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难题「南北甜咸」,终于有答案了?!
谈起南北差异的故事
真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比如说我们经常讨论的
南米北面、南糕北饼、南甜北咸
南方爱吃甜食,北方口味偏咸
确实真实存在吗?
有品牌终于给出了答案
格力高推出的「百力滋南北态度礼盒」
喊你打破南北偏见了!
一、用产品说话,以态度礼盒打破南北偏见
这次格力高营销动作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定制款的南北态度礼盒,不仅做出了高颜值效果,还融入吃货界刻板印象的内涵。
根据南北地区人群,格力高推出了「百力滋南态度礼盒」和「百力滋北态度礼盒」。
「百力滋北态度礼盒」主打甜系产品,如蓝莓芝士、草莓奶味等,寓意着「北方银也能是小甜心」,打破了「北方=盐系」的认知。
而「百力滋南态度礼盒」主要是盐系产品,如海盐白脱味、特浓番茄味等,传达了「南方人也喜好盐系美味」。
礼盒还融入了有趣的「打破刻板印象」的金句,将一直以来外界对于南北方的刻板印象直观呈现。
比方说「北方态度」,“我是北京人,我也不爱喝豆汁”,“兰州没有拉面,只有牛肉面”。
「南方态度」的文案同样直戳人心,满屏都是刻板印象的回击——“我是广东人,我也喜欢吃辣”,“云南人真的不骑大象上学”、“不是所有的浙江人,都有钱”......
一方面,这样接地气的南北态度礼盒,有助于让南北地区受众对号入座。
将百力滋不同口味,跟南北地区甜咸话题建立联系,让大众感知到格力高「可盐可甜」的产品力。
传递了格力高将甜咸口味一网打尽,满足了甜党、咸党吃货的差异化需求。
另一方面, 每一句文案都戳中南北地区被「误解」的饮食习惯痛点,展现南北方人群个性美食宣言,让人看着确实十分解气。
借助颇有噱头的态度礼盒,为消费者饮食态度发声,将「打破刻板印象」进行到底,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他们也会对产品产生认同感。
而这也契合营销核心#打破南北偏见#,打破传统大众对于南北口味的印象,强化受众对于格力高产品口味的认知。
二、激发网友「洗白」兴趣,为品牌贡献UGC内容
南甜北咸是不是个伪命题,这个问题该如何回答?
由走南闯北的网友来回答,无疑才是硬道理。
高颜值的态度礼盒打头阵之后,格力高决定玩一波大的,在官微发起#打破南北偏见#的社交话题,给网友一个机会——为自己的家乡饮食洗白,表达吃货态度。
让网友趁机晒下自己家乡的吃货真相,又可以调侃下其它地方文化,何乐而不为呢?
这样子一来,激发了大众参与UGC、为自己家乡打call的热情,引发自来水效应。格力高的官微留言区,炸出了一波趣味的段子。
网友纷纷从北方澡堂、南北方买菜、南北方人身高等有趣的角度,分享南北方的习惯差异,为话题创造了更多的话题流量。
而这些来自真实用户创造的UGC内容,成为了格力高独有的品牌资产。此外,让网友来给品牌写文案,也省下了不少广告费。
华与华的方法就提到品牌资产的效益,品牌做营销不外乎两个效益,一是「买我服务或者产品」,二是「传我美名」。
因此对于格力高来说,品牌也在这个过程不断被讨论,有机会让用户主动传播自己的态度礼盒。
品牌构建粉丝互动发起UGC内容征集,让用户参与进来,为粉丝创造有趣的社交体验;也秀出品牌有态度的一面,这是一种双赢的传播效果。
当然,这关键是能否发掘挑动大众娱乐神经的话题。
三、发掘南北圈层身份认同,做有态度的圈层营销
再看回格力高这波南北饮食之争,虽然只是在产品层面,打出新颖的概念。但无论如何,背后对于目标人群的洞察还是蛮精准的。
有一点应该感触比较深,每年元宵节、中秋节到冬至,总有一个话题永不缺席,那就是南北甜咸党的纷争,总能吵得不可开交。
人分南北,也就有了粽子的甜咸、早餐豆花的甜咸、冬至汤圆的甜咸之争......作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南甜北咸」演变为吃货界千古难题。
但是伴随着美食类综艺的兴起,以及网红餐饮店的出现,抓住了不同地区人群的胃,传统美食也在向多元化发展。
南北方人的饮食习惯,也不再像过去自成一派,而是变得更加开放和多元。
这也是格力高这次创意起源的核心洞察,通过为多元化吃货打破刻板印象,输出格力高的吃货态度——「不做甜咸党,只做吃货」。
嗜甜也好,喜咸也罢,美食无分南北,无非各有所爱而已。
虽然人与人之间的饮食喜好,不可能完全一致,有人笑而纳之,亦有人争论不休。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们南北身份圈层的高度一致。
格力高洞察不同吃货用户的标签,用这种圈层的沟通方式,卷入甜咸党站队参与到这场纷争中。
引起吃货对产品、品牌的评论、观点,实现南北方不同圈层的传播穿透,让品牌与用户做到零距离对话。
同时刺激消费者对地区文化,产生更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达到圈层营销的目的。
在拥有共同南北方语言的情况下,品牌对话用户自然就会更有共鸣,让格力高的吃货态度得到深度认同。
看完格力高的态度礼包,你又为哪一边站队?
广告创意原创,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广告创意(ID:idea1408)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