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难逃价格套路?“先涨后降”被监管部门明确制止
凑满减、领津贴、交定金,满200-20、满400-20......双十一年终购物狂潮即将来袭,可促销花样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从最初简单粗暴的打折促销,到现在的先涨后降、各种满减、互动比拼、分享有奖、盖楼翻倍......消费者与商家“斗智斗勇”,这年头数学不好“薅羊毛”都有些费劲。
不少网友表示,所有买买买的欲望,在商家的价格套路面前都化为乌有。不过,近日北京、上海等地监管部门约谈电商平台,要求#双十一网络促销不得先涨后降#。随即,话题就登上热搜榜,根据新浪舆情通大数据平台统计,11月3日至5日,话题全网相关信息达2.2万条,公众反响较为热烈。
“先涨后降”套路多,购物成烧脑游戏
对于近几年商家在促销活动中“先涨价后降价”的套路,消费者已经司空见惯。以长沙市为例,据长沙市市场监管局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处相关数据显示,去年“双11”期间:有1065件商品价格“先涨后降”,其中65.63%的商品在“双11”当天是涨价的,有34.37%的商品价格与平时持平......
商品价格“先涨后降”、“明降暗涨”;定金、订金(定金不退,订金能退)有猫腻;红包、赠品上做文章......套路多多,防不胜防,不少消费者都踩过“坑”。新浪科技在微博平台发起相关投票,截至11月5日10时,共7.6万人参与投票,其中89.4%的网友表示在双十一抢购中遇到过“先涨后降”的情况,仅8.5%的网友没有遇到过这种套路。
其实,早在2017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7年“双11”网络购物商品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报告就显示,体验员一个月跟踪16家电商平台、539件非预售商品价格后发现,78.1%的商品“没便宜”。其中,先涨价后降价、不降价反提价问题突出。
随着近两年消费者对促销活动中的各种价格“套路”产生“抗体”,在购物过程中也愈发理性。
监管部门介入,双十一放心买买买
在监管部门介入之前,从双十一预售阶段,不少消费者就饱受价格套路的困扰。微博平台的#双十一#相关话题下,不少网友纷纷开启吐槽模式,商家提前涨价,活动当日再打折,套路多多。
有关部门提出#双十一网络促销不得先涨后降#后,根据全网相关信息的关键词云显示,商家“虚构原价”的做法被点名,与之相对应的是需要履行的“明码标价”的义务,监管部门的出手“制止”,还原“促销”活动的本质,真正让消费者消费的明明白白。
数据来源:新浪舆情通
而截至5日,事件相关全网信息中,以非敏感信息为主,对于不得“先涨后降”的要求,舆论反馈良好。要想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市场公平,明码标价是底线。
数据来源:新浪舆情通
电商促销“先涨后降”,显然是典型消费欺诈行为。在每年“双11”前夕,监管部门都会提醒电商规范网络促销活动,要求不得“先涨后降”,也不得虚构成交量、成交额。今年,就有电商平台力争双十一促销活动的“清流”,主打“无套路”战。例如,唯品会今年的双十一主题为“无套路,真便宜”,不用凑满减、不用领红包、不用计算优惠券,直接呈现商品底价;拼多多坚持无套路、无定金,让消费者看到的即是最优价......
不管是什么样的促销花样,商家的目的就是让消费者觉得优惠了,省钱了,可以多买多消费了。随着近年来双十一促销活动的诚意不足,套路有余,已然让活动本身逐渐失去口碑,且正透支着消费者的信任。
来自监管部门的一剂“预防针”,不光是对“先涨价再打折”这一愈发普遍现象的明确规范,更是对消费者的善意提醒,网络购物还需擦亮双眼、理性消费,不要因为营销噱头而放松了防范。
(文章来源:新浪舆情通;免责申明:部分文字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