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品牌视角,看情人节为什么比七夕更流行
七夕到了,又到一年一度朋友圈晒幸福、单身汪刷存在的时刻。很多品牌也都筹备好素材想谋得一点曝光。但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同样是”情人节“,传承多年的七夕节,关注度却远比情人节低很多,为什么?
如果把每个节日视作一个品牌,以下几点或许能解释原因
一、品牌定位上,洋节的娱乐属性基因更适合传播
如果说每个节日都算做品牌打造,具备娱乐IP属性的节日往往更受欢迎。
以万圣节为例,对中国的家长/小朋友/爱玩的年轻人来说,万圣节的真实意义并不那么重要,而是已经成了一个好玩的“变装节”,一个有充足理由约朋友一起玩耍的特定日子。
再想想清明节,更多是思乡祭祖,严肃的意味更浓。
这也就解释了情人节这样的节日,是标准的娱乐大IP加讨巧专业户,无数年轻人成为其传播者,商家也因此自愿成为节日IP的推广员。每年都会卷入数以亿计的传播人群。
现在品牌流行的造节也能看到这种趋势,阿里的双11购物节,冰桶挑战日,苹果发布会、逻辑思维跨年演讲、各色音乐节都是如此。
明确的的游戏和活动规则,仪式感很强有很好的参与门槛、能带来欢愉、可以进行炫耀、有社交属性等等。满足任一条,都算是具备娱乐IP属性。
二、故事塑造+精准受众群,传播更充分
延续上一条,即便洋节有自己的传播基因,但七夕作为和情人节一样性质的节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点,就是节日背景和人群属性的小差异。
别看都是爱人的节日,大家对二者的印象如果形成关键词,就会有明显不同,情人节更多对应浪漫、惊喜、情调;而七夕则更对应传统、团聚等。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一方面七夕本身的牛郎织女故事深入人心,一年相约一次,且是神话故事,与我们有距离的爱情。而情人节的几个故事版本,多和浪漫相关,更真实贴近生活,对谈恋爱的年轻人来讲,后者会更有共鸣。
其次就是节日故事下,所影响的人群。情人节明显是能够影响到更广泛的年轻群体,而这群人正是传播的主力。
所以品牌故事和受众群,就决定了情人节会在年轻人人群中有更大的影响力。
三、好的时机是成功的一半
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情人节的节日时间点,基本都是在春节前后。虽然被春节这个最大的IP分散了关注度,但也在某种程度增加了传播的两个重要时机要素。
一方面,这个时间段,年轻受众群体处于被各种信息骚扰的低峰期,且多处于休假期或刚休假结束,一个情人节能有更多的理由去晒、去玩。
大家可以想想,情人节是在这个时间段做过很多刷屏游戏的。
另一方面,由于处于长假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选择春节出去玩,再次增加了传播场景和机会。
当年刷爆朋友圈的生成结婚证
而相比之下,七夕时间点很尴尬,很多时候都不在休息日,而且年中是大家最缺少自由放飞的时段。
以上,从内容(洋节的娱乐IP属性)+渠道(受众群)+时机(良好的发酵时间点)上看,是情人节这个品牌从传播上更胜一筹的原因。
真正放到品牌上来看,年轻人在哪,会有什么期待?对他们的期待实现越多,传播度越高。情人节不过是较好的满足了这些点。
当然,节日和纪念日更多是为我们增强仪式感,平淡的日子能更有滋味,并无传统节日和洋节的优劣。
不说了,我要去准备七夕礼物了。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