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方思维 VS 乙方思维,谁更适合品牌?

举报 2019-11-14

甲方思维 VS 乙方思维,谁更适合品牌?

作者:麦青Mandy

多年来,因为招聘和接触不同背景的人才,时常会遇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品牌届,每个人都有更倾向的思维方式,有人偏向于甲方思维,有人偏向于乙方思维。

不同的思维方式,会造就不同的处事风格,不同的沟通方式,甚至会影响组织当中的人事关系,进而影响到品牌增长结果,也影响到其他企业绩效KPI的完成。

很多人会纳闷,为什么自己的品牌做不好?为什么战略在合伙人之间无法达成统一?为什么即便战略统一了,但在团队中推行不下去?为什么执行那么难?为什么团队难以管理?为什么有人在某个团队当中如鱼得水、而在其他团队却不适应?

甲方思维 VS 乙方思维,谁更适合品牌?

本质上,可能就是因为思维方式不同。

很多时候,组织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可能都还不到“人不好”或者“能力不行”的层面,就是单纯的思维方式不同而已。思维方式相似的小伙伴们,更容易凑在一起,形成企业当中的不同群体,所谓的“抱团”和“小组织”就会相应出现。不同个体之间的冲突,很快可能就会变成不同小团体之间的冲突,进而影响组织绩效和品牌发展。

甲方思维 VS 乙方思维,谁更适合品牌?


1、到底什么是甲方思维和乙方思维?

每一种思维方式肯定脱离不了个体经历。往往甲方思维的同仁,第一份职业是在甲方;而乙方思维的同仁,第一份工作往往在乙方。人生的第一份职业,往往对自己有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往往是潜移默化,很难更改的。

甲方思维 VS 乙方思维,谁更适合品牌?

如果第一份职业在甲方,因为组织架构、组织培训、以及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往往会培养出如下思维模式:

甲方思维 VS 乙方思维,谁更适合品牌?

甲方内部,一般级别越高,脾气也会更好,或者因为阅历增加、越有自知之明,而可能变得更好。而越低级别,脾气越难控制,可能因为年轻、资历,以及还不太懂一个道理:个人光环都是来自于平台,脱离平台,一切皆浮云。

甲方思维 VS 乙方思维,谁更适合品牌?

如果第一份职业在乙方,往往思维模式也比较相似:


2、甲乙方思维,对于品牌的优势与劣势

无论甲方乙方,终极目的都是一致的——为了品牌增长。区别在于,甲方乙方关注的阶段和执行KPI不一样。

理论上,甲方思维对于品牌增长更有优势,毕竟更有策略思维、更懂品牌各个阶段的工作,更会整合不同部门的需求,解决复杂性问题。但现实中,假如只有甲方思维,而缺乏乙方思维,就会在“落地执行”上拖后腿,以及可能浪费预算、忽略细节。

理论上,乙方思维和品牌增长离的较远,毕竟太过于微观、注重细节、注重创意、审美和自我喜好,而非品牌结果、容易忽略了目标,大多纠结于细节。但现实中,乙方思维的伙伴也会更容易落地执行。

甲方思维 VS 乙方思维,谁更适合品牌?

虽然理论上,一个人是可以同时具备多重思维。但现实当中,往往很难,人都有一定的倾向性。尤其是,甲方思维和乙方思维本质上是有冲突的,不太可能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具备。

所以,这就需要做到两点,才会对完善自我思维、以及品牌增长有益。

1. 每个人都要学习控制“自我”;

2. 每个人都需要团队。


3、学习控制“自我”,才有可能兼备两种思维

人的“自我”是非常强大的双刃剑,自我优势如果发挥得当,就会产生极大地正面效果;而自我优势如果发挥不当,则会产生致命的影响。

比如以前我亲眼见过,某个品牌因为创始人卓越的创意设计能力而迅速增长至10亿+,又因为太过执着于创意设计而迅速跌落。也亲眼见过,有人是通过大而全的甲方生意思维,而迅速增长,但又失败在了一些知名细节上。

其实,这些都不是“技能”本身的错,或者“思维”本身的错,而是“如何使用技能、如何科学使用思维方式”遇到了问题。人要学习去控制“自我”,学会搞清楚自己的“边界”和“弱点”,才能有的放矢的使用自己的技能,才能弥补自己的思维漏洞。

比如,如果一个人甲方思维非常强烈,就要学习控制“自我”对于宏观战略、模式、计划的痴迷,适当要给予具备乙方思维的伙伴空间去发挥,这样才能更快落地。

又比如一个人的乙方思维很强烈,也同样学习控制自我对于创意、设计、审美的执着,适当给具备甲方思维的伙伴去协助,回归到“目标”本身思考问题,这样也可保证少出错。


4、每个人都需要团队,没有团队=固守自我思维

因为我们一个人很难具备多重思维,所以才需要团队的配合,而团队当中的人才技能,要尽量能够互相匹配,当然要保证大家的价值观和职业习惯要一致。

当下时代的工作量比以往时代大太多,不是一个人就能干出来的,不存在不需要团队的人。如果拒绝团队,或者没有找到合适的团队,就是浪费时间,让自己固守于自我思维当中,沾沾自喜而不自知。

有的小朋友可能会觉得:我是个新人,我是最低级别的,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用配合团队。

其实错了,没有工作不是互相连接的,没有人是不需要团队协助的,此刻看似自己一个人能完成,彼时想要找团队协助也不一定能找到。

有的专家可能会觉得:我是最专业的,没有人比我更厉害,所以我一个人能搞定。

很遗憾,这个时代已经不存在个人英雄主义了,传统的赞扬某某公司CEO或者创始人营销的内容,已经不是主流,且会被年轻的95后00后笑话。职场人都清醒的知道,职场当中不存在一个人就能搞定的事情。

品牌运营,更加不是一个人就能增长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具有甲方思维和乙方思维的伙伴们一起努力。如果痴迷于个人英雄主义,可能很容易以一己之力,毁掉了整个品牌。同行共勉!


数英用户原创,转载请遵守规范
作者公众号:麦青Mandy专栏(ID:mqzwp2015)
作者:麦青Mandy,实战派品牌营销与文化IP专家、“大渗透品牌增长理论”与“文化营销”首倡者、前宝洁,现HBG品牌增长研究院院长、美妆博物馆创始人,高校客座讲师、著有《非传统营销》等。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