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的世界级视觉特效,是如何打造出来的?

译文 1 收藏 评论
举报 2015-12-08

由雷德利·斯科特所执导的科幻史诗电影《火星救援》即将在2015年11月25在中国上映,该片已然好评如潮,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片中采用尖端视觉特效所打造的逼真的火星场景。MPC所领衔制作的视觉特效涵盖了片中425个镜头,主要由MPC伦敦总部所完成。

《火星救援》的世界级视觉特效,是如何打造出来的?《火星救援》的世界级视觉特效,是如何打造出来的?

团队由制作视效总监Richard Stammers,以及MPC视效总监Anders Langlands和Tim Ledbury所带领,负责制作火星上发生的所有场景,其中就包括马特·达蒙所扮演的角色马可·瓦特尼在太空基地周围工作的镜头,以及他在探测器内在火星表面穿梭,在风暴中行走,还有航天飞机发射的镜头。MPC团队也制作了航天飞机发射镜头,制作了CG运载工具,同时也要应对立体拍摄的挑战。

《火星救援》的世界级视觉特效,是如何打造出来的?《火星救援》的世界级视觉特效,是如何打造出来的?

首先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影片原定上映日期有所提前,因而导致视效制作面临着紧迫的时间压力。此前,2012年雷德利·斯科特执导了太空冒险影片《普罗米修斯》,当时后期制作的时间是34周。相比之下,《火星救援》的后期制作只有24周。紧迫的时间就需要视效团队发挥创意思考。

MPC在前期制作阶段就参与到该项目中,与Richard Stammers紧密合作,设定火星表面的样子。团队参考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任务档案,整理并找到最佳匹配的拍摄地点,即约旦的瓦迪拉姆沙漠。瓦迪拉姆沙漠此前因《阿拉伯的劳伦斯》而被人们熟知,此次团队的重点是让这片沙漠看起来更像外太空。关键的做法就是有选择性地将导演喜欢的火星场景打造成色彩渐变的天空和景观,色彩由蓝色变为古铜色和淡棕色。

团队无法利用传统制作软件控制色彩,因此,MPC的2D主管Lev Kolobov在Nuke软件中特殊定制打造了一个软件,它叫做EarthToMars (ETM)。这一软件可以检测到约旦天际线场景中任何一点蓝色的迹象,采用复杂的算法将蓝色移除,同时将山上的薄雾细节保留,进而将反射的天际线重新作出渐变的效果。

之后,MPC环境制作的团队采用在约旦实地拍摄的高分辨率图像,创造出了全CG版本的瓦迪拉姆沙漠环境,再另加上岩石、火山口、山脉,以及远处的奥林匹斯山,打造出了更为宏大的景观。在大致基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影像的前提下,雷德利·斯科特导演想要在远景中增加更多的戏剧性,所以团队使用了快速移动的冰和尘埃云,还有表面漂移的尘卷风。团队在制作中采用了Houdini和Maya CG流体模拟,加以结合撒落的盐和干冰等实物。这样,构建好的环境一方面可用于提升约旦的场景图片,另一方面也契合了在布达佩斯绿屏拍摄的场景背景。

每一位宇航员都带着保护头盔,上面带有反光的有机玻璃和金色的帽檐材料。在人物融入到环境中时,为了达到真实可信的效果,就需要帽檐能够真实反光。而多数镜头中,演员的头盔上都没有帽檐,MPC在后期制作时,通过追踪头盔和CG环境的渲染反射,给演员们加上了CG帽檐。为了达到这种效果,需要追踪宇航员的身体,渲染CG形象,从而创造出他们动作的反射。

关于火星上瓦特尼困在巨大的沙尘暴的场景,MPC特效团队采用了流体模拟的方法创造了风暴逼近的场面。一旦宇航员被风暴包围起来,主要采用放置在现场的大型风扇将烟雾和蛭石颗粒吹到舞台上,进而实现想要的效果。为了增加风暴的密度,让风暴更加凶猛,以及平衡整个场景中的效果,团队增加了多层烟和粒子,并且采用特效模拟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目的。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