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不止新氧,所有广告都在“洗三观”!
这两天,KOL和KOC之争还没有偃旗息鼓,新氧的广告又来抢了一波热度,网友们纷纷大呼“三观歪了”,一片声讨,简直人神共愤的程度。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这支广告片,既没有出现在新氧的官微、官博上,也没有出现在官网上,只出现在了电梯里。网上流传深广的视频都是网友二次翻拍上传的。
可以推测,其实新氧早就知道这支广告片在网络发布会引起的争议,因此只让它出现在了它该出现的地方。
毕竟,全国写字楼的电梯间不但有着新氧的大批拥趸,而且网友们所呈现出的“精神洁癖”很多品牌其实早已经领教了好多回。
从知乎的洗脑,到伯爵旅拍的神神叨叨......哪一个不是被骂的体无完肤。
一、大多数人在维护社会的价值上限,消费者用行动支持社会价值下限
新氧何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不关你承认与否,这个社会有着打不破的“五环之外”魔咒,也有着一个对品牌们来说无比扎心的事实:“在中国,再众所周知的事情,起码有一个亿的人不知道,而大多数时候,是十亿的人都不知道”。
这句话套在价值观上同样适用,不要以为你以为的就是大家以为的,你信奉的真理和价值观,或许在别人看来也是在颠覆三观。
回到新氧的这支广告上,暂且不谈这支广告所传达的价值观正确与否。
其实在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里,我们大多数人维护的是这个社会的上限,而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则是这个社会的下限。
但消费者的行动力往往由下限决定。
不信你看就医美行业这个摆在眼前的事实数据:《2018中国医美行业白皮书》,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正规医美市场规模高达4953亿。
消费者方面,中国约2200万人进行医美消费,00后,95后步入整形大军,占比持续增长。
“颜值经济”当道,很多人“靠脸”吃饭,这么多医美消费者不足为奇。
我不知道这2200人中有没有人在网上批判新氧的广告,但他们的行动力已经表明了他们的价值选择——女人美了才完整。
不要忙着震惊9102年了,为什么还有人有这样的价值观。
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
但在我看来这无非是“沉默的大多数”在作祟。2200万虽然单从数量上非常庞大,但置身于7、8亿的网民之中毕竟还是少数。
试想一下,在这样一个信奉“美的标准从来都不是统一的”庞大公共话语体系中,2200万人要么沉默了,要么被淹没了。
虽然新氧这次在大众里落了个声名狼藉,但这支广告却说到了目标消费群体的心坎里,只是不敢声张而已。
这是一个新兴行业中一个品牌的价值选择问题,客观来讲,新氧还没有到达大谈社会价值、社会责任的阶段。
二、选择本身即是价值表达,学界与业界的价值指向分歧
扯了这么多,回归到我们今天探讨的主题。其实,消费者选择本身就是价值观的呈现,不管是主观的,还是潜意识的。
从本质上来说,品牌的选择或产品销售实际上就是人价值观的选择,或功能、或内涵、或价格、或包装。
所以不止新氧,其实所有广告的核心目的都是在“洗三观”。
不信,你看那些卖钻石的品牌,哪一个不是在宣扬那个本质上和煤炭一样破石头是情比金坚的爱情信物。
那些让人们趋之若鹜的奢侈品大牌,哪一个不是在吹捧它们的衣服或包包是阶层身份的象征。
哪一个手机品牌不是在常年累月的教导消费者什么样是商务精英,什么样是潮玩青年......
这都是消费者主义作的祟!
再回看历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物广告——北宋时期的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广告,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实物广告,就含有深深的等级观念。
上书文案: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意思就是,使用的原料是上等钢条,并且精细加工,因此不适合平民百姓使用,故强调“宅院”二字......
怎么,看不起平头老百姓吗?什么叫“不适合平民百姓使用”,什么三观!
要放在今天早就被骂倒闭了。
当然,几千年前的广告放在今天并不具备多少的参考价值。但至少可以说明广告从来都是价值观的营销。
回到现代营销学。
当年重返苹果的乔布斯曾说,“对我来说,营销学讲的是价值观。”于是才有了后来“think different”的惊艳。
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革命3.0》中说,营销3.0时代,是价值驱动营销时代的兴起。产品和服务不仅满足功能和情感需要,还有精神需要。
企业需要具备更远大的服务世界的使命、远景和价值观,营销理念提升到对关注人类期望、价值和精神的新高度,将情感营销与人文精神营销结合,将营销目标上升到让世界变得更好。
从这里可以看到新氧新广告引发众怒的根源了。
学界大佬指明了广告营销的向上价值方向,而新氧们却在试探它的底线。
这是营销学界与业界的分歧,是“学院派”与“实战派”之争。
对于中国多元的社会和市场结构,发达市场、欠发达市场、不发达市场并存,产品导向、销售导向、营销导向同在。
深受西方营销理论营销的国人自然对此嗤之以鼻。
总结来说就是:品牌们都在洗三观,方向不同,消费者自然有分歧。
三、价值向上探索无比艰难,价值向下试探易如反掌
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广告有没有能力洗刷消费者的三观。毕竟,这是所有品牌想要的结果。
然而可悲的是,绝大多数的广告既没有引发大规模的赞扬刷屏,也没有掀起潮水般的批评质疑。而是不温不火、不声不响地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
只留下甲方爸爸和代理商们心照不宣的自嗨,而消费者们却是一脸懵逼的毫不知情。
这是品牌营销最大的失败——毫无声息。
原因就在于:任何行业,向上探索无比艰难,向下试探易如反掌。
广告营销也一样。
所以你看那些试图探索上限的大品牌们,诸如苹果崇尚创新科技,无印良品将极简主义践行至今, SK2所提倡的女权主义......哪一个不是历经多年的市场教育,投入巨大的营销成本。
毕竟那种对普世价值观倡导的广告多数情况下都会沦为不温不火的平庸之作。
道理很简单——对消费者来说,大道理谁都懂,还用你说?
于是,我们今天看到了如此多的品牌都在试探这个行业的营销下限,既能极易引起巨大声量(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也能引发真正的目标消费群体的行动力,现实营销转化,何乐而不为。
因为从品牌营销的衡量标准来看,它至少不是最差的那一类。
四、法律的交给法律去裁判,道德的交给道德去争辩,市场的交给市场去选择
可能很多人会说,品牌作为整个社会体系的一份子,就有义务和责任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传达正确的社会价值。
可商业的世界不管你承认与否,也不管各大甲方爸爸们在公开场合说的那些场面话,盈利肯定是放在第一位的考虑因素。
品牌们也都不傻,因为他们知道:骂我的不会买我,我只对我的目标群体负责。(说不定骂完了还会买,不信你看之前那些排着队道歉的国际大牌们的销量)
至于剩下的,法律的交给法律去裁判,道德的交给道德去争辩,市场的交给市场去选择。
而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他们规避了法律的责罚,道德批判了一小会儿,市场却给出了巨大的回馈。
因为在这个越来越以圈层划分的社会体系中,你看不懂的会越来越多,你看不惯的也会越来越多。
而只有品牌是最精明的,他们总能戳中一些圈层的内心深处,迎合他们的价值观,而在圈外人看来却匪夷所思。
所以下次再看到这种你认为“毁三观”的广告,先不要忙着骂品牌脑残。先冷静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个品牌会这样做,是不是真的存在着一个你不了解的圈层。
这是一种刷新自我认知的学习能力,也是一个营销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毕竟如果你在网上大大咧咧骂了,不也成了脑残的一份子吗?
但这个世界重来不缺乏脑残,缺的是对每一种社会现象、商业现象认真思考的人。
因为我一直信奉:存在即合理。
数英用户原创,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作者公众号:4A广告文案(ID:AAAAIdea)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