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个炒作虚构的APP,拿到了数十万美元的合作
熟悉国内手机应用行业和暴漫的小伙伴想必对“滴滴打人”这个梗一定不陌生的。这个来自国内知名网络脱口秀《暴走大事件》脑残广告环节的恶搞产物,虚构了一个这么一个帮你该出手时就出手的APP。
来源:AISSUER(微信号:AISSUER)
作者:AISSUER
原标题《他们凭一个虚构的APP拿到了数十万美元的合作》
需转出本站请私信告知
“在生活中当会遇到不道德不文明的人,只要打开APP就可以搜索附近的打手帮你解决仇家、伸张正义,实在是居家必备,防贼防狼防校长必备APP。”
当然这个纯粹是恶搞性质的,就算你现在去搜,真正运行的其实也只有后来暴走漫画出品的一款同名手游。
无独有偶的,去年在老美也出了这么一款和“滴滴打人”一样是主打“能动手解决的事就动手,别浪费时间”画风的APP,而且开发团队还正经的做了推广,一夜爆红后,开发团队声名鹊起,最后拿到了数量可观的合作资金。
起因是一家叫 von Hughes 的新创创意咨询机构,想要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好在纽约城中成千上万的同行中脱颖而出,与众不同!如今,潜在的客户更加关注合作公司的名声,而不是有哪些合作案例。于是他们想出了要做一个虚构的“给想要打架的人进行配对的约架版Tinder(日活跃用户数达千万的约会应用)”,简称 Rumblr 的约架 APP。
为求逼真,他们甚至建立了网站,并且像那些真正拿到了投资的创业公司一样进行推广,预告这个应用上线的时间。
仅仅一周之后,Rumblr就在各种新闻网站出现了 200 多次,被上百万人知晓,成千上万人涌入这个网站只为一探究竟。
Rumblr谷歌趋势
红线是Tinder的谷歌搜索指数,蓝线是Rumblr的谷歌搜索指数。按照Tinder上千万日活跃用户的规模,估计有几百万的人关注过Rumblr。各大新闻媒体如《华盛顿邮报》、《纽约每日新闻》、《纽约》杂志、BBC、ABC、CBS、Business Insider 等都进行了报道,更在Facebook、Twitter 以及各种社交媒体上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愚人节将至,今天我们就和各位小伙伴再来复盘一下这个虚构应用爆红的经过,一起扒一扒,幕后团队是怎么凭一个虚构的APP拿到了六位数美元合作的?
从开发到物料的精心准备
作为一个主打“不约会,只约架!”这种噱头满满的应用,Rumblr一诞生就自带很强的话题属性,接下来,Rumblr团队要做的是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品牌形象。在确定了APP的名字之后,他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 LOGO,其简洁的设计语言可以很容易地使用到Rumblr所有的品牌元素上。接下来他们为这款虚构 iOS APP 设计出一个看上去非常写实的屏幕截图,确保所有这些物料都经过包装并具有一致的品牌形象。
Rumblr截图1
左图:按“FIGHT”你可以告诉Rumblr你想揍这个他一顿,按“PASS”就不鸟他。
右图:如果刚好你和他都“看中”了对方,那么Rumblr会马上为你们两配对“互揍”,安排两人进入聊天状态约好时间地点,并且在公开发布吸引网友/群众围观。
Rumblr截图2
左图:一边吵架预热,一边订好干架的时间地点。按“SCHEDULE FIGHT”就可以预约时间地点,按“PUSSY OUT”可以打退堂鼓。
右图:可以在地图上查看你附近的约架详情,还可以按下方的按钮筛选男子组、女子组和群殴组别。
正儿八经的正式推广
在制作完成这个核心产品之后,Rumblr团队又新建了APP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户,准备了一些用于“大干一场”的推广物料。为了确保这个约架APP看上去具有最大的可信度,他们不仅仅要推出 Rumblr 这款产品,同时还要将Rumblr 伪造成一家创业公司。
Rumblr官网 —— “自由、安全、免费地打架”(Casualty-free casual fighting for free)
Rumblr 在 Instagram 的贴图 —— 简单、粗暴的暴力美学,令打架成为一项消遣。
当一切准备就绪,Rumblr团队开始讨论是否要给 Reddit、Product Hunt(类似国内36氪的NEXT) 以及 Hacker News 这一类(APP新产品资讯)社区投稿,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科技博客上的专题文章所能取得的效果会比这些针对产品本身的网站更能吸引关注。
在他们提交第一篇APP介绍的当晚,很快几个 Gawker 网的科技记者注册了Rumblr测试版。隔天早上,VentureBeat 网站上就出现了第一篇关于 Rumblr 的文章,语气略带调侃:“Rumblr 对于急症室、情绪管理治疗以及急救用品来说是个投放广告的好地方。”
这篇文章给官网带来了一些流量,不过还没有使人为之疯狂。他们立刻将 VentureBeat 的这篇报道文章转载到了Facebook 上的各个科技类社区里,比如黑客马拉松(Hackathon Hackers)与一句话创业新闻(One Sentence Startup Pitches)。
这些举动为官网带来了更多的访问者,并且这些科技类社区的成员也向更多的新闻源转载了这篇报道。
Gawker 网站的 Jezebel 为 Rumblr 写了又一篇文章《这个清单上是我想揍的人》。这篇文章犹如一个喜剧故事,虽然内容十分简短,只是介绍了几句产品,但是却让成千上万的人读到了它。
Rumblr的推特页面
只要在 Twitter 上有人提到了 Rumblr,官方帐号就立刻点赞、转发或者评论回复。
事情发展到这里,Rumblr团队开始将注意力转向 Twitter,并且开始使用 Rumblr 的官方账号竭力推动品牌发展。他们使用了不少打架的动图作为谈资,积极地引导人们多多谈论 Rumblr。
但由于互动的过于频繁,Rumblr的 Twitter 账号收到了大量警告。在他们开发出了一个自动系统管理 Twitter 账户之后,就将宣传战场转移到了 Facebook。虽然 Facebook 与 Instagram 都封锁了Rumblr的账号管理权,不过这也无法阻止人们谈论 Rumblr。事实上,正是由于账号被封为Rumblr创造了更多的话题。
病毒营销:循环制造爆点,公众已信以为真
之前科技网站的报道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关注,一些亚利桑那州的本地新闻机构甚至邀请Rumblr团队接受电视访谈。他们欣然接受,在电视上畅谈了 Rumblr 产品背后所涵盖的更高境界,以及 Rumblr 为何是一个完全可行的商业模式。
这些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居然被看成是事实的解读,Tucson News Now 新闻报道节目播出这一段采访,以下是几段采访的精彩发言:
“我们不能忽视一个事实,无论是男孩还是男人,都有打架的需求。我们作为一个人类总是在不停争斗。既然如此,为何我们不给他们提供一种更有效率的打架方式呢?」”
“想想看暴力美学与格斗艺术,我的意思是不要一想到打架就是要杀死对方,也许你只是想要感受一下睾丸酮的刺激。”(打架能促使睾丸酮分泌)
网上关于 Rumblr 的报道多了起来,事实上 Rumblr 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个热议话题。
在 Twitter 上关于 Rumblr 的推文已经从“哇哦,你听说过这款疯狂的 APP 吗?”变成了“老兄,想不想和我在 Rumblr 上约一架?”
关于Rumblr的文章Facebook被分享
事到如今,Rumblr 已经进入了病毒传播模式——网络名人也会提到它,Facebook 上关于它的文章被分享了数千次。
在 VentureBeat 上的关于 Rumblr 的第一篇产品报道刊出两天之后,科技记者蜂拥而至抢着要对Rumblr做采访。
Business Insider 澳大利亚分站上关于 Rumblr 的一篇重量级报道让全澳大利亚人民都产生了兴趣,甚至吸引到了珀斯拳击冠军 Danny Green 的抨击:“这是绝对的耻辱,设计出这种产品的人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白痴。他们的这种轻率举动与缺乏判断力的行为会助长暴力,让社会在一个不受控制的环境中被毫无意义的暴力所侵蚀。”
在得到这些骂声之后,Rumblr 在澳大利亚飞速地完成了病毒式传播。
Rumblr在谷歌趋势中的搜索地区分布
在澳洲、巴西、英国、加拿大、德国、土耳其,以及整个美国它都被人们传开了。
Rumblr注意到来自韩国的流量也不断上升,很快就对韩国用户做出积极回应,以韩语保证Rumblr韩语版将在 3 周内推出。接下来Rumblr团队加大了在社交媒体上的推广力度——点赞、转发、尽可能多地回复。
在这一场轰轰烈烈的造假运动的最后两天里,他们几乎就没有睡过觉。当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开始找上他们要求采访的时候,他们停止了在社交媒体上生产内容,取而代之的是分享之前已有的内容,将注意力集中于宣传即将发布 beta 版本这一消息上。
VICE、GQ、《华盛顿邮报》、《纽约每日新闻》、《纽约》杂志、BBC、ABC、CBS、Business Insider 都报道了Rumblr,各类播客、电台以及视频节目都在谈论 Rumblr。Rumblr团队将注意力从在社交网络中煽动情绪转为接受大型新闻机构的采访。
推向高潮:真相反转,媒体推波助澜,引来合作
到了周六晚上,当事情看上去已经发展到了高潮的时候,他们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那就是真的制作并发布一个 beta 版本的 APP,去加强整个故事的可信度,并且从 APP 的用户体验中获得更多宣传材料。
他们向外宣布在 11 月 9 号的周一下午 5 点钟将发布 Rumblr 的官方 beta 版本,并且将这一消息透露给了曾经联系过的新闻机构。
关于 Rumblr 即将上线的报道
这一消息再次激发了媒体对于Rumblr的报道热情。
接下来的 24 个小时中Rumblr团队从头构建了 Web APP,试图进一步完善这个弥天大谎中的情节与故事线条,如何让Rumblr的用户得到真实的使用体验并且最终告知其真相,是这整个虚构 APP项目中最费时的一部分。
11 月 9 号周一下午 5 点钟,彻夜赶工的Rumblr准时上线,在最高峰时,官网上有超过 2000 访问者。
在上线几个小时之前,一些媒体迅速醒悟过来,声称 Rumblr 是一个假冒 APP。他们歪曲了部分信息,并且将Rumblr团队大肆贬低,不过这只不过是帮助他们弄出了更大动静。在下午 5 点钟,当网民们意识到了自己被愚弄时,大量充满愤怒的推文、博客文章、播客以及视频浮出水面。Rumblr团队收到了一些死亡威胁以及一些简历,这就是 Rumblr 故事的结局。
事情到这就完了吗?并没有。
随之而来出现了大量的讨论文章,例如《我们难道认为 Rumblr 是真的吗?》,《Rumblr 原来是一个大骗局》。那些曾经报道过Rumblr的新闻网站,就着这个骗局的收场又再次报道了一遍。
在 Rumblr 这款虚构 APP “上线”之后,Rumblr团队立马就收到了各家公司、应用开发商、作家、电影导演与制片人的合作邀约。最终,这家一手炮制 Rumblr 的爆红的幕后推手”团队von Hughes,收获了价值六位数美元的合同。
从这段”炒作“的经历里,我们能学到些什么呢?
1. 好想法也离不开好故事
这种别废话直接动手的想法并不是Rumblr的首创,但重点在于Rumblr团队是怎么把这个充满噱头和看点的想法,穿插在各种故事里。在正儿八经的推广Rumblr时,Rumblr代表着一家创业公司致力于为人们“自由、安全、免费地打架”。而在Rumblr的真相被揭穿后,又摇身一变变成一个创意团队为了推广自己一手炮制的神奇故事了。所以,会讲故事的能力,将是未来的重要能力。
(想了解更多“不讲产品讲故事”欢迎戳此查看 http://www.digitaling.com/articles/23443.html)
2. 持续的品牌运作与曝光
在 Rumblr 的案例中,贯穿始终的一点是整个团队在各种沟通和传播渠道的统一和坚持输出。从前期所有的物料包装,到后期覆盖Instagram、Twitter、Facebook等社交网络营销中,团队始终坚持统一的品牌形象和相关内容输出,包括使用搏击俱乐部的梗。
此外,Rumblr团队从一开始就充分利用各路媒体。在反复试验,发现科技博客上的专题文章所能取得的效果会比这些针对产品本身的网站更能吸引关注后,集中投稿。而一旦被成功报道了,接下来的营销中要充分利用已有报道,让用户尽可能在多的地方看见自己的产品。
3. 充分利用社交互动。
从Instagram、Twitter到Facebook等,Rumblr团队充分利用了社交互动并及时做出应对。如注意到来自韩国的流量也不断上升,团队很快就对韩国用户做出积极回应,以韩语保证Rumblr韩语版将在 3 周内推出。并持续加大了在社交媒体上的推广力度——点赞、转发、尽可能多地回复。
而当事件发酵到最后两天时,当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开始找上他们要求采访的时候,他们停止了在社交媒体上生产内容,取而代之的是分享之前已有的内容,保持热度。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