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um热文:一位从不介绍干货的设计师,却点醒了无数创意人

举报 2015-11-11

我忽然意识到,某一天自己开始从设计之外的其他领域寻找灵感,也就是从那以后,才开始成了一名好设计师。那时候,我的阅读口味变得更杂了,哲学、心理学、艺术或科学,什么都读。我不再仅仅跟圈内的人出去玩,而是开始结交更多行业的朋友。

来源:Medium
作者:Tobias van Schneider
编译:pearl.wu@dmunion.com

数英网原创内容,转载请遵守文章底部规范

最近我发在 Medium 上的文章收到了很多反馈,非常感谢大家。其中有的人很欣赏我文章的视野之宽、话题之广,也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写一些直接与设计相关的干货,比如:如何解决某个用户体验的问题?如何建一个优秀的响应式网站?

问得好。

当我写文章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为自己而写。而且因为我不喜欢说谎,不管对读者还是对自己,我的文字都是 100% 发自内心的。


一、

Medium热文:一位从不介绍干货的设计师,却点醒了无数创意人

那么,为什么我不想在 Medium 上谈论用户体验,或者聊其他关于设计的实操性话题,也就是所谓的「干货」呢?

因为我认为这很无聊。如果某一天,工具和技术已经重要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它们反而不能帮助你成为一名更好的设计师。

印象中,我好像没有读过任何关于设计的书。我不关注设计类的网站和博客,也不太读相关杂志。虽然这只是我的个人喜好,但有一点我非常坚信——不管对谁而言,没有一套所谓完美的设计体系或方法论。

我承认,这么做会导致一点,有时候我会错过一些网页设计的最新资讯,那些明明可以成为我的谈资,成为我拿出手来说道的一部分见解。

对我而言,成为一个好的设计师,意味着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听起来可能有点俗套,但每个设计师,无论你从事的是广告还是产品相关的,都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归根结底,设计师也是个人,不管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二、

Medium热文:一位从不介绍干货的设计师,却点醒了无数创意人

我忽然意识到,某一天自己开始从设计之外的其他领域寻找灵感,也就是从那以后,才开始成了一名好设计师。

那时候,我的阅读口味变得更杂了,哲学、心理学、艺术或科学,什么都读。

那时候,我不再仅仅跟设计圈内的人出去玩,而是开始结交更多行业的朋友。无论我跳槽到哪里,做的是什么工作,总会有一个不是设计师的同事坐在我身边。

在认知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现象,叫做「证实性偏见」,即过于关注支持自己决策的信息。通俗来讲,就是我们都倾向于相信和同意能够支持我们原来观点的信息,而把与之相悖的观点过滤掉(信星座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我们会喜欢和意见相近的朋友出去玩,因为这样让我们感到舒适放松。

我们作为设计师,更是容易产生这种「证实性偏见」。偏见即品味,所以我们容易持有很强烈的个人意见,也就非常渴望从同事那里寻找认同感。

这样一来,实际上设计师们为自己制造了虚幻的泡沫。我们频繁地参加只有设计师参加和主讲的会议;我们读的书都是由设计师写的,目标群体也是设计师;我们总和设计师出去玩,从而与其他人隔离开了。

我们的视野变得狭隘。的确,只和观点相近的设计师交流,我们避免了观念上的冲突。这样做会让我们更有安全感,也让我们深陷获取灵感的陷阱。

但是,设计师难道不应该最富有好奇心、对各种话题保持最开放的心态,而不是自我束缚吗?当其他人无法将思维的点点火花系统地连成线的时候,难道不应该是设计师出马吗?毕竟,为他人提供成千上万种设计的,是我们。


三、

Medium热文:一位从不介绍干货的设计师,却点醒了无数创意人

如果我们总是把自己放到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们的观点也许会更丰富,也相对地变得公平。只有这样,我们的作品才更有力。

举个例子,我们来看看那些为《纽约客》或《彭博商业周刊》设计封面的顶尖设计师。

他们优秀,不仅是因为他们的精美制作,更因为他们可以让自己完全沉浸到政治或文化相关的文章主题中。政治、文化等等,这些都是他们并不擅长的领域,但他们可以把这些领域的灵感巧妙地利用和组合起来。设计,作为一种手段,只是给他们提供了一种表达想法的工具。

而且我所指的,不是那些设计师在阅读文章后临时找素材制作封面图,他们的灵感已经融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他们是设计师,同时也是优秀的沟通者。

这一点,在其他设计领域也同样适用。


四、

Medium热文:一位从不介绍干货的设计师,却点醒了无数创意人

如沃尔特·惠特曼所说:保持好奇,但不轻易批判。好奇和开放的心态,是优秀的设计师最最重要的特质之一。

因此,我喜欢和非设计师朋友在一起。任何会挑战我的信仰的人,跟我持不同意见的人,都给我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跟他们交流的时候,我都能感觉到自我成长。而这些成长,最终会转化并帮助我成为一名更优秀的设计师,以及更丰富的人。


注:本文插图为设计师 Chris DeLorenzo 手绘,更多作品详见:http://christophermonro.tumblr.com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