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葬送了新媒体运营者的前程?

举报 2015-09-22

谁葬送了新媒体运营者的前程?

来源:传媒圈(微信号:chuanmeiquanzi)

朋友圈被“玩心达人陈老师:陈匿”的《新媒体运营葬送了多少人的前程》(全文后附)刷了屏,我看了,并且转了。

实话说,不喜欢有情绪的写作,用俗话说就是“没有营养的文章”,从本质上,我认为文章半对半错,为了让大家理解,我对文章进行了缩写,内容如下:

一、微信和微博的诞生,解决了混日子毕业生和IT民工的就业问题,IT互联网是泡沫经济,一群没有能力的孩子在做新媒体,还觉得自己很牛。
二、新媒体没有定论,只有意淫。
三、新媒体工作内容:1.负责微信公众号的拉粉,定期发布公司或产品相关新闻动态、用户感兴趣广播和消息;2.负责及时回复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提问,跟进问题,记录有效建议;3.负责策划并执行微信微博活动;4.负责定期梳理汇报新媒体维护情况,深入挖掘、研究微博微信营销策略,提出优化建议。看似牛逼。
四、工作内容单调,每天都机械工作;
五、三年过去了,跳槽四家公司,没有职业的进步;
六、新媒体是短暂的,新媒体人瞧不起创业者;
七、现在的新媒体人基本都很蠢,做的工作都没意义;
八、新媒体是骗人的,但却不是最轻易骗人的玩意儿……


你可以表达观点,但不要埋雷

我特别害怕这样的文章,除了对情绪写作的鄙视外,这样的文章很容易让人进入误区:

一部分新媒体岗位的人,认为作者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转发,更加厌恶工作;另一部分人则会被引导成“新媒体就是虚头巴脑不可靠、不可信、不可用“而拒绝新媒体职业或瞧不起新媒体从业者;

这里先说一个概念:“锚定效应”。这个词是心理学名词,指的是

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在传播学研究生板块的传播经济学和传媒心理学用得比较多。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我对你说“不要想那只猴子”时,你脑海里一定会想到猴子。而用于商业的定价系统就是:“9.99”就是比10元便宜。

在美国作家威廉·庞德斯通写得很好、中文翻译很烂的《无价》之书里,有对“锚定效应”的充分解读,他里面也提到几个例子“为什么一双800元的鞋子旁边要摆一双1200元的鞋子?”;“可口可乐为什么要换包装”;“是什么决定了婚姻官司的赔偿”等等……

所以,作为有道德的作者,最不应该的就是用情绪去设定一个过于私人的观点,在《新媒体运营葬送了多少人的前程》的文章中,一上来就认定新媒体成为无能力毕业生的饭碗,就太主观了,这种手法,我们称之为“埋雷”。

“埋雷”在传播学里很轻易操作,埋雷也被称为“攻心之术”的第一招,所以我们一般在写文章和做论点时特别忌讳,毕竟有时,我们写作就会像医生去看病,当你说出“据统计,87%的人过不了这一关”就是埋雷,病人瞬间精神崩溃,就算你后面补充一句“当然那是18世纪的数据”,病人也不会乐观起来,这就是埋雷。

1.jpg


工作归根到底:是为自己而做

在纸媒的时代里,你很难想像一个从事地产工作近十年后还会亲自写软文的总监。现在很多小朋友都特别怕写软文,而我喜欢写软文、甚至请柬、发言稿,我都愿意写。

我一直想说,任何工作都有它的价值。纸媒的时代,一篇软文并不比一篇硬广能量小,在八年前,我曾经一篇软文卖出了一套千万级的房子,这个房子也是目前大连的第一豪宅,边上是华润的星海湾壹号。我推崇的是,在其位而尽其责。

这里有个角色认知问题,你是手,还是脑?你是工具,还是主心骨?绝大多数人的平庸是没有热情投入工作的平庸、是人云亦云的平庸、是得过且过的平庸、是苟且过人的平庸;而另一部分人的平庸是欺人欺己的平庸、是乱耍心眼的平庸、是眼高手低的平庸;当然,傲慢也是平庸,对未来缺乏判断,也是平庸。

所以,无论是新媒体也好,其他工作也好,因为你拒绝进步,因为你懒于思考,就会平庸。

我经常打车,每次打车都会和出租车司机说一个道理:没有任何出租车司机会是贫穷的;沟通力强的司机会留下乘客的电话并知道他的职业,将不同行业的乘客信息组织起来,就能获利。

所以,我每次在出租都会发名片,我会和师傅说以后有什么帮忙的随时提,能帮一定帮。所以,现在和北京绝大多数出租车师傅都认识,至少小区附近的都很熟。任何事物都有缝隙,找到缝隙,就能找到你的价值所在。新媒体从业人员的平庸,是思想的平庸。


新媒体的美好时代才刚刚开始

我也非常确定,新媒体运营对很多年轻人的未来职业生涯,具备关键价值。因为新媒体根本不是媒体价值,而是用户价值。所以,新媒体对于一个公司来讲,最大的价值不是传播,而是用户运营。

所以,新媒体已经是公司战略层面的意义,而不是战术。拿微信来讲,它可以做品宣,可以做CRM(客户关系管理),也可以导流做销售,这甚至是很多APP都无法做到的。

最后,奉劝那位作者,以后别再用那么偏激的观点,毫无深意的论据,刺激本来就脆弱的年轻人了。也奉劝一些喜欢用“公式般写法”制造观点冲突,进而显示自己很牛逼、很善意的”自媒体人,你的一句不负责任的话可能真的会葬送很多年轻人。

因为,年轻人判断力不够,最容易幻想,也最容易下结论。这个时候,如果你有一些经验,不妨帮他们了解更多的可能,而不是给他们一个轻率的结论。因为年轻,更需要可能,而不是结论。

2.jpg


相关阅读:

新媒体运营葬送了多少人的前程

说微博和微信的诞生解决了数以百万计嗷嗷待哺的毕业生和IT民工的就业问题毫不夸张。

大学本科期间不好好修专业课,长期在微博豆瓣朋友圈里发育成长,见天就知道卧槽哈哈哈233333,美其名曰外向孤独症,看谁都是一张煎饼果子脸,埋下头在手机里就是比特世界的骑士。

没有找到对口专业工作的自信,新媒体运营就成了优先选择。怎么说呢,孩子专业知识跟不上说起爱好就是互联网传播,多半是废了。这种病,传染性广,还没对症的国药准字号药方。IT互联网的泡沫上挂着一层新媒体运营人员,看起来就像印度国庆大阅兵。

新媒体是个什么鬼并无定论,但新媒体一定催生了一帮对世界充满偏见、笑点齐腰的无知傲慢鬼。这种民间新媒体专家诞生于大学寝室凌晨两点的床上;诞生于对天涯贴吧豆瓣小组口水帖的狂热浸淫。

新媒体从业人员的简历一般清晰可辨:

1)负责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推广,以新增用户数为主要目标,定期发布公司或产品相关新闻动态、用户感兴趣广播和消息;
2)负责及时回复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提问,跟进问题,记录有效建议;
3)负责策划并执行微信微博活动,提高粉丝活跃度;
4)负责定期梳理汇报新媒体维护情况,深入挖掘、研究微博微信营销策略,提出优化建议。

四件事,大气磅礴,粪土当年万户侯,每一件都是攸关公司或产品生死存亡的大事要事。翻译下该怎么说,别人在屏气凝神写代码写文档时你他喵在给新浪微博增加停留时长和日活。

可怕的是,你还觉得自己挺吊挺专业,说起传播要起预算来你头头是道满口喷带着希望和坚韧的吐沫星子,策划个方案做个活动你他喵光知道买僵尸粉段子手转发。

来分解下你每天的工作吧。早晨8点起来,打开朋友圈刷到昨晚上,给讨喜的几个点个赞;手机登录下官方微博看看有无转评,然后切换到个人账号看完隔夜的段子,吭哧吭哧半个小时上了地铁,刷遍几个新媒体微信群,了解下今天撕逼界的最新比分;

到了公司花一千克牛顿力摁下指纹打卡,开电脑登录微信PC版,给微博挂机。每天干最多的事就是收藏微信表情抢一块钱包一百个的红包;印象笔记里收藏最多的就是《一篇转发100000+的文章怎么取标题》、《新媒体时代有这几个大坑需要注意》。

熬到下班了,去国贸吧,去望京吧,去灯红酒绿的马路牙子,去见见你刚跳到竞争对手那边做新媒体的前同事,聚聚餐、喷喷这个狗屁行业的现状,遥尊最新公众号界翘楚为行业领袖并分析出他们能成功的十个因素。

夜深人静,你从来不问问自己这一切有没有卵用和自己的卵有没有用,你坚持刷完今天的朋友圈,看着朋友圈连续串起来的晚安就像郑重的告别辞。你在这里寻找,在这里失去。北京,北京。

转眼间,三年过去了,换了四间公司,圈子内叫上名的媒体人建的87个微信群你一个也没落下,转发超过1000的微博是你最好的战绩,其中还有三个是你自己的ID;微信后台回复超过500是你新媒体运营生涯的巅峰,你二舅和你大婶都咬牙切齿信心满怀地转发了你用秀米排版、编辑的帖子。

新媒体运营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因为没有人愿意回想过去五年除了见证微博的式微和朋友圈的崛起之外,个人生活毫无进展;而这个行业的领袖们自然懂得见好就好啦,现在人家也求着你转发微博微信,不过人家突然有了自己的微信群和新的身份叫创业者了。

段子手都去拍微电影了,二线网红都做垂直电商了,琦殿都去做运营了。你呢?微博变成了Level 27,终于加上V认证变成了叉叉公司新媒体运营主管。

前段时间,听到很多声音抨击我们可贵的充满唐吉可德精神的创业者,我就觉得很不公平啊,你们还有没有把新媒体运营放在眼里啊,这么厚的一层互联网和新媒体的炮灰你们如何能视而不见。

不过,纯良的新媒体伙计们估计心里1000点的不服,我们是新媒体新工具去中心化重构公信力内容即产品人脉即收益的首批洗脑者啊,怎么可能有我玩不转的,你喷我,信不信我分分钟搞个大新闻给你转500次。

从职位描述来看,这个岗位其实是相当耀眼神圣的,研发把代码写得再骚产品文档写得再器宇轩昂还不得你给用脑洞50米深的创意给传播出去呀。

不,我想说的是,我对这个岗位没一点偏见,我只是觉得你用了三四年的时间把自己培养成新媒体运营垃圾了一点,除了那可怜的粉丝和转发,你的工作都没什么好汇报的。

你这岗位,在过去就是办公室端茶擦桌子看报纸的,你内心玩OS都玩出十本杜拉拉升职记了,没用,做不出花式活动花式排版来真的没用。不是你蠢,是你懒。真的不是微博生态坏了,微信闭环了,是你蠢。

朋友们,日月穿梭催人老,为争名利受煎熬,难免生死路一条啊。听我一句劝,能回头就回头,从微博微信里逃出来吧,互联网真的很大,真·技能真是千千万万种,干什么不好,非学人家搞新媒体。

搞了一年搞不出名堂来就罢了,还好意思接二连三投简历显摆自己的从业经验。你刷了三年微博你的脸呢,趁年轻多多学些手艺啊,骗人的技巧多了,为什么一定要搞新媒体呢。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