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公关——浅谈微信公开课传播思路
文/普勒公关—蛋蛋君
事情的来由是这样的:
在一个月黑风高或者大雨滂沱的周日晚上,
当大家还在为周末已经结束,
明天就是周一而惆怅不已的时候,
突然一个有趣的东西出现了。
一个名为“当你打开这个,你与微信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的链接出现在一部分人的微信里。
要知道好奇心是推动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第一动力,点击打开,然后又跳出一个名为“2016微信公开课PRO版”的H5,几番点击之后,朋友圈瞬间炸了起来,不停的在刷屏自己玩微信以来的历史:
什么时候注册的
第几个注册的
第一条朋友圈是什么时候发的
第一个加的好友是谁
发了多少红包收了多少红包
加过多少好友
……
等等一系列个人隐私信息。
(说到用户隐私信息,我又突然想起了之前某某互联网公司反控告腾讯非法获取用户信息的那件事了,嘘,不要那么大声)
先不说隐私不隐私,毕竟是用户自己自愿刷上了朋友圈的,而且整件事也没有人感觉有什么不妥。
然而,这个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下面。
随后,另外一件事更是把这个H5推上了高潮。不知是哪里传来的谣言,说这个“2016微信公开课”链接是个病毒链接,它会盗取你的微信号,获取你手机里的数据,然后再转走你微信跟支付宝里面的钱。
好可怕啊,吓死宝宝了。
这公开课来得是这么突然,这谣言也是来得像龙卷风一样,朋友圈再次炸开了花了。然后一群被吓到的宝宝们开始各种解绑银行卡提取现金什么的,听说微信的后台也被这突如其来的解绑潮吓到了,马云爸爸也不知道为何无故躺了枪。
轮到辟谣者出场
紧接着,大家都跑去了微博求证了,在这个热门话题下,以一个技术宅为首的辟谣微博出现了。然后朋友圈又是被一阵辟谣风刷屏了。当然了,像这种高安全级别的事件,最终还是得腾讯官方出来发声才得以安定民心。没过多久,腾讯也发布了辟谣的声明。事件在此再次被推上了高潮。
演讲发布会
最后,第二天,在大家拖着周一综合症去上班的时候,一篇“微信之父”公开演讲的文章洋洋洒洒一大篇,出现在各个新闻平台跟微信公众号上。这篇在我自己看来有点自夸自傲意味的演讲文章其实也就是说了一个重点:“微信要推出新的公众号类型了,它叫应用号”。
阴谋论下的观点
我们来整理一下整件事的思路:H5的出现,事件出现小高潮——刷屏;谣言出现,热度达到顶峰;民众跟官方的辟谣,剧情峰回路转,高潮迭起;最后引出新功能的发布……
为什么我怎么看这都像是一场炒作造势的事件呢?
我们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炒作”
此处借用一下强大的度娘,“炒作”一词最精准的定义,应该是指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佳的创意和最低的成本,最终实现的最大化的传播效应。而企业炒作,则是有意通过透露某种似是而非的绯闻或异常情况来吸引传媒报道的一种商业公关行为。
炒作其实是一种击中受众心灵要害敏感区的行为,也就是通常说的痛点。炒作的特征是故意的引发争议,让话题在短时间内快速大量的流传于各大网站报章头条,借此为自己所要宣传的内容,从而达到最终目的。
如果用阴谋论来分析微信此次事件,说它是一次炒作也是不无道理的。微信公开课,用户与微信的故事,首先用情怀这一招,已经吸引了大部分用户的关注并产生第三方的自主传播,然后再故意的设置了一个“爆料”,以“病毒盗号”“窃取资金”等关系到用户切身利益的点,从而让传播得到进一步的扩散,再由“懂技术”的用户以及官方的一一辟谣,再次让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这件事来,最后,顺水推舟,之前的铺垫,之前获取的关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宣传产品的新功能。
炒作有好坏
嗯,以上只是我个人的YY,作为一个阴谋论者,还常年被普勒公关的同事不停的灌输教导着各种炒作各种事件营销的案例,倒是让我对网络上的各种热点要闻的真实性都习惯性的怀疑揣测一番了。
另外,恐怕有不少人对“炒作”二字也并无好感,但是万事都有两面性,炒作就是把双刃剑,运用好了能起到很好的宣传和美名,运用不好反而会让目标客户反感,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无下限只想着吸引眼球的二流炒作营销普遍让大家很反感的原因。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