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去健身房了,Keep就够了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128篇原创
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股健身的浪潮席卷了我们。
一时之间各种健身大神们从各个角落里蹦了出来展示肌肉,各类营销号也开始鼓吹身材管理是成功人士标配,不健身就是失败,身材失控人生失控云云,只要渲染焦虑真是干啥都有他们。
朋友圈里也多了一堆堆秀肌肉和健身房流汗的人。
人心都是渴望攀比的,看着别人秀起来,自己一定不能落后。
大家都是人,凭什么他能健我不能?
健起来吧老铁!健个痛快。
市场是最诚实和灵敏的,人们的焦虑就是市场机会。
于是各类健身房,健身品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会费收的盆满钵满,一群连大学都不一定读完对于营养学更是压根不懂的健身顾问/教练们开始丢着毒鸡汤卖卡卖课,搞的和传销一样。
可能半个月前,他们还是化名Tony在哄你办理发卡;
又或者是理财顾问Alex,告诉你稳赚不赔。
哥,游泳健身烫头理财了解一下?
非常魔幻。
一时之间健身被称为下一个风口,中产阶层最爱,声明的源泉。
这股风吹到今年,终于是吹不下去了。
各种健身房跑路,各种互联网健身轻食沙拉倒闭,看着自己不知道续费到哪一年的会员和充值卡,小白领们和赔的裤子都掉了投资人们终于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健身是反人性的,资金盘和办卡,才是核心竞争力。
而健身本身作为一个行业,是伪命题。
2
健身作为行业是伪命题,但健身作为一个需求,是实实在在的,谁不希望身材好呢。
然则健身的需求,和办健身卡,并不是一回事。
对于健身办卡和请私教这件事情,我一直都是旗帜鲜明希望大家好好掂量掂量的。
或者更直接一点,我认为大多数人根本不需要。
不不不,我不是说办卡就是骗子,实际上我自己也有自己的私教和营养师,我是从240斤减肥减下来的,我还跑马拉松,跑得还挺快。
说到减肥健身,我并不是外行。
(240斤的我)
(140斤的我)
(2018年在千岛湖度假跑马)
正因为我知道健身和减肥有多苦,我才反对绝大多数人去搞健身房和健身教练。
因为绝大多数人,是坚持不下来的。
在我看来,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健身教练和健身房,都是既昂贵又没有必要的东西。
因为办卡搞私教这件事情,从原理上讲,属于投入产出比的波动性极大,投入很高但收益极其不确定的东西。
一般这样的物品,我喜欢称之为薛定谔的智商税。
为什么说是薛定谔的智商税?
因为风险收益不固定,取决于你的主观意识。
因为假如你办了健身房的卡,又或者是买了私教,那么你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进去,才能有所收获,当然这个过程中你被私教忽悠买了什么东西属于额外损失。
你肯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在健身房上,那么你或许会收获一个好看的身材(饮食也是一个客观因素),那么健身卡和私教对你而言是有价值的。
如果你没有这个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坚持,你办了卡不去,交了私教课不去上,你就是浪费钱。
实际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是一时冲动办卡之后就不去的。
我给很多连锁健身做过授信,这个数据挺惊人的,能有15%的人坚持一个月去5次以上都算很厉害了,那些能天天去的,也不一定是有毅力的,更大概率是把健身房当澡堂了。
不然为啥健身教练现在没法干了,因为人真的不去啊,不去的话他们连营销都没法营销,最近健身教练们都改电销了。
线下健身行业,注定是小众自律者的乐园,撑不起一个大众的行业模式。
你要非得说收大众智商税,那当我没说。
3
线下健身是伪命题,不代表健身是伪命题,实际上健身是刚需,因为健康是刚需。
哪怕不练肌肉,多动弹几下也是好的。
真正的问题在于时间成本和意志力,从这个角度来讲,真正的行业机会是低成本的互联网健身,成本越低越好,模式越简单越好。
毕竟对于绝大多数现代人而言,每天应付工作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已经够累了。
工作强度这么大,老板恨不得你睡在公司,同事也是一个个不爱当人就爱挖坑,大家赚点钱都这么辛苦的,下班之后恨不得死在床上。
这时候让你激情四溢的去线下健身房来一杠子,还得承受很多不那么专业的健身教练推销以及大肌霸们若有若无的目光,你觉得合适吗?你能坚持才有鬼了。
还讲不讲人性了,人性就是贪嗔痴懒,不然技术怎么发展的?
技术发展就是为了让人偷懒的,惰性是刻在人基因里的东西。
间歇性打鸡血,持续性混吃等死才是当代人的现状。
所以你花这个钱干嘛?
你真觉得你能坚持吗?
办卡之前,先每天坚持跑5公里风雨无阻跑个1个月,能坚持下来再考虑办卡。
这都坚持不下来的话,钱还是留着吃点好的多买点书划算,别给自己添堵了。
如果你坚持下来的话,你会发现,办个屁卡,跑步就是最牛逼的有氧运动之一了。
我自己减肥的前1年,就是一天5到10公里减下来的,用Keep的节奏跑控制速度,不借助外物,和健身房私教更是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就这么简单。
而且说穿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除非你是靠着一身肌肉参加比赛或者吃饭泡妞的,不然你根本不需要那么刺激的肌肉,你只是觉得好看,觉得自己想要,但不是真的需要。
人们的不需要一身腱子肉,而是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
健康的身体真正需要的是规律的作息,合理的饮食以及适度的运动强度,在高压力工作的情况下,过于用力运动反而还有猝死的风险,我没给你开玩笑。
当代职场人士最需要的是充足的休息和合理的饮食,运动反而要谨慎限制量。
睡觉都睡不够,有什么好健身的,每一个健身教练都能告诉你睡眠是最好最重要的恢复方式。
吃饭都不好好吃,要么没有规律,要么整天高糖高碳水,偶尔的锻炼根本无助于身材的保持,还有很多女孩子爱喝奶茶,奶茶这种高糖高热量的饮品,你一大杯灌下去基本身材就白给了。
先解决最紧要的问题(睡眠和饮食),然后再配合适度的锻炼,才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案。
做事有个轻重缓急,要一步步来。
4
我有时候觉得身边有些人已经开始病态追求健身了,一个人没有一身肌肉似乎就是失败者。
把一身腱子肉定义为美,定义为人生必备,这本质上就是消费主义洗脑的一种,类似于口红包包=精致,AJ=潮流,只不过是健身=高级。
健康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是关肌肉什么事儿?
过度追求肌肉最后把自己搞垮的案例在专业健身界都屡见不鲜。
肌肉就等于健康?肌肉就等于一切?这是肌肉入脑了吧。
你掏了钱,没有时间,没有意志力,甚至饮食都控制不了,这一切对你有什么意义吗?
你花了钱真的得到了你想要的吗?
如果花了钱没有买到自己想要的,那么不管便宜还是贵,都是智商税。
为什么健身房都是年卡起办?因为他们早就看透了这一切,吃的就是这个红利。
因为人不来,所以不需要特别大的场地就能无限制的办卡。
因为人不来,所以搞资金盘收费跑路换地再战成为可能。
后面有健身房不信邪,信互联网+,搞各种月卡,试图通过私教来赚钱,结果赔的一塌糊涂,因为大家尝鲜之后次月分分不办了。
人的惰性才是战胜一切的源动力。
人要是懒起来,创造任何理由都是可能的。
给人一个理由,外加一台手机,人真的能躺到天荒地老。
人们混吃等死偷懒的现状,天克线下健身房,但也恰恰好就给了互联网健身造出了一个真正的机会。
5
虽然健身房和私教本身不适合大多数人,但很多健身的基础常识是有意义的,而且是有益的。
尤其是基础食谱和短时间的徒手动作,15分钟做一组的那种,比起各种撸铁,更加适合现代人。
15分钟够了,做多了就影响生活工作了。
就这15分钟,当代无基础人士的15分钟,给了互联网健身机会。
利用互联网,把这些知识快速传递到大众手中,并且给出标准化的建议,这是刚需。
所以Keep起来了,因为他们抓住了这个机会。
早年大家跟着录像带跳操,现在直接跟着Keep。
Keep设计简单直接好用有效,只要你能坚持,一定是收获大于付出,关键是,不用花钱。
虽然很多健身教练总是嘲讽Keep,但这本质上是生意竞争,而不是Keep不够好。
实际上Keep是里面的基础动作就是基于大众的数据设计出来的,而且做示范的都是健美冠军级的真正大佬,不客气说比大多数私教都要专业的多(更别提很多连营养师和教练证都没有的所谓私教),而且简单,快速,适合普通人。
普通人跟着Keep做做有氧,做做Hiit,再控制一下饮食,真的足够了。
Keep在健身工具里的龙头地位和上亿的用户就是这么来的,抓住了用户短平快的需求。
能天天坚持15分钟Keep,只要坚持下去就有收获,我始终觉得Keep这种工具实在是对用户功德无量的东西。
不用花钱,时间短,不需要器械,专业人士沉淀的基础动作,对于普通人,其实已经是资料溢出了,这属于稳赚不赔的事情。
当互联网小白们通过Keep低门槛无成本的入门后,他们会逐渐更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及自己肯为这些东西付出什么。
完成初阶后的人,往往会产生进阶需求。
先帮助用户短平快的练起来,然后再考虑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这就是互联网健身的机会,在用户还是小白的时候绑定,然后等小白有想法后,提供增值服务。
这个服务可以是售卖课程,可以是售卖器材,可以是定制食谱,可以是重构产业,这些都是围绕着已经跨过了初级门槛的用户搭建的,需求明确。
再配合帮助用户入门产生的情谊,Keep的这个护城河,非常高。
健身的门槛应该是由简入深的,而大多数一上来就让你办N年卡买N多私教课还威胁你不跟着练就要完犊子的传统线下健身房,做的反而是提高用户门槛的生意。
互联网健身正在让健身回归到简单追求健康的本质。
6
说到最后,我始终认为解决健康问题从来都不在健身上,问题在于坚持。
而坚持这个事情,也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有方法论的。
我工作中很喜欢MVP(Model-View-Presenter ,这是一种低成本迭代模式,可以理解为是最小成本试错),生活中也很喜欢用这个。
我始终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用MVP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行动力不足问题。
让你每天跑5公里很难,那每天1公里可以吧?再极端点,每天500米可以吧?或者每天走一次楼梯可以吧?
让你天天健身房很难,那每天跟着Keep15分钟燃脂可以吧?每天5分钟的平板支撑可以吧?每天10个深蹲要不了你3分钟吧?
让你彻底不吃糖很难,那每天少喝1杯奶茶可以吧?每天少喝半杯可以吧?里面的珍珠是淀粉丸子少吃几口可以吧?
不管起点多低,都先启动,再坚持,再进阶,收获反馈,逐渐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这里面其实可以更简单的理解为成本收益的模型。
先让模型跑起来,不管起点多低,只要成本足够低就行;
然后模型迭代过程中,逐渐增加入参的数量和权重,调整算法,逐渐获得自己想要的出参(结果);
最重要的是低成本,快速试错,以及跑起来。
低门槛,低成本,简单上手,这不就是互联网最擅长的吗?
Keep的机会,就在于此。
别管什么前路茫茫,走一步,是一步。
毕竟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