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是「熬」出来的,这些小技巧可以有
在当下这个人心浮躁、追求速成的时代,越是佩服那些能沉下心来去做一件事件的人。然而当下社会风气,却充斥着一种相反的价值观:短时间获得成功的人引来万众膜拜,速成攻略被视为成功宝典,大家却往往忽视成功背后的思考和内在修为的沉淀,可事实上那些自视以为有天赋,并为之模仿的人大多数都失败了。
数英网用户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也许除了所谓的“天赋”,我们还需要能耐得住性子的天赋。
——《一个6年文案的自白》
文案是熬出来的,入行的人都深知这个道理。和很多文案新手交流的时候,她们经常会问,“有没有关于一些文案、策划方面的书可以推荐?”
当然看大量的专业书和案例是一个文案的必修课,但如果只是单纯的看,并没有去独立思考和实际运用,对你的成长帮助并不大。这就是为什么“读书破万卷,下笔很无力”。真正的成长,往往在实际工作中,你写的东西被总监推翻了无数遍,最终修成正果的这那一刻,你感觉到真实的、满满的收获。
“熬”是一个加工的过程,把你平日积累的知识原料,转化成技能成品。这也注定了这个过程不可能是速成的。那么如何加速这个过程?有两点很重要。有个很适合的平台,有大量可以“练手”的机会。有个很好的总监,指导你产出好的东西。
当然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如果暂时碰不到怎么办?自己平时看东西的时候,要多去分析和总结,好文案、好营销案例,不仅在书上,生活中各个角落都有。看到有用的知识,尝试写一些自己的感悟,表达一些观点,当成一种“练手”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写这篇文章,也是一样的目的。
最近天气冷了,熬完上面这碗鸡汤,还在要输出点实际的。分享几个写文案的小技巧。
1、 用词更准确(这招可以用在写slogan上)
一句话的关键词要反复推敲,看能不能找到更准确的用词。
什么叫“准确”呢?举个例子,有一句古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作者因为用“敲”,还是 用“推”斟酌了很久,后面觉得“敲”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是显得夜深人静。
再举个例子:“春风又过江南岸。”你觉得这句诗很平吧。“春风又绿江南岸。” 顿时让人满目绿色,春天气息感受无遗。
什么意思,找到一个“更准确”的词,可以救活一句slogan。
举个现实的例子,比如要为一个保鲜袋写slogan,可能有人会写:“持久保鲜”。如果你换成“持久锁鲜”。虽是一字之差,立马把产品强大的功能特点给体现出来了。
很多新手文案,最爱玩谐音的套路,把一个词语/成语改一个字带来某一种的不同意思,比如什么“约惠”、“大放价”之类的。我认为这样表达是不准确的,是个反面教材。
还有一种情况,准确可以理解为,陈述一个“事实”。
比如:
每一个朋友,都是从陌生人开始。
欢迎来到世界上最多的地方,现在是中国,以后是网络。
除了十月怀胎,他做的并不比妈妈少。
……
有时候陈述一个事情,更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
2、 新鲜的观点
新鲜的事物,新鲜的观点更容易吸引大众的关注,诱发阅读的兴趣。怎么让你的观点很新颖,有个小窍门,就是说一些跟固有认知相悖的观点,说白了就是“唱反调”。但有一个前提,你要能拗得过来,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
还一种情况就是,说一些别人不懂的知识点,但要有趣,而又不能太冷。
比如:
鱼会口渴吗?
坐便比蹲便健康!
……
冷知识,往往可以作为一篇软文的开头,诱发大众阅读的兴趣后,再怎么巧妙的和产品或你想表达的观点相结合。
总结
记得这么一句话“我们接收到的绝大部分信息都是二手信息,你不知道它的真实情况怎样。包括你看到的一些营销案例,它是被公关过的,它是为了体现自己有多厉害而那样去写,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看再多资料,抄再多遍别人写的经典文案,都还不如自己动手去写思考和总结,这才是真正“知识转化技能”的过程。吃什么挺重要,消化吸收更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天天吃山珍海味不长肉,有的人吃窝窝头都能胖。
你看了很多东西,也许不能帮助你迅速有很大的起色。今天还在写“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最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隔天就能写出“渴望诚信的人有福了”、“最美的风景,往往不在熟悉的路上”……
那就熬吧。共勉。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