靠谱,在公司的官方定义里是这么说的,“靠谱是你的合作伙伴会知道把任务托付给你,你会尽最大的努力去认真完成;靠谱是你身边的人觉得你是一个逻辑清晰、判断力可信赖、乐于沟通的人;靠谱是你在自己每天经手的很多的小事上,能意识到,虽然是小事,但是它们能让人看出来你是否靠谱。”
Judy觉得,因为Social营销是一个高度跨行业、跨知识结构的团队,是一个云集各种背景各种性格同学的团队,我们是一个面向客户提供服务的团队,所以只有每个人先靠谱了,才有可能让团队顺利运转起来。
2种方法论:复盘,学习
每一个进去时趣的新人,get的第一个新技能通常都会是“复盘”。这个词,对于很多90后来说,最初看起来不明觉厉,甚至大家还会有点戏谑的说,“复盘是个什么鬼”。
但渐渐的,当大家在工作中和很多困难斗智斗勇之后,都知道了复盘其实是一种很开放的态度和有价值的工作方法,90后们还给复盘加上了自己版本的诠释,复盘就是工作中不断停下来翻翻血泪史,看看那些自己挖的坑,让自己下次别再掉进同样的坑里,这么总结出来一些通关技能,渐渐,复盘变成了大家天天挂在嘴边的秘密武器。
因为Social Media是一个变化迅速的世界,除了复盘之外,学习也是大家最喜欢挂在嘴上的,今天学习微信的新功能,明天马克公司的一个新的游戏化营销沙龙,虽然走出了学校,但学习依旧是这群年轻人最看重的成长之本,也让团队变得愈发像是一个自发的“学习型组织”。
3类知识技能:传播、技术、商业
Google曾经定义过自己最看重的复合型的产品人才,叫做“Smart Creative”,而在现如今越来越被技术和数据驱动的营销环境里,Judy觉得搭建数字营销或者social营销团队时,最完美的情况是能找到这样的一些Smart Creative,既懂技术,又懂传播,还懂点商业。
但现实往往不可能找到这么多的厉害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在搭建团队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去平衡和筛选具备这其中两类的一些人才,找不到复合型的人,至少可以先找到一个复合型的团队,可以是对交互技术很感兴趣的文案,或是学商业参与过商业策划大赛的AE,或者是学过新闻做过媒体的AM,这样的话,这种复合团队才能更积极的拥抱融合和跨界。
4种思维模式:媒体、公关、广告、产品
当然,除了一些技能之外,Judy在招聘和带团队的过程中发现,有过一定经验的人才进到social营销行业中,往往会受到过往职业的熏陶和影响,会大大影响到其思维方式,进而做事的方式方法带上很强的烙印。
Judy觉得一个好的团队,并不一定要试图去同化每一个人,反倒是应该包容这种不同,甚至要用好每一种思维方式的优势和价值。她根据过往经验总结了一下,一个能出好创意也能把执行做好的项目团队,基本上最好能够囊括进具备以下几种思维的人:
媒体思维:一切都是讲故事
公关思维:一切都是关系建立
广告思维:一切都是创意
产品思维:一切都是解决消费者的痛点
80后客户群总监 Judy
Judy,2012年10月加入时趣Social Touch。带领团队先后服务了壳牌,Dell、飞利浦等多个世界500强品牌,从无到有搭建了宝洁护肤品牌Olay旗下三个子品牌的微信传播体系,并将Olay微信营销打造成行业案例,得到行业媒体的认可与报道。
2013年起,她开始带领House of Olay Social Team, 负责HOO全年社交媒体策略制定创意策划、意见领袖甄选及沟通旗下4个品牌微博微信及KOL的管理,以及Olay、潘婷、海飞丝等多个重要品牌social campaign的创意和执行,荣获多项业内奖项。凭借优秀的项目成就和工作表现,她还荣获了2014年宝洁大中华区颁发的Best Executive of the Year大奖。
Judy毕业于北京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分别获得政治学学士学位和跨文化传播硕士学位。加入时趣前,任职于爱德曼国际公关。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