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管理千难万难,“认知统一”最难?
作者:麦青Mandy
经常会遇到一些同行如此感慨:
1、队伍不好带啊,团队好像都听不进去自己说话。
2、老板不好沟通,招聘自己时说的好听,但一旦进来了就听不进去自己的话。
3、合伙人不好沟通,原来以为志同道合,没想到完全价值观和做事风格不匹配。
4、与身边同事一起推进工作实在太难了,完全不是一个频道上的沟通。
……
虽然管理学书籍上有许多“灵丹妙药”,网络大V们也经常会发表类似“不会带团队就要被累死”之类的鸡汤帖子。但问题是,现实当中,当我们遇到实际问题时,压根还是无法完美处理,因为你会发现,其实事情好做,但人难沟通。
在企业或者任何组织当中,一旦超过2个人,必然要面临相当迥异的思维习惯、认知方式、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大家往往一开始很难磨合,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冲突和问题,往往都还到不了人品层面,纯粹就是沟通问题。如我们之前章节当中已经写过的,点击查看原文(80%职场矛盾都源于“混杂沟通模式”|职场与恋爱5大通病,80%的职场问题,源于“职商欠缺”)
但这些沟通问题的根源——其实就是认知不统一。
对于品牌操盘手或者企业管理者而言,最难的不是制定战略,而是如何能保证全员认知统一的落实战略。往往因为大家认知不统一,而造成组织内部无穷无尽的内耗、矛盾,延宕时机。
为什么会有“认知不统一”?
认知不统一,往往来源于几个层面的因素,往往对“认知”影响较大的,是前两者:
1、出身背景不同
2、职场经历不同
3、私人生活方式不同
每个人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不同,从小到大的环境不同,尤其是职业经历不同,对于个人的认知方式都会有影响。
十年多前我在日本和韩国企业工作时,最为诧异的是日本和韩国企业的“尊卑观念”极为强烈,每当集团的会长/社长来办公室,全员都得起立、肃静、低头,而且大部分同事是非常接受和认可这种工作方式。日本和韩国企业在对上沟通相当复杂,但在对下沟通又相当简单。但他们这种风格,显然和其他国家的企业文化和认知习惯迥然不同,可能年轻一代的国人很难接受这种的方式。
后来我去美国企业工作,但又因为项目调动,接触到了欧洲总部的领导们,以及身处香港的意大利大老板,日日还要和身处澳洲的合作伙伴联系,每天都能感受到不一样的认知冲突——美国人有美国人的认知习惯,欧洲人有欧洲人的认知方式,美国人和欧洲人内部也分派,而澳洲同伴沟通起来又是完全不一样的思维方式,所以常常不免有误解和冲突。当年的我,也被迫练就了“一个人=一个联合国”的沟通技巧。
后来我从外企换到民企后,跟随创始人/董事长工作时,感受到则是迥然不同。那是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什么叫做“民企”。长年累月在外企工作的我,进去民企后,也经常会遇到一些认知上的挑战,这里不是说我的前老板不好,相反,他人真的非常好,善良正直聪明好学且爱分享,无私的教育了我许多生意与管理上的真知灼见。然而,就是沟通困难,源于大家的认知体系不太一样。
后来离开民企后,自己亲力亲为的带团队时,就会更加明显的感触到,人的出身背景、教育背景、过往职场背景对每个人的认知方式,影响巨大。举个很小的例子,团队当中曾有小伙伴是因为自己从小比较自卑,父母造成的压力太大,让她潜移默化当中养成了对人对事都容易计较、任何事情都容易往负面的方向去幻想,从而导致与旁人的沟通,充满了小心翼翼和脆弱,影响了沟通效率。
私人生活方式,也会对职场沟通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家庭生活的职场人。他们往往在工作之余,几乎全部精力投入在家庭生活,每日不得不处理家庭琐事,自己与爱人、与公公婆婆、与岳父岳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也会不由自主的影响到职场当中的认知。比如家庭生活中比较容易冲突、负面、抱怨的人,往往在职场上也是如此。
认知不统一,容易导致认知偏见
认知不统一常常会造成一个后果——认知偏见。
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认知方式,往往都固守于自己的方式,而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思想,就会不由自主的陷入一种偏见当中。
比如一位GMV超过400亿的互联网平台创始人曾经感慨到一句:为什么自己想要推进一些长远策略,会总是遇到前线某些大将的阻挠,认为与他们平时操作不一样,就习惯性的去鄙视,总是有许多偏见呢?
我当时听到这句,也感同身受,这也确实难以避免。因为认知偏见,往往在两类人当中非常容易出现:
第一类,就是久经江湖又少受挫折的老将,往往恃才傲物、恃宠而骄,也自认为有足够大的底气去抗拒公司变化,认为公司或者团队离开自己就活不了了。这类人往往都是在某个企业当中待了很久的中高层或者合伙人。
第二类,就是自我意识本身过于重的职场新鲜人,这种大部分是因为无知者无畏,也挺可爱的。
但无论哪种情况,“认知偏见”对于团队而言,都是有负面影响的,需要去谨慎处理,对于确实无法纠正和统一的认知偏见者,只能选择和平分手的方式,对大家双方都有益处,最怕囿于过往情感,过于纠缠,犹豫不决,反而会耽误双方前进的步伐。
如何去应对“认知不统一”?
理论上当然可以提许多花哨的概念与灵丹妙药,但现实当中,往往能够落地的,就是这两个:
首先,尽量要去提前筛选志同道合、认知统一的伙伴。其次,加强内部培训,努力统一认知方式。
如何去提前筛选呢?在招聘面试过程中,就要提前观察、和主动坦诚沟通自己企业的价值观、文化、认知方式、行为方式等等,让应聘者也相对清楚的知道与自己是否气味相投。
但坦诚来讲,没有人是可以预知未来的,招聘面试时也无法保证自己的眼光就是准确的。往往都是进来后工作合作当中,逐步才能感受到大家的价值观和认知方式是否统一?或者说,不一定要求所有人100%统一,至少要互相理解、互相配合,而不是互相消耗。
不互相消耗,是成年人相处的基本底线。如果不能互相促进,首先不要互相消耗。
如果实在无法避免,招聘到能力还不错、但认知不统一的人怎么办?那么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只能加强内部培训,多坦诚沟通,多磨合,努力统一认知方式。
还有一种最为难的情况——如果是和老板认知不统一怎么办?这也是许多民企职场人常常遇到的问题。一旦遇到和老板认知不统一的时候,可以尝试如下实际的解决方案:
首先,告诉自己不要“上头”,不要轻易将工作归纳为老板人品问题、老板格局问题等等。
要先试着去从事情本身出发,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复盘一下思维认知过程,就可能会发现,老板有老板的思考方式,每个人其实都有不同的思考出发点。只要大家的目的是一致的,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只要不影响做事情,就建议互相包容,互相忍让一步,将目光聚焦在事情本身,达成目标是第一位重要的。
如果这时过于纠结在对老板的个人评价上,就会很容易引起情绪矛盾,容易上头,反而得不偿失,既无法达成目标,又无法融入环境,久而久之就会自己怀疑——是不是自己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和每个老板都相处不来?
其次,如果认知差异极大,那就要借助“外来的和尚”。
邀请外部专家来做内部培训、或者和老板单独交流,或者通俗点叫做“洗脑”,要借势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以此促进双方认知统一。
在借助外力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自己有“心理落差”,觉得自己明明比外来和尚更专业,为什么老板一旦招聘进来自己就不再重视了呢?这其实也是人之常情。往往民企老板都比较信任“外来的和尚”,一旦你我的身份从“外来和尚”变成了“自己人”,日子久了,必然也会出现各种矛盾和冲突。
第三,如果是价值观和愿景本质不同,那就要考虑是否分开更好。
很多认知不统一,是源于双方的价值观和愿景不同。比如,许多创业团队为什么分崩离析?为什么合伙人容易拆伙?往往是因为双方的价值观不同,比如
有人擅长算计,自私自利,有人却道德心太重,死活放不开手脚;
有人只是想赚眼前的现金,有人却是想要长远发展;
有人稍微赚钱就开始豪宅美女,有人赚了很多钱却依然质朴如一;
有人更热衷于个人名誉,为了名可以不赚钱;有人更热衷于金钱,为了钱无所不作;
有人是想达成私人目的、中饱私囊,有人是想要做成一件对公众有价值的伟大事业,而非纯然为了个人目的。
这些本质上都相悖的愿景和价值观。所以如果遇到的和自己价值观迥然不同的老板,就算再想办法,也无济于事,因为这已经不是职业的范畴了,而是人性冲突。
总之,团队管理当中,认知统一是第一要务。职场是一个属于成年人的世界,而不是小朋友的游乐场。成年人最基本的相处素养,就是不要互相消耗。认知不统一,对于任何组织而言,都是极大地“内耗”,要尽量避免因为认知不统一而造成的问题——先坦诚沟通、彼此谅解、尽力而为,实在不行再和平分手。
与同行共勉:)
数英用户原创,转载请遵守规范
作者公众号:麦青Mandy专栏(ID:mqzwp2015)
作者:麦青Mandy,实战派品牌营销与文化IP专家、“大渗透品牌增长理论”与“文化营销”首倡者、前宝洁,现HBG品牌增长研究院院长、美妆博物馆创始人,高校客座讲师、著有《非传统营销》等。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条)