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说话:那些中国电影的摄影大师
作者:圈圈丸,来源:一起拍电影
对于电影来说,摄影指导有多重要?
在中国影视圈,有一句行话叫:“一个好的摄影指导,能够解决电影一半的艺术问题”。在欧美影视圈,摄影指导是仅排在导演之后的二把手,在一个电影项目里的权力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我们都知道电影是一门复合型的「视觉艺术」,而摄影是这门艺术的第一环,也是“门槛”。如果摄影做不好,便没有人会注意到美术置景有多美,没有人注意到灯光打出的阴影有多深邃,没有人会注意到演员表情有多细腻,没有人会注意到画面的色彩调整的有多好看。也正因如此,摄影指导与摄影师们在电影拍摄时肩负着的责任最重,需要的技术也最复杂、最细。致在大学的摄影系里,光是操作斯坦尼康就是一个专业。所以电影摄影绝不简单,它是一项需要多人操作的大型团队工作。
摄影指导要懂电影美学、要考虑配合其它工种、还要同时指挥多个摄影师工作,全方位的工作内容要考研摄影指导们艺术与技术两面的能力。而每一部好电影也都离不开一个优秀的摄影指导,我国电影发展至今也涌现出了不少被全世界认可的知名电影摄影师。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那些站在画面背后默默付出的艺术家们。
大师推手:顾长卫
1987年对陈凯歌来说是特殊的一年,因为他终于拍了自己编剧的《孩子王》,完成了毕业后最大的梦想;1987年对张艺谋来说也是特殊的一年,因为他作为导演的第一部作品《红高粱》上映,并立刻斩获诸多国际大奖;1994年对姜文来说是特殊的一年,因为在做了多年演员不得劲后,他决定自己拍一部得劲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就这么诞生了。
三位导演如今在中国电影圈的地位无需赘述,可很多人没注意到的是,他们的背后当时都是同一位摄影——顾长卫。
作为中国目前在国际上最具代表性的电影摄影,顾长卫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低调的人。他和中国艺术成就最高的三名导演合作过,但我们从没见过他出来邀功自己在那些经典作品里的贡献。他早早地就拿下了金鸡奖、金马奖,甚至还是中国内地第一个提名奥斯卡的摄影师,但我们从来没见他拿这些事来夸耀自己。
▲顾长卫的代表作《霸王别姬》
他又是个性情中人,一个纯粹的艺术家,不是好电影决不参与。所以我们看到1994年后国家政策限制,大批艺术片不能拍摄时,他可以什么项目都不做,跑去国外的电影客串摄影师。我们看到他冒着被禁的危险帮姜文掌机《**来了》,看到他在张艺谋和陈凯歌转型为商业导演之后就不再与他们合作。甚至在没有新锐导演和作品被他认可时,他选择站出来自己当导演,结果《孔雀》、《立春》、《最爱》,三部最具中国风格的现实主义题材扫遍各种奖项。
▲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巅峰之作《立春》,顾长卫与蒋雯丽夫妻档合作完美
他理所当然的拿下了一个电影摄影师的所有成就,被美国媒体选入“世纪百位杰出摄影师”,被奥斯卡邀请为评委。他身边的人都说他不善言谈,但是我们到现在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如此会用镜头说话的电影摄影。如果一定要选择一个中国摄影指导的名字被所有人铭记,那这个名字一定是顾长卫。
长镜头“演艺家”:吕乐
近年来随着观众艺术审美的不断提升,大家也逐渐开始熟悉一些电影的镜头语言,而「长镜头」无疑是现在最热门的词汇。不管是什么片子,只有有一段一镜到底的戏,看着就特别牛。而我们国家最擅长使用长镜头的摄影指导,非吕乐莫属。
和顾长卫不同,虽然他们都是同一届北影摄影系毕业生,但吕乐是一个典型的学院派。虽然毕业后也有立刻投入到电影事业中,并且还通过纪录片《怒江,一条丢失的峡谷》得了个巴黎的人类学电影大奖。但在求学道路上并未满足的他,还是选择在所有同期同学拍电影最火热的时候(1987年),毅然决然地出国深造。
这一走就是5年,而5年时间,他恰好错过了中国电影艺术性最巅峰的5年,许多人都替他遗憾。但他却并不觉得遗憾,因为有实力的人,什么时候成功都不算晚。1992年回国后,他立刻和老同学张艺谋开始合作,接过顾长卫的位置,帮助张艺谋拍摄了《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有话好好说》。这其中《活着》至今都是张艺谋自己最喜欢的一部作品。
▲吕乐凭借《活着》拿下诸多奖项
而他同样在得奖上不输走在前面的顾长卫。他不仅作为中国电影人第一次拿下了戛纳电影节画面技术大奖、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摄影、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摄影这些热门国际大奖,并且也在1996年时提名奥斯卡。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和顾长卫形成了中国电影摄影的两个巅峰,两个不同风格的代表。顾长卫擅长跟焦和有呼吸感的摇摆镜头,而他则是擅长引人入胜的长镜头。而长镜头这一特点在他后来自己导演的《赵先生》里则更加突出,即使是到了后来的喜剧《非诚勿扰》,吕乐也要在开头玩一个长镜头。
而和有艺术追求的顾长卫一样,吕乐也有自己的执着。当艺术片在中国陷入桎梏之后,他也选择放缓了脚步,自己做导演,拍起了低成本又小众的艺术片。尽管《美人草》和《十三棵泡桐》在国外评价颇高,后者还得了东京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但由于题材原因而未能在国内上映,实在是观众们的遗憾。
就这样一直到2007年,冯小刚终于可以不用再拍喜剧,做了自己第一部严肃题材电影《集结号》时,吕乐才又以摄影指导的身份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在接下来与冯小刚合作的日子里,不管是《唐山大地震》还是《1942》,那些让人痛心刻骨的画面至今都还在许多影迷的脑子里出不去。而吕乐也凭借《1942》再次把国内外的摄影奖项扫了一圈。
▲《1942》的每个画面都让人痛心
作为第五代电影人,吕乐虽然没有出现在中国电影最辉煌的时候,但他却总出现在中国电影最需要他的时候。他谦虚又可靠,就像他一直以来擅长的长镜头一样:第一眼看时感觉不到,再回首才发现如此精妙。
电影合伙人:赵非
中国的电影导演们和哪一个中国电影摄影师合作的最多?答案是赵非。
同样也出自传奇的78级北影摄影系,赵非不像他的同学顾长卫和吕乐那样有偏爱的合作对象,对赵非而言,任何人都可以摩擦出火花。我们数一下和他合作过的导演:田壮壮、黄建新、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姜文、宁浩。总结出来就一句:中国不缺导演大师,而导演大师们都和赵非是朋友。
赵非的优秀不在于他的成就有多高,尽管金鸡、金马、金像以及国际上的影评人协会最佳摄影将他一样都没少拿。他让人佩服的地方在于他总是出现在那些知名导演的“低谷期”,帮他们渡过难关。
我们看到在第五代导演出头的80年代末,他选择帮助前辈田壮壮拍了三部电影;在陈凯歌因为政策限制在90年代末很难产出作品时,他帮助他拍了《荆轲刺秦王》;在冯小刚刚出道,因为政策限制只能拍贺岁片和喜剧时,是他帮冯小刚拍了《不见不散》和《手机》两部打了擦边球的内涵作品;
▲《手机》的画面艺术感其实很高,这个镜头很经典
在姜文因为《__来了》被禁拍电影三年,复出后谁都不愿意和他来往时,是他帮助姜文拍了《太阳照常升起》,而这部电影没有赚钱让姜文又陷入争议,但他依然坚持和姜文一起拍摄《让子弹飞》,成为现在无数影迷心中的神作;
▲《让子弹飞》是许多90后影迷心中的国产最佳
在宁浩因《疯狂的石头》后被人一直诟病除了“低成本”电影其它不会拍时,也是他站出来帮助宁浩完成了《黄金大劫案》。
赵非真的是一个好人呐,他仗义的性格甚至盖过了他作为摄影师的艺术与技术的光芒。我们的确需要顾长卫和吕乐这样的艺术家,但我们同时也需要赵非这种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中国合伙人”。
港片摄影中坚力量:刘伟强
我们现在谈论刘伟强的时候,都是在谈论他的导演作品。毕竟《无间道》作为港片巅峰实在太过耀眼,《头文字D》和《雏菊》又是许多人的青春回忆。而近几年他又因为《建军大业》给自己加上了红色光环,马上国庆要上映《中国机长》完全有潜力让他跻身“十亿导演”的行列。
这些导演光环其实让我们忽略了一件事——刘伟强其实是摄影师出身,而且他的故事十分励志。
中学时的刘伟强就热爱摄影,一直担任学校摄影学会的成员。1981年中学毕业后带着对摄影的热爱进入电影行业,在邵氏公司做起了摄影小工。他工作认真勤勉,一步一个脚印,从小工升到了摄影助理,从助理升到了副摄影指导,最后终于在1985年成为了摄影指导。勤奋的性格让许多人忽略了刘伟强的天赋,没有人注意到,这个花了四年时间才升上来的“老”摄影师,那一年才25岁。
成为摄影指导的刘伟强迅速成为香港电影届的中坚力量。不管是爱拍喜剧的王晶和周星驰,还是专爱艺术片的王家卫,都愿意与他合作。从《旺角卡门》到《阿飞正传》,从《重庆森林》到《东邪西毒》,王家卫走向巅峰的路上都有刘伟强在后面掌机支持。而许多80、90儿时最爱看的周星驰无厘头电影《咖喱辣椒》、《赌圣2》、《百变星君》,也同样是他拍摄。最有情怀的莫过于《古惑仔》系列和《中华英雄》,把郑伊健拍的那么帅的功臣就是他。
▲侧颜表情捕捉到位
而到了21世纪后,能力初中的刘伟强开始做起了导演,后来的故事我们就再熟悉不过了。刘伟强的摄影能力一直被圈内认可,他自己导演的作品也都是他亲自担任摄影指导,而且在08年时成为了香港电影摄影师学会会长,2015年后还兼任了香港导演协会的会长。不管是做摄影师还是做导演,他一直用自己的努力在证明着那一句:港片还没有死。
电影圈“白求恩”:杜可风
看到杜可风这个名字的时候,很多人或许不知道他其实是澳洲人,本名Christopher Doyle。那为什么要取一个中国名字?因为他实在太爱中国和中国电影了。青年时的杜可风并没有要当摄影师的想法,他只是辗转于世界各地求学,甚至还在18岁时做过水手,他的人生本该朝着“冒险家”发展,可突然拐了弯,走向了艺术。
70年代末,“流浪”到香港中文大学学习美术时Christopher爱上了摄影,他的老师给他取了杜可风这个中文名,毕业以后喜欢闯荡的他又到了台湾,从此以后摄影师杜可风便开始了他的艺术之路。他天赋惊人,在83年拍摄《海滩的一天》后就获得亚太影展最佳摄影奖,这还只是他参与的第二部电影。
展露头角的杜可风开始与各路名导合作,尤其是和王家卫形成了黄金组合。《阿飞正传》、《重庆森林》、《东西西毒》、《堕落天使》、《春光乍泄》、《花样年华》、《2046》、《爱神》。14年的时间王家卫把自己想拍的所有类型拍了个遍,而杜可风一直在他身边形影不离,王家卫电影里每一个回不了家的人影,都是杜可风在纪录。
▲两个字形容《春光乍泄》的画面:美哭
除了王家卫,杜可风也与陈凯歌和张艺谋有过合作,张艺谋的首部商业大片,也是中国的首部商业大片《英雄》就是杜可风担任摄影指导,电影不仅在全世界赚取了高票房,其美学成就也被美国人称作“电影里的红楼梦”。
只可惜在与陈可辛拍摄完《中国合伙人》后,杜可风就淡出了公众视野。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位来自澳洲的中国有人,他7次获得金像奖,4次获得金马奖,戛纳和威尼斯电影节的最佳摄影也尽收囊中。他作为摄影师在世界上知名度极高,他或许是一个外国人,但是他这辈子只拍中国电影。我们需要向这位电影圈的“白求恩”献上最高的敬意。
中国电影摄影先驱:黄宗霑
黄宗霑这个名字对许多影迷来说很陌生。毕竟他在1976年的时候就去世了,那一年他77岁。去世之前黄宗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在祖国拍摄一部华语影片。
黄宗霑1899年出生于广东省新宁县,因为家庭原因他早早的便移民美国。在那个电影刚诞生的年代,黄宗霑在好莱坞凭借努力,从摄影助理做起,一步步登上摄影指导的位置。
他研发能力惊人,自创了用旱冰鞋和轮椅辅助拍摄,开发了变焦距镜头和一些特技摄影技巧至今都被世人沿用。他成就不凡,10次奥斯卡提名,2个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是华人摄影师在奥斯卡上的最高成就,也是第一个在好莱坞星光大道留名的华人。他还有一颗游子回家的心,从1929年起多次回国,还帮助当时国内的电影公司购买摄影机。1948年时,他致力于拍摄《骆驼祥子》,可惜国内战乱未平,影片搁浅,成为他终身的遗憾。
▲黄宗霑第一次获得奥斯卡的影片《玫瑰梦》(1955)
对于现在的影迷来说,黄宗霑他或许不是最出名的那个,但是对于全世界和电影历史来说,他不仅是第一个获得最高成就的中国摄影师,也是第一个让中国人的面孔被被电影圈记住的电影人。只可惜老人家最终未能回国完成一部电影梦,但如果看到如今中国电影的繁荣,想必他也能感到安慰吧。
结语
中国电影有许多优秀的摄影师,我们不可能一一为大家都详细介绍。但是我们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那些幕后的艺术家,那些为电影一个层面默默付出几十年的人们,他们同样值得被所有人关注,被所有人铭记。
电影是一个复合型的艺术,少了哪一环都不行。尤其是摄影,本应该是电影技术层面上最被人重视的环节,但现在由于技术进步却往往被人忽略,这和好莱坞带头进入「超英时代」的关系密不可分。
在超级英雄的带领下,观众们开始热衷大场面与大爆炸,总是过分在意特效表现,但却忽略了摄影在画面里的价值。最直白的体现就是许多好莱坞大片的预算里,有超过一半都会砸在特效上面,而国内近几年也有跟风这股热潮的趋势,开始逐渐往特效上砸钱。但一部电影的价值,绝对不应该全让特效占去,对于大部分电影来说,与其花钱砸千变一律的特效,不如把摄影构图做好,画面一样好看。
中国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影新生代愿意选择特效制作专业,都不愿意静下心来学习摄影这项“手艺活”,这无疑是一种遗憾。毕竟我们有那么多厉害的摄影大师、前辈,发扬自己的传统优点才是真正的捷径,一味跟风国外潮流未必是顺风。
经授权转载至数英,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作者公众号:一起拍电影 (ID: yiqipaidianying)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