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性冷淡”审美的《KINFOLK》,用生活理念席卷世界

举报 2019-12-08

开启“性冷淡”审美的《KINFOLK》,用生活理念席卷世界

作者:三十一,来源:FIKA北欧生活
原标题:当你买下一本Kinfolk杂志时,是在买什么样的生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种以俯拍、低饱和度、大面积留白为特点的照片突然遍布社交网络,这种“性冷淡”“极简风”似乎开启了一个审美新世界。

而这一切都来自一本名叫《KINFOLK》的生活方式杂志。

开启“性冷淡”审美的《KINFOLK》,用生活理念席卷世界
KINFOLK的内容包括美食、文化、设计、家居、时尚等等

比如在韩国百万级Vlog博主Ondo的视频中,精致又充实的少女独居生活是视频最大的看点。

开启“性冷淡”审美的《KINFOLK》,用生活理念席卷世界
ondo的Youtube主页

床头的“Kinfolk”美学更是奠定了整个视频的基调。干净、简单又强调设计感,Ondo平时会在这吃饭、看书、睡觉,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治愈。

开启“性冷淡”审美的《KINFOLK》,用生活理念席卷世界
ondo在ins上和大家分享自制雪糕,特意露出了背景

但这一切到底是如何席卷了我们的审美世界的?


1、四个人,把生活理念做成了杂志

2008 年,一个叫Nathan Williams的大学生还在夏威夷念书,受海岛特有的浪漫、悠闲、自由的影响,Nathan喜欢和朋友们一起外出聚会,用相机给餐桌拍一张俯拍照,或者拍下女友的倩影,分享到自己的博客上。

开启“性冷淡”审美的《KINFOLK》,用生活理念席卷世界开启“性冷淡”审美的《KINFOLK》,用生活理念席卷世界
Nathan和女友

结果这些融入了Nathan独特审美的图片和人物肖像在网上大受欢迎,到了2011 年,他的博客粉丝数已经涨到了 6 万。

开启“性冷淡”审美的《KINFOLK》,用生活理念席卷世界

Nathan 和女友 Katie 意识到,这或许是一种从来没出现过的审美风格。于是他们想,不如自己创办一本杂志,把兴趣相投的一群人聚集起来。

开启“性冷淡”审美的《KINFOLK》,用生活理念席卷世界 

于是在大学毕业 2 周之后,Nathan 毅然决然地辞去了纽约高盛银行的工作,回到了波特兰,和女友及另外两位朋友开始筹备创业,《Kinfolk》就这样诞生了。

开启“性冷淡”审美的《KINFOLK》,用生活理念席卷世界


2、性冷淡照片风格的鼻祖

打开任意一本KINFOLK杂志,你就能轻易辨别出它与其他杂志的不同。

开启“性冷淡”审美的《KINFOLK》,用生活理念席卷世界

比如它的封面永远有大面积留白,使用优雅纤细的字体,内页的排版也“空气感”十足,图片几乎占了页面的90%,文字的大小是标志性的8.25号。


KINFOLK标志性的内页版式

刻意留下的白色边框显得冷静克制,照片里的人物几乎不笑,房间里有很多绿色植物和干花。

他们还长期与柯达公司合作,所以杂志中的图片总是带有胶卷照片特有的质感,总之,这一切都很“KINFOLK”。

在创刊初期,KINFOLK一直独占着这种独特的设计风格,于是迅速掀起了“性冷淡”风潮。


高冷的猫咪十分符合杂志的调性


3、城市里的乌托邦

英国知名创意行业杂志Creative Boom曾为当时20本最红的生活类杂志区分了不同的类别,KINFOLK被描述为:喜爱家庭聚会和社区聚会的人们喜欢阅读的慢生活杂志。

其实KINFOLK名字的本意就是“家人”的意思,他们想要做的不仅仅是展示一种生活方式,更是营造一种亲密感,创造一个趣味相投的社群。

所以杂志开办初期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菜谱和美食开展的,创始团队每个月会组织一次小型聚会,人数在6-20人之间,大家在一起制作果酱、研讨烹饪技巧、做手工、共进晚餐。


参与者还会收到一个精致的包裹,里面放着邀请卡、手绘菜单和活动海报


典型的“KINFOLK式”餐桌和野外聚餐

而在一些创意人士高度聚集的城市比如纽约、旧金山,就会变成一个创意社区,开展各种跨界合作。


4、小众的胜利

作为一本独立杂志,KINFOLK一开始面向的从来不是普罗大众,而是小众群体。最任性的是,KINFOLK的编辑团队只有十个人,一年只出4本。

但它的簇拥者却越来越多。短短5年的时间,这本将近100块钱一本的小众杂志已经发行了20多期,每期发行量有8万多册,并且延伸出了英、日、俄、中四个语言版本。


35美金一本的Kinfolk杂志


KINFOLK中文版还采访过四字弟弟

就连《福布斯》也评价说:“KINFOLK为独立杂志发出了新的呐喊。”


KINFOLK采访手工艺者们

至于为什么这么火,可能是因为它营造了某种触手可得的生活。

杂志中的人物只是朴素的吃饭,简单的装饰房间,用很少的文字和好看的照片,让读者觉得这样的生活「好像我努努力也可以做到」。

但实际上,打理适合自己的生活并没有那么简单。


5、高傲正在毁掉它

人们开始觉得不大对劲了。

一位亚特兰大摄影师说道:“我讨厌Kinfolk。Kinfolk的生活方式象征着公然宣扬特殊性:‘它是只为白人的,只为特权阶层的。每个人都生活的完美无缺,事物已经失去真实感了……你每天早晨要花上20分钟去捯饬一杯咖啡再布置一个摆着Kinfolk的大理石桌面。”


对于一盘简单的菜来说,这样的装盘有些过于花哨了

另一位中国读者也坦白:“以前觉得Kinfolk的每一张封面撕下来贴墙上都是画啊”,但现在她却有些懈怠了,“价格太贵,不一定每一期都买,旅行、制作果酱之类的内容对我有吸引力,但一年我顶多旅行一次,看这么多也吸收不了,做了果酱没人吃,看两三期最多了。”

除了这些认真看了内容,给出评价的读者,Kinfolk的客群里还有另一群人,就是那些只为把照片拍得更高大上的网红博主们。

也许是KINFOLK的自身局限性在作怪,作为一个传达生活方式的杂志,它的文字开始变得乏善可陈。

而它既不能帮你解决生活中的困扰,也不能给你带来新知,生活方式变成了空洞的形式。


6、被迫改变

大概是意识到了这些问题,KINFOLK开始作出改变。

KINFOLK在刚推出海外版杂志时,是不允许当地编辑自由发挥的,所有的文章都要按照原版杂志内容进行翻译,只有一份薄薄的“本地别册“中才能介绍到与当地文化相关的内容。

而现在,KINFOLK也不得不放权了。


中文版BOOK in BOOK小册子,还采访了演员袁泉

除了杂志本身的改变之外,他们也在不断拓宽商业领域。

2013 年,KINFOLK在东京开了一家名叫“Ouur”的服饰家居用品店,一贯的黑白米灰色调,利落的剪裁,成为了KINFOLK杂志审美的延伸。


7、哥本哈根,新的开始

KINFOLK做出最大的改变,就是将总部从美国搬到哥本哈根。虽然整个团队加起来也只有15人,但一切都变了。

KINFOLK在哥本哈根的新办公室叫“Kinfolk Gallary”,除了作为办公用之外,这里还将承办许多艺术展、时装秀。


KINFOLK GALLERY在哥本哈根举办的展览“Reform”


搬到新办公室后,他们很快就发了条ins

还专门设置了一个画廊区域,里面摆放的都是合作品牌的家具和产品。

比如灯饰设计商 Apparatus 和 Lambert & Fils、音响品牌 B&O、木地板生产商 Dinesen、家具商 Paustian等等,就像一个小型的SHOWROOM。

至于搬到哥本哈根的原因,创始人Nathan说道,“我们早就想在欧洲设立一个总部了,很多为我们提供内容的摄影家、画家、造型师都生活在这里,我和同事也希望能在这座城市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在我看来,KINFOLK这次终于找对了追求生活方式的“根”。


 8、「生活方式」究竟是什么

如果你要问,社交网络上那些意见领袖们所谓的「生活方式」究竟是什么,我可能会告诉你,其实那只是人们展示「我是谁」的一种方式。

她的生活很精致,但我不是那样的人,我也不必强迫自己和她一样,按照别人的模板复制出一模一样的生活出来。

就像KINFOLK某期秋季刊中的一段话中写道:

“在这次秋季刊中,我们愿意赞美袜子上的破洞,做果酱时烧焦了的半成品和这些年我们留过的所有糟糕发型。我们都犯过这样的错误:想通过偶尔的尝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干净一点或者更井井有条,但现实往往并不如人所愿。梦想着过上无懈可击的生活,会激发我们的雄心壮志,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暂时搁置这一想法,转而真心实意地接受我们的缺点,生活又会如何?” ——Nathan Williams(KINFOLK主编)and Georgia Frances King(编辑)



日剧《小森林》截图

愿我们都能拥有,「即使袜子不成对也能保持好心情的能力」。


经授权转载至数英,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作者公众号:FIKA北欧生活(ID: nordicfika)
1575542014393359.png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