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50多年来各种版本的哪吒形象,才发现……

举报 2019-08-27

《哪吒之魔童降世》已经正式突破45亿票房,在几乎没有前期宣发的情况下逆风翻盘,基本已经坐实了今年暑期档最大黑马的位置。
让看过彩蛋的朋友更兴奋的是,下一部电影《姜子牙》基本板上钉钉,一个宏大的世界观——封神宇宙呼之欲出。这也让不少国漫迷们热泪盈眶: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IP宇宙了!

其实回过头想想,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宝库里,素材和灵感不可谓不多。即使西游记、封神榜这种被“玩滥了”的IP,只要精工细作,一样会有层出不穷的新解读。

哪吒作为封神宇宙里的“顶级流量”之一,自然也是各类文艺作品中的常客。
刨除各类游戏、同人作品,只算正经大制作(即动画长片、长剧),哪吒也被演绎过多次。
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背负不同角色功能的哪吒,其形象也各有特色。


《大闹天宫》- 1964年最精辟的哪吒

《大闹天宫》,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电影,影史丰碑。作为国产动漫祖师爷,其精良程度不必多说。脚本、人设、画工、配乐都堪称殿堂级。
要知道,取材自西游记前7回的大闹天宫,是一部角色众多的群戏。除了孙悟空贯穿全篇,在上下两集总共一百多分钟的时长里,还要刻画几十个角色。从各路神仙到天兵天将,每个人分配到的时间都极少,一个场景囊括多个角色是家常便饭。即使如此,一众配角依然活灵活现。可见《大闹天宫》其剧本打磨、人物刻画之用功。

真·大场面

哪吒作为众多配角之一,最吃重的戏份还不到4分30秒孙悟空公然做对天庭。托塔李天王带着哪吒三太子遣天兵天将下界讨伐泼猴。哪吒斗之,败。

但就是这短短几分钟的打戏,塑造了一个生动的哪吒。


2008年重制版的海报再现了这一场景

2.jpg

从人物形象来看,这一版本的哪吒还是个典型“圆头圆脑”的小孩子。白白胖胖的体态甚至有点萌,然而表情、造型和动作则凌厉十足(好歹人家也是个武将):怒目圆睁的哪吒三太子,领先锋命,哪会把那弼马温放在眼里?所以一上场就气势汹汹地来了个荣耀冲锋:

自带音效.jpg

与孙悟空大战,也是有来有回:

这一段打戏的“戏眼”,则是:孙悟空偷使一计,变成了哪吒的风火轮。哪吒却没有识破,一脚踩上去后,烫坏了脚底板,顿时大惊失色。于是被大圣三下五除二打掉了武器,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论实战经验的重要性……


简简单单一个小情节,把这俩人都写活了:三太子啊三太子,终究还是个养尊处优的官二代。对上鬼精鬼精的野路子老孙,太嫩啊!


注意手上偷偷摸摸的小动作……


被缴了械还想偷偷拿起武器来再打

这个细节再次强化了他的性格:傲娇不服输,真正孩子气



杀气腾腾冲过来,一瘸一拐走回去


爸比,那泼猴竟然使诈……


再看这泼猴,打了人、缴了械,还要开嘲讽!好欺负人!

从威风凛凛出场到一瘸一拐铩羽而归,这个不到5分钟的打脸现场,让心高气傲、一身本领少年意气,但过于愣头青的哪吒三太子形象,深入人心。
用现在的话说,这版哪吒,“奶凶奶凶的”。其外貌和装束也为后来的哪吒们定了个基调。


《哪吒闹海》- 1979年最硬核的哪吒

1979年,哪吒这个角色,迎来了自己的第一部“独立电影”,《哪吒闹海》。


有人说,哪吒是中国神话中最朋克的角色之一。而1979年的《哪吒闹海》,则如实表达了这种“硬核本色”。

众所周知,哪吒的故事有着强烈的悲剧内核。

即使同为“叛逆形象”代表,哪吒也比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大圣更加悲怆——孙大圣一个石猴子,生来带着仙气。他不是正常人,所以他怎么闹、怎么作、怎么怼天怼地都是正常的;他不是正常人,所以再怎么受苦受难观众许是能够理解,但相对难以共情。

而哪吒是人,他有爹娘有家庭,也是人心肉长。进一步说,在不得不面对命运审判、摧残的那一刻,他依然只是个孩子
在哪吒的故事里,有牺牲甚至杀戮、有直面命运的孤勇,还有深入骨髓的反抗意识——对权威的反抗、对不良秩序的反抗、对个人宿命的反抗,甚至对父权的反抗……




79年版哪吒闹海,较为忠实地呈现了哪吒传说的原型(没有像魔童降世一样做更加缓和的、生活化的改编),将这个悲剧故事如实呈现。而且,抽龙筋扒龙皮、自刎谢罪……不论是否“适合小孩观看”,该有的场景一个不落。





这玩耍的样子是不是很可爱很天真?但他手里甩着的,是敖丙的筋,你还会这么觉得吗?

哪吒故事的高潮,更是“童年暴击”:
滂沱雨夜,白衣银剑。
含泪自刎,少年诀别。
削骨还父,割肉还母。

“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这一幕是多少人儿时的晴天霹雳,劈开了孩提的懵懂,劈头盖脸地上了第一堂现实启蒙课。


正因为对哪吒的硬核还原,79年版哪吒的形象,甚至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
似乎那个决绝的白衣少年,才是整整一代人心中唯一的、能代表某种精神寓意的哪吒。


79年哪吒有多大影响力?去问问我国知名摇滚乐队“痛苦的信仰”(痛仰)吧

憋说话,跟着躁

现在看来,那时的动画不是一部两部硬核,是都很硬很猛。

贯穿70年代末、80年代直到90年代初的诸多作品,从来不怕向观众展现“不和谐”的元素。《魔方大厦》《太阳之子》《黑猫警长》莫不如此。不少场景和情节至今还是中国动画史上邪典一般的存在。

再送诸位两张童年阴影,拿稳不谢

现实世界中那些无奈、挣扎甚至残酷、丑恶,动画将它们和盘托出,并不会因为观众是孩子,就试图掩饰、美化。

回过头来看,那十来年,是中国人首次正视世界的年代,也是各种思潮激烈碰撞的年代。是中国摇滚诞生的年代,是海子、顾城的年代,是文艺青年斗诗茬琴的年代……真的硬核,真的朋克。


为啥最近那个热门综艺叫《乐队的夏天》?因为春天早tm过去20多年了


《封神榜传奇》- 1999年最中二的哪吒


这一版哪吒,说实话从形象设定上是最不“中国风”的,甚至颇有热血日漫、游戏原画的气质。


有型有款,但总觉得哪里不对

士兵左:“为啥前面那个人跟我们画风不一样?”士兵右:“人家是主角儿!跟我们用的不是一个造型师!”


二郎神君,为何你要跟黄金圣斗士抢圣衣穿?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国内第一个以封神榜为题材的动画连续剧。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中国第一个“封神宇宙”。

驾驭“封神榜”的难度,比西游记要大。拿类型电影来比较,西游记主体是“公路片”,剧情是串联式的,师徒四人就是线索。封神榜则是章节式群戏。


99年封神榜传奇不啻为一次前人的探索。虽然以今天的审美来看剧中形象不乏“辣眼睛”之处,但在20年前能驾驭这种题材,再加上当时的审美条件,实在无法苛责。


《哪吒传奇》- 2003年
  最阳光的哪吒

即使这一版哪吒的形象你记不住,歌曲应该忘不了:是他是他

是他,就是他少年英雄小哪吒~
……
16年前,少年英雄小哪吒登陆央视动画城,“少年英雄小哪吒~”则席卷了大街小巷的碟片出租店、儿童音像店。


其实从主题曲的歌词就能看出来,这一版哪吒主要的受众人群和角色基调:“有时他很聪明,有时他也犯傻,他的个头跟我一般高~有时他很努力,有时他也

贪玩,他的年纪跟我一~般~大 ~


从故事讲述上,这一版哪吒自然没有79版那么硬核。
相应的,少年英雄小哪吒的形象也尽量贴近了孩童,使用了幼龄化、去棱角化、柔和化的处理——他就是个跟“你”一样的小孩子,只不过更加勇敢一点、神奇一点罢了。


少年小英雄和他的宠物小猪熊


相比魔童降世,这一版哪吒简直是三好学生

全副武装、战斗状态:“吃我一招三好学生光线”

现在看来——并非厚古薄今——这个阳光小少年版的哪吒,基本上算是那一时期制作考究、剧情跌宕的儿童动画的绝唱。

毕竟小哪吒淡出之后的2005年,接过国民动画霸屏接力棒的,就是自带flash画风的一群羊和两头狼了……


《十万个冷笑话》- 2012年最恶搞的哪吒

《十万个冷笑话》(以下简称“十冷”),在中国二次元史上算是一个小小的里程碑。从十冷开始,本土二次元漫画,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民工漫”代表作(指粉丝不限于二次元圈层,而是向更大众化人群的作品)。曾经作为“特殊人群的特殊癖好”的二次元,开始向大众进军,向三次元进军。
恶搞、解构、玩梗等手法,随着越来越多民工漫的普及,在越来越多普通大众里野火般地传开。



解构经典、颠覆演绎的手法,以《搞笑漫画日和》为典型
国漫“十冷”当年的横空出世,让人眼前一亮

从形象设定来看这版哪吒充满了恶搞精神:

面容姣好似萝莉,身版壮实似金刚

天生神力,在线揍爹:

甚至哪吒的兔女郎服装,也随着剧情推进换了好几套(不得不感叹原作的恶趣味)……

Look1


Look2


Look3


而所有不正经的设定,最终还是归于一个“正经”的主线。
在哪吒自裁谢罪(是的,又是这个环节)的场景里,父子情、哪吒的牺牲小我,到了一个高潮。

“为什么我看个搞笑动画,看哭了”
一路恶搞的十冷,突然正经起来,赚了不少眼泪


甭管表皮上怎么恶搞解构,该讲故事时讲故事,该温情时温情,该正能量时正能量,只不过这次是用“二次元”的方式。

十冷的哪吒,是最不正经的哪吒。他(她?)能够动画化、能够出圈,甚至能够成为如今不少年轻人提到“哪吒”时的第一联想,在社会文化的兼容并包上有别样的意义。




可以说十冷的“金刚哪吒”为广大网民所接受,就意味着二次元的审美趣味、幽默方式真正变得大众化,不再是小圈子里的“恶趣味”。这一版哪吒,代表了一场“二次元”和三次元的对话。


《哪吒之魔童降世》- 2019年
最颠覆的哪吒

随着电影票房的火箭式蹿升,这位自称“小爷”的另类哪吒,圈粉无数。
其实这个哪吒形象最初小范围曝光时,可谓毁誉参半。毕竟很多人接受不了哪吒画烟熏妆、一口大牙、声线粗犷,也接受不了他成天把手插在裤子里一副吊儿郎当模样。

少儿美妆博主亲身示范欧美烟熏妆

哪吒这个动作让人不由想起另一个红衣熊孩子……


但是随着影片上映,这种形象上的颠覆就轻松化解了。因为,所有的角色形象都是为故事服务、为传达价值观服务的。
烟熏妆也好、砂纸声也好,一旦接受了他“魔丸转世”的设定,一切都变得合理。


外在妆容,是内在宿命的延续


观众在了解剧情前对烟熏妆的天然排斥,又何尝不是影片中村民对魔丸天然排斥现实映射?

如果03年版少年英雄小哪吒是“别人家孩子”,魔童哪吒就是妥妥的熊孩子。但我们谁又不是熊孩子呢?或者说,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我们谁又没熊过?




对于魔童降世,这里不过多赘述,毕竟各类分析文章已经很透彻。

票房和口碑已经告诉我们:他不一定是最忠实原型的哪吒,但他是符合现今市场需求、当代大众心理需求的哪吒。因为他可以代入的话题太多:个人对出身的抗争、家庭亲子关系、人与外界的社交关系……每个都是当代人的痛点或敏感点。

多年前看《哪吒闹海》的那批孩子为人父母了带着自己的孩子走进电影院支持《哪吒之魔童降世》,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时代变迁的写照,一种传承。



魔丸哪吒,足够颠覆,但足够情理之中。


每个哪吒,都是时代选中的哪吒

近年来,基于本土文化的动漫佳作基本保持一年一部的产量。2015《大圣归来》、2016《小门神》、2018《白蛇:缘起》、2019的《哪吒:魔童降世》,让广大群众有了一种“自家孩子终于争气了”的感觉。国漫抬头,是好事,也是迟早的事。大家都希望看到下一个大圣归来、下一个魔童降世,都希望早日看到封神IP宇宙、西游IP宇宙、聊斋IP宇宙、山海经IP宇宙……但我们也不乐意看到一窝蜂式的跟风、流水线作业,一如当年大圣归来火爆时,市面上各种孙猴子满地跑。

中国原创的崛起还需要更多做动画的、做漫画的、做IP的人投石问路、精耕细作,还需要整个产业链条上更多的力量来支撑,包括官方、包括资本、包括供应链、包括渠道、包括市场。

每一个好角色,都是磨出来的。呈现在荧屏上的形象只是最终的答卷,背后的积淀才是地基。
每个哪吒,都可以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独特的形象。
而所有“哪吒”们,都与当时的文化环境、群众审美,甚至大众的注意力、社会话题密不可分。

立足现实、重视现实、接近现实、反映现实,才能获得超现实的成果。

毕竟:

看都看了,就扫个码吧: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

    作者
    束光文化 深圳

    束光文化 深圳

    广东 深圳

    南山区粤海街道软件产业园基地6栋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