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民风不好?城市口碑营销到底怎么做?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19-07-18

核心导读

第1步:了解城市营销的用户到底是谁

第2步:创作适合用户的话语与内容体系

第3步:采用专业的营销方式与节奏

第4步:做好平时基本功,以防危机来临难应对

作者|麦青Mandy

西安最近“冰火”两重天。

一面,《长安十二时辰》燃爆网络口碑;另一面,关于“西安民风”的吐槽也同样登上热门榜。


两个看起来南辕北辙的口碑,其实恰恰反应了西安这座城市在口碑营销上的“尴尬”。

一面,这两年的城市建设与各种城市营销,让西安一下子成为“网红城市”,带来诸多流量、游客、人才。

另一面,流量、游客、人才来了以后,城市体验、城市口碑到底怎么样?至今,还争议颇多。

曾经在上一篇关于西安城市营销的专业文章当中(点击阅读原文:一个北大学子眼中的西安年·最中国),也提到过西安的整体城市IP打造,虽有突出成绩,但也面临巨大挑战。

如今的现实状况看来,西安城市营销所面临的挑战愈发凸显。一方面受到社会大生态的影响,但归根结底,还是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城市口碑营销策略。

本篇文章是约稿文章,仅从城市营销的专业角度,讨论“西安的民风”话题背后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不涉及个人主观或者情绪性评价。



当下的城市营销,对比企业营销,还处于初级阶段,两者之间相差了不止10年。

一个城市,为什么也要重视专业的城市营销?

因为城市也是一个产品、一个品牌。城市的形象、城市所提供的体验、城市所引发的口碑、城市所带来的产值,其实都是城市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做好城市营销,做好城市形象和口碑,才能真正的吸引来更多人才、资金、以及有可能改变整个城市面貌,进而带动城市发展GDP。

譬如深圳早年的城市宣传语“来了就是深圳人”,就是最朴实的一句营销口号。而近年来诸多新二线城市譬如重庆、成都、西安也都在利用“融媒体”手段进行城市营销。

但也都遇到了一样“糟心”的问题,譬如负面口碑、城市体验不好、城市建设问题等等,也确实并非西安。

其实真相也许是,问题一直在,只是以前被隐藏在黑暗里,现在的社交网络如同“探照灯”一样,照亮了所有以前被隐藏、被忽略、被忍耐的问题。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客观而言,西安城市营销的水平在这两年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主政者确实也做了大量努力,无论是通过“西安年”的年度Campaign(虽然被诟病为大唐灯光秀,但也算是一个单点突破的经典营销案例),还是通过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的口碑传播,或是通过实实在在的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其实都有助于城市整体IP品牌的塑造。这一点通过媒体口碑、旅游人数、经济产值等数据也可以反映,在此不赘述。

但另一方面,在体系化、专业化、以及应急性3个方面还有待提升

“体系化”和“专业化”是城市营销的基本功,只有做好了这两点,才能更加从容的应对负面危机,在“应急性”上表现出色。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如今,西安整个城市营销,和其他诸多城市一样,还在建立体系化和专业的路途当中,所以一旦遇到“负面危机”,诸如这次的“西安民风”讨论,也还是有一点措施不及,甚至,一着急上火,一夜回到解放前——又返回去用“西安味道”的方式去“着急嘛慌”的去回应。



什么叫“西安味道”的应对方式?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话语体系”的问题。

在专业的城市营销当中,会有一个专业论题研究“话语体系”——因为不同的人群适用于不同的话语体系。营销的目的,就是通过采用针对不同人群的“话语体系”,利用专业的营销方式,去达到口碑宣传、品牌推广、品牌销量的目的。

所以,首先要了解用户话语体系;其次是采用专业的营销方式。

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你要先明白人家听得懂什么再说话;而不是自己想说啥就说啥,不然就变成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同时说话要讲究逻辑、体系、层次,而不是浆糊一样的胡乱说话,不然就变成了“情绪性的争论、较真、吵架”。

但坦诚讲,确实如知乎答主“胡大曰”(这位也是西安老乡)所言,许多西安人的沟通方式是“糊弄式、较真吵架式、以及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我个人也常常遇到这种情况。

但个体归个体,个人的话语方式其实影响不大,但如果上升到集体层面,或者政府层面,假如依然是采用这种沟通方式去做沟通,就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譬如这次,当出现了“西安民风”的吐糟帖子之后,许多貌似官方背景以及粉丝较多的本地微博大V的发言,让读者看完以后,更加一脸懵逼——既看不懂到底在说什么,又莫名其妙不知道“西安人生啥气?”更不明白这些“自说自话、驴头不对马嘴、逻辑错乱”的非专业回应,到底是不是故意的“高级黑”?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来,做一个简单的语文阅读理解分析。

第一句



一开头直接将网友定义为“网络喷子”“地域黑”——这是一个缺乏基础逻辑、非常不专业、且充满了情绪引导性、甚至涉嫌对公民个体名誉权有侵害的话语方式,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对西安形象反而是一个负面高级黑。

固然在专业的危机公关当中,偶尔也确实会采用“打标签、揭露不良居心”的方法。但这次事件不同——网友们对于“西安民风”的讨论,基本都是非常具体的、基于个人生活的、事实性的讨论,根本不涉及“不良居心”,或者是西安的假想敌——西安哪里有敌人?群众是西安人的敌人吗?

其实这次事件,远远还没有到上升到“地域黑”“网络喷子”的情况。对比河南和东北遭遇的的情况,西安遇到的情况已经非常好了。



第二句


说实话,看完这句,都“气笑了”,这个气是“怒其不争、哀其脑子不转”的气。怎么会在貌似官方回应当中,用如此“幼儿园水平的吓唬人”的沟通方式?且不说在网络上根本找不到一个具体的“假想敌”来听咱讲这番“势大”的话,即便是真有假想敌存在,这番貌似“凶的狠”的话,在网络上也不起作用。

自从外地上学和工作以来,我这大半年才算是在西安生活了一长段时间,常常也会遇到这种“脑回路清奇”的沟通方式。

其实家乡人民都是特别实诚善良、正直讲义气、热情坦率的,但不由自主总是喜欢“假装凶狠”,一副谁都不怕的“势大”样子,动不动就说大话、说狠话——这一面可能源于当地文化和性格,另一面可能还是基本素养问题。

虽然我作为本地人是非常了解家乡人民的特点,也觉得这样挺好玩、挺可爱的,但对于外地人而言,其实这样的沟通方式,更多引起懵逼、困惑、以及远离。

换成俗话就是,很多时候,不是别人怕我们,而是别人不想搭理我们……



第三句

这段话的逻辑,更加是人哭笑不得,让外地人莫名其妙——这到底是在说啥?

我一个外地企业家朋友私下偷偷问我“你们老家是不是闹GM了?怎么说的全部是60年代的的标语?”

另一位行业内专家笑着说:“你们西安人真好玩,和麦兜点餐一样,怎么无论别人说什么,回复都是一样,我们有几千年历史!怎么感觉,秦始皇唐太宗就是用来背锅的?”

我也无语凝噎。这个纯粹关于西安服务业的民间讨论,怎么就和千年历史扯上关系了?



第四句



这句话的本意非常好,但可惜了,还是欠缺逻辑,说话太大,一开始的打标签也是非常“伤敌八百自损八千”的做法。同时,这里的“扩大开放”提的非常好,但显然整篇回应并没有体现出来这句话。



第五句


这段话,其实已经不用再解读了,问题非常明显,达到了整篇回应的反智高峰。

与这篇回应类似的非常多,问题也是一致。其实每一篇读下来,作为本地人,都特别理解回应当中所透出的气愤与委屈,也觉得家乡人真是耿直的可爱。

但还是那句话,作为个体,如此发言,也没太大问题;但一旦形成集体行为、或者政府行为,就对城市形象和城市营销是适得其反的消极效果。



那么应该怎么做?回到一开始的基本方法——首先要了解用户话语体系;其次是采用专业的营销方式。


第1步:了解城市营销的用户到底是谁?


城市和企业一样,都有自己的用户。用户分为两种,一种是重度顾客,一种是轻度顾客,或者压根没买过的顾客。

城市营销面对的用户,一类是城市居民和组织;一类是外地人、外地企业和其他组织。

对于前者,城市营销的难度其实不太大,就是“用心不用心、想不想做”的问题。因为本地人了解本地人的风俗习惯、语言方式,以及内心诉求。

对于后者,确实难。因为本地人往往不了解外地人、全国人民甚至全球是怎么想的、怎么说话的、内心诉求是什么——因此常常会出现:“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我说的你咋不听,你说的我听不懂”的情况。

所以,如果不清楚自己的用户,就开始盲目的“自说自话”,不仅可笑,更是负面效果,耽误了大笔的资金与精力之外,更是对城市本身发展不利。

这次西安民风事件,西安作为城市去做回应,应该首先了解群众的痛点在哪儿,群众为什么会这么说,群众听得懂的话是什么,如何沟通才能解决问题——而不是,习惯性的“糊弄式沟通方式”,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给对方打个地域黑标签,然后逻辑混乱的开始“假装凶狠”,疏于考虑如何解决问题。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第2步:创作适合用的话语与内容体系


了解到用户的需求后,才能创作适合用户去理解、去接受、以及去买单的话语内容。

其实针对本地人的营销内容,西安政府做的还是不错的,毕竟是老乡,大家太彼此了解了,哪怕有糊弄和逻辑混乱的小瑕疵,也瑕不掩瑜,大家都高兴就行。

但针对外地人的营销内容,确实比较难,需要同时了解外地和本地的人或者组织,才能做到真正专业。

曾经观察到西安的很多次微博微信营销内容,都是非常适合本地人阅读心理(譬如讲述西安悠久历史、西安牛气等等),但外地人压根看不懂,而且觉得很可笑。

“自说自话”到了一定份上,真的就适得其反了。当下社会的舆论主体,早已不是60-70年代人,而是80-90-00一代,甚至80一代都不一定占主要角色。年轻人真的很少有如此大咧咧的直白装逼的,要装逼,也是采用委婉的、搞笑的、反差萌、示弱的方式。

而且,在舆论世界当中,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弱者为王。

这是一个让人无可奈何地事实,已经不是辩论对错的问题了,是你我不得不去接受的现实。

假如采用极端强硬的“强者沟通方式”,风险度会大大提高,这是因为舆论世界不喜欢强者、排斥强者,更喜欢群起而攻之。一旦强硬,就要承受网友用“显微镜”来挑刺的风险。

所以,务必要低调,不要傻乎乎的“势大”。且不说“势大”在当下时代已经过时了,更何况在舆论世界,立即就被diss了。

家乡人民确实喜欢较真、喜欢争个高下,但往往辩论赢了,不是因为自己牛逼,而是别人不想搭理我们。在舆论世界里,假如也是用这种方式,其实适得其反,看起来舆论没有了,其实暗潮汹涌,沉默的愤懑比大嗓门嚷嚷更可怕。



第3步:采用专营销方式与节奏


城市营销和企业营销一样,也是要注重专业的方式与节奏。

这个毋庸置疑。但问题在于怎么操作?怎么落地?

这个比较复杂,三言两语难以阐释清楚。总之,这真心就不是政府能做出来的,而是需要民间力量来辅助,形成多层次的营销机构和体系,共同帮助城市营销与城市IP品牌打造。



第4步:做好平时基本功,以防危机来临难应对


很多人说中国人总有侥幸心理,不愿意平实付出努力,总想临时抱佛脚、或者走关系、走潜规则、走捷径。平时付出努力?

这一点在西安人身上当然也有。还是那句话,作为个体,无伤大雅,无非就是影响个体发展。但一旦成为集体思维、集体行为,就比较危险。

因为危机降临到一个集体头上时,往往“伤害面”巨大,影响力深远。所以对“应对能力”的要求就非常高,假如平实不注重口碑营销,不注重练兵,恐怕难以应对危机,更难以解决问题。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总之,有点可惜,这次事件,原本可以成为一个正面口碑,原本可以“最低成本”来获得最大的“城市口碑收益”。希望家乡越来越好。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